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诊断 之于 ( ) 相当于 知错 之于 ( )
A:仪器——表扬
B:手术——改错
C:病人——浪子
D:医生——学生
正确答案:B
解析:代入A项,用仪器来诊断疾病,表扬知错的人。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B项,诊断之后才可以进行手术,知错之后才可以进行改错。前后关系一致。
代入C项,诊断病人为动宾关系,浪子知错为主谓关系。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D项,医生诊断的是别人的病情,但学生知错是学生本身认识到错误。前后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73题
2、【判断推理】85.( ) 对于 毁誉 相当于 赞赏 对于 ( )
A:褒贬 称道
B:功过 歌颂
C:得失 奖励
D:成功 歌颂
正确答案:A
解析:褒贬是指赞扬和指责,毁誉是指诋毁与赞誉,功过是指功绩与过错。褒贬和毁誉多作动词,且为近义词;赞赏与称道也为近义词。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3、【判断推理】与今天的大熊猫不同,大熊猫祖先的饮食非常多元,那么大熊猫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以食用竹子为主的呢?早期研究认为这一食性转变大约发生在5000年前,但最新研究中,人们通过测定大熊猫骨骼和牙齿中稳定的同位素揭示了它们晚年和牙釉质形成早期的饮食状况,得出新结论:大熊猫的食性变化发生在较近的几百年,而不是之前所称的几千年。
以下哪项为真,最能质疑上述新结论?
A:大熊猫的食性特征和栖息地分布远比研究人员预想得更为复杂和多样化
B:研究者选取的古代大熊猫样本很大比例上来自生活在距今二三百年的熊猫标本
C:即使是现存的大熊猫,野生的和人工圈养的大熊猫在骨骼等机体组织的同位素分析中也存在一些差别
D:大熊猫进食肉类或植物后,食物的化学标记(即同位素)会留在机体内,如果取样全面就可推测出它们的食物类型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由“人们通过测定大熊猫骨骼和牙齿中稳定的同位素揭示了它们晚年和牙釉质形成早期的饮食状况”推出“大熊猫的食性变化发生在较近的几百年,而不是之前所称的几千年”的新结论。
A项,只是指出大熊猫的食性特征和栖息地分布的情况,并未涉及大熊猫的食性变化的时间,与题干论证无关,无法质疑题干新结论。
B项,指出研究者选取的大熊猫样本很大比例来自生活在距今二三百年的熊猫标本,即样本选取不科学,不具有代表性,有力地质疑了题干新结论。
C项,指出野生的和人工圈养的大熊猫在骨骼等机体组织的同位素分析中存在一些差别,但是不能说明这一差别是否会影响新结论的得出,无法质疑题干新结论。
D项,指出确实可以通过分析大熊猫机体内的同位素来研究其食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题干新结论。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汇编)第101题
4、【判断推理】千万不能因为近期物价有所回落,就减少对农产品经营的关注。要保证农产品价格不涨,功夫恰恰要下在其价格最低的时候,只有在这个时候保护农民的积极性,让农民不退出生产,才能使农产品价格保持稳定。
据此,可以推断:
A:如果农民退出生产,农产品价格就不能保持稳定
B:只有让农民不退出生产,才能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只要关注农产品的生产经营,就能保证农民不退出生产
D:只有在农产品价格最低的时候,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才最有效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只有在农产品价格最低时保护农民的积极性,让农民不退出生产,才能使农产品价格保持稳定”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A项,否定前件则否定后件,正确。
B项,“农民退出生产”和“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都是前提条件,二者是并列关系,并没有推出关系,错误。
C项,题干只说不能减少对农产品经营的关注,该项说法过于绝对,错误。
D项,题干只说在农产品价格最低的时候要保护农民的积极性,并未说明这样做是否最有效,该项无法由题干推出,错误。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2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42题
5、【判断推理】窗户:玻璃
A:衣服:纽扣
B:盆架:脸盆
C:戒指:宝石
D:照片:相册
正确答案:C
解析:玻璃是镶嵌在窗户中的。
A项,纽扣是衣服的一部分,但纽扣是位于衣服表面的,而非镶嵌在衣服中,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脸盆在盆架上,并非镶嵌在盆架里,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宝石是镶嵌在戒指中的,与题干关系一致。
D项,相册中有照片,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0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83题
6、【判断推理】群体极化指的是群体成员中存在的某一种倾向性,通过群体相互影响而使结果得到加强并趋于极端化,从而偏离某种合理性的现象。群体极化通常存在两种情形,一种是使结果变得更为冒险甚至激进,称为冒险偏移;一种是使结果变得更加保守,称为谨慎偏移。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哪项中的现象不涉及群体极化?
