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49

发布时间:2022-07-13 7:14     浏览量:25

1、【言语理解】最近,四川万源市把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各个审批环节“全裸”,来自四面八方的说情风很快销声匿迹。事实上,公开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已然超越了政府信息公开“公开是常态,不公开是例外”的应用范畴,拓展了政府行政中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重要决策事项的公示要求,更适用于公共治理的诸多层面、环节和程序。举凡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关系公共利益的治理事项、程序等,公开都应当成为一种价值共识、一种制度设计、一种自觉选择。
依据文意,对“公开”的价值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公开这一价值理念,超越了政府信息公开“公开是常态,不公开是例外”的应用范畴

B: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和公共利益的治理事项、程序,都应当建立一种价值共识

C:公开这一价值理念,适用于公共治理的诸多层面、环节和程序

D:此次公开,拓展了政府行政中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决策事项的公示要求

正确答案:D

解析:原文说“公开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已然超越了政府信息公开‘公开是常态,不公开是例外’的应用范畴,拓展了政府行政中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重要决策事项的公示要求,更适用于公共治理的诸多层面、环节和程序”。意即公开作为一种“价值理念”拓展了政府行政中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重要决策事项的公示要求,而不是D项所说“此次公开,拓展了……”,D项说法错误, A、C两项正确。
由“举凡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关系公共利益的治理事项、程序等,公开都应当成为一种价值共识、一种制度设计、一种自觉选择”可知,B项正确。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16题

2、【言语理解】折叠过往的忧伤,暗藏到内心的角落,就让我,于阳光里,望见美好。你看,春光里的桃花娇艳,樱花________,梨花好似纯洁的爱情。花红柳绿之间,心间便洒满馨香的________。喜爱在春光里遇见美好,遇见心间的思念,收集满满的芬芳馥郁,________生命中的遇见。那一汪春光,好似内心的深情,总是深不见底。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妩媚 诗行 丰盈

B:热情 诗篇 丰富

C:灿烂 诗句 充实

D:绽放 诗词 充盈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由“桃花娇艳”“梨花好似纯洁的爱情”可知,此处运用了修辞手法,此处所填词语也应运用修辞手法,由此可排除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灿烂”“绽放”,即C、D。“妩媚”与“热情”相比,前者多形容神态,后者多形容性格。而对应文中的“娇艳”等表述,“妩媚”填入更恰当,排除B。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题

3、【言语理解】

回眸70年,当政府行使职能有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当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成为________选择,法治的引领正在不断提高着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人民群众也逐渐收获更多实实在在的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自觉  福祉

B:

第一  权利

C:

主动  幸福

D:

重要  好处

正确答案:A

解析:

先看第二空,文段语体较正式,“好处”较口语化,填入不恰当,排除D。文意为政府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提升,可以让人民群众收获更多实在的利益。“权利”填入不符合文意,排除B。“福祉”指福气、幸福,多指物质层面的东西,与“实实在在”对应恰当,填入符合文意。“幸福”指(生活、境遇)称心如意,强调精神层面,更抽象一些。且“福祉”填入更符合文段的政治语体,排除C。

验证第一空,“自觉选择”搭配恰当,填入符合文意。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C类-考友回忆版第22题

4、【言语理解】中国各行业的“德”如今都多少出了问题,除了官德频遭批评外,医德是行业道德中饱受诟病者之一。全国有200多万医师,针对他们的职业道德的标准既很容易列出来,又有很多强大的现实因素有可能把它们变成贴在墙上的一张纸。行业的普遍道德问题往往有着深刻的原因,在一个行业开展“教育”,通常要比惩罚它的个别败坏分子难得多。
对“把它们变成贴在墙上的一张纸”理解正确的是:

A:对医师职业道德的监督知易行难

B:医师职业道德标准成为一纸空文

C:作为管理制度,医师职业道德标准要上墙

D:医生职业道德标准制度化

正确答案:B

解析:由“针对他们的职业道德的标准既很容易列出来,又有很多强大的现实因素有可能把它们变成贴在墙上的一张纸”可知,道德标准列出来容易,但由于现实的因素,很难兑现,B项的“一纸空文”即是对此的正确总结。
A项为迷惑项,其中的“监督”在文段中并没有体现,故错误。C、D两项未能体现医师职业道德标准实施难,排除。

考题出处:2013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32题

5、【言语理解】26.能够      别人的目光,把自己的一生都视为实习期,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轻视

