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庄学精神,就是“想得开”的精神。在庄子看来,人生中有许多人为的门和壁障,如机巧、智识、功名、利禄等,封闭了我们自由的心灵。人生的真实意义,必须打破这些壁障才能获得,《庄子》讲的就是勘破富贵功名、声色犬马,引领人们由一个自我封闭的心灵空间,进入无限自由的精神境界,抵达自由人生的境界。
下列对“庄学精神”内涵的解说,最准确的是:
A:就是“想得开”的精神
B:能引领人们由一个自我封闭的心灵空间,进入无限自由的精神空间
C:是一种借精神空间的拓阔,来实现人的个体自由感的哲学精神
D:是一种视界开放、空间体验伸展的自由精神
正确答案:C
解析:由短文可知,庄学精神是指突破“富贵功名、声色犬马”的束缚,将自己的心灵空间由一个封闭的状态扩展到一个无限自由的境界,从而达到“抵达自由人生的境界”的目的。故本题答案为C。A项过于笼统。B项只是“庄学精神”的一部分,解说得不完整。D项表述得不准确,“庄学精神”不是一种“自由精神”,而是一种追求心灵自由的哲学精神。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从社会治理的角度看,占用消防通道的行为之所以屡禁不止,除了违法者缺乏公共安全观念、对生命和法律缺乏敬畏以及监管不到位等因素之外,也有停车难的深层原因。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攀升,一些居民区逐渐面临停车位紧缺的问题。这也是一些地方占用消防通道的现象反复出现,治理举措管得了一阵子,却无法管长期、管根本的原因所在。就此而言,保持消防通道畅通、有效解决停车难题,既要管要堵,更要疏要导,这考验着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性和精准度。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讲的是:
A: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等措施
B:在纾解停车难问题上进行的有益探索
C:占用消防通道现象反复出现的原因
D:探讨停车难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占用消防通道的行为屡禁不止的深层原因是停车难;然后介绍了停车位紧缺问题是一些地方占用消防通道的现象难治理的根本原因所在;最后以“就此而言”进行总结,针对如何解决停车难问题提出建议,即“要管要堵,更要疏要导”。尾句针对停车难问题提出建议,下文应继续围绕此话题展开论述。
A项未提及停车难的问题,且“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与尾句“要管要堵,更要疏要导”的建议不符,与文段衔接不恰当,排除。
B项,“在纾解停车难问题上进行的有益探索”与文段尾句话题衔接恰当,当选。
C项,“占用消防通道现象反复出现的原因”在文段已有论述,属于本文信息,排除。
D项,“探讨……原因”与尾句论述的如何解决问题的观点衔接不当,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1题,2020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6题,2020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6题,2020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7题,202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2题
3、【言语理解】农历六月下旬正是大理的雨季,降水比较多,此时空气中水汽较充沛,傍晚时分太阳照射地面的高度角非常低,光线在通过低空大气的浑浊气层时,其中的青、蓝、紫等短波光被散射掉了,剩下来的全是不容易被散射的红、橙、黄等长波光,又因为是在傍晚,只要阳光与云的角度合适,就会在天空出现片片红霞,光束的逐渐转移,云片的不停波动,就像一束束火把在天边燃烧,因此就出现了“火把云”的奇异景观。
根据这段文字,关于“火把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雨后初晴的时候常出现
B:多出现在农历六月下旬
C:一般出现在无风的傍晚时分
D:出现时阳光与云层要巧妙配合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文段说的是雨季使空气中水汽较充沛,不能推出火把云是“雨后初晴”出现。
B项,由文段给出的时间“农历六月下旬正是大理的雨季”可以推出。
C项“无风的傍晚”在原文中找不到相应的依据。
D项,由“只要阳光与云的角度合适”可知,火把云的形成要求不高,“要巧妙配合”说法有误。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在古罗马时代,为了确保法官审理案件的公正性,法官往往并不主动搜集或调查证据,而只是在案件审判过程中,通过当事人双方所提交的证据来确定案件事实。在案件审理之前,法官对案件事实往往一无所知,这有利于避免法官就案件事实形成不合理的前见,避免先入为主作出评判。
关于这段文字,以下理解准确的是:
A:公正性是法官审理案件的首要因素
B:先入为主会对法官的公正裁判带来严重影响
C:不讲程序正义,无法保证结果正义的实现
D:法官对案件事实一无所知,有利于公正裁判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首要因素”在文段中未涉及,属于无中生有,排除;
