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109

发布时间:2022-07-25 16:55     浏览量:23

1、【言语理解】住房商品化就意味着将住房推向市场,主要依靠市场调节来解决住房问题,同时也就意味着要大大减轻政府的负担,减少政府对住宅业的干预。但政府绝不能从大包大揽一下子就变为撒手不管。在迈向住宅商品化的过程中,住房的社会福利成分日趋下降,经营利润会逐步成为人们追逐的目标,旧的住房分配制度中的不合理现象很可能会被一些新的不合理现象所取代。在经济动荡期间,新的不合理现象同样会威胁社会的稳定。在市场调节乏力时,政府的干预就显得格外重要。
这段话主要说明的观点是:

A:住房商品化是必然的趋势

B:住房商品化后也会有不合理现象存在

C:住房商品化后,政府将不再直接干预住宅业

D:政府在住房商品化过程中仍然要加强干预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先阐述了住房商品化的内涵,即将住房推向市场,减少政府对住宅业的干预。紧接着“但”字表转折,表明观点,即政府不能从大包大揽一下子变为撒手不管,然后具体阐明了自己的理由,最后点出“在市场调节乏力时,政府的干预就显得格外重要”。由此可知,文段旨在说明政府在住房商品化过程中还应发挥干预的作用。D项表述与此相符。
A项未体现“政府干预”,排除。B项说的是住房商品化出现的问题,文段观点是对于出现的问题,政府应加强干预,排除。C项,“不再直接干预”与文意相悖,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一事当前,人们总要辨真伪、明是非、判丑恶、定取舍。________,以何标准辨之、明之、判之和定之,有截然相反之两种态度。一曰以是非之心为心,二曰以________之心为心。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并且 厉害

B:但是 厉害

C:但是 利害

D:甚至 利害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分析可知,人们对横线前“一事当前,人们总要辨真伪、明是非、判丑恶、定取舍”是达成共识的,但对横线后“以何标准辨之、明之、判之和定之”大家却有着完全相反的态度,即前后存在转折关系,横线处应填入表示转折的词语,“但是”符合文意,排除A、D。第二空,由句意可知,横线处所填词语是与“是非”相对的另一种衡量标准,“利害”指的是利和弊,填入符合句意,排除B。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16题

3、【言语理解】近年来,由于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和公务员优厚的待遇,报考公务员已经成为多数大学生就业的第一选择,而公务员招考门坎也水涨船高,报考条件中的高学历要求并不鲜见。在高学历日渐成为公务员考试“敲门砖”的今天,广东省却反其道行之,决定2009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在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符合条件的高中生也可报考。广东省此举可谓突破“常理”。
公务员招考是否应该追求高学历,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公务员待遇好,工作稳定,用人的要求应该高

B:提高门槛可以为“国考”降温,广州的做法不科学

C:建设高素质公务员队伍不是应当使用高学历人才,而是要人尽其才

D:高学历高能力是用人单位提高要求的原因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主要讲了随着公务员报考人数的增加,公务员考试中越来越追求高学历,但广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在部分地区降低报考门槛。原文是肯定了广东的做法,即公务员考试不应该过于追求高学历。A项中的“用人的要求应该高”不符合原文,排除A。B项中的“广州的做法不科学”错误,排除B。D项原文没有体现,属于主观臆断,排除。C项体现了原文的主要观点,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27.下列句子中有歧义的一项是:

A:没有人愿意说出这个秘密。

B:组织上已经调查过黄主任。

C:教育局采取了我们的建议。

D:我特别喜欢早晨起来读书。

正确答案:A

解析:“没有人愿意说出这个秘密”可理解为“这个秘密没有人愿意说出来”,也可以理解为“秘密已经说出来了,但是大家是不情愿说出来的”。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专家分析认为,随着国家调控政策的效果显现,物价上涨过快的势头会得到一定遏制。受到物价上涨的惯性影响,预期2011年初CPI同比可能会继续小幅上涨,全年价格总水平将呈现温和上涨态势。
下列表述,符合上述这段话意思的是:

A:国家采取的调控政策可以保证物价不再上涨

B:预期2011年中后期CPI将不再上涨

C:消除了物价上涨惯性的影响,CPI才有可能下降

D:预期2011年的物价总水平仍然会上涨,但幅度不大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所表达的意思是国家的调控政策使物价上涨过快的势头得到一定遏制,但是由于物价上涨的惯性影响,预计2011年物价总水平仍会上涨,但是涨幅不会很大。D项符合文意。
A、B两项是对文段的错误理解,且其中“不再上涨”表述过于绝对,也与常识不符,C项是对文段内容的过度推断。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6题

6、【言语理解】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显示出强大的造富功能: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大国,诸多经济指标名列世界前茅。与之相应,国人的财富观也发生了重大的历史变化,这就是从计划经济时期的拒斥财富、恐惧财富,到今天的追求财富和拥有财富。的确,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但不容忽视的是,在我们日益走向富裕的新的社会发展环境下,确立正确的财富观,对财富的价值和意义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就变得越来越重要。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提高了国民物质生活水平