A:一部略带瑕疵的电影在某网络论坛被批驳得一无是处
B:经过表决,答辩委员会一致否决了某同学的博士论文答辩
C:对某人的不良行为,大家均保持沉默,这使得他气焰更加嚣张
D:足球比赛中甲队因犯规被判点球,甲队球迷表示极大不满,并纷纷向场内投掷杂物
正确答案:B
解析:群体极化的定义要点:①群体相互影响;②结果得到加强并趋于极端化。
A项,在网民的相互影响下,论坛里的人将略带瑕疵的电影批驳得一无是处,体现了结果得到加强并趋于极端化,符合定义。
B项,表决具有独立性,不属于群体的相互影响,不符合要点①。
C项,对于不良行为,有人保持沉默,然后在相互影响下,大家均保持沉默,从而使得某人的气焰更加嚣张,体现了结果得到加强并趋于极端化,符合定义。
D项,犯规被判点球,个别球迷表示不满,然后在相互影响下,大家都表示极大不满,从而向场内投掷杂物,体现了结果得到加强并趋于极端化,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1题
7、【判断推理】纯粹接触效应也被称之为只看效应,是指个体接触一个刺激的次数越频繁,对该刺激就越喜欢的现象。纯粹接触效应是影响个体和社会偏好的一种非常简单但却是非常重要的方式。
根据上述定义,以下符合纯粹接触效应的是:
A:小秦喜欢穿颜色鲜艳的衣服,张教授上课时常能注意到她。硕士研究生面试时,在条件类似的几个学生中,张教授最终选择了小秦
B:小柯想给妈妈买一份营养品,面对琳琅满目的营养品,他选择了在电视上看到的那个以品质安全著称的品牌
C:小芳经人介绍认识了高大帅气的小李,一见钟情,随着两人交往逐渐深入,小芳对小李越来越喜欢
D:小霞看到自己喜欢的明星穿着某品牌的衣服,作为“铁杆粉丝”,她对这个品牌也越来越喜欢
正确答案:A
解析:纯粹接触效应定义的关键信息:个体接触一个刺激的次数越频繁,对该刺激就越喜欢。
A项,由于小秦喜欢穿颜色鲜艳的衣服,张教授在上课时多次注意到她,所以在面试中对小秦产生偏好,在条件类似的几个学生中选择了小秦,符合定义,保留。
B项,小柯选择在电视上看到的那个品牌的原因是该品牌以品质安全著称,并未体现接触次数越频繁就越喜欢,不符合定义,排除。
C项,小芳对小李越来越喜欢的原因是交往逐渐深入,而不是接触次数频繁,不符合定义,排除。
D项,小磊对这个品牌越来越喜欢的原因是自己喜欢的明星穿着该品牌的衣服,而不是接触次数频繁,不符合定义,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3题
8、【判断推理】继续犯,又称持续犯,指犯罪行为与该行为引起的不法状态在一定时间内处于继续状态的犯罪。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行为属于继续犯的是:
A:孙某与有夫之妇张某存在不正当男女关系,被张某丈夫发现后,张某与孙某断绝了关系,孙某怀恨在心,两天之内先后将张某及其丈夫杀害
B:李某举报某派出所所长王某徇私舞弊,王某为报复李某,借执法之名,将李某非法拘禁3日
C:张某非法行医三年多,导致1人死亡,2人身体残疾
D:王某在走私毒品的过程中,遇到边防人员的检查,王某以暴力方法抗拒检查
正确答案:B
解析:继续犯的定义要点:不法状态在一定时间内处于继续状态的犯罪。
A项,当受害人死亡时,犯罪过程便全部完成,不存在继续或者持续状态。
B项,非法拘禁在受害人被拘禁的3日内处于继续状态,符合定义。
C项,当受害者死亡或残疾时,犯罪过程便全部完成,不存在继续或者持续状态。
D项,走私毒品和暴力抗检不是同一犯罪行为,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4题
9、【判断推理】核心能力:指能使公司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的强项,是其他对手很难达到或者无法具备的一种能力。
下列不属于核心能力的是:
A:某企业不仅能为顾客带来长期性的关键性利益,为企业创造了超过同业平均利润水平的超值利润,更为掌握长期性的竞争主动权奠定了雄厚基础
B:索尼公司的小型化产品创新花样迭出;海尔公司的广告销售和售后服务独树一帜;科隆公司的无缺陷制造令人称奇
C:某企业为避免由于一线员工不同而导致最终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产生明显的差异,精心打造出传递品质几乎完全相同的产品或服务的能力
D:某企业为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坚持抓员工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能力培训,效果显著
正确答案:D
解析:核心能力定义的关键信息:其他对手很难达到或者无法具备的能力。
A项,为企业创造了超过同业平均利润水平的超值利润,说明该企业具备其他对手很难达到或无法具备的能力,属于核心能力。
B项,列举了索尼、海尔、科隆公司的强项,都是其他对手很难达到或者无法具备的能力,属于核心能力。
C项,精心打造出传递品质几乎完全相同的产品或服务的能力,是其他对手很难达到或无法具备的能力,属于核心能力。
D项,企业对员工进行能力培训,并未涉及公司的强项或其他对手无法具备的能力,不属于核心能力。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72题
10、【判断推理】考试信度指考试的客观性,反映考生真实水平的程度。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各项对考试信度影响较小的是:
A:李老师押中了两道中考数学大题,同学们的数学成绩普遍较高
B:90%的女生没有答对“2013年世界足球先生是谁”的题目
C:考试前一周,政治经济学老师给自己的学生指定考试范围
D:同一篇作文,王老师给了50分,李老师却只给了40分
正确答案:B
解析:考试信度的定义要点:①考试的客观性;②反映考生真实水平的程度。
A项,押中两道中考数学大题,不符合要点②,不符合定义。
B项,虽然90%的女生没有答对题目,但确实能够反映出考生的真实水平,符合定义。
C项,指定考试范围,不符合要点①②,不符合定义。
D项,给分不同说明阅卷太主观,不符合要点①②,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9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