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中国传统诗的历史表明,文学吟诵乃是伴随着近体律诗的成熟而成熟起来的。当最好的近体诗人出现时,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吟诵才得以诞生。清人方世举《兰丛诗话》评说杜律云:“唐之创律诗也,五言犹承齐、梁格诗,而整饬其音调。七言则沈、宋新裁,其体最时,其格最下,然却最难,尺幅窄而束缚紧也。能不受其画地湿薪者,惟有老杜,法度整严而又宽舒,音容郁丽而又大雅,律之全体大用,金科玉律也。”杜甫是公认的唐代最好的律诗作者,他不仅“吟”出了人间最好的律诗,同时也给后人提供了一把量尺,帮助我们从良莠不齐的诗歌遗产当中,选择出最好的诗来承传文学的吟诵。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A: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吟诵
B:如何从良莠不齐的诗歌中选出最好的诗
C:文学吟诵的发展与近体律诗有紧密关系
D:杜甫是公认的唐代最好的律诗作者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为总分结构,前两句提出观点——文学吟诵是伴随着近体律诗的成熟而成熟起来的,最好的近体诗人出现时,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吟诵才得以诞生。然后通过引用《兰丛诗话》对杜诗的评说,说明杜甫是唐代最好的律诗作者,他不仅“吟”出了最好的律诗,而且促进了文学吟诵的发展。由此可知,文段主要论述的是文学吟诵与近体律诗发展的关系。C项是观点句的同义转述。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6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7题
2、【言语理解】人们一般认为,诚信与否是个人品德问题,与他人无关。但是个人品德却不仅仅是个人问题,它还会通过外部性产生社会效果——个人的道德亏欠,最终可能会“报应”到整个社会头上。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一个好的经济制度和治理机制应当能够抑制负外部性,否则经济秩序可能走向崩溃。要通过制度和机制使始作俑者承担应有的责任,而不是让他人或者整个市场为之埋单。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个人品德缺失将由全社会埋单
B:经济制度对经济秩序意义重大
C:诚信既是社会问题又是经济问题
D:
需用制度抑制不诚信的负外部性
正确答案:D
解析:
文段首先指出不诚信不仅是个人品德问题,还可能通过外部性“报应”到整个社会头上;然后说明好的经济制度和治理机制应当能够抑制负外部性;最后进一步强调:要通过制度和机制使不诚信者承担责任。A项,文段说的是如何避免由全社会埋单,而非必然由全社会埋单,排除;B项未提到“诚信”问题,C项未提到“制度和机制”的作用,排除。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及公检法)第39题,2015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边远地区)第31题
3、【言语理解】如果没有正确的工作方法,即使每天埋首于工作,忙得________,也还是会收获甚微,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无所适从 因小失大
B:心力交瘁 大失所望
C:不可开交 差强人意
D:筋疲力尽 得不偿失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分析可知,填入词语应能修饰“忙”。“无所适从”指不知听从哪一个好,与句意不符,排除A。
第二空,“差强人意”指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与“收获甚微”矛盾,排除C。“大失所望”与“得不偿失”相比,“得不偿失”与“收获甚微”的语义衔接更紧密。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2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题,2012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题
4、【言语理解】在现代社会中,虽然以有经济保障和物质享受为前提的婚姻数量迅速减少,但是“金钱决定一切”“拜金论”仍然在一些人心中根深蒂固。在恋爱婚姻自由的现代社会里,依然存在家长极力干涉子女婚姻的情形,家庭背景、教育背景和工作条件仍然是主要的参考因素。我们不禁思考:金钱能决定一切吗?当然不是。
通过这段文字最有可能做出的结论是:
A:纯粹建立在美貌和激情基础上的婚姻将会是失败和不幸的婚姻
B:婚姻中感情是最重要的因素,经济保障和物质享受均无须考虑
C:现代社会中女性需要通过婚姻中的财富和地位提高自身的身份
D:为了美好的婚姻,我们要有正确的婚姻观和对待婚姻的态度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由现代社会中人们在考虑婚姻时会把家庭背景、教育背景和工作条件等作为主要参考因素这一现象,引出婚姻观中关于“金钱”地位的思考,并以设问句引出观点:金钱并不能决定一切。D项表述与文段表达的观点相一致。A项,“建立在美貌和激情基础上的婚姻”文段未涉及,排除;B项,“经济保障和物质享受均无须考虑”表述绝对,排除;C项与文段否定金钱在婚姻中决定地位的观点相悖,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以上)第19题, 2015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9题
