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智能手机流行的时代,我们每天发送信息,也收到信息。人与人之间的电子信息交往已成为当今时代一种独特的交往方式。在面对重要的人或关系时,很多人往往发出信息后就期待被秒回,如果没有被秒回,他们就产生一种怀疑感或被弃感,从而陷入深深的烦恼和焦虑之中。
以下哪项最可能是他们陷入深深烦恼和焦虑所需的假设?
A:当前技术已能实现智能手机的即时通信,方便快捷,且基本免费
B:有些聊天软件能在发送者手机中反馈信息接收者是否阅读了信息
C:有些人工作很忙,总习惯在忙完一天工作后才统一处理相关信息
D:有些人一天收到的信息太多,容易遗漏某人期待秒回的重要信息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结论:很多人发出信息就期待被秒回,如果没有被秒回,他们就产生一种怀疑感和被弃感,从而陷入深深的烦恼和焦虑之中。
A项,将其反面代入题干,如果当前技术不能实现即时通信,那么发出信息的人就不用期待自己的信息被秒回,也就不会陷入深深的烦恼和焦虑之中,则题干结论不成立,因此该项是题干结论所需的前提假设。
B项,将其反面代入题干,即使聊天软件不能反馈信息接收者是否阅读了信息,很多发出信息的人还是会陷入烦恼和焦虑,对题干结论没有影响,因此该项不是题干结论所需的前提假设。
C项,将其反面代入题干,即使这些人并不是在一天工作后统一处理信息,很多发出信息的人还是会陷入烦恼和焦虑,对题干结论没有影响,因此该项不是题干结论所需的前提假设。
D项,将其反面代入题干,即使这些人并没有遗漏重要信息,但是否重要是完全主观性的问题,则没有遗漏也未必会秒回,那么发出信息的人还是会陷入烦恼和焦虑,对题干结论没有影响,而A项说的是客观情况,与D项相比,A项更有必要性,因此该项不是题干结论所需的前提假设。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92题,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94题,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98题
2、【判断推理】时间 对于 ( ) 相当于 ( ) 对于 压强
A:钟表 焦虑
B:成长 动力
C:金钱 心理障碍
D:效率 受力面积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钟表可以显示时间,压强和焦虑无关。
B项,时间、成长和动力和压强前后不对应。
C项,时间、金钱和心理障碍和压强前后不对应。
D项,做功一定,效率与时间成反比;压力一定,压强与受力面积成反比。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0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3题
3、【判断推理】自闭症患者往往认知水平低下,一些自闭症患者会表现出述情障碍,即无法理解情感,缺乏对自身或他人情感的认知能力。由于缺乏情感认知能力,人们通常认为自闭症患者比较冷漠。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
A:在道德两难的困境中,自闭症患者会为了避免做出伤害性举动而承受强烈的情绪压力
B:述情障碍的发生率在自闭症患者中高达50%左右,远远高于普通人
C:自闭症患者也会对他人产生正常的共情反应,甚至会比普通人更加关注别人的情绪
D:述情障碍虽会伴随自闭症出现,但二者并无必然联系,因为很多普通人也会出现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由一些自闭症患者会表现出述情障碍,得出“人们通常认为自闭症患者比较冷漠”的结论。B项说明自闭症患者中述情障碍的发生率比较高,远远高于普通人,导致自闭症患者给人们冷漠的印象,支持了题干结论。A项自闭症患者承受强烈的情绪压力,据此无法得知自闭症患者给人留下的印象是什么;C项指出自闭症患者也会有共情反应,削弱了题干观点;D项也削弱了题干结论。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2题
4、【判断推理】记者采访时的提问要具体、简洁明了,切忌空泛、笼统、不着边际。约翰·布雷迪在《采访技巧》中剖析了记者采访时向访问对象提出诸如“您感觉如何 ”等问题的弊端,认为这些提问“实际上在信息获取上等于原地踏步,它使采访对象没法回答,除非用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的话来应付。”
由此可以推出( )。
A:采访对象如果没法回答提问,说明他没有用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的话来应付
B:记者采访时的提问如果具体、简洁明了,就不会给采访对象带来回答的困难
C:采访对象只有用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的话来应付,才能回答那些空泛、笼统的提问
D:诸如“您感觉如何 ”这样的问题,只能使采访对象抓不住问题的要点而作泛泛的或言不由衷的回答
正确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①问题空泛、笼统、不着边际→采访对象没法回答;②采访对象可以回答→用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的话应付。
A项,采访对象没法回答→没有用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的话来应付。即用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的话来应付→采访对象可以回答。与题干信息表达不一致。不可由题干推出。
