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专项常考题集合51

发布时间:2022-07-13 12:13     浏览量:25

1、【判断推理】组织认同是指组织成员在行为或观念等诸方面与其所加入的组织具有一致性,觉得自己在组织中既有理性的契约和责任感,也有非理性的归属和依赖感,以及在这种心理基础上表现出的对组织活动尽心尽力的行为结果。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不属于组织认同的是:

A:“我们要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B:“公司面临困难的时候,我们要不离不弃”

C:“我要每时每刻自觉维护公司的良好形象”

D:“今日我以母校为傲,明日母校以我为荣”

正确答案:D

解析:组织认同定义的关键信息:在组织中既有理性的契约和责任感,也有非理性的归属和依赖感。
A项,共产党员根据组织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即从理性上认同组织且有作为组织一员的责任感,同时作为共产党员又有归属感,符合定义。
B项,公司面临困难的时候不离不弃,即自己作为组织的成员有契约和责任感,而不离不弃又符合非理性的归属和依赖感,符合定义。
C项,每时每刻自觉维护公司的良好形象,即自己作为组织的成员有契约和责任感,而自觉维护是发自内心的情感,符合非理性的归属和依赖感,符合定义。
D项,“今日我以母校为傲,明日母校以我为荣”,母校和“我”之间不存在契约关系,且明日“我”已经脱离了母校,即脱离了组织关系,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6题,2019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1题,2019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7题,2019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6题,2019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6题,2019年重庆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考友回忆版第76题,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0题,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76题,2019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81题,2019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第86题

2、【判断推理】

油田:钻探:石油

A:

房产:交易:证书


B:

车站:驾驶:乘客


C:

渔场:捕捞:海鲜


D:

灯塔:搭建:轮船


正确答案:C

解析:

在油田钻探石油。

A项,房产可以交易,证书是交易的凭证,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车站与驾驶没有必然联系,乘客可以在车站候车,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在渔场捕捞海鲜,与题干关系一致。

D项,搭建灯塔,灯塔可以为轮船导航,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生回忆版第59题

3、【判断推理】科学不是宗教,宗教都主张信仰,所以主张信仰都不科学。
下列最能说明上述推理不成立的是:

A:犯罪行为都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都应受到社会的谴责,所以应受到社会谴责的行为都是犯罪行为

B:商品都有使用价值,阳光当然有使用价值,所以阳光当然是商品

C:不刻苦学习的人都成不了业务骨干,小李是刻苦学习的人,所以小李能成为业务骨干

D:中国人不是美国人,美国人都说英语,所以,说英语的人都不是中国人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是一个错误的三段论推理,其推理形式为“所有S不是M,所有M都是P,所以P都不是S”。
A项推理形式为:所有S都是M,所有M都是P,所有P都是S。与题干推理形式不同。
B项推理形式为:所有S都是M,P是M,所以P是S,与题干推理形式不同。
C项推理形式为:所有不是S的都不是M,P是S,所以P是M。与题干推理形式不同。
D项推理形式为:所有S不是M,所有M都是P,所有P都不是S。与题干推理形式相同。
D项结论“说英语的人都不是中国人”是错误的,推理不成立。由此可知,与D项推理相同的题干也是错误的,都犯了“小项不当周延”的错误。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9题

4、【判断推理】在某次选举过程中,一位候选人被揭露出篡改个人简历,这导致一些选民对他的个人诚信度产生质疑。但该候选人的民意支持率仍节节上升,甚至已远远超过其他候选人。
以下情况有助于解释上述矛盾现象的是(       )。
①该候选人在工作中较强的执行能力博得了许多选民的支持
②大多数候选人均存在或多或少的个人简历自我美化的情况
③个人以往的错误不代表他今后的工作表现
④该候选人以往的民意支持率一向很高

