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纵观世界,新的垃圾处理时代正在到来。前不久,俄罗斯科学家已经可以利用等离子技术来处理垃圾焚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并对城市生活制造的“污泥浊水”进行无害化处理,使其转为腐殖酸肥料。德国科学家创造出“风拣技术”,令世界看到了垃圾处理的广阔未来。该技术终结了垃圾的人工分拣,让风代替人去对垃圾中的塑料、玻璃、纸张等进行分拣,从而将垃圾处理工艺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垃圾:放错地方的资源
B:科技:垃圾处理的关键
C:风力:新时代的“机器人”
D:无害化:垃圾处理的未来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句指出新的垃圾处理时代正在到来,然后分别介绍了俄罗斯的等离子垃圾处理技术和德国的风拣垃圾处理技术。“垃圾处理”为文段的关键词,在标题中应有所体现,据此排除A、C。D项的“无害化”不能概括德国的风拣技术,排除。文段强调的是科技给垃圾处理带来的革新,B项是对文段内容的准确概括。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57题,2016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57题
2、【言语理解】越来越多的人成了互联网追新潮的盲从者,他们生怕自己惯用的虚拟身份在某个网络社区被别人抢先占据。这种场面似乎与1999年前后免费电子邮箱热潮有些相似,当时的统计显示,每个互联网用户平均注册了8.6个电子邮箱。可到2005年,这些邮箱只有18%还在使用,每个互联网自然人平均使用的电子邮箱仅为1.73个。同样,只有少数社区注册者将成为存活下来的网络自然人。每个人有限的精力和时间,决定了未来网络社区的天花板高度。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同时在多个网络社区注册是没有必要的
B:盲目追逐新潮会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C:网络社区应吸取免费电子邮箱热潮的教训
D:对未来网络社区规模的估计不宜盲目乐观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互联网追新潮盲从者”这个群体,接着以免费电子邮箱自1999年到2005年的发展状况为例,指出“每个人有限的精力和时间,决定了未来网络社区的天花板高度”。其中,“天花板高度”指的就是“未来网络社区”发展的态势、规模。因为受个人“精力和时间”的限制,这一态势和规模不会无限制发展,D项符合文意。
A、B、C三项均可从文段推出,但不是文段论述的重点。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0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8题,2010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8题,201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8题,2010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8题,2010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8题,2010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8题,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8题,2010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8题,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8题
3、【言语理解】有人说,民主就像一个旋转的陀螺,重要的是旋转的过程。离开了这个过程,民主的陀螺就会倒下。就民主决策而言,正确的决策结果自然会给人们带来希望和信心,而决策的过程,对人们凝聚信心的影响更大。
这段文字中的比喻意在强调:
A:民主决策过程对民主的重要性
B:只有通过民主决策,才能凝聚信心
C:决策过程中的民主,是广泛的社会参与
D:有效的参与过程,便是凝聚信心的过程
正确答案:A
解析:题目问的是“民主就像一个旋转的陀螺,重要的是旋转的过程”这个比喻所强调的内容。由文段最后一句可知,作者重点阐述的是民主决策的过程比正确的决策结果对人们信心的凝聚影响更大,即强调过程对民主的重要性。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当我们认为某种社会行为缺乏理性的时候,通常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背后隐藏的约束条件。如果将这些约束条件考虑在内,许多非理性的行为都能得到合理的解释。这里的约束不仅仅是现实条件的限制,而且也有背后收益的谋算。
根据上述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缺乏理性的社会行为
B:我们把行为看作非理性往往是由于没有深入分析
C:现实条件和背后利益可以使非理性行为变得理性
D:理性行为和非理性行为存在互相转换的条件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世界上根本不存在”、C项“可以使非理性行为变得理性”说法过于绝对,文段说的是“许多”非理性行为能得到合理的解释。D项,文段未提到理性行为可以转换为非理性行为,“互相转换”表述不当。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B卷合并版)第4题
5、【言语理解】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但也有人说,中国的珠算也当是一大发明。为什么呢?中国珠算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借助算盘和口诀,通过人手指拨动算珠,就可以完成高难度的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3年12月4日,中国珠算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①即使是不识字的人也能熟练掌握
②珠算算盘结构简单
③蕴含了坐标几何原理
④包含了珠算的所有秘密
⑤珠算口诀则是一套完整的韵味诗歌
⑥用珠算运算,无论速度还是准确率都可以跟电子计算器媲美
A:②④⑤③⑥①
B:②③⑤④①⑥
C:⑥①②⑤④③
D:⑥②④⑤③①
正确答案:B
解析:四个选项均以②或⑥作为首句,②说的是算盘的结构,⑥说的是珠算的运算效果。按照一般逻辑,应先介绍事物的结构再论述其效果,由此排除C、D。③说的是算盘结构的内涵,是承接②论述的,②③应紧密相连,排除A。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1题