B项,问题具体、简洁明了→不会给采访对象带来回答困难。即采访对象难以回答→问题空泛、笼统。与题干信息表达不一致。不可由题干推出。
C项,采访对象可以回答空泛、笼统的提问→用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的话来应付。与题干信息②一致。可以由题干推出。
D项,题干提出,对于“您感觉如何”等问题,会使采访对象无法回答,除非用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的话来应付。但题干中没有提出这种问题只会使采访对象“作泛泛的或言不由衷的回答”。不可由题干推出。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 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1题,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市类)第2题,2016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题,2016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题,2016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1题,2016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题,2016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题,2016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题,2016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题,2016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题,2016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题,201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题,2016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1题,2016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题,2016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题,2016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题,2016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题,2016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1题,2016年河南省选调生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8题
5、【判断推理】某研究团队让两批测试者分别进入睡眠实验室里睡上一夜。第一批被安排睡得很晚,从而减少总睡眠时间;第二批被安排睡得很早,但在睡眠过程中多次被吵醒。第二晚过后,结果就已经显现:第二批测试者的积极情绪受到严重影响,他们的精力水平较低,同情心和友善度等积极情绪指数有所下滑。部分研究者据此认为,被吵醒导致测试者无法得到足够的慢波睡眠,而慢波睡眠是恢复精力感的关键,但也有研究者质疑此项研究的可信度。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反驳质疑者?
A:第一批测试者积极情绪的指数下滑程度不太明显
B:第二批测试者中大部分人长期以来情绪不够积极
C:两批测试者的健康状况和心理素质原本就很接近
D:两批测试者在参与睡眠实验前精力水平参差不齐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中的观点:被吵醒导致测试者无法得到足够的慢波睡眠,无法恢复精力感。要反驳质疑者的观点,就要支持题干的观点。
A项,指出第一批测试者的积极情绪指数下滑程度不太明显,能与题干中第二批测试者的积极情绪受到严重影响这一结果形成对比,增加了论据,支持了题干的结论,即能够反驳质疑者。
B项,指出第二批测试者本身情绪不够积极,说明实验的前提条件不一致,则他们无法恢复精力感,积极情绪指数下滑可能并不是因为没有得到足够的慢波睡眠,而是因为本身情绪的问题,即题干结论可能另有他因,支持了质疑者的观点,排除。
C项,题干实验产生的结果是与自身进行对比,不需要两批测试者的健康状况和心理素质接近,因此该项为无关项,无法反驳质疑者,排除。
D项,指出两批测试者在实验前精力水平参差不齐,说明实验的前提条件不一致,实验结论并不可靠,支持了质疑者的观点,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5题,2018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0题,2018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第110题,2018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5题,2018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5题,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5题,2018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5题,2018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5题,2018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80题
