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76

发布时间:2022-07-19 2:26     浏览量:25

1、【言语理解】自美国F-117隐形战斗轰炸机首次亮相巴拿马上空后,隐形武器成为世界武器发展的一大趋势。有的军事专家曾预言,未来战争或为隐形武器唱主角的战争。中国武器装备发展也将隐形化作为第三代武器的一个重要指标,新列装的武器装备基本上皆具有隐形的性能。这些隐形武器,其光学特征可以隐形于地理背景之中,其电磁特征也可以湮没于电子信号频谱之内,使对手无法对其识别。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

A:未来世界武器发展的主要趋势

B:军事专家对未来战争模式的预测

C:隐形武器具备隐形性能的原因

D:中国发展隐形武器的背景及成就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隐形化这一世界武器的发展趋势,然后引入中国的情况,说明中国也将隐形化作为第三代武器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隐形武器的光学特征、电磁特征,使对手无法识别。故文段重点介绍的是中国发展隐形武器的情况,D项表述与此相符。
A、B、C三项均脱离了“中国”这一范围,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16题,2017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6题

2、【言语理解】将下列6个句子重新排列组合:
①培养了真正的大师
②但在今天难以想象的艰苦办学环境中
③要说艰难困苦
④原因就在西南联大恪守兼容并蓄、学术自由、民主治校的大学精神
⑤西南联大大概是空前绝后的
⑥西南联大却为中国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
排列组合最连贯的是:

A:⑥③④①②⑤

B:③①⑥②④⑤

C:⑤③⑥④①②

D:

③⑤②⑥①④

正确答案:D

解析: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西南联大在艰苦的办学条件下,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人才及其原因。沿着这个思路可以确定首句应提到艰苦的办学条件,锁定②③,②句有“但是”两字,显然放首句不合适,所以首句应该是③,可排除A、C两项。接着“艰难困苦”和①显然不搭,因此B选项也有误。选项D符合逻辑顺序,D为正确答案。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目前我国实行的最低生活保障线的标准不一,许多欠发达地区是每人每月50元或60元,某地新闻报道中还以“低保水平提高到每月50元”为题以示政绩。各地的物价水平、生活指数当然很不相同,但是,在今日的中国,即便许多发达城市的低保线是每月300多元,低保户维持生计尚显困难,那么一个月50元的艰辛就不难想见。
这段文字主要是在强调:

A:我国实行的最低生活保障线的标准不一

B:一些地方以提高低保水平为政绩指标

C:发达地区的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较低

D:欠发达地区的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较低

正确答案:D

解析:“但是”后面的内容是作者所要强调的。由“在今日的中国,即便许多发达城市的低保线是每月300多元,低保户维持生计尚显困难,那么一个月50元的艰辛就不难想见”可知,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梵净山虽被喀斯特地貌地区包围,却不是喀斯特地貌,而是特殊的变质岩山脉地貌,梵净山因此成为________于喀斯特海洋中的变质岩“生态孤岛”,展现了独特的地质、生态、生物和景观特征。还原其形成,则要________到14亿年前。当时的梵净山一带还是一片汪洋。之后,古陆漂移碰撞,火山岩浆迸发,一片火海中,梵净山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屹立 还原 粉墨登场

B:傲立 回归 拔地而起

C:伫立 追溯 横空出世

D:矗立 倒流 破土而出

正确答案:C

解析:先看第二空,由“还原其形成”“14亿年前”可知,此处强调的是时间的回溯,“追溯”“倒流”均可用于回溯时间的语境。时间不能“还原”,排除A。“回归”指回到(原来的地方),也不能形容时间,排除B。第三空,“破土而出”多用于种子,用来形容山脉不恰当,排除D。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5题,2019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2019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2019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1题,2019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2019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

5、【言语理解】饮食行业的标准化是多年来的一个趋势,最大的好处是降低成本和保障安全,这种一致性带来的流水线产品,在中国人心中也会意味着多少缺少点儿灵魂。美食是需要惊喜和个性的,吃到不同才是美食要义,哪怕会冒险,日常生活中既要多用配方和量具获得便利,又要跳出来,根据不同食材,不同季节为不同舌尖找到味觉的最佳刻度,这是厨房的乐趣。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是:

A:为了行业标准而牺牲美食的趣味终究有缺憾

B:配方和量具的普遍使用造成了饮食无差别化

C:流水线的饮食制作可能无法带来味蕾的惊喜

D:品尝因地制宜因季而为的美食是食客的乐趣

正确答案:D

解析:A、C两项,由“饮食行业的标准化……这种一致性带来的流水线产品,在中国人心中也会意味着多少缺少点儿灵魂”可推知,排除。
B项,由“美食是需要惊喜和个性的,吃到不同才是美食要义,哪怕会冒险,日常生活中既要多用配方和量具获得便利,又要跳出来”可知,“配方和量具的普遍使用”会造成“饮食无差别化”,排除。
D项,由“根据不同食材,不同季节为不同舌尖找到味觉的最佳刻度,这是厨房的乐趣”可知,文段说的是“厨房的乐趣”,“食客的乐趣”偷换概念。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A类-考友回忆版第26题,202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B类-考友回忆版第26题

