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职业倦怠,是指从业者因不能有效缓解由各种因素所造成的工作压力、深感付出与回报不对等、对所从事的工作没有兴趣或缺乏动机却又不得不为之时,产生厌倦情绪,身心陷入疲惫状态,工作绩效明显降低,从而表现出对所从事职业的消极态度和行为。
根据以上定义,下列不能有效应对职业倦怠的一项是:
A:将生产线上负担过重的工作适当减轻,由多人分担
B:学校组织教师进行的心理学、教育学和职业道德等培训
C:某公司对连续三次月度绩效考核不合格的员工实行处罚制度
D:监狱邀请心理专家定期为警员做心理辅导和咨询
正确答案:C
解析:职业倦怠定义的关键信息:产生厌倦情绪,身心陷入疲惫状态。
A项,适当减轻工作负担,可以缓解员工的压力,能有效应对职业倦怠。
B项,对教师进行心理学、教育学和职业道德等培训,可以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能有效应对职业倦怠。
C项,对员工实行处罚制度,只会加重员工的负担和厌倦情绪,并不能有效应对职业倦怠。
D项,邀请心理专家定期为警员做心理辅导和咨询,可以缓解警员的工作压力,排解情绪,能有效应对职业倦怠。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0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64题
2、【判断推理】红叶市消防大队向市公安局申请购置一辆新的消防车,以进一步增强消防大队的火灾出警及处置能力。市公安局经研究,未通过这项申请,否决理由是:消防大队所配置消防车的数量,必须和该消防大队的规模和综合能力相配套,根据该消防大队现有的消防员和其他救火设施设备的规模和综合能力,现有的消防车已能够满足使用。
以下哪项是红叶市公安局关于此项决定的论证所必须假设的?
A:红叶市的火灾发生数量不会有较大增长
B:红叶市政府财政面临困难无力购置新的消防车
C:消防大队现有的消防车中,至少有一辆近期内不会报废
D:市公安局至少在五年内不会改变编制以扩大消防大队的规模和综合能力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中公安局否决的理由是消防大队所配置消防车数量必须和该消防大队的规模和综合能力相配套,且根据规模和能力现有的消防车已经够使用。
A项,火灾数量与题干论证无关,不是必须假设的前提。
B项,面临财政困难也与论证无关,不是必须假设的。
C项,“至少有一辆不会报废”,如果所有消防车都近期报废了,那么一定不能与该消防大队的规模和综合能力相配套了,则不能得出题干结论,所以C项是题干论证必需的假设。
D项,即使改变编制扩大了消防大队的规模和综合能力,也不一定就和消防车数量不相配套了,不是题干论证成立所必须假设的。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
3、【判断推理】异质型人力资本是指某个特定历史阶段中具有边际收益递增生产力形态的人力资本,表现为拥有者所具有的独特能力,这些能力主要包括:综合协调能力、判断决策能力、学习创新能力和承担风险能力等。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涉及异质型人力资本的是:
A:某厂长期亏损,李某担任厂长后施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很快使工厂扭亏为盈
B:技术员陈某潜心钻研技术,他将人们认为不太可能整合的两种技术巧妙结合在一起,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C:某包装厂效益平平,设计师王某应聘到该厂后,由于他的设计新颖、风格清新,一下子使该厂的包装产品畅销起来
D:某厂聘请某院士担任技术顾问,一大批风险投资公司慕名而来,一些高学历人才也陆续加盟
正确答案:D
解析:异质型人力资本的定义要点:拥有者所具有的独特能力,如综合协调能力、判断决策能力、学习创新能力和承担风险能力等。
A项,李某大刀阔斧改革体现了判断决策能力,符合定义要点,排除。
B项,陈某将两种技术结合在一起体现了学习创新能力,符合定义要点,排除。
C项,王某设计的包装风格清新体现了学习创新能力,符合定义要点,排除。
D项,某院士加盟吸引来了资金和人才,并没有体现出某种独特的能力,不符合定义要点,保留。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93题,2018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88题
4、【判断推理】( )之于 实用 相当于 抽象 之于( )
A:实际 空间
B:理论 具体
C:原则 模糊
D:理论 概念
正确答案:B
解析:理论与实用语义相对,抽象与具体语义相对。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5、【判断推理】村里新来一位干部,5位村民分别听到关于这位干部的如下情况:
(1)姓莫,中年,女干部,精通会计;
(2)姓徐,中年,男干部,懂建筑设计;
(3)姓刘,青年,男干部,熟悉农业生产技术;
(4)姓吕,青年,男干部,懂建筑设计;
(5)姓莫,老年,男干部,熟悉农业生产技术。
每位村民听到的四项情况中各只有一项正确。这位新来的干部是一位:
A:姓刘的青年女干部
B:姓莫的老年男干部
C:精通会计的干部
D:懂建筑设计的干部
正确答案:D
解析:本题可采用代入法。代入A项,(3)至少对了两项,不符合;代入B项,(5)至少对了三项,不符合;代入C项,(1)最后一项正确,则不是女干部,是男干部,进而可知不是中年和青年,是老年,(5)至少有两项正确,不符合;代入D项,可得干部是姓刘的老年女干部且懂建筑设计。故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6、【判断推理】作为中国传统的经典艺术形式,书法相当独特。事实上,在现当代中国文化遭遇东西文化碰撞的情况下,涉及传统文化领域的表述面临两类尴尬:满足于传统的经验式表述,很难融入现当代语境,仿佛以文言文应对现代社会之沟通;借助西方美学、艺术理论解读传统书法,又近于隔靴搔痒,颇似传统心态解读西方文明,如同借助风水观审视修建铁路、铺设电网。
如果上述言论为真,那么可以推出下列( )项。
A:传统经验式表述很难在现当代语境中广泛传播书法之美
B:借助西方艺术理论无法解读书法
C:借助西方美学解读传统书法是用传统心态解读西方文明的表现
D:书法十分独特,因此其他传统文化领域的表述并没有遭遇和书法类似的尴尬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由题干中“满足于传统的经验式表述,很难融入现当代语境,仿佛以文言文应对现代社会之沟通”可以推出,保留。
B项,文中“借助西方美学、艺术理论解读传统书法,又近于隔靴搔痒,颇似传统心态解读西方文明”意思是说借助西方理论比较难解读传统书法,而不是B项所讲的“无法解读”,说法绝对,排除。
C项,文中“……颇似传统心态解读西方文明”,讲的是“颇似”,而不是C项的“……是用传统心态解读西方文明的表现”,说法绝对,排除。
D项,文中没有讲到其他传统文化领域的情况,D项属于无中生有,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54题
7、【判断推理】东亚人看起来更谦虚,但心理学研究表明,和接受其他文化熏陶的人相比,他们也一样充满骄傲和自信。某研究团队招募了40名志愿者参与研究,其中一半来自东亚国家,剩下的来自西方国家。他们向这些志愿者展示大量正面和负面的词语,并询问他们哪些形容词适合自己。结果,志愿者们无论有什么样的文化背景,他们都倾向于用更多正面的形容词来描述自己,认为一些较为负面的特征不适合自己。研究者认为,这表明参与测试的人无论具有何种文化背景,他们同样都有美化自己的动机。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证?