6、【判断推理】大学生小王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一共考了四门科目:政治、英语、专业科目一、专业科目二。政治和专业科目一的成绩之和与另外两门科目的成绩之和相等。政治和专业科目二的成绩之和大于另外两门科目的成绩之和。专业科目一的成绩比政治和英语两门科目的成绩之和还高。
根据以上条件,小王四门科目的成绩从高到低依次是:
A:专业科目一、专业科目二、英语、政治
B:专业科目二、专业科目一、政治、英语
C:专业科目一、专业科目二、政治、英语
D:专业科目二、专业科目一、英语、政治
正确答案:B
解析:由题干条件得:①政治+专一=英语+专二;②政治+专二>英语+专一;③专一>政治+英语。由①+②得,政治>英语;由②-①得,专二>专一;再结合③得,专二>专一>政治>英语。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4题
7、【判断推理】风:风车:旋转
A:水:金鱼:游动
B:雷:闪电:暴雨
C:电:电车:行驶
D:火:木柴:燃烧
正确答案:C
解析:风为风车旋转提供动力。
A项,金鱼在水中游动,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雷、闪电、暴雨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电为电车行驶提供动力,与题干关系一致。
D项,木柴遇火燃烧,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8、【判断推理】由于销量过少难以收回药品的研发和生产成本,因此,制药厂生产治疗罕见疾病的药物,就会遭受经济损失。
最能削弱上述结论的一项是:
A:一些治疗罕见疾病的药物对其他疾病也有良好疗效
B:治疗罕见疾病的药物的研发会推动医学的进步
C:相对经济效益,有些制药厂更注重社会效益
D:药物生产数量越大,每个单位的药物平均成本越小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论点:制药厂生产治疗罕见疾病的药物,就会遭受经济损失。题干论据:销量过少难以收回药品的研发和生产成本。
A项,说明即使是治疗罕见疾病的药物,由于对其他疾病也有疗效,不一定就会销量过少,从而不一定会遭受经济损失,削弱了题干结论。
B项,推动医学的进步与遭受经济损失无关,属于无关项。
C项,药厂注重社会效益与题干论点无关,属于无关项。
D项,题干讨论的的销量与成本的关系,生产数量与平均成本的关系与题干无关,属于无关项。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5题
9、【判断推理】天下雨:地上湿
A:满18岁:有选举权
B:开花:结果
C:地上不湿:天没下雨
D:摩擦:生热
正确答案:C
解析:天下雨是地上湿的充分条件。
A项,满18岁是有选举权的必要条件,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开花不一定结果,两者不构成充分条件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地上不湿是天没下雨的充分条件,与题干关系一致。
D项,摩擦不一定生热,摩擦包括动摩擦和静摩擦,静摩擦不生热,因此两者不构成充分条件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6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
10、【判断推理】飞机设计师曾经在设计飞机时遇到一个难题,即如何保证飞机的飞行不会偏离航向呢?为此,科学家们研究出一种振动陀螺仪。它的主要部件像只音叉,是通过一个中柱固定在基座上的。装在音叉两臂四周的电磁铁使音叉产生固定振幅和频率的振动。当飞机偏离正确航向时,音叉基座和中柱会发生旋转,中柱上的弹性杆就会将这一振动转变成一定的电信号,传给转向舵,于是航向便被纠正了。科学家的这一研究灵感来自苍蝇的翅膀,由振动陀螺仪的工作原理可以推知苍蝇在飞行中保持航向的方法应该是:
A:翅膀粗糙的上表面形成空气涡旋,同时产生的一个反作用力使得苍蝇可以平稳升起
B:翅膀关节极有弹性,直接伸入身体并同强有力的肌肉纤维连接,能承受巨大的作用力,并将力量传送到翅膀末端
C:每个翅膀前部的上方都有一块深色的角质加厚区,被称为翼眼或称翅痣,以减少振动
D:后翅以每秒钟330次的频率不停地振动,当苍蝇身体倾斜时后翅振动频率的变化能够被其基部的感受器所感觉,传达给“大脑”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中指出,振动陀螺仪的工作原理是:当飞机偏离正确航向时,音叉基座和中柱会发生旋转,并转化成电信号,传给转向舵。D项中指出苍蝇后翅振动,频率变化后被其基部感受器传达给“大脑”。二者原理相似,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0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56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