1、【言语理解】作为一种依靠界笔、直尺等工具创作的绘画,界画主要表现的是宫室、楼榭等宏伟建筑,而这类建筑的________之处往往在于土木结构的复杂精巧,所以能画得准确细腻已是极为不易,而要在此基础上________出风神气象,就更需洞悉无遗、铢积寸累。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新奇 表现
B:高妙 传达
C:独特 渲染
D:非凡 勾勒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由“往往在于”可知,所填词语应能概括“复杂精巧”这一特点。“高妙”指高明巧妙;“独特”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非凡”指超过一般,不寻常。三者填入能够体现这类建筑的复杂精巧。“新奇”侧重指新鲜、新颖,不能与“复杂精巧”相对应,排除A。
第二空,所填词语应能与“风神气象”搭配。“勾勒”指用线条描画出轮廓,亦指用简练的文笔叙述大概情况,常与具体事物搭配,如“勾勒图画”,与“风神气象”搭配不当,排除D。“传达”“渲染”均可与抽象事物搭配,但“传达”多搭配精神、命令等,“渲染”多搭配气氛、论调等。与“风神气象”搭配,“传达”更恰当,排除C。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17题
2、【言语理解】据报道,某卫视的亲子节目核心观众群女性观众占比近2/3。可以想象这样的场景:晚上,年轻的母亲独自带着年幼的孩子,在家看电视上的“爸爸带孩子”,而年轻的爸爸也许还在加班、在应酬,也许只是待在卧室里打游戏、玩电脑——他们的孩子依然延续着没有父亲陪伴的故事。事实上,这种现象同样发生在母亲身上,在不少现代家庭,养育孩子的职责主要推到上一代老人身上。
这段文字旨在强调:
A:父母亲情教育缺席现代的家庭生活
B:在现实生活中亲子教育的主体缺位
C:当下亲子节目赢得共鸣的真正原因
D:现实生活中父母与子女间缺少交流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由某亲子节目核心观众群女性观众占比近2/3,联想到现实中父亲角色的缺位。接着由“事实上”指出,这种“缺席”同样发生在母亲身上,在不少现代家庭,父母将养育孩子的责任推到了上一代老人身上。由此可知,父母角色的缺位应是文段强调的重点,B项表述与此相符。A项为迷惑项,文段说的是父亲和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位,而非“亲情教育”的缺失。C项为文段引出话题内容。文段讲的是孩子缺少父母的陪伴,D项“缺少交流”偷换概念。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信息时代,信息的存在形式与以往的信息形态不同,它是以声、光、电磁、代码等形态存在的。这使它具有“易转移性”,即容易被修改、窃取或非法传播和使用,加之信息技术应用日益广泛,信息技术产品所带来的各种社会效应也是人们始料未及的。在信息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往大大减少,取而代之的是间接的、非对面的、非直接接触的新式交往。这种交往形式多样,信息相关的行为难以用传统的伦理准则去约束。
作为一篇文章的引言,这段文字后面将要谈论的内容最可能是:
A:信息存在形式的更新
B:信息社会与信息伦理
C:人际交往形式的多样化
D:信息技术产品与生活方式
正确答案:B
解析:整篇材料都在介绍信息时代的社会背景及其产生的问题:信息存在形态发生了变化,使得信息具有“易转移性”;信息技术产品的广泛使用,给人们带来了各种始料未及的社会效应;人际交往的多样化,使得信息相关人的行为难以用传统的伦理准则去约束。概括起来,信息时代的社会背景就是信息社会,产生的问题就涉及到信息伦理,综合后就是选项B。而A、C、D项都只是信息社会的某一方面。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企业经营是为了获得利润,人生经营是为了让自己增值。可是,价值的大小并不由你说了算,它的________掌握在别人的手上,而别人永远不会________赋予你理想的价值,你必须先去做一块招牌,放大自己的价值,________他们去看。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一项是:
A:评价 简单 启发
B:准则 随便 引导
C:标尺 主动 提醒
D:指标 盲目 影响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二空,“你必须先去做一块招牌,放大自己的价值”紧承前句解释说明面对别人不赋予你理想的价值,你该如何去做。“主动”最契合句意。正因为别人不会主动,“你”才必须主动。
其他两空,“标尺”“提醒”填入第一空和第三空也契合句意。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拖延是一种对待生活的消极态度,________你总是寄希望于明天,________你终究会被拖入一事无成的困境。________再美丽的花朵,________终将有枯萎的那一天,________不要等到一切都枯萎了再采取行动。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为 所以 即使 都 所以
B:如果 那么 即使 也 所以
C:只要 那么 哪怕 都 因此
D:只要 那么 即使 都 因此
正确答案:B
解析:分析可知,第一、第二空之间为假设关系,“因为……所以”表示因果。“只要……那么”表示充分条件。均与题意不符,排除A、C、D。“如果……那么”表示假设关系,符合题意。
将B项代入验证,第三空和第四空之间为假设关系,“即使……也”表示假设关系,符合题意。第五空引导的句子是对上述假设情况进行的总结,应填入表示总结性的词语。“所以”可用在下半句表示结果,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3题
6、【言语理解】商标作为一种大众传播的视觉符号,一定要具有特定含义,并且需要以简洁的形象,鲜明地传达出它所具有的特定信息。所以,只具有形象美而不具有丰富内涵的商标是不能称为“标志”的,充其量只是一种图案或图形。同时,我们也必须明白,每个企业都必然具有多方面的特性,试图用一种形象涵盖所有信息是不可能的,试图在一枚商标中容纳所有特征,也是不可取的。这就需要设计师通过分析和筛选,提炼出对象所具有的独特属性,使其与视觉形象完美融合,从而创造出全新的、具有鲜明指示性的符号标识。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商标怎样才能呈现企业的独特属性
B:商标应该是形象与内涵的完美统一
C:商标的创造过程是对设计师的考验