A:东亚人习惯负面评价自己,而西方人往往对自己的能力言过其实
B:当志愿者被要求用正面词汇形容自己时,他们的反应都是一样的
C:东亚人谦逊只是一种文化惯例,他们有着和西方人一样的自尊心
D:研究发现,无论来自何种文化背景,志愿者们的脑电波都很相似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通过研究中志愿者们无论有什么样的文化背景,都倾向于用更多正面的形容词来描述自己,得出参与测试的人无论具有何种文化背景,他们同样都有美化自己的动机。
A项,指出了东亚人和西方人的情况,说明东亚人并没有美化自己的动机。有可能题干研究中的东亚人总体相对比较优秀,所以即使习惯负面评价自己也更多地使用了正面的词语,则题干研究所选取的样本不充分,得出的结论不科学,质疑了题干论证。
B项,说的是当志愿者被要求用正面词汇形容自己时的情况,而题干是将正面词汇和负面词汇都展示给志愿者让其选择,并没有该项所述的限制,因此不能质疑题干论证,排除。
C项,有自尊心不代表不会美化自己,两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因此该项不能质疑题干论证,排除。
D项,“脑电波都很相似”与是否有美化自己的动机无关,因此该项不能质疑题干论证,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1题,2018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7题,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4题,2018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1题,2018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2题,2018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6题,2018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8题,201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103题
8、【判断推理】通感,又称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没有使用通感的是:
A:红杏枝头春意闹
B:你的眼睛就像天上的星星
C: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D:你的歌声真的很甜美
正确答案:B
解析:通感定义的关键信息: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
A项,用听觉的“闹”来表示视觉,符合定义。
B项,将眼睛比作星星,并不涉及不同感觉彼此挪移转换,没有将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不符合定义。
C项,用视觉的“绕梁”来表示听觉,符合定义。
D项,用味觉的“甜美”来表示听觉,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9、【判断推理】生态阈值,是指生态系统从一种状态快速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某个点(生态阈值点)或一段区间(生态阈值带),推动这种转变的动力来自某个或多个关键生态因子微弱的附加改变。其中生态阈值带暗含了生态系统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状态逐渐转换的过程,而不像点型阈值那样发生突然的转变。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若能够证明保存30%的原生植被可以保护大部分物种不受威胁,若低于30%则将严重威胁物种的生存,则30%为其生态阈值
B:若经研究发现温度再升高基准温度的3.75%将使当地生态系统面临严重干旱的威胁,则3.75%为其生态阈值
C:若经研究发现当鸟类栖息地从15%减少到7%的区间,鸟类多样性会逐渐下降,此间若加以保护可以恢复。但若减少到7%以下时,鸟类的多样性就会急速下降,则7%为其生态阈值
D:若经研究发现某地相对空气湿度在44.7%-53%区间将有利于当地植被生存,但若高于53%或低于44.7%将严重影响植被生存,则44.7%和53%为其生态阈值
正确答案:B
解析:生态阈值的定义要点:生态系统从一种状态快速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某个点(生态阈值点)或一段区间(生态阈值带)。
A项,原生植被低于30%则将严重威胁物种的生存,因此生态阈值是30%。故A项说法正确,排除。
B项,温度升高基准温度的3.75%时生态系统面临严重干旱威胁,因此生态阈值是升高后的温度,而不是3.75%。故B项说法错误,保留。
C项,鸟类栖息地减少到7%以下时,鸟类的多样性就会急速下降,因此生态阈值是7%。故C项说法正确,排除。
D项,相对空气湿度若高于53%或低于44.7%将严重影响植被生存,因此生态阈值是44.7%和53%。故D项说法正确,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判断推理】票友:业余
A:专家:肤浅
B:运动员:瘦弱
C:教师:慈祥
D:艺术大师:著名
正确答案:D
解析:业余是票友的属性。
A项,肤浅不是专家的属性,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瘦弱不是运动员的属性,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慈祥不是教师的属性,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著名是艺术大师的属性,与题干关系一致。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2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5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