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致远高中的部分物理教师取得了硕士学位,取得硕士学位的物理教师都有三年以上的教学经历,有的女教师也具有三年以上的教学经历,所有女教师都已经结婚。
根据以上文字,下列选项中一定正确的是:
A:所有物理教师都具有三年以上的教学经历
B:可能有男教师尚未结婚
C:所有取得硕士学位的物理教师都已结婚
D:可能有取得硕士学位的物理教师为女教师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由题干可知“取得硕士学位的物理教师都有三年以上的教学经历”,即“有些物理老师有三年以上的教学经历”,有些是不能推出所有是,A项未必正确,排除。
B项,题干未提及男教师,男教师的婚姻状况未知,也可能存在所有男教师都已结婚的情况,B项未必正确,排除。
C项,由“取得硕士学位的物理教师都有三年以上的教学经历”可知,有些具备三年以上教学经历的是取得硕士学位的物理教师;“有的女教师也具有三年以上的教学经历,所有女教师都已经结婚”可知,有些具备三年以上教学经历的都已经结婚。故“取得硕士学位的物理教师”和“已经结婚”之间关系不明确,C项未必正确,排除。
D项,由“取得硕士学位的物理教师都有三年以上的教学经历”和“有的女教师也具有三年以上的教学经历”可知,“取得硕士学位的物理教师”和“女教师”可能有交集,故该表述正确,保留。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2题
2、【判断推理】最近,上海长宁区开了一个新超市。从外表看,这是一间典型的中国连锁超市。满满当当的货架塞满了各种食品和日用品。然而所有站内商品,虽然外观与普通商品没有分别,里面却是空的,包装上找不到拆封的痕迹,来访者也无处得知商品是如何被“掏空”的。虽然这是一家卖空的超市,却人气爆棚。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解释上述现象?
A:部分购买者不知道里面是空的
B:空包装实际上是一种艺术商品
C:有一些空包装是恶作剧的道具
D:超市引发日常消费文化的探讨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矛盾:一家卖空包装的超市,却人气爆棚。
A项,部分购买者只能说明有一部分人买,但不能造成人气爆棚的现象,无法解释。
B项,空包装实际上是一种艺术商品,说明消费者是为了买艺术商品,可以解释。
C项,“有一些”与题干中的“塞满”“所有站内商品”矛盾,无法解释。
D项,超市引发日常消费文化的探讨,未涉及“空包装”和“人气爆棚”之间的矛盾,属于无关项,无法解释。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3、【判断推理】若明若暗:雾里看花
A:如火如荼:无声无息
B: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C:如醉如梦:一清二楚
D:如日中天:日薄西山
正确答案:B
解析:若明若暗常比喻对情况的了解或对问题的认识不清楚;雾里看花常比喻看事情不真切,两者为近义词关系。
A项,如火如荼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无声无息比喻没有名声,不被人知道。两者不存在近义词关系,和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如履薄冰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如临深渊比喻存有戒心,行事极为谨慎。两者为近义词,和题干关系一致。
C项,如醉如梦形容处于不清醒、迷糊状态中;一清二楚形容十分清楚、明白,对事物十分了解。两者为反义词,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如日中天比喻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日薄西山比喻人到老年或腐朽的事物衰败接近灭亡。两者为反义词,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第73题,2018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第68题
4、【判断推理】一条鳄鱼抢走了一个小孩,它对孩子的母亲说:“我会不会吃掉你的小孩?答对了,孩子还给你;答错了,我就吃了他。”孩子母亲说:“你会吃了他吧。”母亲的回答让鳄鱼陷入了一种选择困境,这就是所谓的“鳄鱼悖论”。
根据上述情景,以下哪一项描述有相似的困境或悖论?
