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执法检查是人大行使宪法法律赋予的监督权,也是保证法律得到全面有效实施的一把“利剑”。既然是“利剑”,就必须锋利,而不是________、无关痛痒。有力度、有硬度的执法检查,才能________法律的权威。为什么有的执法检查所呈现的结果却与老百姓的切身感受________?其中原因恐怕还在于执法检查没到位。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蜻蜓点水 彰显 大相径庭
B:畏首畏尾 体现 千差万别
C:畏葸不前 突显 南辕北辙
D:声东击西 宣告 失之千里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由空缺处后的“、”可知,所填词语应与“无关痛痒”词义相近,构成并列关系。“无关痛痒”形容与本身利害无关或无足轻重,此处指执法检查没有力度和硬度。“畏首畏尾”指怕这怕那,形容疑虑过多;“畏葸不前”指因畏惧而不敢向前;“声东击西”指为了迷惑敌人,表面上宣扬要攻打这一边,其实是攻打另一边。这三个词语均未体现没有力度之意,排除B、C、D。“蜻蜓点水”指蜻蜓在水上飞行时,用尾部轻触水面一掠而过,比喻做事肤浅不深入,填入符合句意。
验证后两空,“彰显法律的权威”搭配恰当;“大相径庭”表示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填入恰能表示有的执法检查所呈现的结果却与老百姓的切身感受相差很远的意思。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江苏省公务员《行测》试卷(A类)-考友回忆版第39题,2020年江苏省公务员《行测》试卷(B类)-考友回忆版第38题
2、【言语理解】
产业振兴________是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________是实现二者有效衔接的必然要求。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或者 或者
B:
因为 所以
C:
尽管 还
D:
不仅 也
正确答案:D
解析:
分析句意可知,“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和“实现二者有效衔接的必然要求”都是产业振兴的意义,且“必然要求”比“重要标志”语义程度更深,故所填关联词应表示递进关系。“不仅……也……”表示递进关系,符合句意。“或者……或者……”表示选择关系,“因为……所以……”表示因果关系,“尽管……还……”表示转折关系,三者均不符合句意,排除A、B、C。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1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乡镇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题
3、【言语理解】34.大乡绅的仆人可以指挥警察区区长,可以_____招摇过市——这都是民国五六年的事,并非前清君主专制时代。自己当时_____,看了一肚子气;可是_____,也只好让那口气憋着罢了。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大模大样 血气方刚 人微言轻
B:威风凛凛 血气方刚 人穷志短
C:像模像样 年轻气盛 人微言轻
D:昂首阔步 年轻气盛 人穷志短
正确答案:A
解析:本段文字出自朱自清的《说扬州》。作者在形容大乡绅的仆人的丑态,所以在没有用反语的情况下,此空应该用一个贬义词“大模大样”。“血气方刚”在此处形容年轻人那种激进的进步热情,“年轻气盛”强调的是年轻人易冲动。但是作者让那口气憋着不是因为“人穷志短”,而是因为“人微言轻”,说了也不管用。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①于是,弘扬古老的节气,不是从古籍中摘录关于节气物候的词句,而是需要能下苦功夫,耐得住寂寞,完成前人没有完成的节令物候的本土化描述
②随着疆土的扩展,人们早已发现气候并无通例
③立春一候,在东北,距离“东风解冻”尚远。立冬一候,在海南,只能在冰箱体会节气所说的“水始冰”
④古老的物候,似乎更具有史学意义和文化价值,于今天无法承担坐标的职能
⑤各地的物候完全无法以同一标尺进行“一刀切”的表述
将以上5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⑤③②①④
B:③⑤②④①
C:②③⑤④①
D:④②③①⑤
正确答案:C
解析:②说“人们早已发现气候并无通例”,③以东北的立春、海南的立冬为例具体说明,故③应紧接②后,排除A、B。④指出“古老的物候,似乎……于今天无法承担坐标的职能”,①以“于是”承接④提出的问题,给出对策,即“弘扬古老的节气……完成前人没有完成的节令物候的本土化描述”。故④①相连,排除D。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广州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3.25)-考友回忆版第22题
5、【言语理解】对于吸引人才,地方政府最应该做的,是营造一个适合人才流动、有利人才成长的环境与空间,而不是直接参与、甚至________企业的人才录用过程。其实,自由、公平的竞争本身就是对人才最好的回报,足够的成长空间才是________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沃土。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影响 有效
B:干预 直接
C:破坏 长期
D:主导 长久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由“甚至”可知填入词语须与“直接参与”构成递进关系,四个选项中,只有“主导”能与其构成递进关系。
第二空,“长久”填入符合文意。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5题,2013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6题,2013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2题,201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8题,2013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2题,2013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8题,2013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7题,2013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8题,2013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2题,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2题,2013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5题,2013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7题,2013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67题,2013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6题