A:③④

B:②④

C:①④

D:①②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中的矛盾在于:一位候选人因为篡改个人简历导致个人诚信度受到一些选民质疑,但是民意支持率依然不断上升。
①说明候选人较强的执行能力使得其民意支持率上升,可以解释。
②说明其他候选人也存在篡改简历的问题,故篡改简历属于比较正常的情况,不会影响其民意支持率,可以解释。 
③今后的工作表现如何未知,无法使选民因此而支持他,不能解释。
④以往的支持率高并不能说明此次事件是否会影响其民意支持率,不能解释。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76题

5、【判断推理】论据通常可分为事实性论据和理论性论据两种。事实性论据是指用来证明论点的事例、史实和统计数据等。理论性论据是指用来证明论点的、被社会大众所接受或者公认的道理、名言、俗语等。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论证使用了理论性论据的是:

A:人是可以依靠自己的毅力克服困难,走向成功的。尽管命运让贝多芬失去了听觉,但是他最终还是成了一个伟大的作曲家

B:一项研究发现,人平均每隔十分钟就要撒一次谎。所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没有不撒谎的人,只是谎言有大有小罢了

C:只要有恒心,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愚公锲而不舍地挖掘太行、王屋二山,他的精神感动了神灵,终于将山移走

D:爱迪生曾说过:“天才是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因此要想成功,后天的努力至关重要

正确答案:D

解析:理论性论据定义的关键信息:用来证明论点的、被社会大众所接受或者公认的道理、名言、俗语等。
A项,通过贝多芬的事例证明“人是可以依靠自己的毅力克服困难,走向成功的”,使用了事实性论据,不符合定义。
B项,通过统计数据证明“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没有不撒谎的人”,使用了事实性论据,不符合定义。
C项,通过愚公的事例证明“只要有恒心,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使用了事实性论据,不符合定义。
D项,通过爱迪生的名言证明“要想成功,后天的努力至关重要”,是通过公认的名言来证明论点的,使用了理论性论据,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0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5题

6、【判断推理】预测干预是指人们受预测信息的影响而采取了某种行为,造成原本有多种可能性的结果真的朝着预测所指示的方向发展。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预测干预的是:

A:某财经访谈栏目中一名专家预测H股票将大涨,结果很多收看该节目的观众争相购买该股票,导致该股票涨停

B:某福利彩票代销点宣称他们卖出的彩票多次中奖,结果到该代销点购买彩票的人经常排起长队

C:某国首脑在新年致辞中对该国经济形势进行了展望,因而该国老百姓对未来经济好转充满了信心

D:甲国大选前,与其敌对的乙国的媒体大肆渲染,认为M党总统候选人将当选,结果甲国很多选民转而支持N党总统候选人

正确答案:A

解析:预测干预的定义要点:①受预测信息的影响;②采取了某种行为;③造成原本有多种可能性的结果真的朝着预测所指示的方向发展。
A项,指出某访谈栏目中一名专家预测H股票将大涨,很多收看该节目的观众争相购买该股票,导致该股票涨停,即人们受预测信息的影响采取了购买股票的行为,结果股票真的朝着预测指示的方向发展而涨停,符合定义。
B项,指出某福利彩票代销点宣称他们卖出的彩票多次中奖,结果到该代销点购买彩票的人经常排起长队,宣称卖出的彩票多次中奖是已经发生的事情,并非预测信息,不符合要点①。
C项,指出某国首脑在新年致辞中对经济形势进行了展望,该国老百姓对经济好转充满信心,该国的老百姓并未采取相应的行为,也未说明该国经济是否朝着首脑展望的方向发展,不符合要点②③。
D项,指出甲国大选前,与其敌对的乙国的媒体大肆渲染M党总统候选人将当选,甲国很多选民转而支持N党总统候选人,结果并未朝着乙国媒体宣传的方向发展,不符合要点③。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省级)-考友回忆版第92题,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市地)-考友回忆版第88题

7、【判断推理】甲、乙、丙、丁住在同一寝室,有人问他们:“你们当中谁会的语言最多?”甲说:“我不会说英语,当乙和丙交谈时,我能用外语给他们翻译。”乙说:“我是英国人,丁不会说英语,但我俩可以毫无困难地交流。”丙说:“我和丁交流时,需要请乙来帮忙翻译。”丁说:“我们四个人不能同时用一种语言交流。”
据此可以推断出四个人中谁会的语言最多?