B:蔑视

C:忽视

D:无视

正确答案:D

解析:轻视:小看,不放在眼里。蔑视:轻蔑鄙视,轻视,更强调轻蔑的态度。忽视:忽略轻视,更着重于忽略的意味。无视:不去想,不去用感官感受;不去理会,不去对待,不去处置或搁置。根据文意,人应当是“无视”别人的目光,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1.某国外媒体报道:中国政府保证从今年6月开始,停止生产超薄塑料购物袋。为此,中国官员还曾专程赴孟加拉国取经。孟加拉高级研究中心的负责人阿拉克·拉赫曼博士说:“中国的优秀在于,如果他们决定了做某事,他们就会去做。”世界环保组织也对此举表示欢迎。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恰当的是:

A:中国积极促进全球反塑料袋行动

B:孟加拉国塑料产业很发达

C:世界环保组织的主要任务是限制塑料产业发展

D:英国全国已经不使用塑料袋了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第一句指出中国政府决定停止生产超薄塑料购物袋,第二句介绍中国政府的具体行动,第三句引用阿拉克·拉赫曼博士的话,表明中国政府的决心,最后一句话点明外界对中国政府这一行为的态度。整段话都是围绕中国政府反塑料袋行动展开的。四个选项中A项的概括最为准确。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一提到发展,有人就想到GDP。一季度各地GDP增速普遍放缓,难免引起一些地方的担忧和顾虑,其实大可不必。GDP增速回落不但不会增加硬着陆的风险,反而有利于控制通胀水平。特别是在当前土地、能源资源等要素制约日益明显,劳动力价格上涨较快,石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的背景下,容忍GDP增速适度回落,其实恰是给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预留出更多的空间。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GDP增速回落可能导致经济硬着陆

B:社会应当容忍GDP增速适度回落

C:GDP增速回落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需要

D:GDP增速回落可以对冲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引出一些对方对于一季度各地GDP增速放缓的担忧和顾虑,接着说明了大可不必担忧的原因——GDP增速回落不会增加硬着陆风险,反而利于控制通胀水平,容忍GDP增速适度回落,其实恰是给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预留出更多的空间。故文段意在说明的是不用担忧和顾虑GDP增速放缓,而应容忍其适度回落。B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A项与文意相悖。C项是文段部分内容。D项无法从文段推出。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1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8题,201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58题

8、【言语理解】科学家认为,海洋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暂时缓解了二氧化碳浓度的上升速度,一旦这种缓解作用失效,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将以更快速度增长。那么,增加的二氧化碳是否会导致大气温度上升呢?虽然绝大部分科学家相信答案是肯定的,但这毕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存在诸多变数。于是气候变化怀疑论者一直在这一点上做文章,试图让老百姓相信二氧化碳浓度不一定和大气温度有关联。这个策略非常有效,以至于很多人至今仍然拒绝相信是人类活动导致了全球变暖,因此拒绝参与减排。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说的是:

A:气候变化与二氧化碳浓度关系不大

B:海洋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越来越弱

C:人类活动会导致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

D:人类活动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

正确答案:D

解析:由文段末句“这个策略非常有效,以至于很多人至今仍然拒绝相信是人类活动导致了全球变暖,因此拒绝参与减排”可知,作者对气候变化怀疑论者的观点持否定态度,认为民众拒绝参与减排是受了他们的误导。故接下来最可能对气候变化怀疑论者的观点进行批驳,即论证人类活动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D项当选。

考题出处:2014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

9、【言语理解】网络时代,几乎人人都能够给电影下评语,权威的声音逐渐淹没在喧嚣中。随着电影评论生态的变化,电影行业内也日益意识到了客观公正“电影批评”的力量,________________,调整自己浮躁的心态。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要放慢自己匆匆的脚步

B:要多听听来自权威的声音

C:提升自身审美的渴望与需求

D:做专业态度与民间立场的摆渡人

正确答案:A

解析:空缺处句子是针对“电影行业内”而言,C项的“提升审美的渴望与需求”应是针对电影观众而言的,D项的“摆渡人”起到的是中介作用,二者均不符合行业内的定位,排除C、D。与后句的“调整自己浮躁的心态”相对应,A项的“要放慢自己匆匆的脚步”填入更恰当。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

10、【言语理解】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对于世界经济而言,状况同样如此。在金融海啸的冲击下,短短几个月内,危机愈演愈烈,世界经济呈现出风雨飘摇之势。而相对于危机来势之迅猛,危机消退则要缓慢得多。2010年,世界经济注定将走在“病后初愈”的漫漫康复之路上。
文中“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中的“病”指的是:

A:世界经济

B:金融海啸

C:世界经济危机

D:正在复苏的世界经济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围绕“世界经济”展开论述,由“相对于危机来势之迅猛,危机消退则要缓慢得多”,这一描述与“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相似,由此可知,“病”是指世界经济危机。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0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5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