6、【言语理解】下面这段话主要讲述的是:
在公路发展的早期,它们的走势还能顺从地貌,即沿河流或森林的边缘发展。可如今,公路已无所不在,狼、熊等原本可以自由游荡的动物种群被分割得七零八落。与大型动物的种群相比,较小动物的种群在数量上具有更大的被动性,更容易发生杂居的现象。
A:公路的发展造成了动物生存状态的改变
B:公路越发展,对动物越不利
C:公路发展的程度不同,动物所受影响的程度也不同
D:公路的发展应考虑到对动物的影响
正确答案:A
解析:从“自由游荡的动物种群被分割得七零八落”到“较小动物的种群……,更容易发生杂居的现象”这些都说明动物的生存状态发生了改变,而这些改变就来源于公路的发展。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清,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仅有双脚,还有未来。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瀚没见过大漠的广袤,依旧遗憾;见了大漠的广袤没见过森林的神秘,还是遗憾。
这段文字作者意在说明:
A:风光无限,在昨日更在明天
B:昨日已然过去,可怀念不可流连
C:只有不断出发,未来的精彩才会继续
D:最美的风景,不是终点,而是在路上的自己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不应过度流连,否则会成为未来的羁绊。然后以排比句强调世界上总有没看过的风景,应不断出发,追寻新的精彩。C项正确。A项的“在昨日”与文段强调的不要流连昨日的表述不相符;B项只提到不可流连昨日,而文段强调的是不流连昨日,不断出发,才能拥有更精彩的未来;D项文段未体现。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0题,2017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5题,2017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0题,2017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5题,2017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5题,2017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5题
8、【言语理解】公车改革的漏洞是一面镜子,它寓示着只有让所有公共治理的漏洞都充分聚焦民意,社会才能进步。现在,公车改革新政遭遇质疑,让那些可能被权力钻空子的漏洞被及时曝光,尽管会让人看到改革滞重难行的一面,但我们更应该感受到民意洪流无法阻挡。每一项制度改革的漏洞,如果都能有民意与权力进行深度博弈,社会就一定能够渐渐步入民主与法治的轨道,一路畅行。
对这段材料的关键词提炼准确的是:
A:公车改革 民意 权力 博弈
B:制度改革 轨道 权力 畅行
C:漏洞 民意 权力 博弈
D:公共治理 轨道 权力 畅行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由公车改革的漏洞引出公共治理制度改革的漏洞问题,指出通过让民意与权力进行博弈,社会才会渐渐步入民主与法治的轨道。由此可知文段关键词应是“漏洞”“民意”“权力”“博弈”,C项概括正确。B、D两项未提到“民意”“博弈”,排除。A项中的“公车改革”是为了引出“漏洞”,其本身并不是关键所在,亦可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2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28题
9、【言语理解】
《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从胎儿到坟墓,《民法典》保护中国人生老病死的各个阶段,________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保护的范围相较于之前的单行法也更加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涵盖 广泛
B:
覆盖 普遍
C:
包括 宽泛
D:
囊括 全面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空,由“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可知,所填词语应表达民法典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指包含(或列举各部分,或着重指出某一部分);“囊括”指把全部包罗在内。句意为《民法典》的法律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但不能说《民法典》将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内容都包罗在内,两词填入均不符合句意,排除C、D。
第二空,句意是民法典保护的范围比之前的单行法更广,所填词语应修饰“范围”,表示范围广。“广泛”填入恰当。“普遍”与“范围”搭配不当,排除B。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C类-考友回忆版第21题
10、【言语理解】在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悠久的诗教传统具有了________的土壤与需求。诗教不仅可以“兴观群怨”,可以提升人格、净化精神世界,更可以通过今天所提倡和大力加强的“美育”与“德育”,复兴这一传统的文化精神,凝聚人心,________,推动当代伟大实践。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勃兴 成风化人
B:蓬勃 春风化雨
C:发展 和风细雨
D:兴旺 潜移默化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蓬勃”“兴旺”和“土壤与需求”均搭配不当,排除B、D。
第二空,“和风细雨”比喻方式方法温和而不粗暴,不能用来形容诗教的作用,排除C。“成风化人”指通过倡导树立一种社会风气来影响、教育感化社会大众,能恰当地形容诗教在复兴中华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2018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1题,201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8题,2018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1题,2018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2018年河南省选调生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