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只要是创新,就会突破一些条条框框,往往越是重大的创新,对传统标准的________也会越大。我们鼓励创新,就不能把所有的现行技术标准都当成________,而要一定程度上允许新技术去挑战某些旧的标准,只有这样,才不会让旧的标准成为阻挡创新的绊脚石。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修正 理所当然
B:冲击 金科玉律
C:超越 天经地义
D:调整 不易之论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所填词语搭配的是“传统标准”。“修正”指修改使正确,文段并未指出传统标准是错误的,其填入不符合句意,排除A。“超越”指超出、越过,多与“水平”“障碍”等搭配,与“标准”搭配不当,排除C。
第二空,“金科玉律”指不能变更的信条或法律条文。“不易之论”指内容正确、不可更改的言论。所填词语修饰的是“现行技术标准”,“金科玉律”填入更恰当,排除D。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6题,2020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题,202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1题
2、【言语理解】当前,我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正全面展开,希望通过高考改革撬动基础教育阶段的改革,鼓励中学将育人方向从“单纯育分”调整为“全面育人”,从追求学科成绩转向促进学生成长。同时,通过综合素质评价鼓励中学个性化教学,引导学生自我认知、找到自己的兴趣特长和个性所在。反过来讲,如果中考加分项目继续扩张,不仅可能影响这一阶段的教育改革质量,还可能会对冲掉高考改革的成果。
这段文字认为,从我国教育改革的现实逻辑看:
A:对中考加分实行瘦身改革是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
B:考试加分政策改革是体现高考改革效果的必要前提
C:为彰显教育化人、育人本质,必须全面取消中考加分
D:中考加分项目应顺应教育规律,进一步推动教育公平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前两句论述了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方向的调整——从“单纯育分”调整为“全面育人”,通过综合素质评价鼓励中学个性化教学。尾句以“反过来讲”强调,中考加分项目继续扩张会影响教育改革质量。故从教育改革的现实逻辑看,应限制中考加分项目。A项的“对中考加分实行瘦身改革”与此表述一致。
B项的“必要前提”表述过于绝对,且“考试加分政策”表述不准确,文段说的是“中考加分政策”。C项的“全面取消”过于绝对,无法推出。D项的“顺应教育规律”表述模糊,未明确中考加分项目应如何改革,且“教育公平”的话题文段未涉及。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广州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3.25)-考友回忆版第13题
3、【言语理解】如果说逻辑源自“先验”,即逻辑超越经验、先于经验而存在,那么到底有无超越具象事物的抽象逻辑存在?如果有,我们又如何推知其存在?不少逻辑学家常以类似“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这样的命题来证明逻辑的先验性——自然,作为数理逻辑的符号系统尤其如此,似乎逻辑形式可以不依赖于人们的经验而具有推理的自洽性和永恒正确性,客观世界的事物都必须通过“逻辑的安排”才得以使人们有一清晰系统的认识。倘若真是如此,我们不禁要问,人类作为经验性的存在,又如何知晓有一个超越经验的逻辑存在?无疑,承认先验逻辑的存在,势必陷入独断论的泥潭或陷入神秘主义的窠臼。
这段文字意在:
A:质疑先验逻辑的存在
B:说明神秘主义是不可取的
C:论述逻辑是对经验的总结
D:解释客观世界有时是没有逻辑的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属于分总结构,尾句为总结句:无疑,承认先验逻辑的存在,会陷入独断论的泥潭或神秘主义的窠臼。可见作者是在质疑先验逻辑的存在。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儒学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其内部不仅有子学、经学之分,也有汉学、宋学的对立,每一学术形态下又有不同之派系,故后世有所谓“道统”说,以对其内容作出判别、衡定、分析。一种学术思想,虽极复杂,但不可无一中心,道统即表示一种居中心地位的思想传统。儒家的道统观念由来已久,不过系统表述道统思想的是唐代中期的韩愈。韩愈道统说是在“儒门淡薄”的颓势下,辟佛老、明仁义,重新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故对后世影响甚大。
根据这段文字,理解不正确的是:
A:道统说因为学术思想的复杂性而出现
B:韩愈是儒学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人物
C:韩愈的道统说被后世普遍认同
D:儒学体系复杂,内部存在一些彼此矛盾的思想
正确答案:C
解析:由“儒学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其内部不仅有子学、经学之分,也有汉学、宋学的对立,每一学术形态下又有不同之派系,故后世有所谓‘道统’说”可知,A、D两项正确。由“系统表述道统思想的是唐代中期的韩愈”可知,B项正确。由“韩愈道统说是在‘儒门淡薄’的颓势下,辟佛老、明仁义,重新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故对后世影响甚大”,它只能表明韩愈学说的影响力大,不能推出被后世普遍认同的结论,故C项的表述不正确。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最近几年,网红食品________。为了买到一杯奶茶、一块蛋糕,人们愿意花上几个小时排队,甚至出高价从“黄牛”手中拿货,拿到美食后,再拍照上传到社交平台“打卡”……这已经成为时下许多年轻人的饮食新时尚。但必须注意到的是,部分商家在追求利益的同时无视食品安全问题。一些网红食品借助网络平台隐蔽销售,________于监管体系之外,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方兴未艾 逃逸
B:炙手可热 隐匿
C:大行其道 游离
