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最近,一家英国公司用人工智能(AI)算法自动编写了《哈利·波特》续集——《哈利·波特与看起来像一大坨灰烬的肖像》。该公司表示,他们是想用AI与人类智慧结合的新手段制造出一些单凭人类或者电脑都无法实现的作品。虽然目前的《哈利·波特》续集有些四不像,但说不定在未来的文艺体系中,人机结合的作品真的能自成一派。
这段文字意在表明:
A:AI小说引起世界各大主流媒体的关注
B:人机结合可能会成为创作的一种方式
C:AI小说充分体现了英国人的游戏精神
D:人机结合的作品只能让读者啼笑皆非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通过一家英国公司用人工智能算法自动编写《哈利·波特》续集的例子,引出“人机结合的作品”的话题。末句表明观点,即“说不定在未来的文艺体系中,人机结合的作品真的能自成一派”。B项是末句观点句的同义转述。
A项的“引起世界各大主流媒体的关注”,C项的“英国人的游戏精神”文段均未涉及,排除;D项的“只能让读者啼笑皆非”与末句“说不定”暗含的抱有期待的倾向不符,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第47题
2、【言语理解】自明清以来,大众对于国史最熟悉的段落,大概是“三国”,这主要得力于罗贯中所写的史传文学《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据实指陈,非属臆造”,但题材取舍、人物描写、故事演绎则广纳传说和野史素材,并借助艺术虚构。在受众那里,《三国演义》经常被当作三国信史,故清代史家章学诚称其“七分实事,三分虚构,以至观者往往为之惑乱”。这种“惑乱”,就是信史与史传文学两者间的矛盾性给读者带来的困惑。“文”与“史”固然不可分家,但又不能混淆,也不能相互取代。一旦以“文”代“史”,便会导致“惑乱”。
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
A:史传文学的生命力在于适度的史学真实性
B:史传文学是文学性与史学价值的对立统一
C:人们应避免落入以“文”代“史”的窠臼
D:“文史分家”是评价史传文学的重要标准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以《三国演义》为例说明信史和史传文学两者之间的矛盾性会给读者带来困惑,由此引出对“文”“史”关系的论述,由“‘文’与‘史’……不能混淆,也不能相互取代。一旦以‘文’代‘史’,便会导致‘惑乱’”可知,文段主要说的是不能以“文”代“史”。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39题,2017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47题
3、【言语理解】1.某国外媒体报道:中国政府保证从今年6月开始,停止生产超薄塑料购物袋。为此,中国官员还曾专程赴孟加拉国取经。孟加拉高级研究中心的负责人阿拉克·拉赫曼博士说:“中国的优秀在于,如果他们决定了做某事,他们就会去做。”世界环保组织也对此举表示欢迎。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恰当的是:
A:中国积极促进全球反塑料袋行动
B:孟加拉国塑料产业很发达
C:世界环保组织的主要任务是限制塑料产业发展
D:英国全国已经不使用塑料袋了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第一句指出中国政府决定停止生产超薄塑料购物袋,第二句介绍中国政府的具体行动,第三句引用阿拉克·拉赫曼博士的话,表明中国政府的决心,最后一句话点明外界对中国政府这一行为的态度。整段话都是围绕中国政府反塑料袋行动展开的。四个选项中A项的概括最为准确。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40.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予,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批判“送去主义”者自诩“丰富”、“大度”的愚昧
B:揭露帝国主义者侵占中国资源的罪行
C:说明中国煤炭资源即使丰富,也会有开采完的一日,所以不能一味“送去”
D:揭示“送去主义”所造成的祸国殃民的严重危害
正确答案:D
解析:此文段的重心是在谈“送去主义”对于未来子孙的危害,而不在于只是批判“送去主义”者的愚昧,所以A项错误。B项中的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文中没有提到。C项中的煤炭资源只是作为论述观点的例证。D项是文段的主旨。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堵车会延长人们的预期出行时间,造成心理上的不满和体能上的疲乏。但在美国以及欧洲等发达国家,堵车已经连带产生了一系列“堵车经济”,比如汽车餐厅、车内方便食品、车内有声读物、车内免提电话、车载视频等。濒临式微的广播业也因汽车业的发展和堵车现象的增加,得以在交通广播领域施展拳脚。
由上述文字可以得出:
A:堵车可以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B:广播业因堵车而重新焕发生机
C:发达国家的人们并不在意堵车
D:堵车经济可以减轻出行的疲乏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由第二句“但在美国以及欧洲等发达国家,堵车已经连带产生了一系列‘堵车经济’”可知,文段重点谈论的是堵车带来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B项扩大范围,文段说的是广播业在交通广播领域施展拳脚,而B项扩大到整个广播业,错误。
C项“并不在意堵车”无中生有。
D项“减轻出行的疲乏”无中生有。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2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0题,2012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3题,2012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89题
6、【言语理解】大数据是指规模极其巨大,以致很难通过一般软件工具加以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有用资讯的海量数据。其具有大量、高速、多样和价值四个特点,被认为是人类新世纪的“新财富”,价值“堪比石油”。发达国家纷纷将开发利用大数据作为夺取新一轮制高点的重要目标,就是个明证。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大数据在处理上还存在技术难度
B:大数据背后隐藏着巨大的价值
C:发达国家在开发利用大数据上已经先行一步
D:开发利用大数据已成为国家竞争的一个热点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讲述什么是大数据;接着通过列举大数据的特点,进一步强调大数据具有巨大的价值;最后又通过发达国家纷纷开发利用大数据的现象,再次证明了大数据的巨大价值。B项为文段意在说明的内容,当选。
A项为介绍概念的内容,C、D两项是举例论证的内容。