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专项常考题集合205

发布时间:2022-08-14 20:10     浏览量:24

1、【判断推理】中国:上海

A:美国:华盛顿

B:俄罗斯:莫斯科

C:法国:巴黎

D:澳大利亚:悉尼

正确答案:D

解析:上海是中国的国际化城市,且不是首都。
A项,华盛顿是美国的首都,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莫斯科是俄罗斯的首都,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巴黎是法国的首都,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悉尼是澳大利亚的国际化城市,且不是首都,与题干关系一致。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2题

2、【判断推理】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预备、犯罪实行和实行终了之后犯罪结果发生之前,出于自己的意志自动中止犯罪或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犯罪中止的是:

A:钱某准备开车撞死周某,行驶在路上时,钱某想起可能会因此入狱,便打消了杀人的念头,掉头回家

B:李某一直猜疑邻居老王和自己媳妇有染,一天晚上他堵在老王平时回家的必经之路上准备趁老王路过时将其暴打一顿。然而,当晚老王由于加班没有回家,李某等到凌晨三点便悻悻而归

C:孙某与宿舍同学赵某发生过纠纷,一日趁赵某去上课,孙某在饮水机里投下了剧毒氰化物便离开宿舍,妄图毒死赵某。当日,校园里正在举办普法活动,听了法律宣讲之后,孙某迅速跑回宿舍准备把水倒掉。不料赵某当日因为身体不舒服提前回到了宿舍,等孙某到宿舍后发现赵某已经中毒死亡

D:张某到一户别墅入室行窃,撬开房门之后,正欲行窃之时,突然看到地上有一摊血,晕血的他突然就晕倒在地

正确答案:A

解析:犯罪中止的定义要点:①在犯罪预备、犯罪实行和实行终了之后犯罪结果发生之前;②出于自己的意志自动中止犯罪或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
犯罪未遂的定义要点:①已经着手实行犯罪;②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
A项,钱某在开车撞死周某之前掉头回家,属于在犯罪实行之后犯罪结果发生之前,主动打消了杀人的念头,属于犯罪中止。
B项,李某没有暴打老王的原因是老王加班没有回家,属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属于犯罪未遂。
C项,因为赵某已经中毒身亡,所以孙某已构成犯罪事实,不属于犯罪中止。
D项,张某没有行窃成功的原因是他看到地上的血而晕倒,属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属于犯罪未遂。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招警类)第89题

3、【判断推理】动车:飞驰

A:蝴蝶:起舞

B:骏马:奔跑

C:蚂蚁:搬家

D:苍鹰:盘旋

正确答案:B

解析:动车飞驰,是主谓结构的短语。
A项,蝴蝶起舞,是主谓结构的短语,与题干关系类似,保留。
B项,骏马奔跑,是主谓结构的短语,与题干关系类似,保留。
C项,蚂蚁搬家,是主谓结构的短语,与题干关系类似,保留。
D项,苍鹰盘旋,是主谓结构的短语,与题干关系类似,保留。
对比四个选项,发现B项的骏马奔跑与题干的动车飞驰都具有速度感,而其他三项则体现不出速度,因此B项与题干的联系更紧密。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10题

4、【判断推理】去个性化,是指个人在群体压力或群体意识的影响下,自我导向功能的削弱或责任感丧失,产生一些个人单独活动时不会出现的行为。去个性化有两个特点:一是身份的隐匿;二是责任感的模糊化。
根据上述定义,以下情境不属于去个性化的是:

A:网站论坛里面,一些匿名网友随意转发不实信息

B:路上老人跌倒,很多人在旁围观但无人伸出援手

C:足球比赛现场,球迷为裁判是否误判而争执打闹

D:某大型集会时,两小偷趁乱偷走价值连城的古董

正确答案:D

解析:去个性化定义的关键信息:个人在群体压力或群体意识影响下,自我导向功能的削弱或责任感丧失。身份的隐匿和责任感的模糊化是其两个特点。
A项,匿名网友转发不实信息,符合去个性化的特点。
B项,很多人旁观但不伸出援手,责任感丧失,也符合去个性化的定义。
C项,球迷争执打闹也是在群体意识的影响下出现的行为,符合去个性化的定义。
D项,小偷偷东西并不是在群体压力和群体意识影响下的结果,也不存在责任感的模糊化,不属于去个性化。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4题

5、【判断推理】天空:跳伞

A:草原:放牧

B:跑步机:跑步

C:冬天:滑雪

D:麦田:收割

正确答案:A

解析:跳伞必须在天空中进行。
A项,放牧必须在草原上进行,与题干关系一致。
B项,跑步不一定在跑步机上进行,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滑雪不一定在冬天进行,且冬天不是场所,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收割不一定在麦田里进行,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70题

6、【判断推理】公众参与是一种有计划的行动。它通过政府部门与公众之间双向交流,使公民们能参加行政决策过程并且防止和化解公民和政府机构与开发单位之间、公民与公民之间的冲突。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最不符合公众参与的是:

