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最近,一些海洋考古人员在地中海卡梅尔海岸附近的海底发现了一堵约100米长的巨型石墙。尽管石墙上没有留下任何文字符号,历史上也没有留下关于这堵石墙的任何记录,考古人员仍然通过对散落在石墙附近的木桩、石碗和兽骨等物品的测定,认为石墙是7000年前人类创造的遗迹。它的用途究竟是什么?由于当时敌人很难来自海上,研究人员推断,当时这里的人们筑起石墙,主要是为了避免海水上涨后淹没村庄。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研究人员的推断?
A:7000年前,地球正处于冰河期结束前期,地中海海平面每年抬升4至7毫米
B:石墙之后发现有人类定居点的遗迹,现在它们都被海水淹没在三四米深的海底
C:考古发现的石墙虽然只有100米长,但算上损毁部分,其长度足够包围定居点
D:今天的人类同样面临海平面上升的风险,有的国家也采取筑墙防御的应对策略
正确答案:A
解析:研究人员的推断:7000年前,这里的人们筑起石墙,主要是为了避免海水上涨后淹没村庄。
A项,指出7000年前,地球正处于冰河期结束前期,地中海海平面每年抬升4至7毫米,说明7000年前,人们确实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威胁,因此该地区的人们筑起石墙很可能是为了避免海水上涨后淹没村庄,支持了研究人员的推断。
B项,指出石墙之后发现有人类定居点的遗迹,现在它们都被海水淹没在三四米深的海底,但现在的情况并不能说明7000年前的情况,不能支持研究人员的推断。
C项,指出考古发现的石墙虽然只有100米长,但算上损毁部分,其长度足够包围定居点,不能确定人们建立石墙的目的是否是应对海水上涨,不能支持研究人员的推断。
D项,指出今天的人类同样面临海平面上升的风险,有的国家也采取筑墙防御的应对策略,今天的情况无法说明7000年前的情况,不能支持研究人员的推断。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A类-考友回忆版第93题
2、【判断推理】习俗冲击是指生活在某一种习俗中的人初次接触到另一种习俗时所产生的不适感和压力感。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习俗冲击的是:
A:江西女孩小莉考上湖南大学,入学后感觉生活与学习一团糟
B:江南女子小苏第一次去北方某省公婆家过年,对当地下跪磕头的拜年方式难以接受
C:杨教授去英国做访问学者,但为自己的“哑巴英语”带来的沟通障碍感到焦虑
D:小高参加“变形记”到一城市富裕家庭短暂生活,被“新家”的奢华震惊了
正确答案:B
解析:习俗冲击的定义要点:①生活在某一种习俗中的人初次接触另一种习俗时;②产生不适感和压力感。
A项,不符合要点①。
B项,符合定义要点。
C项,不符合要点①。
D项,不符合要点①②。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2题
3、【判断推理】檀香:麝香:香料
A:木材:钢筋:建材
B:薯条:粉条:食物
C:日光:月光:光明
D:鲸鱼:鲍鱼:海鱼
正确答案:A
解析:檀香和麝香都可以作为香料,且檀香和麝香的原材料不同。
A项,木材和钢筋都可以作为建材,且木材和钢筋的原材料不同,与题干关系一致。
B项,薯条和粉条都可以作为食物,但薯条和粉条的原材料可以相同,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日光和月光都可以带来光明,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鲸鱼、鲍鱼和海鱼三者没有明显联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省级)-考友回忆版第101题,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市地)-考友回忆版第96题
4、【判断推理】噪光是指环境中超过人体的生理承受范围,使人感到厌烦,进而对人的心理或生理健康产生一定影响乃至危害的光辐射现象。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噪光的是:
A:司机在驾驶过程中,车辆灯光照射到玻璃幕墙上形成反光,使他产生幻觉
B:建筑工人施工时,在阳光下操作起重机升降的过程中,他感觉光线耀眼
C:调酒师在酒吧工作时,在旋转灯、魔球灯的彩光照射下,他感觉头晕恶心
D:行人在街上行走时,路边建筑物的单向透视玻璃反射阳光,使他感觉目眩
正确答案:B
解析:噪光的定义要点:①光辐射现象;②超过人体生理承受范围;③对人的心理或生理健康产生影响乃至危害。
A项,反光让司机产生幻觉,符合定义。
B项,阳光仅让工人感觉耀眼,不符合要点②和③。
C项,彩光照射让调酒师感觉头晕恶心,符合定义。