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8题,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市类)第81题,2016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6题,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73题,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76题,2016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9题,2016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0题,2016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9题,2016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3题,2016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0题,2016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招警类)第77题,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7题,201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1题,2016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78题,2016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8题,2016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6题,2016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9题,2016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0题,2016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83题,2016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1题,2016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67题,2016年河南省选调生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6题
7、【言语理解】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一份名为《预防慢性病:一项至关重要的投资》的报告,其中一个与中国有关的数字庞大得令人吃惊:5580亿美元。这是中国从2005年到2015年由心脏病、中风和糖尿病导致过早死亡而将损失的国民收入估值(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值得注意的是,统计显示,绝大部分心脏病、中风都与糖尿病有关。在表明问题的严重性后,报告也给出了解决方案:如果可以在今后十年内将慢性病死亡率在现有趋势基础上每年降低2%,将给中国带来360亿美元的累计经济效益。
这段文字意在:
A:强调重视慢性病防治的必要性
B:呼吁增加在疾病预防方面的投入
C:说明突发急症与糖尿病的关联性
D:探索降低慢性病死亡率的有效途径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在一份名为《预防慢性病:一项至关重要的投资》的报告中显示,慢性病将导致国民收入损失巨大;接着又进一步指出报告给出的解决方案,即降低慢性病死亡率将给中国带来几百亿美元的累计经济效益。由此可知,重视慢性疾病的防治可以减少损失增加效益,故文段意在强调重视慢性病防治的必要性,A项表述与此意相符。
文段围绕“慢性病”展开,首先排除与此无关的B、C。D项“降低慢性病死亡率的有效途径”文中未涉及。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4题,2014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8题,201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52题,201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51题,2014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1题,2014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1题,2014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4题,2014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2014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4题
8、【言语理解】有学者认为,应该将个人数据信息作为公共物品来规制,对个人数据信息使用进行治理的主体应该是政府专门机构,进而治理的法律性质应该是公法而不是私法,进而治理的目的是为了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而促进个人数据信息的自由共享。这种治理方式并不影响和损害已经存在的私权例如隐私权和其他财产权等。
这段论述中未涉及的一项是:
A:个人数据信息治理的措施程序
B:个人数据信息治理的法制属性
C:个人数据信息治理的意义目的
D:个人数据信息治理的行政主体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措施程序”文段未涉及。
B项,由“治理的法律性质应该是公法而不是私法”可推出。
C项,由“治理的目的是为了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而促进个人数据信息的自由共享”可推出。
D项,由“治理的主体应该是政府专门机构”可推出。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32题
9、【言语理解】①发表在《自然·通讯》的新研究显示,母亲卵子中的一种特定蛋白质的供应,可以影响驱动后代骨骼形态的基因
②如果卵子中没有母体的SMCHD1,后代出生后的骨骼结构会发生改变
③表观遗传信息的变化会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但是这些变化不会改变DNA,通常不会从父母传给后代
④在哺乳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中,Hox基因控制着每个椎体,而表观遗传调节器则防止这些基因过早被激活
⑤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母亲卵子中SMCHD1的数量会影响Hox基因的活性,并影响胚胎的形态
⑥该研究集中在一种称为SMCHD1的蛋白上,它是一种表观遗传调节器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④⑤⑥③
B:②③④①⑥⑤
C:③①⑥④⑤②
D:④②①⑤③⑥
正确答案:C
解析:首先观察首句,②以假设说明卵子中没有母体的SMCHD1会产生的影响,为具体表述,不适合做首句,排除B。
再观察句子,⑥提出表观遗传调节器这一概念,④介绍了表观遗传调节器的作用,按照一般叙事逻辑,⑥应该在④之前,排除A、D。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长期以来,政府对公共事务的处理处于相对垄断状态。随着社会转型加剧,社会治理遇到的挑战越来越多,政府已无力也没有必要去处理诸多繁杂的社会性事务。这一局面的出现,迫切要求厘清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社会能处理的交给社会,政府只是进行宏观调控和监督等必须由政府自身完成的事务,也就是从全能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有助于剥离政府的一部分职能,扩大社会自我服务的空间,使社会有能力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最终促进社会整体效率的提高。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政府对公共事务的垄断阻碍了社会效率的提高
B:社会转型弱化了政府在处理公共事务中的作用
C:政府职能向服务型转变是社会转型的内在要求
D:购买公共服务是今后政府提高效率的首要方式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社会转型的加剧使政府无力也没有必要去处理诸多繁杂的社会事务,然后说明这一局面的出现要求政府从全能型向服务型转变,最后说明了政府职能向服务型转变的意义。故“政府职能向服务型转变”为文段论述的主题,C项正确。
A、B两项均属于文段引出的内容,未提到政府职能转变这一主题,排除;D项的“首要方式”从文段无法推出,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6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42题,2016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42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