A:某市宣传部发布倡议书,号召全体市民“绿色出行”,十万人回应支持

B:居民多次向某市人大投诉规划局违规审批项目,该项目在实施前被叫停

C:某县政府拟在工业园区内引进两条茶籽油生产线,组织附近村民座谈

D:某市政府公开新建垃圾填埋场选址方案,收到10万条反对意见而缓行

正确答案:A

解析:公众参与的定义要点:①政府部门与公众之间双向交流;②参加行政决策和化解冲突。
A项,发布倡议书,不涉及行政决策过程,不符合要点②。
B项,居民多次向某市人大投诉,属于政府部门与公众之间双向交流,项目在实施前被叫停,属于参加行政决策和化解冲突,符合定义。
C项,政府组织附近村民座谈,属于政府部门与公众之间双向交流,在座谈过程中,村民参与了行政决策,符合定义。
D项,政府收到10万条反对意见,属于政府部门与公众之间双向交流,因为这些意见,政府缓行新建垃圾填埋场方案,属于参加行政决策和化解冲突,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题,2015年福建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题,2015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0题,2015年青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5题,201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47题,201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48题,2015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3题,2015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题,2015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题,2015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5题,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8题,2015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35题,2015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5题,2015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4题,2015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43题

7、【判断推理】药物:手术:治疗

A:火车:公路:运输

B:现金:信用卡:金融

C:物质:精神:文明

D:电子邮件:短信:通信

正确答案:D

解析:药物和手术是并列关系,两者都是治疗的手段。
A项,火车和公路并非并列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不能说现金和信用卡是金融的手段,金融是名词,而题干中的治疗是动词,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不能说物质和精神是文明的手段,文明是名词,而题干中的治疗是动词,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电子邮件和短信是并列关系,两者都是通讯的手段,与题干关系一致。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8、【判断推理】环保产业是国民经济结构中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所进行的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商业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技术咨询、工程承包等活动的总称。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环保产业的是:

A:某企业与国外知名环保公司合作,专注于含重金属废水处理设备的研发

B:某环保职业技术学院设立信息咨询中心,为企业提供污染防治技术咨询

C:某大型矿业公司新成立下属综合回收公司,用于尾矿的综合利用

D:某绿色食品生产企业为提高产品质量,规范了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流程

正确答案:D

解析:环保产业定义的关键信息: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
A项,废水处理设备的研发,符合环保产业的定义。
B项,提供污染防治技术咨询,符合环保产业的定义。
C项,尾矿的综合利用,符合环保产业的定义。
D项,生产“绿色食品”的目的不是为了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不符合定义关键信息。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0题

9、【判断推理】(       ) 对于 世味年来薄似纱 相当于 达观 对于 (       )

A:讽刺 道是无晴却有晴

B:感伤 莫道谗言如浪深

C:忧郁 前度刘郎今又来

D:斥责 金陵王气黯然收

正确答案:B

解析:代入A项,世味年来薄似纱与讽刺无关,道是无晴却有晴描写了少女迷惑、眷恋和希望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与达观无关。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B项,世味年来薄似纱表达了诗人感伤的情感,莫道谗言如浪深表达了诗人达观的情感。前后关系一致。  
代入C项,世味年来薄似纱表达了诗人忧郁的情感,前度刘郎今又来表达了诗人对于人事变迁的感慨和对曾经贬斥自己政敌的讽刺,与达观无关。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D项,世味年来薄似纱与斥责无关,金陵王气黯然收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兴亡的感叹,与达观无关。前后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0题,2020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6题,2020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5题,2020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9题,2020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9题,2020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考友回忆版第100题,2020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5题,2020年宁夏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0题,2020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66题,2020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9题,2020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00题

10、【判断推理】德国经济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当中受到的冲击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较小,主要原因是德国经济建立在先进制造业的基础上,德国的机械装备和汽车制造业保持了很强的竞争力。一些人根据德国的例子得出结论:只有具备强大的制造业竞争水平,一个国家的经济才有高度的稳定性。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哪项能够质疑上述结论?

A:某国制造业不发达,该国经济一直动荡不安

B:有些制造业不发达的国家在金融危机中受影响较小

C:有些国家保持长期经济稳定,却没有发达的制造业

D:有些国家制造业很发达,但经济并没有长期保持稳定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由德国的例子得出结论“只有具备强大的制造业竞争水平,一个国家的经济才有高度的稳定性”。要削弱该结论,只要能够说明这个结论是假的即可。而这个结论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命题,根据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真假关系,只有在前件假而后件真时,该命题为假,即“没有发达的制造业,国家的经济依然有高度的稳定性”,即C项。其余各项都不能质疑题干结论。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64题,2011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4题,2011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4题,2011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4题,2011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4题,201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64题,2011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4题,2011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4题, 2011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4题,2011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4题,2011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4题,2011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4题,2011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4题,2011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4题,2011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4题,2011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4题,2011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4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