A:裁缝说:“世上没有我做不出来的衣服。”公主说:“世上没有让我满意的衣服。”国王最后说:“你们都说得不对。”
B:小偷去保险箱偷珠宝,发现箱子有两个按钮,只有触动其中一个才能打开箱子。绿色按钮下面写着“按我,打不开”,红色按钮下面写着“不按我,能打开"。
C:狐狸抓到一只鸡,对鸡说:“如果我现在心情好,就放你走;心情不好,就吃掉你。你说我心情好还是不好?猜对了就放你走。”鸡赶紧说:“你的心情很好。”
D:家里花瓶打碎了,肯定是大宝或小宝干的。妈妈问是谁打的。大宝说:“是小宝打的。"小宝说:“不是大宝打的。”原来他们都在说谎。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的情景“鳄鱼悖论”是一个二难悖论,即母亲的回答无论对错,鳄鱼吃或不吃孩子都会与之前的许诺产生矛盾。
A项,“没有做不出来的衣服”和“没有让我满意的衣服”,国王无论回答对或不对,都不会产生矛盾,不属于二难悖论。
B项,无论小偷按绿色或红色的按钮都不能打开箱子,与触动一个按钮才能打开箱子矛盾,属于二难悖论。
C项,当狐狸心情不好时候,小鸡回答“你心情好”就会被吃掉,不属于二难悖论。
D项,他们都在说谎,那花瓶就是大宝打碎的,不属于二难悖论。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3题
5、【判断推理】某单位组织职工进行体检,职工可自愿报名参加。老王碰到新来的小李,聊起此事。老王提醒小李说:“单位组织体检呢,赶紧报名去吧。”小李说:“我身体健康着呢,不用报了。”
以下除哪项外,都可以作为小李的回答所包含的假设?
A:如果身体不健康,则要报名参加体检
B:只要我身体健康,我就不必参加体检
C:凡是报名参加体检的,都是身体不健康的
D:只有身体不健康的人,才报名参加体检
正确答案:A
解析:小李的话显然假设了“如果我身体健康,就不用报名参加体检”。
A项,推理关系为“身体不健康→报名参加体检”,通过否定题干命题的前件,推出否定的后件,是无效推理,与题干推理不一致,因此不能作为小李的回答所包含的假设。
B项,推理关系为“身体健康→不必参加体检”,与题干推理一致,排除。
C项,推理关系为“报名参加体检→身体不健康”,通过否定题干命题的后件,推出否定的前件,是正确的推理,与题干推理等价,排除。
D项,推理关系为“报名参加体检→身体不健康”,与C项相同,也与题干推理等价,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6、【判断推理】一个纸盒子的6个面的颜色各不相同,分别是红、黄、绿、蓝、黑、白这6种颜色。如果满足:
(1)红色的对面是黑色。
(2)蓝色和白色相邻。
(3)黄色和蓝色相邻。
那么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红色与蓝色相邻
B:黄色与白色相邻
C:黑色与绿色相邻
D:蓝色的对面是绿色
正确答案:B
解析:因为红色和黑色为相对面,根据(2)(3)可知,白色和黄色为相对面,那么蓝色和绿色就为相对面,B项结论错误。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96题
7、【判断推理】一些恐龙的头骨和骨盆与所有现代鸟类的头骨和骨盆具有相同的特征,但不是所有的恐龙都有这样的特征。有些科学家宣称:所有具有这样特征的动物都是恐龙。
根据以上陈述和科学家的宣称,可以推出:
A:与其他动物相比,鸟类与恐龙有更多的相似性
B:一些古代的恐龙与现代的鸟类是没有区别的
C:所有的恐龙都是鸟类
D:现代的鸟类是恐龙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细节信息:①所有现代鸟类都具有一些恐龙的头骨和骨盆具有的特征;②具有这样头骨和骨盆相同特征的动物→恐龙。
A项,题干未涉及其他动物,无法得知与恐龙的相似性有多少,属于不明确项。
B项,题干只说明一些恐龙的头骨和盆骨与现代鸟类相同,而不是整体相同,无法推出。
C项,题干只说明一些恐龙的头骨和盆骨与现代鸟类相同,而不是所有恐龙,无法推出。
D项,根据细节信息①②可知,现代的鸟类是恐龙,可以推出。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6题
8、【判断推理】所谓“人口红利”指的是在一个时期内生育率迅速下降,少儿与老年抚养负担均相对较轻,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上升,从而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对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
对“人口红利”理解不正确的是:
A:“人口红利”是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利好因素
B:“人口红利”不意味着经济必然持续高速增长