D:异军突起 飘游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炙手可热”比喻权势很大,气焰很盛。不能用于形容“网红食品”,排除B。第二空,“逃逸”多用于犯罪之后,且主语通常为人,排除A。“飘游”指轻缓地飘动,与题意无关,排除D。“游离于……之外”为习惯搭配。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2019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题,2019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1题,2019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2019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题
6、【言语理解】老话“时间如流水”可能是错的。一个新的理论称,时间并不是向前流逝的,相反,时间中的一切都是始终存在的。该理论称,如果我们“俯瞰”宇宙,那么我们将看到时间是向着所有方向延伸的,正如我们此刻看到的太空。这个有趣的理论是由麻省理工学院的哲学副教授布拉德福德·斯科博士提出的。他认为事件并非从我们身边驶过并永远消失不见——相反,它们存在于时空的不同位置。
下列语句中,符合这一理论的说法是:
A:我们在时间中穿行,就像一艘船在水上航行
B:时间是对称的,在另一个宇宙中的智慧体看来,我们宇宙的时间是后退的
C:你在时间中被展开,类似于你在空间中被展开的那样,我们并非处于单一的时间中
D:现在是一个“焦点”。从过去移动至未来,我们处于这个焦点之中,并随着它前进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主要介绍了布拉德福德·斯科博士提出的关于时间并非向前流逝,而是向着所有方向延伸的理论。A、D两项均是这一理论否定的观点,B项的“后退”从文段无法推出。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中国社会正进入环境敏感期,面对环保权益冲突,公民与政府之间实现良性互动,需要公民依法理性表达诉求,更需要政府建立透明的决策机制、畅通的沟通渠道。________的辟谣,不如________的公开;________的处置,不如________的倾听。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事前 事后 临时 常态
B:事后 事前 临时 常态
C:事前 事后 常态 临时
D:事后 事前 常态 临时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和第二空,“辟谣”是发生在谣言出现之后的被动应对之策,故第一空应填“事后”;故而政府应该采取的做法是“事前的公开”,排除A、C。
第三空和第四空,由“更需要政府建立透明的决策机制、畅通的沟通渠道”可知,此处强调的是应在公民与政府之间建立常态化的沟通机制和渠道,把问题消灭于萌芽,而非出了问题再临时紧急应对,因此“临时的处置,不如常态的倾听”,排除D。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广州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3.25)-考友回忆版第7题
8、【言语理解】我国农业发展到今天,其中的任何一项工作都很难单项突进,现在结构调整引起了高度重视,但不能忽视其他方面的配套改革,尤其是必须加快市场化改革,建立全国的统一大市场,促进农村要素和产品自由流动。如果市场机制得不到应有的发育,那么以市场为导向的结构调整就失去了最重要的基础,区域化布局和比较优势的发挥也就无从谈起。
这段文字主要讨论的是:
A:市场是农村结构调整的导向
B:市场机制的优势未充分发挥
C:农业市场化改革需要加快进行
D:农业结构调整不可能一蹴而就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从正面强调了加快市场化改革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然后从反面对这一重要性进行进一步论证。其论述的目的在于倡导加快农业市场化改革的步伐。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这里是典型的黄土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土地贫瘠,十年九旱。尽管有国家的支持,使部分群众走上了致富道路,但仍有不少农民挣扎在贫困线上。
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A:黄土高原地区经济落后,文化匮乏
B:与其等待国家的政策救助,当地政府不如因地制宜,发展地区特色经济
C:恶劣的自然环境是当地人民走向富裕的一个主要障碍
D:解决部分西北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问题是当务之急
正确答案:C
解析:这段文字主要是为了说明黄土高原地区由于自然环境十分恶劣,不少农民仍未摆脱贫困,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蓝藻本身没有多少危害,就怕蓝藻上浮形成水华。蓝藻形成水华时,一方面将严重抑制浮游植物利用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另一方面也阻隔空气中的氧进入水体,导致水体中溶解氧严重不足,造成生态失衡。长期以来人们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与利用,导致大量含有氮、磷营养元素的污染物质不断排入海洋、江河、湖泊和水库等水体,造成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状态,为蓝藻的暴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这段话意在强调:
A:谨防蓝藻上浮形成水华阻隔氧气进入水体
B:蓝藻暴发会影响生态平衡以及水资源开发
C:治理水体污染是控制蓝藻暴发的根本措施
D:适当引种蓝藻吸收氮磷元素以优化水环境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蓝藻上浮形成水华对生态的严重危害,然后分析了人们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与蓝藻暴发的因果关系。由此可推知,要避免蓝藻暴发的危害,应合理利用水资源,治理水体污染。C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A项,“阻隔氧气进入水体”是蓝藻形成水华的危害之一,概括不全面;B项因果倒置,蓝藻暴发是水资源不合理开发的结果;D项文段未涉及。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39题,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50题,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31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