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107

发布时间:2022-07-25 6:46     浏览量:24

1、【言语理解】注重观测记录和规律总结,是中国古代科技的一大特点,沈括的《梦溪笔谈》、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至今都有着________的闪光点。在天文、地理、气象、农学等领域,古人________的记录可谓汗牛充栋。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可圈可点 勤奋

B:令人赞叹 勤勉

C:叹为观止 辛勤

D:感人肺腑 勤劳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由“闪光点”可知,《梦溪笔谈》和《天工开物》在今天仍然有价值。“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一般用法为“令人叹为观止”,放在此处用法不正确,排除C。“感人肺腑”指使人内心深受感动。文段并没有让人内心感动之意,排除D。对比A、B两项,“可圈可点”指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圈点,形容表现好,值得肯定或赞扬。“令人赞叹”表示对人、事、物的一种积极认同的态度。由前后文可知,文段对于《梦溪笔谈》和《天工开物》这些古人的记录,是一种高度赞扬的态度,因此程度稍重的“令人赞叹”填入更符合句意,排除A。
验证第二空,“勤勉”指努力不懈,勤劳不懈。其填入符合句意。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生态也是资本,      是“不可复制”的资本,创新生态资本      方式,对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现实意义。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而且 保障

B:常常 保障

C:而且 利用

D:常常 利用

正确答案:C

解析:句中先是说生态是资本,接着说是“不可复制”的资本,所以前后分句之间应该是递进关系,故排除B、D。资本一般是拿来“利用”,而不是“保障”的,故排除A。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这些仅仅只是元素故事中的________。每个元素都具有其独特的性质,也各自拥有不同的发现故事。元素不仅被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们中的一些也是探索基础物理必不可少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冰山一角

B:只言片语

C:九牛一毛

D:细枝末节

正确答案:A

解析:句意为这些仅是元素故事中极少的一部分。“只言片语”指个别词句或片段的话;“细枝末节”比喻事情或问题的细小而无关紧要的部分。二者不符合语境,排除B、D。“冰山一角”指所暴露出来的只是事物的一小部分,侧重数量少;“九牛一毛”比喻渺小、轻微,侧重微不足道。“冰山一角”更符合句意。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2019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

4、【言语理解】

沿着什么样的法治道路前进,直接关系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败。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治模式。如果脱离本国实际照抄照搬别国的法治模式,就会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消极作用。实践中,有的国家就是因为简单照抄照搬别国的法治模式,结果不但没有实现善治,反而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法治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特征和根本保障,任何一个国家进行法治建设,都必须探索适合自己的法治道路。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法治道路直接决定法治建设成败

B:

法治建设离不开本国的法治实践

C:

应坚定探索适合自身的法治道

D:

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治模式

正确答案:C

解析:

文段首先说明法治道路的选择意义重大,世界上没有标准统一的法治模式;然后从反面论证,说明脱离本国实际照抄照搬别国的法治模式,会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消极作用;最后再次强调任何一个国家进行法治建设,都必须探索适合自己的法治道路。由此可知,尾句通过“必须”引出对策,为文段的主旨句,主要论述的是进行法治建设必须探索适合自己的法治道路。C项表述与此一致。

A项“直接决定”说法过于绝对,文段说的是“直接关系”,排除。

B项,“法治实践”文段未提及,且未指出关键词“法治道路”,排除。

D项是文段论述的部分内容,未指出探索适合自身的法治道路,非文段重点,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C类-考友回忆版第47题

5、【言语理解】我们常常讨论创造性的培养,好像创造性就一定意味着________,一个问题有一百个解,不受约束。实际上,________地看待世界,明白局部与整体之间的联系和运作;做事情讲方法,有步骤,有恒心,能统合各方力量,这些才是创造性的基石。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龙飞凤舞 壮观

B:天马行空 宏观

C:不拘一格 微观

D:挥洒自如 乐观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由后文可知,“一个问题有一百个解,不受约束”是对所填词语的解释说明,所填词语应表达不受约束之意。“龙飞凤舞”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挥洒自如”指作文、写字或绘画得心应手,随意运笔,不受拘束。两词均不能用来形容“创造性”,排除A、D。
第二空,对应后文“明白局部与整体之间的联系和运作”,此处说的应是从整体、全局来看世界。“宏观”泛指大的方面或总体;“微观”指涉及部分的或较小范围的。“宏观”填入符合句意,排除C。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好的散文不会让读者感到与作者生疏。作者在描摹眼中世界的同时,也在清晰地勾画着自身的影像。实际上,________________,无论作品本身是优是劣。“作者形象”并不等同于作家的自画像,它是作家灵魂的投影,是展现在文字中的一种人生境界,是写作视角和阅读视角综合的结果。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写作是一种意味深长的印记