5、【言语理解】早在十八、十九世纪,西欧工业化所致的资源环境问题,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批评。二十世纪中期以来,随着工业化的拓展,自然资源更大规模的开采和利用。一些国家工业集中地区的环境被过度破坏,世界各地要求节约资源和保护自然环境的呼声日益强烈。一些人甚至认为,只有“零增长”,才能将人类经济活动控制在资源和环境可以承受的限度内。但事实是,迄今为止,世界大多数国家仍然沿着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技术路线推进工业化,这就必然会受到越来越严重的资源约束。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工业化所致的资源问题日趋严重
B: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与发展工业化的矛盾不可调和
C:工业化的发展最终无法摆脱资源和环境的限制
D:发展经济不应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在十八、十九世纪,工业化所致的资源环境问题就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到二十世纪中期,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呼声日趋强烈。接着以“但事实是”为转折说明迄今为止,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仍然走着工业技术路线,必然会受到越来越严重的资源约束。由此可知,文段主要说明的是工业化的发展无法摆脱资源和环境的限制。C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A、D两项不是文段论述的内容。B项“不可调和”的结论无法从文段得出。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
6、【言语理解】机会分配不仅能对收入分配结果产生重要影响,而且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经济发展效率。在不公正的机会分配下,一些人会因为某些特殊原因而获得发展机会,但这些获得机会的人很可能缺乏有效利用发展机会从事社会劳动和创造的能力,这必然导致他们所从事的劳动或经营项目的生产效率下降,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效率。让真正有才华的人获得机会,把合适的人放在适合的岗位上,是经济体系健康运行的基础。只有实现机会平等,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和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生产力发展水平。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收入分配的差距主要由机会分配不平等造成
B:经济体系健康运行的标志是公平的机会分配
C:公平的机会分配有助于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效率
D:机会分配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不可或缺的内容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机会分配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经济发展效率;接着进行具体阐释,指出不公正的机会分配会使机会落到不能有效利用机会的人身上,导致其所在岗位效率低下,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效率;最后得出结论,只有实现机会平等,才能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故文段意在强调的是公平的机会分配对社会经济效率的影响,C项与此表述一致,为正确答案。
文段没有论述收入分配与机会分配的关系,无法推出A项结论。文段说的是“是经济体系健康运行的基础”,B项“标志”说法有误。D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不是文段论述的内容。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6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5题,2015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7题
7、【言语理解】在古罗马帝国,当古罗马人不再是至高无上的族群,帝国的控制权转移到了由多民族精英组成的群体,伊利里亚人、高卢人和迦太基人继续传承和发扬着古罗马文化;在伊斯兰帝国,当阿拉伯人失去对伊斯兰世界的控制权,埃及人、伊朗人和柏柏尔人继续发扬着穆斯林文化;对欧洲帝国主义而言,当欧洲人失去了对全球的控制权,西方文化对印度人与非洲人的融合、渗透也不言而喻。
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是:
A:帝国的建立者失去主导地位后,他们创立的文化仍会得到传承
B:帝国的统治精英所传播的文化理念常常具有普遍和包容的特性
C:文化的多元性使帝国能够在单一的政治框架下纳入不同的种族
