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这里是典型的黄土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土地贫瘠,十年九旱。尽管有国家的支持,使部分群众走上了致富道路,但仍有不少农民挣扎在贫困线上。
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A:黄土高原地区经济落后,文化匮乏
B:与其等待国家的政策救助,当地政府不如因地制宜,发展地区特色经济
C:恶劣的自然环境是当地人民走向富裕的一个主要障碍
D:解决部分西北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问题是当务之急
正确答案:C
解析:这段文字主要是为了说明黄土高原地区由于自然环境十分恶劣,不少农民仍未摆脱贫困,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目前,我国杂技院团和杂技从业者以及杂技市场之间缺乏有效的________,杂技院团还未对市场有充分的了解,就________锁定目标,按照杂技先练技巧再拼接的传统方法把节目先排出来,这样虽然能保证杂技表演的质量,但未必是目前杂技演艺市场最为需要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磨合 精准
B:磨合 盲目
C:摩擦 精准
D:摩擦 盲目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磨合”比喻在彼此合作的过程中逐渐相互适应、协调;“摩擦”指因彼此利害矛盾而引起的冲突。句中表达的是杂技院团和杂技从业者以及杂技市场之间的关系未捋顺,创造出的杂技作品不能适应市场需要。“磨合”填入符合句意。排除C、D。第二空,由“还未对市场有充分的了解”可知,杂技院团锁定的目标具有一定盲目性,并不“精准”,排除A。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兵团)第25题
3、【言语理解】壮阔的鼓声里,原始的生命激情________开来。周围的空气变得燥热起来,疯狂的鼓声是人类对自然膜拜的一种________,在左扑右冲的拼命厮杀之后,高亢的鼓声将所有的喧嚣________下来,让人的心里封盖上一层霜,空气开始窒息起来。热腾腾的鼓声里有远古的先祖,诉说着三秦大地上马踏泥土的________,诉说着深闺梦里人的哀怨,诉说今人落寞转身失意的悲凉。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激荡 表达 压抑 声韵
B:挥洒 传递 压制 声响
C:挥洒 传送 沉寂 声响
D:激荡 传达 沉淀 声韵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激荡”指因受冲击而动荡。“挥洒”指洒(泪、水等);也比喻写文章、作画运笔不拘束。此处形容“壮阔的鼓声里,原始的生命激情”,用“激荡”更恰当,排除B、C。
第二空,“表达”和“传达”意思相近,不易排除,可先从第三空入手辨析。
第三空,“压抑”指对感情、力量加以限制,但不能充分流露或发挥,与“下来”搭配不当,排除A。
验证D项,其余两词填入空中均恰当。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4题
4、【言语理解】专门的学问________不容易掌握,________如果有了相当的条件,________深入研究,在较短时间内,就有可能出成绩。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为 所以 而且
B:尽管 可是 一旦
C:虽然 但是 只要
D:既然 然而 但凡
正确答案:C
解析:根据“不容易掌握”和“有可能出成绩”可知第一二空所在的两个分句应构成转折关系,“因为……所以……”表因果关系,“既然”和“然而”不能构成关联词表转折,由此排除A、D。再看第三空,题干中的“如果”表假设,“一旦”也表假设,填入句中不恰当,排除B。表条件关系的“只要”与后文的“就”搭配恰当。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题
5、【言语理解】汉字自从成了汉语的书面符号,就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它之所以能够________,正是因为它的生命力来自它的内部结构。汉字是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结构体,其中,表音是它的主体功能。稳定的形、义使它超越了表音能力的缺陷,尽管古今汉语和南北方言语音发生重大变化,人们还能“由文知义”。于是,隔代的人可以________书面阅读,异地的人可以借助文字沟通。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长盛不衰 共享
B:宝刀未老 超越
C:永葆青春 凭借
D:经久不衰 信赖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由“它的生命力来自”可知,此处所填词语应含有“经得起时间考验,不衰败”的意思。“宝刀未老”指年纪虽老但功夫或技术并没减退。适用对象为人,不能用来描述汉字,排除B。
第二空,“凭借书面阅读”搭配不当,排除C。“共享”指共同享用,常与“资源”“成果”等搭配;“信赖”指信任并依靠。此处强调的是不同时代的人可以共同分享以书面文字流传下来的文明成果,“共享”填入更符合句意。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2018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2018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201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2018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2018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9题,2018年河南省选调生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题