B:社会主义的追求包括消除贫穷和贫富差异

C:国人应正确认识财富的价值和意义

D:国人的财富观发生了巨大变化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国人财富观的变化,然后用“但不容忽视的是”作转折,强调我们在走向富裕的同时,要树立正确的财富观。C项是对“不容忽视的是”后强调内容的同义转述,故为文段的主旨。A、B两项未涉及“财富观”的话题,D项为文段部分内容,均非文段重点,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

7、【言语理解】好的作家像名茶一样,是岁月山川灵气之凝聚,除了后天的技艺训练,还与天赋和成长环境密不可分。中国当代文坛的中坚力量,如莫言、贾平凹、阿来、迟子建等,就鲜明体现了地域环境对其写作的深刻塑造。这些作家的出生地多是偏僻乡村,作品也主要是乡土题材,很多都以自己家乡作为“文学根据地”。这集中反映了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现象,即乡土题材作品占绝大多数。哪怕写作和阅读的群体多数都居于城市,他们之间的交集还是乡村:住在城市的作家,写关于乡土的小说,给住在城市却保有乡土记忆的读者读。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讲的是:

A:作家的成长环境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B:当代文坛著名乡土作家的代表作品

C:当代文学为何热衷于乡土题材创作

D:当代中国文学叙事主题的变化趋势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句指出,好的作家与天赋和成长环境密不可分,并举例说明地域环境对作家写作题材的影响;然后介绍这些作家多出生于乡村,作品也主要是乡土题材;接着表明这反映了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现象:乡土题材作品占绝大多数;最后对这一现象作了进一步说明。文段指出一种现象,下文应就这一现象展开进一步的论述。
A项,属于本文内容,下文不会再重复出现,排除。
B项,“乡土作家的代表作品”与文段中的“乡土题材作品占绝大多数”这一现象无关,排除。
C项介绍当代文学为何热衷于乡土题材创作,恰能承接尾句话题,当选。
D项与文段话题无关,属于无关信息,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42题

8、【言语理解】“广场舞大妈”在一种与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受形成强烈对比的方式中,通过________的身心体验表达着她们对“共同存在”的渴求。在这个意义上,广场舞已经超越了它的自然属性及其发生主体,成为一种时代________,即个体化时代人与人之间共同感的缺失和对群体性兴奋的向往。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无可比拟 共鸣

B:如痴如醉 精神

C:由外及内 象征

D:酣畅淋漓 隐喻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如痴如醉”通常用来形容神态,不能形容“体验”,排除B。由“渴求”可知,“广场舞大妈”表达的方式是很热烈、急切的,“由外及内”体现不出这一特点,排除C。
第二空,用“时代共鸣”形容广场舞不恰当,排除A。此处说的是广场舞流行背后反映的深层问题,“隐喻”填入恰当。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36题,2018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35题

9、【言语理解】英国一项研究发现,咀嚼行为能激活口腔一种名为Th17的免疫细胞,这种免疫细胞能抵御口腔常见的细菌和真菌感染。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给小鼠喂食硬度较高的食物,增加它们进食时的咀嚼次数,结果成功导致小鼠的Th17免疫细胞数量上升,证明了咀嚼行为激活相关免疫系统的效果。与皮肤、肠道等部位的免疫细胞不同,口腔中的Th17免疫细胞的激活机制比较独特,不是因出现细菌被激活,而是通过咀嚼行为被激活,从而引发牙龈中的免疫反应。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适当的咀嚼行为有助于增强口腔免疫力

B:咀嚼行为比细菌更能唤起牙龈的免疫反应

C:口腔中能抵御细菌和真菌感染的免疫细胞只能被咀嚼行为激活

D:Th17免疫细胞激活机制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被咀嚼行为激活的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句点明主旨,即咀嚼行为能激活口腔中Th17免疫细胞,从而增强口腔免疫力;接着用小鼠的实验证明了咀嚼行为激活相关免疫系统的效果,最后再次强调口腔中的Th17免疫细胞激活机制的独特性。A项是对文段主旨的准确概括,当选。
B项无中生有,文段并未涉及二者的比较,排除。文段中提到被咀嚼行为激活的是口腔中的Th17免疫细胞,C项以偏概全,且“只能”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缺少“口腔中”这一前提,且非文段主旨所在,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1题,2018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2018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0题,201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2018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42题,2018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1题,2018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3题,2018年河南省选调生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8题

10、【言语理解】学术没有钱就像艺术没有钱一样,大概是很难发展的。马克思没有恩格斯的资助,怕是写不完《资本论》的——尽管他是天才。杜甫如果不是有当着刺史、节度使,可以给他资助或支一份饷银的高适、严武辈可以投靠,他在成都那些年的生活、创作,都得是另外一副模样——哪怕是诗圣。但是,单靠钱也堆不成学术,堆不成艺术。
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是:

A:没有钱,学术和艺术的发展寸步难行

B:马克思和杜甫的成就离不开朋友的资助

C:钱是学术和艺术发展的必要条件

D:只有钱和没有钱一样,学术和艺术都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句指出学术和艺术没有钱很难发展,其后举例论证这一观点,最后一句讲的是仅靠钱学术与艺术也很难发展。故文段强调的是没有钱和只有钱都不能使学术和艺术有好的发展,D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A、B两项都强调是没有钱不能成就学术和艺术,C项“必要条件”无法从文段得出。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