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40

发布时间:2022-07-11 6:33     浏览量:25

1、【言语理解】最近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与      后所做的决策相比,面对突发事件时,根据直觉所做的决策更为可靠。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深思熟虑

B:科学研究

C:深入调查

D:广泛咨询

正确答案:A

解析:由“相比”“更可靠”可知,横线处所填词语应与“直觉”意思相反,“直觉”是未经充分逻辑推理的感性认识。因此,所填词应表示经过充分的思考、推理。A项“深思熟虑”意思是反复深入细致地考虑,符合题意。“科学研究”侧重系统研究,“深入调查”侧重实地调查,“广泛咨询”侧重向他人询问,均不能与“直觉”相对应。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0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题

2、【言语理解】细小的火山灰中含有二氧化硅,这种化合物的熔点是1100摄氏度,而目前大部分飞机的涡轮发动机工作温度为1400摄氏度,一旦火山灰被吸入引擎内部,二氧化硅熔化后就会吸附在涡轮叶片和涡轮导向叶片上,导致灾难性后果。1982年,两架飞机曾经从印度尼西亚西爪哇省加隆贡火山喷发的火山灰中穿过,两架飞机的8个引擎全部停转,在从11000米高空滑翔至4000米高度后才重新启动,得以紧急迫降。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

A:火山灰对飞机飞行有严重影响

B:二氧化硅是火山灰的主要成分

C:降温能使飞机有效避免火山灰的危害

D:历史上火山喷发曾险些导致飞行事故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先从理论上阐述火山灰中的二氧化硅对飞机可能造成的灾难性后果,后又以1982年的具体事例加以辅证。由此可知,文段主要介绍的是火山灰对飞机飞行的影响。B项非文段重点,C项无法从文段中得出,D项属于举例的内容,均可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28题,2011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2011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2011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2011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201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8题,2011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2011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 2011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2011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2011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2011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2011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2011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2011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2011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2011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

3、【言语理解】电信网络中,每个用户都必须有一套动态的数据,用来标志用户属性、资费情况等,这套数据存在本地的服务器,当用户在异地通话时,当地网络必须从用户的来源地调取这套数据才能提供服务,这个调取过程所需要的网元设备就是漫游费的基础成本。而电信网络所有的建设成本都必须从资费中拿回,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而产生的漫游费如果取消之后,所有成本就只能平摊到全网也即全国的每个用户身上,也即不用漫游的用户要为漫游的用户补贴一部分费用。结果是大家发现原本便宜的市话就更贵了,而且越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涨幅就越大。
这段文字意在表达:

A:取消漫游费会导致通话费用普涨,涨幅随地区经济发展情况而异

B:取消漫游费,需三思而后行

C:电信通信中漫游费产生的原理

D:漫游费取消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通话费用将上涨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解释了用户漫游费的基础成本——调取用户自己的一套动态数据提供服务,接着指出如果取消漫游费,则漫游所产生的成本就会平摊到全网用户身上,由此将导致市话费上涨,且越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涨幅越大。由此可知,文段意在表达的是取消漫游费需谨慎考虑,B项与此相符。A项“通话费用普涨”表述不准确,文段说的是“市话”费用;C、D两项为文段部分内容,不全面。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

4、【言语理解】慢慢用餐、吃干净每粒饭的人,身上至少有两项美德。第一是懂得感恩,感恩实在是要从敬重粮食开始。和尚们吃净饭粒要用开水洗一洗碗,喝下去,他们能从粮食中领悟天地馈赠之厚意。第二是享受福气。好东西是生长出来而非生产出来的,慢慢地享受生长出来的东西,是生命与生命的相遇。粮食不仅是碳水化合物,还是天地的能量。
最能概括这段文字的是:

A:用餐习惯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B:每一个人都要珍惜粮食

C:珍惜粮食的人值得景仰

D:敬重粮食就是敬重生命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开篇提出“慢慢用餐、吃干净每粒饭的人,身上至少有两项美德”,接下来具体介绍了这两种美德,意在赞扬珍惜粮食的人的美德。C项与此意最接近。A项强调的是“用餐习惯”,而文段强调的是用餐时珍惜粮食的人的品格,且“用餐习惯”比较宽泛,排除。文段意在赞扬珍惜粮食的人体现的美德,而非呼吁每一个人都要珍惜粮食,排除B。D项为文段部分内容,非重点,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题

5、【言语理解】鲨鱼是海中的恐怖杀手,表皮多呈单调的灰色。乍看之下,这似乎是在潜近猎物时,不容易被发现的一种保护色,但事实不然。动物的体色有多种功能,除了掩护(保护)自己外,还有向同类异性炫耀的作用。鲨鱼的眼睛跟多数鱼类一样,有一显著的不同点是,它的视网膜上只有分辨明暗的杆状细胞,任何东西在它们的眼中只是不同层次的“灰色”而已。因此,即使有了缤纷多彩的体色,然在异性眼中也是“毫无意义”的,甚至是进化上的一种“消费”。所以它们就一直保持着最纯朴的体色——灰色。
从这段文字中提炼的寓意不正确的是:

A:觉得世界是单纯的人,他自己也可能是一个单纯的人

B:单纯的人如果以为世界都是单纯的,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C:单纯的人如果以为世界都是单纯的,不一定造成严重的后果