D:帝国对不同族群和人种的统治力主要体现在文化层面的控制上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先介绍了古罗马帝国的古罗马人失去控制权后,其他人继续传承古罗马文化;然后介绍了阿拉伯人失去对伊斯兰世界的控制权后,其他人继续发扬伊斯兰文化;最后介绍了欧洲人失去对全球的控制权后,西方文化仍在与各地文化相融。文段为并列结构,主要介绍了三个地区曾经的统治阶级失去统治地位后,其曾经建立的文化仍在被传承,A项与之一致。B项强调统治精英所传播文化的特性,C项强调文化多元性的意义,D项强调文化层面对族群和人种的控制,均未体现文化的继承。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49题,2019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09题
8、【言语理解】汉武帝时,私学在官学的影响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汉代私人讲学的事例________,读书人学成即授徒相当普遍。而家学,是私学的特殊力量。家学所传习的内容很________,并不仅限于经学范畴。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一而足 宽宏
B:不胜枚举 宽泛
C:比比皆是 广阔
D:数不胜数 广泛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四个成语都含有数量多的意思,较难排除,可从第二空入手。
第二空,由“并不仅限于经学范畴”可知,家学所传习的内容范围很广。“宽宏”指(度量)大。“宽泛”指(内容、意义等)涉及的面宽。“广阔”指广大宽阔,常与“视野”“天地”等搭配。“广泛”指涉及的方面广,范围大,比通常情况有更大的权力、能力、范围或余地。与“内容”搭配,“宽泛”更恰当。
将B项代入第一空验证,“不胜枚举”形容数量多,符合文意。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6题,2018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6题,2018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6题
9、【言语理解】为了满足人们的肉类需求,目前有200亿只鸡、15亿头牛和10亿只羊占领着地球有四分之一的土地,吃掉了世界30%的农作物,消耗着大量的淡水。研究显示,获得1公斤的牛肉大约需要消耗约1.5万升淡水,而收获1公斤的玉米或小麦只需要1500升。牲畜和禽类产生的废弃物对环境气候也毫无裨益,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统计,家畜产生的废气占全部人为温室气体的14.5%。
上面语段传递的信息是:
A:畜牧业加剧了地球环境的恶化
B:肉类生产方式将逐渐被改变
C:素食是关系人们真正健康长寿、自然环境保护和人类生存发展的大事,因此将在全世普遍提倡
D:传统养殖业即将转型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为了满足人类的肉类需求养殖了许多动物,然后介绍这样的生产肉类方式存在过多问题:大量侵占土地、消耗农作物和淡水、废弃物污染环境等。故文段意在说明当前肉类生产方式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必须要转变这种生产方式,对应B。
A项停留在问题层面,且不能对应开篇“为了满足人类的肉类需求”这一背景。
C项,“素食”在文段中没有相关表述,无中生有。
D项,“传统养殖业”扩大范围。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A类)-考友回忆版第15题,2020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B类)-考友回忆版第14题
10、【言语理解】
彩色摄影是饱含缤纷色彩的造型语言,黑白摄影是经典的、表达独特艺术思考的视觉化工具,它们之间不存在哪个更好、表现力更强的问题。无论是使用经验,还是作品所呈现的视觉效果,这两者都是完全不同的事物。今天的黑白摄影,即使不再是摄影艺术性和技术性的代表,也并不是什么过时的事物。黑白摄影仍具有自身独特的语言和能力,发挥着自己的特色,展现着新的可能,依然是解决、分析、阐述艺术问题的方法手段和需要研究探索的课题。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黑白摄影:
A:
与彩色摄影不具有可比性
B:
在当今语境下仍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C:
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D:
自身具有独特的艺术评价标准
正确答案:B
解析:
文段首先介绍了彩色摄影和黑白摄影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事物;接着介绍了如今的黑白摄影并不过时,仍有独特的魅力,依然可以解决问题,依然需要探索。由此可知,文段意在说明黑白摄影在当今仍具有魅力和价值,B项表述与此相符。
A项,与彩色摄影的比较非文段论述重点,且文段提到的是黑白摄影和彩色摄影是不同的事物,不存在哪个更好的问题,并未表达其与彩色摄影没有可比性的意思,排除。
C项,文段并未提及黑白摄影以后如何发展,排除。
D项,“艺术评价标准”文段未涉及,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1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生回忆版第22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