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作为一个信息大平台,文化大熔炉,互联网对亿万网民的求知途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着重要影响。互联网的传播优势和舆论功能,为推动信息交流、促进文化繁荣、凝聚社会共识提供了全新的渠道和手段。然而网络不是世外桃源,离开法治和道德,网络谣言、网络诈骗、网络陷阱等就会大行其道,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就可能深受其害。全国7亿多人上网,肯定需要建设和管理,我们要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网络是把双刃剑,需要加强管理
B:网络犯罪猖獗,需加强法治约束
C:网络既促进交流也带来网络犯罪
D:网络使用需加强引导,扬长避短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互联网的优点——为推动信息交流、促进文化繁荣、凝聚社会共识提供了全新的渠道和手段,然后指出互联网存在的弊端——存在网络谣言、网络诈骗、网络陷阱,末句给出避免弊端的措施——加强建设和管理。A项的“双刃剑”对应前文的优点和弊端,“加强管理”对应末句的措施,概括恰当。
B项的“法治”只是管理措施的一方面,除此之外,文段还强调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培育健康的网络文化;C项只涉及前半段内容,末句的应对措施未涉及,不全面;D项强调“要加强引导”,与末句强调的“建设和管理”不符。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5题,2017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题,2017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3题,2017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9题,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20题,2017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4题,2017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45题
2、【言语理解】有客从远方来,西安人总要张罗着引你去看碑林、登城墙、览曲江、看大雁塔,北去拜谒黄帝陵,东去游秦始皇兵马俑,西去看远在宝鸡的周公庙和法门寺,看乾陵的无字碑,将你的心田激荡得________,满脑子都是帝王将相、周秦汉唐,无尽的________打湿了你的衣裳。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心潮澎湃 兴衰成败
B:翻江倒海 唏嘘感慨
C:豪情万丈 历史沉浮
D:七上八下 兴亡轶事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心潮澎湃”与前文的“心田”语义重复,排除A。“翻江倒海”比喻力量或声势非常壮大。不能用于心田激荡起伏的语境,排除B。“豪情万丈”与后文“打湿了你的衣裳”的语境不相符,排除C。
第二空,“兴亡轶事”填入符合西安历史沉浮悠久的语境。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市类)第93题,2015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2题,2016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1题,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95题,2016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3题,2016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3题,2016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8题
3、【言语理解】尽管从国民经济总量的比重上看,农业所占的比重低于第二、第三产业,但对于一个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80%的发展中大国来说,无粮不稳。没有广大农民的普遍小康,没有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整个国家发展进步的基础就会不稳,实现全面小康和高水平小康的战略目标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事关改革开放大局,在这个根本问题上不能只算GDP贡献率一本账,更要算改革发展稳定全局这本大账。
这段文字着重强调的是:
A:农业的基础地位
B:农村的经济发展
C:农民的生活质量
D:农村的社会稳定
正确答案:A
解析:材料主要讲的是农业的重要地位,农业是整个国家发展进步的基础。第一句强调无粮不稳。第二句强调农村的发展是整个国家发展进步的基础。第三句强调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事关稳定全局。三句话都围绕农业的基础地位展开论述。A项正确,B、C、D三项均非文段强调内容。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①对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尤其如此
②很大原因是因为中国仍然保持着对资本流动的严格控制
③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之所以在过去这些年屡屡可以躲过金融危机的直接冲击
④资本的自由流动,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
⑤一个原因就是这些国家尚不成熟的金融体系碰上了具有高度流动性的国际资本
⑥这个世界上几乎还没有哪个新兴市场国家逃脱过金融危机的魔爪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序,语序正确的是:
A:③②⑥⑤④①
B:⑥①⑤④③②
C:④①③②⑥⑤
D:③②④①⑥⑤
正确答案:D
解析:由③中的“中国之所以……”和②中的“很大原因是因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可知,②应该紧跟在③后面。由④中的“从来都是……”和①中的“对……尤其如此”可知,①应该紧跟④之后;⑤对⑥中现象的产生进行了解释,故⑤应排在⑥之后;观察②可以看出,该句引出一个关于“资本流动”的话题,根据话题的统一性原则可以判断出,以“资本的自由流动”起始的④应当紧承②。因此正确排序为③②④①⑥⑤,即D。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0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6题,2010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6题,201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6题,2010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6题,2010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6题,2010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6题,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6题,2010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6题,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6题
5、【言语理解】近日,有网友表示了这样的担心,“我支付宝、微信里都有钱,如果我哪天突然意外死了,这些钱会被怎么处理(我的家人并不知道这笔钱)?”一时间引发了共鸣。根据互联网公司的规定,如果长期不使用个人账户,支付宝会注销,微信会回收。这也意味着,个人网络财产很有可能被“充公”。在实体银行里也存在这样一种情况。但实体银行,一般都有救济机制。比如针对“休眠账户”,银行可以联系第二联系人,或者当事人的亲友拿着银行卡来查询等。受此启发,当前应该通过立法的方式,解决网络平台的“休眠账户”问题。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突出传统银行账户的优势所在
B:强调网络账户相关立法的必要性
C:说明传统银行账户比网络账户更安全
