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儵鱼游得多么悠闲自在,这就是鱼儿的快乐。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下列选项中,与上面的对话最为相似的是:
A:“你为什么不去送行?”“你怎么知道我没有去呢?”
B:“你怎么负的伤?”“我怎么回忆得起当时的情况呢?”
C:“你为什么到军事禁区里来?”“难道我不能到这里来看看吗?”
D:“唐玄宗到这里来烧过香,你有什么证据?”“你有什么证据说唐玄宗没来这里烧过香?”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中庄子巧妙地以相似的问题作为答案回答了惠子的疑问,令惠子哑口无言。同理,D项中,第二个人也是以相似的问题“你有什么证据”来回答了第一个人的“你有什么证据”的疑问,同样令两人的对话无以为继。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22题
2、【判断推理】航天器经过大气层返回地球时,会与大气层摩擦导致温度急剧升高。为使航天器克服“热障”安全返回地球,国外某研究机构在回收微小卫星EGG上做了新的技术尝试。EGG在下降过程中张开由二氧化碳充气扩张而成的半球形隔热减速伞,之后其受到的大气阻力显著增加,开始缓慢进入大气层并顺利落向地球。
上述技术尝试基于的前提是:
A:航天器表层材料需具备耐受超高温的性能
B:研究航天器耐热材料的成本比减速伞成本要高
C:航天器落入大气层时过热是下降过程的常见难题
D:航天器以较慢速度进入地球可减少摩擦导致的发热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中的技术尝试是为了使航天器克服“热障”安全返回地球,即通过让航天器缓慢进入大气层来解决航天器与大气层摩擦导致温度急剧升高的问题,因此D项是其必需的前提,否则如果航天器以较慢的速度进入地球也无法减少摩擦导致的发热,题干中新的技术尝试就无法达到目的。A项表层材料的性能、B项材料的成本均与题干中的让航天器缓慢进入大气层从而减少发热这一技术无关;C项航天器过热也不是必需的前提。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34题,2018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14题
3、【判断推理】甲、乙两份报纸的编辑部,都有专门校对文稿的工作人员。去年,甲报纸出现了一些文字错误,而乙报纸没有文字错误。因此,在去年的校对工作中,乙报纸的校稿员比甲报纸的校稿员的工作更有成效。
以上结论基于的假设是:
A:乙报纸校稿员的工作时间比甲报纸校稿员长
B:甲报纸收到的稿件存在文字错误的数量不比乙报纸少
C:甲报纸每期的版面数量比乙报纸少
D:文字错误出现的数量是评价该校稿员工作成效的标准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的论证主线为:甲报纸出现文字错误而乙报纸没有出现→乙报纸的校稿员比甲报纸的校稿员工作更有成效。题干存在的跳跃概念为:“出现文字错误”、“工作成效”,首先考虑建立跳跃概念的联系。
A项,甲乙报纸校稿员工作时间长短的对比,不能说明其工作成效的高低,二者无直接联系,不是题干论证必需的假设,排除。
B项,要想保证题干推论成立,需要保障的是甲报纸收到的稿件中存在的错误数量不比乙报纸多,而不是不比乙报纸少,否则当甲报纸收到的稿件中存在的错误数量更多时,甲报纸出现文字错误可能是因为稿件中本身存在的错误数量更多,此时就削弱了题干论证,不是题干论证的必需假设,排除。
C项,甲乙报纸版面数量多少的对比,不能说明甲乙报纸文字数量的多少,进而不能通过甲乙报纸存在文字错误的多少去判断工作成效的高低,不是题干论证的必需假设,排除。
D项,建立了“文字错误出现的数量”和“评价校稿员工作成效”之间的联系,是题干论证必需的假设,保留。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4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9题,201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0题
4、【判断推理】昨天你们IT部门进行了一次服务器升级,晚上我的电脑就不能开机了,你们能不能把服务器恢复原状?