6、【言语理解】纸质书是一个多页共存的实体,一件有其完整物质形态的物品,由封面、扉页、目录、前言、主体、后记等要素构成,其本身就是一个占据一定空间的艺术品。这是纸质书与电子书的根本区别。在传递信息这一功能上,电子书与纸质书没有区别;但二者一是虚拟,一是实体,一是单面,一是多页。纸质书多页共存,虽有笨拙不便之处,但在“有形的实体”方面,却有着独到的优势,电子书等虚拟形态固然轻便快捷、海量存储,但却满足不了人对“有形的物质实体”的需求。
上述文字意在说明:

A:纸质书难以完全被电子书替代

B:纸质书的多页共存的实体性是纸质书和电子书的根本区别

C:电子书有着纸质书不可比拟的优势

D:纸质书相比电子书存在明显劣势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了纸质书多页共存的实体性的特性,然后说明这是纸质书和电子书的根本区别,最后分析了纸质书和电子书各自的优劣势。文段论述了纸质书和电子书的异同和优劣势,意在强调两者可以共存,不会被对方取代。A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B项指出了两者的根本区别,但没有点出来根本区别带来的结果。C项“不可比拟的优势”无法从文段得出。D项与文意相悖,文段说的是各有优劣势。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8题

7、【言语理解】“不负众望”与“不孚众望”,仅一字之差,但其义________,作为公益型国企的石油石化、电网、通信服务等,一定要心系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并把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做到“________”,切忌“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迥然不同 不负众望 不孚众望

B:天差地别 不负众望 不孚众望

C:泾渭分明 不孚众望 不负众望

D:大相径庭 不孚众望 不负众望

正确答案:A

解析:后两空,“不负众望”指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不孚众望”指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故第二空应填“不负众望”,第三空应填“不孚众望”,排除C、D。
第一空,“迥然不同”形容相差得远,很明显不一样。“天差地别”比喻差别极大。形容词义相差很大,“天差地别”程度过重,排除B。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2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8题,2012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16题,2012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6题,2012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2012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201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201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9题,2012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8题,2012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18题,2012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8题,2012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2012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6题

8、【言语理解】原始体育的萌芽与日复一日地生产劳动分不开,跳绳运动也不例外。古时,跳绳所用的绳被称为“绳索”,它是由古人编结而成的,人们在编绳索的过程中,通常会有一些跨越的动作,这些下意识的行为吸引了活泼好动的孩子,他们就用短的绳子在旁边反复模仿,并逐渐摸索出一些简单的跨越绳子的方法,当成一种游戏来玩,于是跳绳这一活动就产生了。对于跳绳的明确起源众说纷纭。最早出现的史料是汉代画像石上的跳绳图,证明当时已有了跳绳活动。南宋《荆楚岁时记》中有“飞百索”的记载,正是后来的跳绳游戏。
这段文字重在说明:

A:跳绳运动文化的内涵

B:跳绳运动的悠久历史

C:原始体育起源于“模仿”

D:原始体育起源于生产劳动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引出话题“跳绳运动”,指出跳绳运动与生产劳动分不开,并具体介绍跳绳这一活动是如何产生的;继而指出关于跳绳的起源众说纷纭,最早出现的史料是汉代画像石上的跳绳图,南宋《荆楚岁时记》中对跳绳游戏也有记载。纵观整个文段,其都在围绕“跳绳运动”展开论述,通过介绍跳绳活动的由来和起源说明跳绳运动有着悠久的历史,B项符合文意。
A项,“文化的内涵”文段未涉及,排除。C、D两项未提及文段话题“跳绳运动”,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设想用以下的方式来教授孩子关于花的结构:在黑板上画一株植物,标明其各个部分:雄蕊、雌蕊、茎柄等,解释每个名词术语,让孩子们都写在本子上,直到把它们记住后,孩子们才能观察和接触真正的植物。没有人会容忍这种愚蠢的教授生物学的方法。但是几百年来,学习外语运用的恰恰是这种方法——至今,这种方法还未结束。
从上文看,作者认为不恰当的外语学习方法是:

A:边学语法边学说话

B:先学语法再学说话

C:先学说话再学语法

D:只学语法不学说话

正确答案:B

解析:作者首先批判了让孩子先记住名词术语再让他们接触真正的植物的学习方法。然后说明外语学习也使用这种方法。由此推断,作者反对先学习语法,再学习说话的外语学习方法。B项描述与此一致。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8题

10、【言语理解】传统中国的日常生活世界总是曲里拐弯,充满细节、血肉,剪不断,理还乱。在是否宜居方面,与摩天大楼相比,苏州园林、四合院并不落后;与以购物为唯一目的的超市相比,庙会、集市带来的不是混乱,而是更顺乎人情。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传统中国的日常生活其实并不混乱

B:表面纷乱的传统生活有自己的魅力

C:传统中国的日常生活比现代生活更好

D:摩天大楼和超市代表的现代生活缺乏人情味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传统中国的日常生活世界是纷乱的;接着由“并不落后”“更顺乎人情”可知,作者对这种表面纷乱背后的实质是认可的,甚至是赞美的,认为其有自己独特的魅力的。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90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