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这一事件再次敲响警钟:旅游有风险,安全意识不能________。风险,有时来自陌生环境和游人的猎奇心理。因此,我们在旅游前一定要做足功课,对旅行目的地有所认识和准备,不对风险抱侥幸心理。带孩子出去玩的家长尤其要加强警觉。同时,相关部门和景区方面,也要切实承担责任,为游客安全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懈怠 遮风挡雨
B:松懈 保驾护航
C:放松 披荆斩棘
D:怠慢 添砖加瓦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懈怠”意为松懈懒惰,多形容对待工作的态度。“怠慢”表态度冷淡之意。两词不能用来形容安全意识淡薄,排除A、D。第二空,“保驾护航”指保护某人或某事物。“披荆斩棘”比喻扫除前进中的困难和障碍。用来形容相关部门和景区对旅游安全的保障,用“保驾护航”更恰当。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2019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题,2019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6题,2019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
2、【言语理解】
下列各句表达简洁,没有重复的一项是:
A:
巴控克什米尔地震造成当地人民生灵涂炭。
B:
作者希望这本书能对读者在学习英语句型方面起举一反三的作用。
C:
近10年来,长江源头生态破坏的严重情况令人堪忧。
D:
只有把想法付诸于行动,才能最大限度地达到我们的目标。
正确答案:B
解析:
A项中“人民”与“生灵”重复。C项中“堪忧”意为“令人担忧”,和“令人”重复。D项中“诸”的意思是“之于”,与“于”重复。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①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处于什么岗位
②思维能力在人的成功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③著名科学家霍金说过:有一个聪明的大脑,你会比别人更接近成功
④没有思维活动的参与,人类的任何发明创造都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
⑤都是快速走向成功的有利资本
⑥拥有较高的智商、活跃的思维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②①⑥⑤④③
B:②⑥①⑤③④
C:③②④①⑥⑤
D:③④⑥①⑤②
正确答案:C
解析:①中的“无论”与⑤中的“都是”构成一对关联词,且根据句意可知,⑤中的“有利资本”指的是⑥的“拥有较高的智商、活跃的思维”,由此可推出这三者的正确顺序为①⑥⑤,排除B、D。②提出思维能力的重要性,④说明没有思维活动参与的后果,对②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因此,④应紧跟在②之后,排除A。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34题,2011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2011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2011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2011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201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4题,2011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2011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 2011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2011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2011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2011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2011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2011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2011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2011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2011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
4、【言语理解】①南、北半截胡同和米市胡同一带算得上是清末宣南士人的“核心”街区
②它们彼此间的距离,十几分钟步行即可到达
③这座南海会馆所在的宣南地区,清末时聚集了许多士人
④这为在京士人拜访主考官和同乡京官提供了便利
⑤除了广东士人聚集的南海会馆,湖南会馆在今烂缦胡同101号,绍兴会馆在今南半截胡同7号,均有迹可循
⑥当时士人在京入仕之后,除非能够获得皇帝在内城赐的宅院,大都住在宣南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①⑥⑤②④③
B:①③⑥⑤④②
C:③⑤①②⑥④
D:③⑥④①⑤②
正确答案:D
解析:分析可知,②开头的“它们”指的是⑤的“南海会馆”“湖南会馆”和“绍兴会馆”,故②应紧跟⑤之后,排除B、C。③引出清末宣南地区聚集了许多士人这一话题,不应置于最后,排除A。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 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76题,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乡类)第97题,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77题
5、【言语理解】唐山十三位农民兄弟:不是归途,是千里奔波,雪中送炭;不是邻里,是素不相识,出手相援。他们用纯朴、 和 的行动,告诉了我们“兄弟”的含义。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正直 坚强
B:感恩 非凡
C:善良 倔强
D:真情 执着
正确答案:C
解析:句意说的是唐山农民兄弟对地震灾区的一种自发救助。“正直”意为公正坦率,但句中的这种救助并不涉及是否正直的评价,排除A。并列成分“纯朴”为形容词,故句中所填的也应该是形容词,“真情”为名词,据此排除D。“不是邻里,是素不相识,出手救援”体现的是农民兄弟的“善良”品性,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09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题