B项,由文段末句“在案件审理之前,法官对案件事实往往一无所知,这有利于避免法官就案件事实形成不合理的前见,避免先入为主作出评判”可知,B项表述正确。
C项,“无法保证……”表述过于绝对,且“程序正义”的内容文段未涉及,排除;
D项,文段说的是“在案件审理之前”法官对案件事实一无所知,有利于公正裁判,此处缺少限定词。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广州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3.24)-考友回忆版第12题
5、【言语理解】皮肤老化的原因很多,其中有些与个人体质有关,有些则因外界因素影响造成。不均衡的饮食习惯会导致过度肥胖或体重不足,更可能造成两种情况交替产生。此外机体各种组合成分,如碳水化合物、油脂、蛋白质、维生素及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等分配不均衡,也会造成皮肤老化现象。
这段文字想要表达的是:
A:微量元素分配不均衡
B:肥胖或体重不足与个人体质有关
C:皮肤老化的原因
D:不均衡的饮食习惯会导致肥胖或体重不足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为总分结构,首句提出论点——皮肤老化的原因有很多,有些与个人体质有关,有些则因外界因素影响造成。后文则对造成皮肤老化的各种原因进行了具体列举。因此文段想要表达的是皮肤老化的原因。C项表述与此相符。
A、D两项只是文段部分内容,B项无法从文段中推出。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招警类)第22题
6、【言语理解】20世纪70—90年代,带有多个短波波段的便携式收音机是全球流行的小电器,人们通过短波收听国际新闻,追逐世界流行,甚至通过短波学外语、交笔友。“十波段”便携式收音机的落魄始于20世纪末网络时代的到来,同样是追逐国际信息,网络资讯不论速度、数量、覆盖面各方面都远胜传统的短波电台,强大的网络冲击令许多老资格的短波电台或关门大吉,或转入在线服务,或缩减语种、波段、广播时长,红极一时的“十波段”自然也就“________________”了。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B: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C: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D: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先是说“带有多个短波波段的便携式收音机”随着短波电台的发展而流行全球,然后说在网络时代的冲击下,“短波电台或关门大吉,或转入在线服务,或缩减语种、波段、广播时长”。结合前文可知,横线处所填词语应表达随着短波电台的衰落,红极一时的“十波段”也走向了没落,强调了“十波段”对短波电台的依赖。B项“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指皮都没有了,毛还长在哪儿?比喻事情没有基础,就不能存在。“皮”和“毛”的关系与短波电台和“十波段”的关系对应恰当,与文意相符。B项正确。
A项“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强调的是不要轻信传闻,看到的才是事实;C项“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指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D项“失之毫厘,谬之千里”指稍微有一点差错,就会造成很大的错误。三项均与文意无关,排除A、C、D。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 2016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8题
7、【言语理解】①每年清明节期间,新茶初出,最适合参斗
②斗茶,即比赛茶的优劣,又名斗茗、茗战,始于唐、盛于宋,是古代有钱有闲人的雅玩
③斗茶的场所,多选在有规模的茶叶店,前后二进,前厅阔大,为店面;后厅狭小,兼有厨房,便于煮茶
④在古代,斗茶可谓风靡一时,如同西班牙斗牛一般惹人眷爱。但不同的是,斗茶要文雅得多,其文化内涵也十足丰富
⑤有些人家,有比较雅洁的内室,或花木扶疏的庭院,或临水,或清幽,都是斗茶的好场所
⑥宋代是一个极讲究茶道的时代,宋徽宗赵佶撰《大观茶论》,蔡襄撰《茶录》,黄儒撰《品茶要录》,可见宋代斗茶之风极盛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⑥③⑤②①④
B:④②⑥①③⑤
C:②①③⑤④⑥
D:①②⑥③⑤④
正确答案:B
