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植物或许被低估了。它们不仅记得何时被人触碰过,而且有研究表明,它们不必借助大脑或复杂的神经系统,就能进行复杂程度与人类不相上下的风险决策。面对两个花盆——其中一个营养含量恒定,另一个营养含量变化不定——如果营养条件足够差,植物会偏好神秘莫测的那个花盆。也许,这可以更好地解释为什么赌博输钱的人会继续赌下去,为什么在寒冷夜晚里,鸟儿即便不知能找到什么也要四处觅食,而不是守着数量确定却不够吃的食物。
以上文字意在说明:
A:恶劣条件下放手一搏,希冀求得生机或许是一切有机体的本能选择
B:植物能进行任何复杂程度与人类不相上下的风险决策
C:植物懂得在危机中铤而走险,竭力求生
D:放弃已知的、确定的,选择未知的、神秘莫测的,是有机体的普遍选择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植物在进行风险决策方面的选择——如果营养条件足够差,植物会偏好神秘莫测的那个花盆。然后引出人和鸟类似的选择——“赌博输钱的人会继续赌下去”“寒冷夜晚里,鸟儿即便不知能找到什么也要四处觅食”。综合植物、人类和鸟的例子可知,恶劣条件下放手一搏,希冀求得生机或许是一切有机体的本能选择,A项正确。
B、C两项仅涉及“植物”,而由末句的“赌博输钱的人”和“鸟儿”的例子可知,文段是由植物引出一切有机体存在的这种普遍情况,且B项的“任何”表述绝对,排除。D项表述错误,文段提到“如果营养条件足够差,植物会偏好神秘莫测的那个花盆”“赌博输钱的人会继续赌下去”“寒冷夜晚里……不是守着数量确定却不够吃的食物”,即有机体选择未知的、神秘莫测的前提是“恶劣条件下放手一搏”。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市)第51题,2017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0题,2017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22题,2017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6题,2017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47题
2、【言语理解】革命无非是为了对 的权和利进行再分配,与劫富济贫或杀富济贫相比,税富济贫更符合现代文明, 对整个社会及其各阶级来说,付出的成本都要小得多。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均衡 显然
B:
均衡 自然
C:
失衡 显然
D:
失衡 自然
正确答案:C
解析:由“革命”、“再分配”等词可看出,此处的权和利是“不均衡”的,即“失衡”,否则无需“革命”与“再分配”,排除A、B。“显然”的意思是显而易见;“自然”是通常、常规之意,根据题干表述可知“显然”更符合文段的搭配和表述需要。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茶艺是一种综合性的生活艺术,但对“茶艺”的________诠释究竟是什么,却众说纷纭,即使开茶艺馆的人,也多半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合理 人云亦云
B:准确 语焉不详
C:精确 各执己见
D:全面 一知半解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精确”指精密准确,误差小,常用于可量化的事物。句中用于对“茶艺”这一概念的解释,不恰当,排除C。“合理”意为合乎道理或事理,是从逻辑上进行衡量,也与概念的解释无关,排除A。
第二空,句子说的是即便是开茶艺馆的人,对“茶艺”这一概念也说不清楚。“一知半解”意为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透彻,侧重于“知”,即理解的层面;“语焉不详”意为虽然提到了,但说得不详细,侧重于“语”,即说的层面。与“诠释”“众说纷纭”相对应,此处填“语焉不详”更贴切。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4题,2011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题,2011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题,2011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题,2011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题,201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4题,2011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题,2011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题, 2011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题,2011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题,2011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题,2011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题,2011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题,2011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题,2011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题,2011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题,2011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题
4、【言语理解】嫉妒心强的人常常言辞讽刺,他们________,有时还喜欢过度________对方。嫉妒者对目标者的攻击以恭维为烟幕,这不仅是因为需要维持其妒意披着的赞美外衣,同时也出于对引发其嫉妒的美事的强烈渴望。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言不由衷 赞美
B:口是心非 表扬
C:阳奉阴违 夸奖
D:心口不一 褒奖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由后文“以恭维为烟幕”“披着赞美的外衣”可知,所填词语应表达表里不一之意,且含贬义。“言不由衷”指说的话不是发自内心的,指心口不一致,但大多时候表示的是一种无奈之举,而非贬义,排除A。“阳奉阴违”指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抗,与句意不符,排除C。第二空,“表扬”指对好人好事公开赞美,“褒奖”指表扬和奖励。相较之下,“褒奖”包含了“表扬”的意思,程度更重,填入更能表示因嫉妒而过度夸奖对方之意,排除B。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
5、【言语理解】当然,想象并不是凭空________的。丰富的想象来源于知识的广博和平时对生活深入、细致的观察。观察就要用专业的角度去关注、________周围的事物,有意识地汲取、思索、分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杜撰 体验
B:虚构 体味
C:捏造 体会
D:臆造 体察
正确答案:D
解析:先看第二空,“体味”“体会”与“事物”搭配不当,可排除B、C。
