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112

发布时间:2022-07-26 9:34     浏览量:25

1、【言语理解】周敦颐通过自己的努力,丰富和发展了儒学思想理论体系,开拓了儒学发展的新境界,使之________,一扫魏晋南北朝及隋唐五代的________,回归到原有的正统地位,赢得了与释、道竞争的全面胜利,取得了意识形态的主导权。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独树一帜 弊端

B:柳暗花明 萧条

C:脱胎换骨 落寞

D:焕然一新 颓势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二空,“一扫颓势”为习惯搭配,且“焕然一新”也与“新境界”对应,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题

2、【言语理解】人们享受着科学给生活带来新奇和益处的同时,也开始关注科学存在的风险及其对社会的影响。未来,投入市场的纳米技术创新将在清洁能源、纳米医学等领域有所建树,而这一全新领域的________风险和二次影响也不可忽视,科学家们正在进行纳米技术前景分析并将设计更好的评估方法,以________的态度展望未来。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潜在 审慎

B:潜藏 慎重

C:隐含 克制

D:既有 谨慎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文段说的是纳米技术在未来的影响,故这些影响尚未发生,“既有”不合文意,排除D。
第二空,纳米技术可以带来好的影响,故“克制”程度过重,排除C。“审慎”包含“慎重”的意思,且“审”与“科学家们正在进行纳米技术前景分析并将设计更好的评估方法”对应。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20题

3、【言语理解】中国的邻邦日本,正在遭受“人口少子化”的困扰。1989年,日本的总和生育率下降到1.57,被称为“1.57”危机。2005年,这一数字下挫到1.08,日本媒体惊呼“少子化已达危害国家兴衰地步”。与此同时,在人口众多的中国,少子化问题也日渐浮现。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统计数据,我国0到14岁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6.60%,比2000年下降了6.29个百分点,总和生育率约为1.18。人口学家惊呼:中国已经步入超低生育率和严重少子化国家行列。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中国少子化的现象尚未引起国人的足够关注

B:少子化已经成为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社会问题

C:中国少子化程度严重,总和生育率甚至低于日本

D:我们要重视人口少子化问题所带来的威胁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从日本少子化问题谈及我国目前也面临着少子化问题,通过2010年与2000年统计数据的比较,可知我国已经步入超低生育率和严重少子化国家的行列。由“人口学家惊呼”可知,国人尚未重视这一问题,因此文段意在强调的是要重视人口少子化问题所带来的威胁。D项表述正确。A项,“未引起关注”非文段重点,文段强调的是应引起关注,排除。B项无法从文段推出,排除。由“日本的总和生育率下降到1.57。2005年,这一数字下挫到1.08”“中国总和生育率约为1.18”可知,C项“总和生育率甚至低于日本”表述错误。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以上)第44题

4、【言语理解】魔术师让观众从一副完整的扑克中任意抽取一张,观众照做了。魔术师说,你自己看一下这张牌但不要让我看到,观众也照做了。接下来,魔术师通过探测观众的“脑波”,正确指出了观众抽取的是哪一张牌。现在,这样的“读脑术”不再需要使用魔术技巧了,科学家们已经能够真正办到。
根据文段推测作者接下来可能介绍的是:

A:魔术师怎样探测观众的“脑波”

B:科学家对“读脑术”的研究

C:人脑脑波的发现过程

D:脑波对“读脑术”的作用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魔术师所谓的“读脑术”,然后说明“现在,这样的‘读脑术’不再需要使用魔术技巧了,科学家们已经能够真正办到”。由此可知,文段是由魔术师的魔术技巧引出科学家对“读脑术”的研究。基于话题一致原则,下文应延续科学家对“读脑术”研究的话题,具体介绍科学家关于“读脑术”的研究成果,对应B。
魔术师探测观众的“脑波”是引出话题的内容,排除A。C项未涉及“读脑术”、D项论述脑波的作用,偏离了论述“读脑术”原理的话题,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在美国,自2008年以来,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率从未超过5%,而高中辍学者的失业率在2009年和2010年的高峰期却增至15%以上。在所有经合组织成员中,这一趋势已经很明显:新增的工作越来越需要拥有高学历和高技能的工人。因此,很多工人正在被抛弃。麦肯锡全球研究所预计,到2020年,美国对大学学历工人的需求缺口将达到150万人——而未完成高中学业的工人将出现近600万人的剩余。
这段文字所揭示的突出问题是:

A:低学历工人的失业率呈上升趋势

B:永久性失业的人群将持续增长

C:高学历工人与低学历工人的就业前景差别越来越大

D:高学历工人的需求缺口将持续增长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说明了美国大学毕业生和高中辍学者两者失业率的巨大差距,然后又指出经合组织中呈现出对高学历和高技能工人需求增加的趋势,最后以麦肯锡研究所的预测结尾——美国对大学学历工人的需求缺口将达到150万人,而未完成高中学业的工人将剩余600万人。故文段说明的是高学历工人与低学历工人的就业前景差别会越来越大。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