以下归因方式与题干最相似的是:
A:作为家长,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请选择小星星幼儿智力开发
B:你要是不好好读书,将来就考不上大学,找不着工作,我看你该怎么办
C:琼斯总统提高了税收,暴力犯罪数量随之上升,因此,不应当提高税收
D:物价上涨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所以控制住物价,就抑制了通货膨胀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的归因方式为:因为服务器升级,所以电脑不能开机,因此要求把服务器恢复原状。
A项,因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家长选择智力开发。与题干归因方式不同。
B项,因为不好好读书,所以考不上大学,找不到工作。与题干归因方式不同。
C项,因为提高税收,所以犯罪数量上升,因此不应当提高税收。与题干归因方式相同。
D项,因为物价上涨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所以控制住物价,就抑制了通货膨胀。与题干归因方式不同。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第83题
5、【判断推理】某单位共有18名员工,因缺乏科学管理,人浮于事和分配不合理的现象十分严重,工资只分高、低两类。单位中不干事的比干事的还多,干事者中工资低的人比不干事者中工资低的人还多。令人稍感欣慰的是,在不干事的人中,工资高的只占少数;另外,毕竟还有工资不低的干事者。最近,小张和小王离开了这个单位,但是该单位人员的上述结构并未因此而改变。
据此,可以推断小张或小王原来在单位中不可能是:
A:工资高的干事者
B:工资低的干事者
C:工资高的不干事者
D:工资低的不干事者
正确答案:A
解析:由“18名员工中不干事的比干事的多”可知不干事的≥10人,干事的≤8人;再由“不干事的人中,工资高的占少数”可知工资低的不干事的≥6人,工资高的不干事的≤4人;由“还有工资不低的干事者”,即工资高的干事者≥1人,则工资低的干事者≤7人;再由“干事者中工资低的比不干事者中工资低的人还多”,可知工资低的不干事者只能是6人,工资低的干事者只能是7人,工资高的不干事者是4人,工资高的干事者只有1人。由小张和小王离开该单位,上述结构未改变可知,小张和小王不可能是工资高的干事者。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6、【判断推理】某单位的孔、陈、孟、刘4人需要分配到甲、乙、丙、丁4个村庄开展扶贫工作,每人各去一个村庄。根据工作需要,分配满足如下条件:
(1)若孔去甲村庄,则刘去丁村庄;
(2)要么陈去乙村庄,要么孟去丙村庄,两者仅有一项成立;
(3)孟去丁村庄。
如果上述条件均得到满足,则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孔去丙村庄,刘去甲村庄
B:孔去甲村庄,刘去丙村庄
C:孔去丙村庄,刘去乙村庄
D:孔去乙村庄,刘去丙村庄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中包含三个条件:①孔去甲→刘去丁;②要么陈去乙,要么孟去丙,仅有一项成立;③孟去丁。结合①和③,否后推否前,可知孔不去甲。结合②和③可知陈去乙。那么孔去丙,刘去甲。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97题
7、【判断推理】中国政府生物技术研发投资仅次于美国,在国际上居第二位。有专家认为,如果在推广确认安全的转基因作物生产上迟疑不决,不但会让我们在国际竞争中错失先机,也会造成庞大公共研发资金的极大浪费。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不能质疑专家的论述?