D:不论人还是动物,简单的生理机制是形成单纯的根本原因

正确答案:D

解析:D项把形成单纯的根本原因归结为“生理机制”,明显与常识不符,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一个多世纪以来,工业领域发生了两次革命性的管理范式转换:第一次是以福特流水线为标志的单一品种大规模生产模式;第二次是以丰田精益生产为标志的多品种大批量生产模式。互联网时代,用户的碎片化需求倒逼新生产模式的出现,即从多品种大批量生产模式升级为大规模定制模式。_______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大规模定制模式则意味着商业模式和管理范式需要创新

B:传统的企业制度和管理范式将遭遇颠覆性挑战

C:大规模定制模式才是互联网时代的大势所趋

D:推进企业制度的创新是大规模定制模式的内在需求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一百多年间,工业领域的两次革命性的管理范式转换。然后介绍互联网时代用户的碎片化需求倒逼生产模式从多品种大批量生产模式升级为大规模定制模式。由“两次革命性的管理范式转换”可知,互联网时代的大规模定制模式属于第三次管理范式转换,A项强调管理范式的创新,填入衔接恰当。
B项强调传统管理范式将遭遇颠覆性挑战,“传统管理范式”非文段强调的重点。C、D两项未提到“管理范式”这一主题词,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6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9题

7、【言语理解】翻拍热门电视剧,从筹备到发行播出的全过程也不过一年多的时间。相比新创作的电视剧,“翻拍”这种“速成”的制作方式不仅缩短了拍摄的周期,而且更能够利用老剧的影响力,未拍先热,赢得口碑效应。但________________,走红老剧在为翻拍剧提供影响力的同时,也提升着观众的审美要求。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B: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C: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D: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正确答案:A

解析:“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这一个人造成的。“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比喻被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比喻虽然一时受到损失,但也有可能带来好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看法。文段指出走红老剧在为翻拍剧提供影响力的同时,也提升着观众的审美要求。“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符合文意,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6题

8、【言语理解】成年人总是认为孩子思维幼稚、理解力有限,这其实是一种________。得益于蓬勃发展的信息技术和日益便利的交通出行,如今的孩子比以往掌握更多知识,也更加渴望了解世界。阅读可以打开一扇扇门,让他们看见广阔的世界,了解活着的意义,也要面对死亡和失去。而友谊和爱,这些宝贵的品质犹如黑夜中的明灯,终将________他们面向世界,走向未来。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成见 推动

B:偏见 引领

C:误读 促进

D:误解 带动

正确答案:B

解析:先看第二空,由“这些宝贵的品质犹如黑夜中的明灯”可知,所填词语要体现品质如明灯一般,带领指引着孩子走向未来。“推动”指使事物前进;使工作展开。其常与“社会”“经济”等词语搭配,如推动社会进步、推动经济发展等,一般不与人搭配,排除A。“促进”指促使前进;推动使发展;不含有带领指引之意。“带动”指引导着前进;带头做并使别人跟着做。两词填入均不符合文意,如明灯般的品质不能“促进”或“带动”孩子们面向世界,排除C、D。
验证第一空,由“如今的孩子比以往掌握更多知识,也更加渴望了解世界”可知,成年人对孩子的认识是片面的。“偏见”指偏于一方面的见解;成见。其填入符合文意,当选。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1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4题,2021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9题,2021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2题,2021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3题,2021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0题,2021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0题,2021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0题,2021年天津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3题,2021年内蒙古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6题,2021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6题,202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7题

9、【言语理解】一项好的制度执行不力形同虚设,执行之所以不力,主要是由于缺乏责任追究手段和公开监督力度。制度执行有力的典范则是此番党中央的八项规定,对中国式浪费真正起到了遏制作用。严格执行八项规定,不仅提振了党风和社会风气,客观上也在节约资源、遏制浪费方面发挥了正能量的作用。如果生态文明领域的制度执行也像八项规定那样严格,“美丽中国”的建设一定会取得更明显的效果。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分析制度执行不力的原因

B:强调执行制度要严格有力

C:宣传制度执行有力的典范

D:强调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是要有好的制度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制度执行不力形同虚设;然后以党中央的八项规定为例,论述了制度执行要严格,才会有效果;最后以生态文明领域的制度执行再次强调严格执行制度的重要性。B项描述与此一致。A项是背景性信息,不能概括文段主旨。C项举党中央八项规定的例子是为了证明严格执行制度的作用。D项脱离“制度执行”这一论述主体。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4题

10、【言语理解】红杉树是地球上仅存的红木科树种之一。美国红杉树公园有一片高大挺拔的红杉,躯干通体绛红,冠上枝桠遮天蔽日,根部直径达到8米。据说世界上最高的红杉在澳大利亚,不幸其主干毁于雷电,最终定格在了75.2米。树木的生长也是竞争的过程,在成长中尽快长高、长大就能争取到更多的阳光,根部粗壮之后,从地下获得的水和养分也会增加。所以,________________。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大树的长成也需要天时、地利

B:没有竞争,就没有生存,也就没有发展

C:万物生长靠太阳

D:能生存下来的是最能够适应变化的物种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由红杉树的高大引出观点“树木的生长也是竞争的过程”,要在竞争中生存、发展。故文段围绕“竞争”展开,只有B项与此相关。C项,文段不是在强调太阳对万物成长的重要性,而是说树木在竞争中能争取更多的阳光。A项“需要天时、地利”、D项“适应变化”都无从体现。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1题,2014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6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