D项,反光让行人感觉目眩,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第61题,2018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第61题
5、【判断推理】
均衡化的国家治理价值目标结构指引下的农地制度设置能够强化农业要素供给。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是强化农业要素供给,因此,国家治理价值目标的均衡化有利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以下选项的逻辑推理结构与题干最为相似的是:
A:
传统中国没有现代意义上的自然科学,它的认识论本身就是审美化的。因此中国美学研究不能执守西方现代科学为美学划定的边界
B:
方言体系保存越完整的地方,往往宗族性就越强大,地方文化也越发相对闭合。因此,地方文化相对闭合的地方,方言体系往往能够完整保存
C:
产业结构的转型给人们的职业流动创造了机会,职业流动有利于劳动者获得丰厚的劳动报酬。因此,产业结构的转型有利于人们获得丰厚的劳动报酬
D: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的管理水平和宜居程度也随之有了巨大提升。因此,城市宜居程度的普遍提高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大成果
正确答案:C
解析:
题干推理结构:A(均衡化的国家治理价值目标结构指引下的农地制度设置)⇒B(强化农业要素供给),B⇒C(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此A⇒C。
A项的推理结构:A(传统中国的认识论)⇒B(审美化的),因此,C(中国美学研究)⇒非D(执守西方现代科学为美学划定的边界)。与题干推理结构不相似。
B项的推理结构:A(方言体系保存完整)⇒B(宗族性强大)且C(地方文化相对闭合),因此C⇒A。与题干推理结构不相似。
C项的推理结构:A(产业结构的转型)⇒B(职业流动),B⇒C(劳动者获得丰厚的劳动报酬),因此,A⇒C。与题干推理结构相似。
D项的推理结构:A(改革开放)⇒B(我国城市化发展迅速)且C(城市的管理水平和宜居程度提升),因此,C⇒A。与题干推理结构不相似。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县级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2题
6、【判断推理】投射测验是指采用某种方法绕过受测者的心理防御,在他们不防备的情况下探测其真实想法。在实际测验中,测试者往往会给受测者一些模糊刺激,观察他们对这些模糊刺激做出的反应,进而得出测试结论。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投射测验的是:
A:为了选拔合唱队员,音乐课上老师让每位同学唱一首歌
B:饭店老板临时外出,让顾客自行将钱放在柜台的盒子里
C:老张想考察几个年轻人,下班离开前故意将钱包落在办公桌上
D:在考生面试进场前,考官故意将一些散乱的书堆在考场入口处
正确答案:D
解析:投射测验的定义要点:①模糊刺激;②观察。
A项,通过唱歌来选拔合唱队员,是直接测试,并非通过模糊刺激进行测试,不符合要点①。
B项,老板外出,让顾客自行将钱放在柜台盒子里,并不是测试,更没有观察他们的反应,不符合要点②。
C项,故意将钱包落在办公桌上来考察几个年轻人,是直接测试,并非通过模糊刺激进行测试,不符合要点①。
D项,面试进场前,通过在考场入口处堆放散乱的书来给考生一些模糊刺激,并观察他们对这些模糊刺激做出的反应,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7、【判断推理】语音融合,指在完全不自觉的情况下,频繁交流的两人口音逐渐趋同的现象。
下列属于语音融合的是:
A:楼先生移居海外多年,很少使用中文,更不用说家乡话了。一次晚宴上遇到了一个老乡,一句“烂糊糊”勾起了差不多早已忘光的乡音,两人用家乡话整整聊了一夜
B:老张夫妇结婚十多年了,家里的饮食习惯已经分不清南北,就连张先生的东北腔也几乎失去了原先的味道,妻子的广东话听起来也变得怪怪的,女儿经常取笑他们是真正的“夫唱妇随”
C:朱女士的汉语口语课深受留学生喜爱,不仅发音标准、语调柔美,还时不时地在课堂上讲一些有趣的小段子。不到半年时间,大多数学员都能学着她的腔调进行日常会话
D:小黄来到南方某海滨小城工作后,每天坚持收看当地的方言电视节目,模仿播音员的发音。半年之后,她的语调、语气、用词,听起来就像一个土生土长的当地居民
正确答案:B
解析:语音融合的定义要点:①在完全不自觉的情况下;②频繁交流的两人口音逐渐趋同。
A项,楼先生因一句家乡话勾起了乡音,就开始用家乡话聊了一夜,没有逐渐变化的过程,不符合要点②。
