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专项常考题集合307

发布时间:2022-09-04 18:40     浏览量:7

1、【常识判断】以下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表述正确的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活的灵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的领导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正确答案:C

解析: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A选项说法错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活的灵魂,B选项说法错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D选项说法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C选项说法正确。故本题答案为C。

考题出处:待更新

2、【常识判断】甲、乙、丙三人合伙开一饭店,店名为“客来香”,依法登记。甲全权负责饭店对外事务。顾客丁来店中用餐时,被服务员戊不小心烫伤。丁欲向法院起诉,则:

A:被告应为“客来香”饭店

B:被告应为甲

C:甲、乙、丙为共同被告,并注明“客来香”字号

D:甲和戊为共同被告

正确答案:C

解析:A、B两项错误,C项正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2021年)第六十条规定:“在诉讼中,未依法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的个人合伙的全体合伙人为共同诉讼人。个人合伙有依法核准登记的字号的,应在法律文书中注明登记的字号。全体合伙人可以推选代表人;被推选的代表人,应由全体合伙人出具推选书。”据此可知,本题应以甲、乙、丙三人为共同被告,并注明“客来香”字号。
D项错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2021年)第五十六条规定:“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工作人员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该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当事人。”由此可知服务员戊不可能成为本案的被告。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及公检法)第14题,2015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边远地区)第10题

3、【常识判断】中国历史上签订了很多的不平等条约。下列各项不平等条约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1840年中英签订的《南京条约》明确提出将香港割让给英国

B:《天津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割让领土最多的不平等条约

C:中日《马关条约》清政府不仅仅割让了台湾,还进行了巨额的赔偿

D: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使得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说法错误。1842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有: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圆;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5处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项说法错误。1858年,中俄签订的《瑷珲条约》割占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约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是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不平等条约。
C项说法正确。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在马关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主要内容有: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开办工厂。
D项说法错误。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战败;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4、【常识判断】下列对经济概念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恩格尔系数的降低,反映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B:利率水平的变化与国外资金的流入流出具有相关性

C:国内生产总值又称GDP,是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经济指标之一

D:一个城市要提高GDP的增长速度,就必须发展工业,招商引资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说法正确。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恩格尔系数越大,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反之,恩格尔系数越小,生活越富裕。
B项说法正确。国际间资金的流动,通过改变一国的资金供给量影响其利率水平。
C项说法正确。GDP 国内生产总值 是指一个国家 或地区 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常被认为是衡量国家 或地区 经济状况的指标。
D项说法错误。提高GDP的增长速度有很多种方式,如促进人们的消费力度,发展工业、第三产业等,D项说法过于绝对。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5、【常识判断】下列诗文中不包含月亮别称的是:

A:古曜半升箕斗隐,金乌起灭海山头

B:万丈广寒难得到,嫦娥今夜落谁家

C:谁为须张烛,凉空有望舒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正确答案:A

解析:“古曜半升箕斗隐,金乌起灭海山头”出自《梅花诗》,“金乌”古时为太阳的别称。A项符合题意。
“万丈广寒难得到,嫦娥今夜落谁家”出自《初刻拍案惊奇》,广寒,即广寒宫,代指月亮。B项不符合题意。
“谁为须张烛,凉空有望舒”出自唐代耿湋的《喜侯十七校书见访》,这里的“望舒”指的是中国神话传说中为月驾车之神,也可借指月亮。C项不符合题意。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是只愿互相思念的人能够天长地久,即使相隔千里,也能通过月光来传递思念。“婵娟”代指明月。D项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答案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6、【常识判断】我国古代诗歌中有许多描写春天的诗句,下列选项中,描写了春天景色的诗句有:

A: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的诗句出自元代诗人白朴的《天净沙·秋》,描写的是秋季的景色,故排除。B项的诗句出自宋代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的前两句是“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故描写的是夏季的景色,排除。C项描写的是初春的景色,D项从植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故答案为CD。

考题出处:待更新

7、【常识判断】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失的,如果险情是由于人的原因引起的,则:

A: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

B:由紧急避险人承担民事责任

C:由紧急避险人和引起险情发生的人共同承担民事责任

D:由受有损失的人自己承担民事责任

正确答案:A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021年)第182条规定:“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危险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可以给予适当补偿。紧急避险采取措施不当或者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紧急避险人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8、【常识判断】甲于夜晚在一条封闭的高速公路上驾车正常行驶时,乙突然翻越护栏横穿公路,甲刹车不及将乙撞死。交警认定甲的行为不构成交通肇事罪。下列说法中,不应当作为交警认定依据的是:

A: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结果之间没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B:甲的行为不违反交通法律法规,缺乏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客观要件

C:本案属于意外事件

D:甲对乙的死亡结果没有罪过

正确答案:A

解析:本题中,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前提条件,是行为主体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甲在封闭的高速公路上正常行驶并没有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不符合刑法分则关于交通肇事罪的客观要件的规定,因此B项说法正确,不选。意外事件具有三个特征:行为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行为人对损害结果既无故意也无过失;这种损害结果的发生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的。因此C项不选。由于甲是在封闭高速公路上正常行驶,并不知也不能预见到会有行人出没,也就谈不上对结果的放任或者故意,即甲对乙的死亡结果没有罪过。所以D项不选。犯罪构成要件一般包括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主观方面和犯罪客观方面,因果关系是犯罪客观方面的一种,本题中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结果之间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A项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9、【常识判断】有关太阳活动对地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可信的是:

A:对部分地区短波通信和短波广播造成短时间影响

B:地壳活动剧烈,地震频发

C:世界许多地区的降水量可能出现异常变化

D:干扰汽车导航系统

正确答案:B

解析: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很大。当太阳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大气层甚至到达地球表面,给地球带来多方面的影响:(1)电磁波扰乱大气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甚至使其中断,A项说法正确;(2)高能带电粒子流扰乱磁场,如罗盘指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产生“磁暴”。(3)高能带电粒子与两极高空大气碰撞,如出现极光。(4)影响自然灾害的发生,如水旱灾害等,C项说法正确。并且当太阳活动高峰时,太阳风暴爆发一般会对无线通讯、地球卫星、空间飞行器等产生影响,大量的高能粒子流或直接损坏各种电子元件、或引起电磁干扰,使得电磁信号紊乱,导致运行错误或通信故障,D项说法正确;壳运动、地震、火山等是地球内力作用,与太阳活动无关,B项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常识判断】某报在一篇新闻报道中披露了未成年人甲是乙的私生子,致使甲备受同学的嘲讽和奚落,甲因精神痛苦,自残左手无名指,从而给甲的学习和生活造成重大影响。按照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对该报的行为应认定为:

A:如实报道,不构成侵权

B:侵害了甲的名誉权

C:侵害了甲的姓名权

D:侵害了甲的身体权

正确答案:B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第一千零二十五条规定,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捏造、歪曲事实;(二)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三)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
A项错误,B项正确。某报虽未捏造事实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但其公然侵犯未成年人甲的个人隐私,损害了其名誉,对其生活和学习造成了严重影响,不仅构成侵权,还侵犯了甲的名誉权。
C、D两项错误。姓名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决定、使用、变更或许可他人使用自己姓名的权利。法律规定,对于干涉、盗用、假冒他人姓名的行为,应追究行为人的民事责任。身体权是指自然人保持其身体组织完整并支配其肢体、器官和其他身体组织并保护自己的身体不受他人违法侵犯的权利。故某报的行为没有侵犯甲的姓名权和身体权。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6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