A:中国政府生物技术研发投资中,只有极少量被用于转基因作物研究
B:国际竞争主要取决于理论上的创新,而不是技术上的推广
C:匆忙推广不完善的研发成果可能会造成公共研发资金的更大浪费
D:许多反对推广转基因作物生产的国家在生物技术研发领域都投资甚少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中专家的论述:在推广确认安全的转基因作物生产上迟疑不决会导致我们在国际竞争中错失先机,并造成资金的极大浪费。
A项,说明被用于转基因作物研究的投资极少,因此即使在推广上迟疑不决也不会造成资金的极大浪费,削弱了专家的结论。
B项,指出国际竞争取决于理论创新而非技术推广,因此即使在推广上迟疑不决也不会导致我们在国际竞争中错失先机,削弱了专家的结论。
C项,说明匆忙推广会造成更大的资金浪费,产生比题干所述更为严重的后果,因此不应该匆忙推广,削弱了专家的结论。
D项,指出反对推广转基因作物生产的国家的情况,与迟疑推广是否会产生题干所述的后果无关,不能削弱专家的结论。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8、【判断推理】近年来,生物燃料需求迅速增加。2000年至2007年全球乙醇产量增长了两倍,到2017年其产量还会再翻一番;生物柴油的产量10年内也将增长一倍多。这些生物燃料是由玉米等谷物、糖类和油料作物生产的,因此其产量的扩大必然导致相关农作物价格的飙升。
如果上述观点正确,可以推出( )。
A:农产品价格上涨将导致生物燃料产量降低
B:如果农产品价格下降则说明生物燃料产量没有提高
C:如果生物燃料产量下降则说明农产品的价格提高
D:乙醇等生物燃料产量增加是受农产品价格过低的影响
正确答案:B
解析:考查复言命题的推理。由最后一句可知,产量提高→相关农作物价格飙升。否定的后件可以推出否定的前件,故若农产品价格下降,则植物燃料产量没有提高,即B项所说。答案选B。
考题出处:2010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8题
9、【判断推理】某地工商管理部门对商户的纳税情况总结如下:
(1)该地所有人员都缴纳营业税了。
(2)该地卖鱼的商户缴纳营业税了。
(3)张三是最早缴纳营业税的人。
(4)该地有人没有缴纳营业税。
经过详细考察,发现上述断定中只有两个是对的。以下哪项结论可以从上述条件必然推出?
A:该地卖鱼的商户缴纳营业税了
B:该地有人没有缴纳营业税
C:该地所有人都缴纳营业税了
D:该地没有一个人缴纳营业税了
正确答案:B
解析:此题不严谨,实际上四个选项都无法必然推出。(1)和(4)是一对矛盾命题,必有一真一假,由于题干只有两个为真,因此(2)和(3)中也必有一真一假。若(2)真(3)假,则可以推出卖鱼的商户缴纳了,但张三不是最早缴纳的,即能推出有人缴纳,但无法确定(1)和(4)的真假;若(3)真(2)假,则可以推出卖鱼的商户未缴纳,而张三最早缴纳,进而可推出有人缴纳而有人未缴纳,(4)真,则(1)假。因此必然能推出的是有人缴纳了营业税。
若忽略(3)中的“最早”二字,则由(1)为真可以推出(2)和(3)均为真,因此(1)不可能为真,只能是(4)为真,即B项为真。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9题
10、【判断推理】近年来,某地交通状况日趋恶化,相关部门在调研之前开了一次碰头会讨论相关事宜,有人提议,应在早上6点到9点与晚上5点到8点间禁止大货车通行,这样能极大缓解交通拥堵状况。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论断?
A:通常情况下大货车的车速都比较快
B:这两个时间段里该地区行驶的车辆以大货车为主
C:大货车的车身比较宽,而该地区的道路相对狭窄
D:大货车的司机相对其他车辆驾驶员更不注意交通安全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论断:在早上6点到9点与晚上5点到8点间禁止大货车通行,这样能极大缓解交通拥堵状况。
A项,大货车的车速较快与该地区的交通拥堵状况无关,不能支持题干论断。
B项,说明这两个时间段内该区行驶的车辆以大货车为主,因此在这两个时间段内限制大货车通行可以缓解交通拥堵的状况,可以支持题干论断。
C项,大货车的车身比较宽,而该地区的道路比较狭窄,大货车可能会导致该地区的交通拥堵,但这并不能说明为什么只在上述两个时间段内限制大货车通行就能缓解交通拥堵状况,不能支持题干论断。
D项,大货车的驾驶员更加不注意交通安全与该地区交通拥堵状况无关,不能支持题干论断。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北京市公务员《行测》试卷(区级及以上)-考友回忆版第94题,2020年北京市公务员《行测》试卷(乡镇)-考友回忆版第99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