D:揭示网络银行账户存在的风险性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由网友的担心引出支付宝与微信对“休眠账户”的处理方式,即很有可能被“充公”;接着介绍了实体银行对此种账户的处理方法;最后由“受此启发”引出文段的观点,即应该通过立法的方式解决网络平台的“休眠账户”问题。选项中提到“立法”这一关键词的只有B。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
近日,由中国、意大利、美国学者组成的研究团队研发出一种三维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网络支架。这种生物支架能很好地模拟大脑神经网络结构。未来,将可用于药物筛选或植入大脑帮助治疗脑部疾病。该碳神经支架由我国率先提出并完成材料制备。科学家___________________。科研人员发现,相比在二维的培养皿中观察、培养神经细胞,三维支架更接近脑部实际环境。
将下列4个句子重新排列,填入画横线处语序正确的是:
①把体内正常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到细小的碳纳米管中
②用石墨烯模拟大脑内部四通八达的三维框架
③从而构建出一个“互联互通”的人造神经网络
④增殖和定向分化神经元细胞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①③
C:
①③②④
D:
②①④③
正确答案:D
解析:
由横线前面的句子可知,横线处是在论述该碳神经支架的建造过程。通读4个句子,③中的“从而”表示结果,应是结论性内容,因此应排在最后,排除A、C;按照支架搭建由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应先建立框架,再填充其他部分。①是把神经干细胞移植到碳纳米管中,④是增殖和分化神经元细胞。①、④相比,④更微观,应是在①基础上进行的分化,因此①应排在④之前,排除B。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1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3题,2021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0题,2021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9题,202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0题,2021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5题,2021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4题,2021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7题,2021年天津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0题,2021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4题,2021年内蒙古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4题,2021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4题,2021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5题,202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4题
7、【言语理解】
清洁能源是不排放污染物的能源,它包括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指原材料可以再生的能源,如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沼气)、海潮能这些能源。
根据这段话,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清洁能源都是可再生能源
B:核能是不可再生能源
C:清洁能源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D:清洁能源包括风能、海潮能等新能源
正确答案:A
解析:
A项,由“清洁能源……,它包括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可知清洁能源并非都是可再生能源,还可能是核能,说法错误。
B项,由“它包括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可推知。
C项,由常识可知,说法正确。
D项,由“可再生能源是指原材料可以再生的能源,如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沼气)、海潮能这些能源”可推知。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0题
8、【言语理解】有的父母习惯在饭桌上表扬或批评孩子,一边吃饭,一边________地说几句,既显得不够重视,孩子也没听进去,效果自然会差一些。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歇斯底里
B:浓墨重彩
C:语重心长
D:轻描淡写
正确答案:D
解析:“歇斯底里”指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浓墨重彩”指着力描写。也形容醒目、突出、分量很重。“语重心长”指言辞深刻有力,心意深长。“轻描淡写”指叙事或处理事情时着力不多,轻轻带过或不加重视。通过“既显得不够重视,孩子也没听进去”可知,句子表达的是在饭桌上的“表扬或批评”是以一种很不正式的方式进行的,选项中只有“轻描淡写”符合句意。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题
9、【言语理解】烧碱即氢氧化钠,是具有强烈腐蚀性的“高危化学品”。但烧碱也是一种“可在各类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残留量不需限定的加工助剂”,是一种高效的酸度调节剂。但用作食品加工的烧碱需要“食品级”,而不少报道提到的是“不法商贩使用工业烧碱”。食品级烧碱和工业烧碱的区别不在于主要成分,而在于前者对于重金属杂质有监控要求,后者则没有。其实,在食品中使用氢氧化钠,危险是由工作人员来承担的。而在最终食品中,它们的“腐蚀性”早已不存在。至于使用工业烧碱,则属于使用“不合格原料”,应该打击。
下列选项中,不符合上述文字说法的是:
A:工业烧碱含有大量重金属杂质,不可在食品加工环节使用
B:在食品加工中使用烧碱,工作人员承担着被其腐蚀的危险
C:在食品加工中使用烧碱并不违法,甚至对其残留量都没有规定
D:食品级烧碱和工业烧碱的主要成分基本相同,都可作为酸度调节剂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由“食品级烧碱和工业烧碱的区别不在于主要成分,而在于前者对于重金属杂质有监控要求,后者则没有”“至于使用工业烧碱,……应该打击”可知,说法正确。
B项,由“在食品中使用氢氧化钠,危险是由工作人员来承担的”可知,说法正确。
C项,“烧碱”未给出具体使用类别,结合文段末句可知,若使用工业烧碱,则属于“不合格原料”,应该打击,说法不正确。
D项,由文段首句“烧碱即氢氧化钠”可知,食品级烧碱和工业烧碱基本成分相同,再结合“烧碱……是一种高效的酸度调节剂”可知,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2题,2018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3题,201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0题,2018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45题,2018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4题,2018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6题
10、【言语理解】有人说:没有享受到某种社会服务的人就好像一个大沙漠,享受到这种社会服务的人就好像大沙漠中的一个绿洲,沙漠永远在吞噬着绿洲,而保护绿洲的唯一办法,就是把沙漠尽快地改造成为绿洲。
这段文字说明的是:
A:大数定律
B:沙漠效应
C:绿洲效应
D:此长彼消法则
正确答案:C
解析:这段文字主要说明的是社会保障理论中的“绿洲效应”。当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只对一小部分公民有效时,大多数没有保障的人就会千方百计地来利用这项制度。文段围绕“沙漠”和“绿洲”展开,因此正确答案应该在B、C之间选择。由“保护绿洲的唯一办法”可知,文段强调的重心在“绿洲”,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09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