6、【言语理解】中世纪非常漫长,从5世纪到15世纪,整整1000年的时间。那时,大多数学者的时间和精力大都消耗在故纸堆里,他们将古代的智慧视为金科玉律,把古希腊自然哲学大师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当作是自然界所有知识的基础,只相信已有的解释,却拒绝怀疑,拒绝自己面对自然。所以有不少荒唐可笑的事情发生,比如,为了确定马有几颗牙齿,他们宁可花几天时间在古代文献里寻找答案,也不到院子里看一看马的嘴巴。这种怀疑精神缺失的后果很严重,导致科学在整个中世纪停滞不前。
这段文字意在表明:

A:应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古代文献

B:怀疑精神对科学发展有重要作用

C:科学的发展既需要继承又需要创新

D:要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继承科学遗产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先论述漫长的中世纪里大多数学者缺乏怀疑精神,只相信已有的解释。然后指出由此导致的结果——科学在中世纪的停滞。文段意在说明的是怀疑精神对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B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文段强调的是要有“怀疑精神”,A、C、D三项均未涉及这一关键词。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1题

7、【言语理解】农村衰败,故乡消失,这是近些年媒体人提出的一个议题。学者的观察,时评人的关注,使得正在发生巨变的农村,被搬入舆论平台的焦点地带,农村话题时常与娱乐话题一起,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搜词。但在这个长达十年的农村话题讨论期内,作家是缺席的。虽然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面向社会发言最好的方式是作品,但也有不少人认为,作家不能仅仅通过写作虚构作品承担社会责任,巴尔扎克、雨果、托尔斯泰等国外作家,往往会通过行动以及公开演讲等方式,对公共事务和社会问题发表意见。
最适合做本段文字标题的是:

A:农村题材在今天缘何不再吃香

B:现代舆论话题中作家的边缘化

C:作家在农村衰败议题中的失语

D:中外作家应对社会事务的不同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农村衰败的议题是近些年舆论讨论的热点,然后说明作家在这一话题中是缺席的,最后通过巴尔扎克、雨果等国外作家的例子,说明作家不能仅通过写作虚构作品承担社会责任。
A项未提到“作家”;B项的“现代舆论话题”表述不准确,应是农村衰败的话题;D项,中外作家的不同非文段重点,文段是借国外作家的例子来给国内作家提个醒。C项“作家在农村衰败议题中的失语”恰与文段主旨相符,作为标题更恰当,故当选。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有人比喻,城市规划如一部交响乐,倘若指挥不当,“独奏”互相掣肘,就会引发混乱。一旦缺乏空间、规模、产业的统筹,失去了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的整合,城市就会失去秩序。不同城市之间的规划,如果跳不出一亩三分地,区域就难以优势互补,也会造成资源浪费、生态破坏。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A:不同的城市规划需要突出自己独特的风格与优势

B:城市规划必须科学统筹

C:城市的秩序建立在合理的规划之上

D:城市之间需要资源整合、产业统筹与优势互补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句引出“城市规划”的话题,并以交响乐类比,强调城市规划必须科学合理;然后分别从城市内部的规划和不同城市间的规划两个层面论述了“统筹”对城市规划的重要性。B项正确。A、C两项未提到“统筹”;D项未提到“城市规划”,均不如B项切中主题,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9题

9、【言语理解】一国人口生育率的迅速下降在造成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同时,少儿抚养比例迅速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上升,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将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负担轻、于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人口经济学家称之为“人口红利”。中国目前的人口年龄结构就处在人口红利的阶段,每年供给的劳动力总量约为1000万,劳动人口比例较高,保证了经济增长中的劳动力需求。由于人口老龄化高峰尚未到来,社会保障支出负担轻,财富积累速度比较快。
从这段文字可以推断出:

A:“人口红利”一定会带来经济增长

B:中国的“人口红利”期即将结束

C:“人口红利”期是一国人口变迁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

D:一个老龄化社会,必然已经结束了“人口红利”期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只说了“人口红利”于经济发展十分有利,A项“一定会带来经济增长”推断过度。
文段只说明中国现在就处在人口红利的阶段,没有提及是否即将结束,B项错误。
由文段首句对“人口红利”的解释可以看出,“人口红利”期应是一国人口变迁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C项正确。
D项“一个老龄化社会,必然已经结束了‘人口红利’期”无法从文段推出。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5题

10、【言语理解】外企将其机器人总部设在上海,看中的就是上海立足长三角辐射全国的优势。同时上海人均GDP较高,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在全国居于前列,消费能力较强,并且上海市民对于高科技和新鲜事物具有较高的接纳兴趣,在生活消费领域是中国的领先市场,可以为服务机器人的应用和普及提供市场。而目前在服务机器人领域,市场开拓恰是最重要的。上海本地的产业应用可以为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提供市场资源,上海的工程机械、汽车、大飞机、轮船、电子制造等优势产业都是良好的产业应用环境。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上海率先形成机器人产业应用环境

B:上海发展机器人产业的优势和资源

C:上海已经形成良好的机器人产业局面

D:上海机器人产业对全国形成强大辐射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主要从上海的地域辐射优势、高消费能力、对新鲜事物接受度高、市场开拓性好、产业应用环境良好等方面说明外企将机器人总部设在上海的原因。B项“优势和资源”全面概括了文段所述,当选。
A项的“率先形成”在文段中未体现;由“上海本地的产业应用可以为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提供市场资源”可知,C项的“已经形成良好的机器人产业局面”表述错误;D项是对“上海立足长三角辐射全国的优势”的错误理解。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