A:甲

B:乙

C:丙

D:丁

正确答案:B

解析:由甲的话可知,甲既会乙和丙交谈所用的语言(此处称其为语言A),又会除此之外的另一种语言(此处称其为语言B),但不会英语。由乙的话可知,乙会英语,但丁不会英语,而他们又可以同时用同一种语言交谈。由丙的话可知,乙既可以与丙交流,也可以与丁交流,而丙和丁又没有共通的语言,所以乙和丁交流的语言可称为语言C。综合可知,甲会语言A和语言B;乙会英语、语言A和语言C;丙会语言A;丁会语言C。所以,甲乙丙丁四人中乙会的语言最多。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5题

8、【判断推理】间接反驳是一种确定另一判断具有虚假性或不具有正当性、合理性的方法,它是指引用论据,确定与论题或论据相矛盾的判断的真实性,从而确立论题或论据的虚假性。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各项中正确使用了间接反驳方法的是:

A:有人主张办一切事情都要看本本上是怎么写的,这是思想僵化的表现。如果一切都要从本本出发,那么本本上没有写的,我们就什么事情也不能办,那么社会就不能进步

B:有人说年轻人不能办大事,可是事实证明,世界上有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年轻时就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所以谁说年轻人不能办大事呢

C: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D:有人说所有被告人都是有罪的,但是被告人是否有罪需要由法官来判定,所以不能说所有被告人都是有罪的

正确答案:B

解析:间接反驳定义的关键信息:确定与论题或论据相矛盾的判断的真实性。
A项,是从正面直接论证论题的虚假性,并未从与论题相矛盾的判断入手,不符合定义。
B项,通过确定“许多杰出人物在年轻时就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的真实性,来确立“年轻人不能办大事”的虚假性,符合定义。
C项,是从正面直接论证论题的真实性,并未从与论题相矛盾的判断入手,不符合定义。
D项,是从正面直接论证论题的虚假性,并未从与论题相矛盾的判断入手,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0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42题

9、【判断推理】熟石灰:Ca(OH)2

A:钡餐:BaSO4

B:纯碱:NaHCO3

C:CO2:干冰

D:生石灰:CaCO3

正确答案:A

解析: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Ca(OH)2
A项,钡餐的主要成分为是BaSO4,与题干关系一致。
B项,纯碱的化学式是Na2CO3,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干冰的化学式是CO2,与题干关系一致,但词项前后顺序不一致。
D项,生石灰的化学式是CaO,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3题

10、【判断推理】5000多年前某地是大汶口文化,但在距今约4400年的时候,为龙山文化所替代。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两种文化的更迭?考古人员发现,在距今约4400年的时候,发生了一次严重的“冷事件”,环境由原来的温暖湿润转变为寒冷干燥,植被大量减少,藻类、水生植物基本绝迹了,大汶口文化向南迁移,而龙山文化由北迁到此地。他们据此认为,距今4400年左右的极端气候变化,可能是导致这次文化变迁的主要原因。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论证?

A:大汶口文化有不断向南方迁移的传统

B:龙山文化刚迁来时,人口较多,但之后逐渐减少,在距今约4000年的时候消失了

C:大汶口文化的族群以藻类和水生植物作为食物的主要来源

D:不同生存方式的族群对气候和环境都有相对稳定的需求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由气候变化导致植被减少,藻类、水生植物绝迹,同时产生了大汶口文化向南迁移,而龙山文化由北迁到此地的现象,得出气候变化是文化变迁的主要原因。   
A项,大汶口文化有南迁的传统,说明不是气候变化导致的,削弱了题干论证。   
B项,人口的变化情况为无关项,不能支持题干论证。    
C项,只能解释大汶口文化的迁移,而不能解释龙山文化的迁移,加强力度较弱。   
D项,说明两种文化的迁移均是由于气候的变迁,加强了题干观点。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7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