6、【言语理解】为了消灭农田里的害虫,人类发明了三万种以上的农药。虽暂时控制了虫害,但同时消灭了昆虫的天敌,消灭了蜜蜂,导致一些蔬菜瓜果不能传粉。杂草会与庄稼争营养、水分和空间,于是有人发明了除草剂。除草剂虽然暂时控制了杂草,但也促进了杂草进化,使之变得更难对付。更糟糕的是,除草剂同时也消灭了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一些原本具有固氮能力的固氮菌,乃至将多余氮素还原为大气中氮气的反硝化细菌也遭到了伤害。没有杂草呵护,农田变成光板地,雨季非常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这段文字重在说明:
A:农业的发展不能过度依赖现代科技
B:研制精准杀灭虫害农药的紧迫性
C:既有农业生态系统被扰乱后的危害
D:现代农业技术有利有弊
正确答案:C
解析:
文段首先指出为了消灭害虫,人类发明了农药控制虫害,然后以“但”转折指出这也消灭了昆虫的天敌和蜜蜂,导致一些蔬菜瓜果不能传粉;接着指出人类发明了除草剂来控制杂草,又以“但”转折指出这使得杂草更难对付,除草剂还消灭了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使得农田变成了光板地,造成水土流失。故文段为并列结构,意在说明人类发明的农药、除草剂扰乱了原本的农业生态系统,造成了一系列的危害。C项表述与此相符。
A项表述错误,文段主要说明的是农药、除草剂对农业的危害,且“农药、除草剂”不等同于“现代科技”,排除。
B项“研制……的紧迫性”文段未提及,无中生有,且“农药”反映的问题只是文段举例部分内容,概括不全面,排除。
D项表述错误,文段强调的是农药、除草剂对农业的危害,且“农药、除草剂”不等同于“现代农业技术”,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B类-考友回忆版第18题,202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C类-考友回忆版第22题
7、【言语理解】技术赋予我们控制死亡的能力越大,它在生与死这样简单的概念问题上,在对一个人是死人还是活人的判断问题上所产生的混乱就越多。当代生命伦理学争论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对临终患者的治疗决策问题和关于死亡的意义是什么的问题。生命是神圣的,但是生命的神圣应该与生命的质量联系在一起。技术造就了一种义务:凡是我们能够做到的,我们就要做到。而伦理学却问:_______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凡是我们能够做到的,我们难道不应该做吗
B:凡是我们不能够做到的,我们就不应该做吗
C:如果我们能够做到的,我们都应该做吗
D:凡是我们能够做到的,我们都应该做吗
正确答案:D
解析:由“而”字可知,其前后内容构成反义对应。四个选项中,最能与“凡是我们能够做到的,我们就要做到”构成反义对应的是D。A项与前文观点一致,B、C两项前提与前文无关,均无法构成反义对应,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4题
8、【言语理解】现代社会中对公共事务的探讨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与一般的“公共知识分子”和媒体不同,智库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应基于科学的分析和论证,而非情绪的宣泄和价值判断的争议。智库要尽可能从自己一手得到的材料和客观事实出发进行研究,完成对复杂资料的筛选和判断,建立持之以恒的预测分析系统。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主要想表达:
A:智库是一个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专业机构
B:智库的运作具有相当高规格的要求
C:智库应该科学客观地参与对公共事务的探讨
D:智库对公共事务的探讨比一般的“公共知识分子”和媒体更深入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共两句话,第一句说明智库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应基于科学的分析和论证;第二句说明智库要尽可能从自己一手得到的材料和客观事实出发进行研究。由此可知,智库对公共事务的探讨应科学客观。C项与此表述一致。A项是对智库定义的介绍,文段未涉及。B项“高规格的要求”文段未涉及。D项“更深入”无法推出,文段说的是更科学客观。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以上)第13题
9、【言语理解】我们置身于一个媒体异常发达的时代,现实的生活又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焦虑与诱惑,想沉下心来,静心坐在书桌之前,沉浸于一本________已久的好书,似乎是一种________,有些勉为其难。即使有读书的“形态”,________缺乏读书的“心态”。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期盼 幻想 总是
B:倾心 超脱 毕竟
C:心仪 奢望 依然
D:仰慕 妄想 终究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仰慕”的对象通常为人,不能用于表达对书的喜爱,排除D。
第二空,对应于“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焦虑与诱惑”“有些勉为其难”,句中要表达的是静下心来读书的难得,“奢望”填入句中最恰当。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4题
10、【言语理解】凡是用破折号连接的,都是正文________的一部分。去掉这部分内容会影响正文的________性。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可分割 完整
B:不可分离 完全
C:不可或缺 完美
D:不可缺少 完善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二空,由“都是正文________的一部分”可知,如果去掉破折号之后的内容,则正文也会有所缺损,应选“完整”“完全”,排除C、D。
第一空,“不可分割”意为不容许割裂、拆开,通常指一个事物。“不可分离”意为不能分开,可以指一个事物也可以指多种事物。根据文意,用“不可分割”更恰当。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17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