再看第一空,“杜撰”虽有虚构、臆造之意,但其常与“人物”“故事”等搭配,与“想象”搭配不当,排除A。“臆造”指凭主观意想编造,符合“想象”的特点。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7题,2013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8题,2013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1题,201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1题,2013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5题,2013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1题,2013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0题,2013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1题,2013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0题,2013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8题
6、【言语理解】国际金融经济危机与主权债务危机相继爆发,使西方标榜的资本主义制度优越性黯然失色,迫使国际社会反思其弊端。目前无论是欧洲推崇的高福利“莱茵模式”,还是美英推崇的完全自由“盎格鲁-撒克逊模式”,均因其固有的缺陷而陷入困境。过度放纵的西方经济社会制度导致的种种弊端暴露无遗,引发全球范围内反思。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西方发展模式开始走下“神坛”
B:西方两种主流发展模式都已过时
C:全球应反思西方发展模式的失败
D:西方发展模式的弊端是过度放纵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显现弊端。然后指出欧洲和美英都因制度的固有缺陷陷入困境。最后再次强调西方经济制度的弊端应引起全球反思。故文段说的是西方主流发展模式因其弊端而使经济陷入困境,全球应反思其弊端。A项是文段意在强调的内容,当选。
B项说法错误,文段并未说明这两种发展模式已过时。西方发展模式有其弊端,但不能由此推出其模式是失败的,C项说法错误,排除。文段说的是“过度放纵的西方经济社会制度”导致了种种弊端,而非西方发展模式的弊端是过度放纵,D项说法错误,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2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28题,2012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2012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2012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2012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3题,201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201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2012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2012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2012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8题,2012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2012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6题,2012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2012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9题
7、【言语理解】动物和植物经过进化都发展成为多细胞体,每一个细胞都获得全套基因的完整拷贝。这个进化过程始于何时,为什么会发生,整个过程经过几个独立的阶段才告完成,这一切我们都无从知道。有人以“群体”(colony)来比喻动植物的躯体,把它们说成是细胞的“群体”。我却宁愿把躯体视为基因的群体,把细胞视为便于基因的化学工业进行活动的工作单位。
根据作者的观点,下列哪项判断是错误的?
A:人类依靠基因在延续自己
B:基因统治着我们这个世界
C:所有生物都是基因得以延续自己的工具
D:基因对于人就好比人对于汽车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最后一句表明了作者观点,即基因通过生物得以延续,基因在动植物进化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四个选项中只有A项将基因置于被动地位,与文意不符,当选。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千百年来,食物就这样随着人们的脚步,不停迁徙,不停流变。无论脚步走多远,在人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顽固,它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头锁定了千里之外的异地,另一头则永远牵绊着记忆深处的故乡。
这里的“它”指的是:
A:故乡
B:脚步
C:食物
D:味道
正确答案:D
解析:由“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顽固,它就像……”可知,此处的“它”指的应是故乡的一种熟悉而顽固的味道,且这种味道连起了异地和故乡。D项“味道”与此相符。
A、B两项明显有误,排除。结合实际可知,能让人想起故乡的是食物的而味道,而非食物本身,排除C。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招警类)第29题
9、【言语理解】对于中国的独生子女,“父母的就是我的”这种观念也许很难改变,或许本来就是事实。但问题可能出在“富二代”和“贫二代”这两个词本身,人们按先天不同被贴上了标签,就不容易看清楚一些内在的东西。其实可以靠继承得来的不只是一个光荣的姓氏,更有父辈走过荆棘之路的坚韧和勇气,这一点对穷人和富人的孩子都是一样的。
这段文字表述的观点是:
A:对坚韧和勇气的继承比财富更有价值
B:中国人更关注家庭出身和背景
C:穷人和富人的孩子其实是平等的
D:“富二代”和“贫二代”有本质的差别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最后一句为主旨句,指出我们可以从父辈那里继承来的不仅是出身,还有“走过荆棘之路的坚韧和勇气”,而这一点对于“贫二代”和“富二代”是一样的。可见文段强调的是“坚韧和勇气的继承”,A项与此最相符。C项为迷惑项,文段说的只是在继承父辈的奋斗精神上穷人和富人的孩子是平等的,C项表述不准确。B、D两项非文段重点,且无法得出,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2题
10、【言语理解】在乡村,老牛与牧童彼此守望。庄稼人面朝黄土,把自己生命的期望播种进________的泥土里,把一切梦想向季节里扔去,和庄稼、土地一起________,一起金黄。在鲜润的土地上,将十指插入泥土,攥一把,闻一闻泥土的清香,然后把泥土捏出心中渴望的形状,那是老农一生重复了多少次的庄重礼仪和神奇享受。________的身影和溅落的汗珠也被编成一个章节,使故事闪现着更加真实的笑声,________在季节深处的笑容和粗犷的酒歌里。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黝黑 葱郁 消瘦 镶嵌
B:广袤 成长 清瘦 洒落
C:湿润 葱郁 健硕 飘落
D:厚重 成长 矫健 凝结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二空,由“一起……一起……”的句式可知,填入词语与表色彩的“金黄”相呼应,此处填“葱郁”更为恰当,排除B、D。
第三空,由“那是老农一生重复了……”可知,第三空处的“身影”代指“老农”,因此用“消瘦”修饰最为准确。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