解析:①指出清明节期间最适合参斗,放在段首过于突兀,不恰当,排除D。②句解释了斗茶并说明其始于唐、盛于宋。⑥句说明宋代是一个极讲究茶道的时代,与第②句衔接紧密,应紧跟在②之后,由此可排除A、C。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35题,2011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5题,2011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5题,2011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5题,2011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5题,201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5题,2011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5题,2011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5题, 2011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5题,2011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5题,2011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5题,2011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5题,2011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5题,2011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5题,2011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5题,2011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5题,2011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5题
8、【言语理解】在整个宇宙中,氢是最常见的元素,现今太阳中大约75%是氢。据此可以推测,太阳系在形成的时候,主要成分也应该是氢元素。随着太阳的形成,太阳系绝大部分物质都集中到了太阳,而在太阳之外,元素发生了分层:靠近太阳的地方,温度很高,只留下了硅、铁、氧等相对较重的元素,这些元素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水星、金星、地球等岩质行星;在逐渐远离太阳的地方,温度降低,这些元素的比例也逐渐降低,行星的大气成分就以氢为主了,还有一些氦,如木星、土星等;而在太阳系边缘,星体中的重元素已经很少,大多以水冰、甲烷等为主。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
A:温度对太阳系物质构成的影响
B:氢元素对于太阳系形成的意义
C:太阳系各行星的元素构成情况
D:太阳系中不同元素的分布情况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说明氢元素是太阳的主要成分,然后介绍随着太阳的形成,太阳系绝大部分物质都集中到了太阳,在太阳之外,元素发生了分层。最后具体介绍了这些元素的不同分层情况:靠近太阳的地方是相对较重的元素,如硅、铁、氧;逐渐远离太阳的地方,重元素比例逐渐降低,以氢为主;在太阳系边缘重元素已经很少,多以水冰、甲烷等为主。由此可见,文段主要介绍了太阳系中不同元素的分布情况,对应D。
A项的“温度”不是文段重点,且“物质”不能等同于“元素”,排除。B项,“氢元素”是文段引出话题的内容,不能涵盖文段主旨。C项,“各行星”不是文段论述重点,文段论述的是太阳系中不同元素的分布情况,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第45题
9、【言语理解】从给出的几句话中选出有语病的一句:
A:现在,我们的城市到处可见摩天大楼,从远处看和国外的大都市没什么两样,但近看就差强人意了,在许多细节设计和创意上差距非常大。
B:庙会的研究也引发了他对更大问题的思考:在历史上,道德说教与民众实践之间到底有多大差距。
C:细想历史,王充之后,唯李贽、鲁迅有些逆俗的风骨,然而红尘蔽世,智者的文字,仿佛是孤寂的文本,只在俗世里散着奇异的光。
D:有些人本来很有造诣本事,但就是见不得人家超越自己,否则,就下暗绊使阴坏,干出嫉贤妒能的蠢事来。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句子意为:我们的城市从远处看和国外的大城市没什么两样,但近看在细节设计和创意上却差距非常大。“差强人意”指大体上能使人满意,勉强还行。填入句中与“近看差距非常大”的语境不相符。A项成语断词取义,存在语病,故当选。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阿里路在道路边的碎石堆里偶然发现了几个形状怪异的化石牙齿,非常兴奋,却始终认不出是属于哪种动物的。
B:书的封面上栩栩如生地印着青铜制品,上面整齐地排列着身披铠甲、手持盾牌的秦军战士。
C:一家加工厂偷排未经处理的废水,严重污染了当地的环境,导致鱼虾绝迹,各种水中作物大量减产和绝产。
D:中国实行积极防御战略方针,不搞扩军备战,致力于维护本地区和全世界和平。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中“化石牙齿”语序不当,应为“牙齿化石”;“却始终认不出是属于那种动物的”,“是”缺主语。B项“上面”指代不明,是指“书的封面上面”还是“青铜制品上面”不明确。C项“大量减产和绝产”,连词“和”使用不当,因为二者不是并列关系,应改为“大量减产甚至绝产”。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