6、【言语理解】我们需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美人之美”,善于发现和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不________;需要以文化自觉的主体意识“各美其美”,坚守和弘扬优秀中华文化传统,不________、盲目崇外。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目空一切 自暴自弃
B:妄自尊大 妄自菲薄
C:唯我独尊 自惭形秽
D:自高自大 自轻自贱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二空,由“、”可知,填入词语与“盲目崇外”表意相近,表达对自己文化的不自信。“自暴自弃”指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堕落。“自惭形秽”指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自轻自贱”多指自己降低身份。文段并未比较文化,所以没有先进落后之分,也不存在降低身份,排除A、C、D。
第一空,妄自尊大”填入句中与“美人之美”也相照应。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题,2012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5题,2012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63题
7、【言语理解】随着贵金属货币演化成纸币,货币借助于信用发展出了金融产业。金融一旦成为一个产业,就可以与经济________,就有了自己独立的利益,就会________赚取利润。然而,经济过度金融化以及金融业丰润会带来两方面的________后果:一方面导致资金脱实向虚,另一方面助长投机。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并驾齐驱 想方设法 消极
B:相提并论 处心积虑 被动
C:取长补短 急功近利 严重
D:相得益彰 不择手段 可怕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由“金融一旦成为一个产业,就可以与经济________,就有了自己独立的利益”可知,此处强调的是金融与经济的地位相当,“并驾齐驱”“相提并论”符合此意,备选。“取长补短”指吸取长处弥补短处。“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文段并未体现两者互补互助之意,排除C、D。第二空,“想方设法”“处心积虑”都有想尽办法之意,但前者是中性词,后者是贬义词,文段并非贬义语境,排除B。第三空,“消极”填入能够体现经济过度金融化以及金融业丰润带来的不良后果。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汇编)第37题
8、【言语理解】将人们击垮的有时并不是那些看似灭顶之灾的挑战,而是一些微不足道的鸡毛蒜皮的小事。人们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无休止地消耗在这些鸡毛蒜皮之中,最终让大部分人一生一事无成。生活要求人们不断地清点,看看忙忙碌碌中,哪些是重要的,是必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或是无须劳神去忙的。然后,果断地将那些无益的事情抛弃,不去理它。
这段文字主要想表达的是:
A:我们应分清轻重缓急,不做无益之事
B: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会将一个人击垮
C:做好时间管理是顺利完成工作的前提条件
D:我们经常会深陷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中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指出有时微不足道的小事更容易击垮人们,让人一事无成。所以人要对生活进行清点,从忙忙碌碌的事情之中分出轻重缓急,抛弃那些无益的事情。故文段意在说明人要在众多小事中分出轻重缓急,不在无益的事情中浪费时间,A项与此表述一致,当选。
文段未提及“时间管理”,排除C。B、D两项为文段部分内容,不能作为主旨。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
9、【言语理解】近日,有网友表示了这样的担心,“我支付宝、微信里都有钱,如果我哪天突然意外死了,这些钱会被怎么处理(我的家人并不知道这笔钱)?”一时间引发了共鸣。根据互联网公司的规定,如果长期不使用个人账户,支付宝会注销,微信会回收。这也意味着,个人网络财产很有可能被“充公”。在实体银行里也存在这样一种情况。但实体银行,一般都有救济机制。比如针对“休眠账户”,银行可以联系第二联系人,或者当事人的亲友拿着银行卡来查询等。受此启发,当前应该通过立法的方式,解决网络平台的“休眠账户”问题。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突出传统银行账户的优势所在
B:强调网络账户相关立法的必要性
C:说明传统银行账户比网络账户更安全
D:揭示网络银行账户存在的风险性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由网友的担心引出支付宝与微信对“休眠账户”的处理方式,即很有可能被“充公”;接着介绍了实体银行对此种账户的处理方法;最后由“受此启发”引出文段的观点,即应该通过立法的方式解决网络平台的“休眠账户”问题。选项中提到“立法”这一关键词的只有B。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对于1900—1911年的社会政治变动,真正给我以深刻印象的,并不是所读到的辛亥革命史著作,而是鲁迅的小说。从那里,我才真正知道各色人等是如何经历一场变革,他们不同的心态、经历、际遇、沉浮。在一个个非常生活化的、普通的空间里,被作家塑造和加工了的人物形象是栩栩如生的、可信的,他们再现了一个时代的情境。在这里,辛亥革命不是一个被神圣化了的事件,而是每一个经历者生活的一部分。而在我们的历史写作中,重大事件往往是被高高地架起来的。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鲁迅小说对历史事件的描写真实生动
B:历史写作往往不能给人以鲜活的印象
C:小说的史实陈述比历史学著作更真实
D:撰写辛亥革命史应该借鉴文学的手法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说明作者对1900—1911年的社会政治变动的了解来自鲁迅的小说,而非辛亥革命史著作;接着解释原因,即鲁迅的小说用生动的人物形象再现了一个时代的情境;最后将鲁迅小说同历史写作对比,说明我们的历史写作往往将重大事件神圣化,不够形象生动。故文段主要是用鲁迅小说与历史写作对比,说明历史写作高高在上,不够鲜活。
A项,文段说鲁迅小说的写作特点是为了强调历史写作的短板,鲁迅小说的特点不是论述重点,排除。
B项是作者意在说明的观点,正确。
C项的“更真实”无法由文段推出,且由常识可知,小说的史实陈述不可能比历史学著作更真实,错误。
D项属于过度推断,错误。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江苏省公务员《行测》试卷(B类)-考友回忆版第18题,2020年江苏省公务员《行测》试卷(C类)-考友回忆版第21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