B项,老张夫妇两人十多年的相处中,因对方不自觉的交流使得家乡话逐渐失去原来的味道,符合定义。
C项,学员们因为喜爱朱女士的口音,有意学习进行日常对话,不符合要点①。
D项,小黄是有意识地模仿播音员的发音,不符合要点①。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8、【判断推理】紫外线 对于 ( ) 相当于 单晶体 对于 ( )
A:臭氧层 晶体
B:电磁波 石英
C:可见光 非晶体
D:红外线 石墨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单晶体属于晶体,前后关系不一致。
B项,紫外线属于电磁波;石英是二氧化硅矿物的统称,既有单晶体又有多晶体,还有无定形非晶体,因此,石英与单晶体是交叉关系。前后关系不一致。
C项,紫外线是不可见光的一种,不可见光与可见光是矛盾关系;单晶体是晶体的一种,晶体与非晶体是矛盾关系,前后关系一致。
D项,紫外线和红外线是并列关系,石墨属于单晶体,前后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9、【判断推理】危机公关:指政府部门、社会团体或企业面对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突发事件时,有组织、有计划地采取各种应对措施,避免损害或者降低损害程度,以期获得公众谅解的管理活动。
下列不属于危机公关的是:
A:某公司生产的多批次药品标注虚假生产日期的消息曝光后,公司领导立即在报纸、电视台向全国公众道歉,宣布召回这些批次的产品,承诺通过合适渠道赔偿受害者,迅速查清并如实公布事件真相,请社会各界人士监督
B:某地曝出高考答题卡被调包的传闻后,当地政府部门迅速成立联合调查组,网上公布高考命题、监考、阅卷等环节的操作规范,并及时发布调查进展情况,公众情绪逐渐平复,最终查明这一传闻完全是谣言
C:“某品牌火腿肠使用过期猪肉”的消息在网络上蔓延,公司迅速查实后道歉、召回、赔偿,并制定了详细整改措施,承诺绝不会再出现此类事件,媒体和消费者慢慢平静下来
D:某商场管理层吸取毗邻商场因电路老化引起火灾、损失惨重的教训,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加强对线路安全的检查,及时更换老旧电线,并且张贴《规范用电须知》提醒商家,商家都非常配合,防火意识显著增强
正确答案:D
解析:危机公关定义的定义要点:①面对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突发事件时;②采取各种应对措施;③希望获得公众谅解。
A项,某公司生产的多批次药品标注虚假生产日期的消息曝光后,该公司迅速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希望获得公众谅解,符合所有要点,排除。
B项,某地曝出高考答题卡被调包的传闻后,当地政府迅速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公众情绪逐渐平复,符合所有要点,排除。
C项,“某品牌火腿肠使用过期猪肉”的消息在网络上蔓延,该公司迅速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媒体和消费者慢慢平静下来,符合所有要点,排除。
D项,某商场管理层吸取毗邻商场因电路老化引起火灾、损失惨重的教训,对自家商场进行线路检修,还没有发生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突发事件,也不是希望获得公众谅解,不符合要点①③,保留。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13题,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02题
10、【判断推理】白驹过隙:秒表
A:恩重如山:天平
B:一线希望:皮尺
C:一言九鼎:弹簧秤
D:风驰电掣:测速仪
正确答案:D
解析:白驹过隙形容时间飞逝,秒表是测时间的仪器。
A项,恩重如山形容恩情很深,与天平不存在对应关系。
B项,一线希望形容希望较小,皮尺是测量工具,不存在对应关系。
C项,一言九鼎说明重信用,与弹簧秤不存在对应关系。
D项,风驰电掣形容速度快,测速仪是测速度的仪器,和题干关系一致。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6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96题,2016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91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