D:丰富的内涵是对商标的最基本要求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先指出商标不仅要有特定含义,还要具备简洁的形象,两者缺一不可,后文接着对此展开了具体论述。因此,文段意在说明商标应该是内涵和形象的完美统一。B项表述与此一致,当选。
A、C两项为部分内容,不是论述重点。D项“最基本要求”无法从文段中得出。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7题,2014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0题,2014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5题,201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60题,2014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0题,2014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5题,2014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0题,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6题,2014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0题,2014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5题,2014年上半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0题
7、【言语理解】《你幸福吗?》在《新闻联播》连续播出了8天,引起网络热议,以“你幸福吗”为关键词的搜索,也有超过5600万的词条,而最开始爆红的无疑是那位回答“我姓曾”的大爷,很难想象,这样的“雷人回答”在以前的央视能否播出。
对这段信息的提炼不恰当的是:
A:这档节目颠覆了许多人心目中对央视的传统印象
B:央视新闻与普通人之间的语境存在巨大差别
C:《新闻联播》每一次细小的改变都会引发舆论的关注
D:央视新闻开始将麦克风交给普通人,倾听他们的声音
正确答案:B
解析:由文段尾句“很难想象,这样的‘雷人回答’在以前的央视能否播出”,可推知A;由“引起网络热议”“也有超过5600万的词条”可推知C;《你幸福吗?》是央视走进基层,倾听百姓心声的一档节目,故D项正确。大爷将“你幸福吗?”理解为“你姓福吗?”,由此不能推出央视新闻与普通人之间的语境存在巨大差别,B项说法不当。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17题,2012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22题
8、【言语理解】如果社会机制健全,社会弱势群体能够通过合法的制度化途径来表达自己的利益并均衡社会利益,那么社会冲突的频率、强度和力度将大为降低。但在社会的转型加速期,由于某些结构性的原因,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最终通过社会冲突的方式来捍卫自身的权益。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的话语权缺失
B:转型加速期成为社会冲突的多发时期
C:弱势群体社会组织化程度低,谈判能力受限
D:强势群体操控媒介、干扰公共政策加剧了社会冲突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为转折结构,转折前提到如果社会机制健全,弱势群体有合法途径表达自己的利益,结果是社会冲突会减少。转折后提到社会转型加速期,由于某些结构性的原因,弱势群体会通过社会冲突捍卫自身的权益,则产生的结果应与前文“社会冲突的频率、强度和力度大为降低”相反,即社会冲突多发,B项正确。
A、C两项都不是弱势群体以社会冲突方式捍卫自身利益的结果,排除;D项的“操控媒介、干扰公共政策”与前文话题不一致。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广州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3.25)-考友回忆版第25题
9、【言语理解】利人利己者把生活看成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一个角斗场。一般人看事情:非强即弱、非胜即败。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够的立足空间,他人之得不必就视为自己之失。
这段话谈论的核心意思是:
A:生活是一个合作的舞台
B:双赢符合现实人生的辩证法
C:善待他人也要善待自己
D:利人与利己并存不悖
正确答案:B
解析:由文段“利人利己者把生活看成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一个角斗场”和“人人都有足够的立足空间,他人之得不必就视为自己之失”可知,文段所要说明的是“利人利己”即双赢的处事态度,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A不是文段的核心意思,选项C、D文段并未提到。故本题答案为B。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
A:春节期间,全市工商系统严格执行值班制度和纪律,春节在岗值班人员为此还进行了专门培训,以提高处置应急事件和应答电话投诉咨询的水平。
B:这类犯罪活动涉及面广、技术含量高、易防难打,仅仅依靠公安等部门无法得到有效治理,必须充分运用综合治理手段,动员宣传、金融、电信、教育等部门乃至社会各界力量齐抓共管。
C:对拒不整改生产场所卫生条件的餐饮具集中消毒企业,卫生监督所将通知工商管理部门建议暂缓核发其工商营业执照。
D:市规划局马局长表示,市奥体中心二期工程从设计之初不仅要考虑赛事要求,还要考虑场馆综合利用和塑造城市景观,目标是打造多功能的城市文体中心。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搭配不当,可将“执行”改为“遵守”。B项逻辑有误,“宣传、金融、电信、教育”与“社会各界力量”并列不当。C项句式杂糅,可将“通知工商管理部门建议”改为“建议工商管理部门”。D项无语病,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0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