6、【言语理解】权利的贫困,很容易使人进入失败的循环,继续失败仿佛成为宿命,而改变命运则几乎不可能。一个被失败情绪笼罩的人,极易从开始的被动边缘化逐渐进入到主动边缘化,成为敌视社会的他者。
下列符合文意的是:
A:长久沉浸于失败的颓唐中,必定敌视社会
B:长久沉浸于失败的颓唐中,容易敌视社会
C:缺乏权利的人必定失败
D:缺乏权力的人容易失败
正确答案:B
解析:由“一个被失败情绪笼罩的人,极易从开始的被动边缘化逐渐进入到主动边缘化,成为敌视社会的他者”可知,A项说法过于绝对,由此句也可知B项表述正确。由“权利的贫困,很容易使人进入失败的循环”可知,C项“必定失败”过于绝对。D项偷换概念,文段说的是“权利”并非“权力”。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0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9题
7、【言语理解】
中国的建筑风格从来都是________的,并不一味拒绝“洋建筑”,关键在于如何在借鉴的过程中,呈现出建筑的文化主体意识。而人们之所以________当下的一些西式建筑热,就在于其舍本逐末、生搬硬套,缺少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文化的理解。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海纳百川 否定
B:千姿百态 反感
C:兼容并蓄 质疑
D:独树一帜 排斥
正确答案:C
解析:
第一空,由后文的“并不一味拒绝‘洋建筑’”可知,设空句说的是中国的建筑风格不是封闭、排外的,而是能够吸收“洋建筑”的风格特点的。“海纳百川”比喻心胸宽广,包容一切,形容中国建筑对“洋建筑”的吸收不恰当,排除A。“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独树一帜”比喻自有一种风格,自成一家。两词都与文意不符,排除B、D。“兼容并蓄”指把不同的人或事物都收容包罗进来,填入符合文意。
验证第二空,“质疑”填入句中,指人们对当下西式建筑热的态度,能够与“其舍本逐末、生搬硬套,缺少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文化的理解”对应,恰当。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2题
8、【言语理解】陕西林业厅公布了猎人周某用数码相机和胶片相机拍摄的华南虎照片。随后,照片真实性受到来自部分网友、华南虎专家和中科院专家等方面的质疑。华南虎照:真相________,努力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致 不只
B:不致 不止
C:不至 不只
D:不至 不止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不至”是动词,指不出现、不到达;“不致”是副词,指不会引起某种后果。横线处所填词语应为谓语,表示“真相不出现”之意,应选“不至”,排除A、B。第二空,C项“不只”是连词,表示还有其他;“不止”是动词,指不停止。文段表达“真相不查明,努力就不停止”之意,应选“不止”。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19题
9、【言语理解】与“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蕴含的哲学道理一致的是:
A: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B: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C: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D: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正确答案:D
解析:“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意思是不登上高山就不知道天有多高,不下深谷就不知道地有多厚,意思是如果不身临其境,就不知道事情的真实情况,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比喻不冒危险,就不能成事。现也用来比喻不经历最艰苦的实践,就不能取得真知。侧重的是有付出才会有回报。“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比喻君子的修养要尽力使自己做到话语谨慎,做事行动敏捷。告诫人们要少说话多做事。“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多多积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意思是练习一千支乐曲之后才能懂得音乐,观察过一千柄剑之后才知道如何识别剑器。指做任何事情,没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就不会有很高的造诣,强调实践的重要。结合释义可知,D项蕴含的哲理和题干相符。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
10、【言语理解】如今各地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有的地方看不到自己的优势,________,无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的地方只盯着别人,________,以致出现同质化恶性竞争。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目光短浅 如法炮制
B:舍本逐末 亦步亦趋
C:缘木求鱼 生搬硬套
D:舍本求末 邯郸学步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目光短浅”形容缺乏远见;“缘木求鱼”比喻方法不对,徒劳无功。这两个词语均无法体现“看不到自己的优势”的问题。“舍本逐末”与“舍本求末”的“本”与“自己的优势”相对应,符合句意,排除A、C。
第二空,与“只盯着别人”“同质化恶性竞争”相对应,此处所填词语应含有追随、模仿别人的意思。“亦步亦趋”形容处处模仿或一味地追随他人;“邯郸学步”比喻机械地照搬模仿,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技能忘却了。句中并没有体现“把自己原有的技能忘却”的意思,排除D。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题,2012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62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