B:作品传达的是作者独有的情感体验

C:每一篇散文都是人文情怀与精神价值的融合

D:没有一部作品不在描绘着“作者形象”

正确答案:D

解析:根据话题一致原则,画线处前文说的是作者在描摹眼中世界的同时,也在勾画着自身的影像(“作者形象”),后句说的是“作者形象”是什么。由此可知,画线处句子也应围绕“作者形象”展开,符合此要求的只有D。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26题,2011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6题,2011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6题,2011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6题,2011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6题,201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6题,2011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6题,2011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6题, 2011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6题,2011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6题,2011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6题,2011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6题,2011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6题,2011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6题,2011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6题,2011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6题,2011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6题

7、【言语理解】超过半米长的碳纳米管的问世,使其朝应用方向踏出了重要一步。碳纳米管最重要的应用就是制造“又强又韧又轻又便宜”的材料,在天然材料中蛛丝最强韧,而碳纳米管纤维的韧性超过了蛛丝,这样的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极其重要。除此之外,碳纳米管还有独特的结构和导电性,可以用来做纳米尺度的电子器件,会比传统的电子器件更小、更灵敏。但是一般的碳纳米管长度不一,结构类型和导电性不同,很难用来规模化地生产结构和性能一致的器件。然而现在的超长碳纳米管克服了这一难题,成为一项巨大突破。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碳纳米管的:

A:应用前景

B:物理特征

C:结构性能

D:研究突破

正确答案:A

解析:碳纳米管的独特性使其在航空航天领域、纳米尺度的电子器件领域有重要作用,但因一般的碳纳米管“长度不一”“结构类型和导电性”不同等原因而无法规模化生产,无法应用,但是“超过半米长的碳纳米管的问世”克服了这一难题,说明碳纳米管朝其应用方向又迈进了一步。A项为正确答案,当选。
B、C、D三项涉及的“物理特征”“结构性能”“研究突破”都是为应用服务的,非文段说明的重点。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一些太空专家指出,太空站和探测飞船很可能带回太空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孤立的空间内可能已经变种变形,如果它们回到地球并逃过被销毁的命运,肯定会对人类构成威胁。有报道说,和平号太空站就曾充斥着形形色色的变种真菌,它们若与地球泥土中可以分解金属、玻璃和塑胶的细菌混合,足以对人类构成致命的威胁。
对本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地球环境正处于太空变种真菌的威胁之下

B:人类的太空活动可能导致太空微生物传至地球

C:随着人类太空活动的增多,太空垃圾已影响人类生活

D:太空变种真菌将是人类最致命的威胁

正确答案:B

解析:从题干的“很可能……”、“如果它们……,肯定会……”、“它们若……,足以……”等词语可以判断太空微生物对人类的危害还处于研究阶段,原文并未给出确切的结论。选项A、C、D表述都过于绝对,只有选项B与原文意思一致。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2012年“蛟龙”在这里进行7000米海试第一潜时,受热带风暴“古超”影响曾一再推迟;2016年,超强台风“尼伯特”不期而至,“蛟龙”号只得取消下潜、________。这一片大西洋海域,其上空形成的台风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都多。好在今天________,天气晴朗。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缘悭一面 风和日丽

B:空手而归 月朗星稀

C:打道回府 天公作美

D:无功而返 万里无云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缘悭一面”指想见上一面,但总是差那么一点缘分。不符合句意,排除A。“无功而返”指没有任何成效而回来,与“蛟龙”号并未下潜的表述相矛盾,排除D。
第二空,“月朗星稀”描述的是夜晚环境,与“蛟龙”号在白天下潜的情况不符,排除B。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5题,2018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0题,2018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2018年河南省选调生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题

10、【言语理解】文化在世界上的分布,反映了权力的分布。贸易可能会、也可能不会跟着国旗走,但文化几乎总是________着权力。历史上,一个文明权力的扩张通常总是伴随着其文化的________,而且这一文明几乎总是运用它的这种权力向其他社会推行其价值观和体制。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依附 渗透

B:追随 繁荣

C:附和 普及

D:配合 伸张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附和”指(言语、行动)追随别人,多含贬义。题意并未体现贬义的语境,排除C。“依附”指附着,依赖。“追随”指跟随。“配合”指各方面分工合作来完成共同的任务。与“不会跟着”“总是伴随”相对应,第一空选“依附”或“追随”比较恰当,排除D。
第二空,“而且这一文明几乎总是……向其他社会推行其价值观和体制”说的就是文化渗透,故“而且”之前的第二空不能填“渗透”,排除A。“文化”与“繁荣”为习惯搭配。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