C:优化人口结构是保持“人口红利”的主要途径
D: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缓解“人口红利”的不利影响
正确答案:D
解析:“人口红利”定义的关键信息: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对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
A项,“人口红利”对经济发展十分有利,该项说法正确。
B项,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会形成“人口红利”,而当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后“人口红利”会逐渐消失,因此“人口红利”并不意味着经济必然持续高速增长,该项说法正确。
C项,“人口红利”是少儿与老年抚养负担均相对较轻,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上升,因此优化人口结构是保持“人口红利”的主要途径,该项说法正确。
D项,题干并没有指出如何缓解“人口红利”的不利影响,该项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6题
9、【判断推理】研究人员为了验证一种长寿新药的效果,用两组小白兔进行了试验。他们对无差别的两组小白兔注射了新药,然后将其中一组关在笼子中饲养,另一组放在自然环境中饲养。结果发现,自然环境中饲养的小白兔的平均寿命比笼子中饲养的小白兔延长了1/10。研究人员由此认为,轻松的环境有利于发挥新药的功能。
以下哪项最有可能是研究人员得出结论的假设?
A:关在笼子中的小白兔生活得不愉快
B:注射了新药之后的小白兔生活得更轻松
C:自然环境中饲养的小白兔生活得更轻松
D:新药功能的发挥和实验对象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根据“自然环境中饲养的小白兔的平均寿命比笼子中饲养的小白兔长”,得出“轻松的环境有利于发挥新药的功能”这一结论。题干论证在“自然环境”和“轻松的环境”之间明显存在跳跃,需在两者之间建立联系。
A项,指出关在笼子中的小白兔生活不愉快,并没有说明笼子中的环境是否为轻松的环境,不是题干结论成立的假设前提。
B项,并未涉及小白兔生活的环境是否轻松,不是题干结论成立的假设前提。
C项,直接指出自然环境中饲养的小白兔生活得更轻松,在“自然环境”与“轻松的环境”之间建立了联系,是题干结论成立的假设前提。
D项,只是说新药功能的发挥与生活环境密切相关,但两者之间的具体关系并不明确,无法得知轻松的环境是否有利于新药功能的发挥,不是题干结论成立的假设前提。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96题
10、【判断推理】多重趋避冲突又称双趋避冲突、双重正负冲突,是指面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目标,每个目标都既具有吸引力又具有排斥力而产生的冲突。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各项中属于多重趋避冲突的是:
A: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B:明明最近得了龋齿,牙痛得非常厉害,可是他又不肯去医院医治,因为他害怕治疗牙齿带来的疼痛,他觉得左右为难
C:小赵想要换工作,新工作会获得更高的收入,但是工作环境会有些不适应;如果留在原单位,尽管收入差些,却又习惯了工作环境和即将升职的机会,小赵觉得难以抉择
D:很多刚进入大学的新生都会面临一个进退两难的选择,即要不要加入学生社团。如果加入学生社团就会得到锻炼的机会,可是他们又怕占自己太多学习的时间
正确答案:C
解析:多重趋避冲突的定义要点:①两种或两种以上目标;②都既具有吸引力又具有排斥力。
A项,鱼和熊掌都是只具有吸引力没有排斥力,不符合要点②。
B项,牙痛与治疗牙齿带来的疼痛都只具有排斥力,不符合要点②。
C项,换工作会有更高的收入,但工作环境会不适应;不换工作收入差些,但有熟悉的工作环境和即将升职的机会。体现了两种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的目标,符合定义。
D项,只提到了加入学生社团这一个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的目标,不符合要点①。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0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47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