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只要微观主体都具有创新活力,国家就能迸发出巨大的创新活力。________对大部分创业创新者来说,与杰出科学家与知名企业家相比,他们的创业创新成果微不足道。________,这些看上去微小的成果,组合在一起能够发挥强大的“长尾效应”。________,对微观主体来说,只要有心,创新不需要付出太大的成本。在平时工作中注重改进方法,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做出改变,就能够让创新成为一种习惯。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为 所以 但是
B:也许 当然 因为
C:可能 然而 更何况
D:但是 虽然 当然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二空,横线前讲到大部分创业创新者的成果微不足道,横线后转而谈论这些成果组合在一起能够发挥强大的“长尾效应”,其前后存在转折关系,四个选项中,只有“然而”与此相符。验证其他两空,填入也符合句意。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对久不更新、久不回复的政府网站,人们也没少投诉、批评,然而最终都________。因为这些投诉和批评根本不能制约、影响相关部门,甚至网页上的投诉窗口,在接到投诉信息后也只会自动回复诸如“您的信息已收到”等万能句式。一边积极地反馈意见,另一边则________,这就间接导致一部分官员有恃无恐,权当网站为摆设。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了了之 充耳不闻
B:于事无补 敷衍塞责
C:石沉大海 无动于衷
D:收效甚微 虚与委蛇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句意为一些政府网站对人们的投诉、批评没有进行相应的反馈。“于事无补”指对事情没有什么益处,而句意强调的是相关政府网站没有回复人们的投诉。“于事无补”与句意无关,排除B。“石沉大海”比喻始终没有消息,填入此处词义程度过重,排除C。“不了了之”指该办的事情没有办完,该解决的问题没有解决,放在一边不去管它,就算完事。“收效甚微”指付出的努力基本没什么效果。两者填入均符合句意。
第二空,由“一边……另一边则……”可知,所填词语与“积极地反馈意见”相对,表示不积极听取意见的意思。“虚与委蛇”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酬。文段没有体现出“虚情假意”,排除D。“充耳不闻”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填入恰当。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3题
3、【言语理解】20世纪50年代,有科学家发现,一些细菌会脱落细胞壁,不再呈现特有形状,让免疫系统“失察”;一段时间以后,这些细菌会重新获得细胞,恢复原有形状,再次全面具备感染人体的能力。最近,研究人员做了一项实验,他们首先施用一种抗生素,突破大肠杆菌的细胞壁,让它改变形状,随后施用另一种抗生素,针对一种名为MreB的蛋白质,令细菌即使增殖,也无法恢复原有形状,不再具备感染能力,最终自然消亡。这项研究可以解释细菌抗药性成因,对细胞壁构建过程加深理解,可望促成对抗生素运用战略更好的筹划。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抗生素阻止细菌重新获得新细胞
B:抗生素抑制MreB的蛋白质产生细菌
C:MreB的蛋白质主导细菌细胞壁变异
D:MreB的蛋白质是细菌“隐身”的关键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由“他们首先施用一种抗生素……令细菌即使增殖,也无法恢复原有形状”可知,“阻止细菌重新获得新细胞”说法有误。
B项,由“随后施用另一种抗生素,针对一种名为MreB的蛋白质,令细菌即使增殖,也无法恢复原有形状,不再具备感染能力,最终自然消亡”可知,说法有误。
C项,由“他们首先施用一种抗生素,突破大肠杆菌的细胞壁,让它改变形状”可知,主导细菌细胞壁变异的不是MreB蛋白质,说法有误。
D项,由文段可知,此项研究是针对细菌为何能让免疫系统“失察”,且针对MreB蛋白质的抗生素可以让细菌无法恢复原状并自然消亡,由此可知,MreB蛋白质能够让细菌隐身,D项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我无法不老,但我还有可能年轻。我不敢对我们过于庞大的文化有什么祝祈,却希望自己笔下的文字能有一种________后的回味,焦灼后的会心,冥思后的放松,苍老后的年轻。当然,希望也只是希望罢了,何况这实在已是一种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苦涩 奢望
B:辛酸 奢求
C:历练 幻想
D:风雨 梦境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二空,由“希望也只是希望罢了,何况这实在已是一种……”可知,此处所填的词语应是“希望”的近义词,且根据语境分析,其表示的应是超过自己能力,实现的可能性非常小,甚至不可能实现的意思,四个选项中符合这两个要求的只有A项的“奢望”。
第一空,“苦涩”填入句中亦符合句意。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题
5、【言语理解】一时期的风气经过长时期而能保持,没有根本的变动,那就是传统。传统有惰性,不肯变,而事物的演化又使它不得不以变应变。于是产生了一个相反相成的现象。传统不肯变,因此惰性形成习惯,习惯升为规律,把常然作为当然和必然。传统不得不变,因此规律、习惯不断地相机破例,实际上作出种种妥协,来迁就事物的演变。
“相机破例”在文中的意思是:
A:把握时机,委曲求全
B:等待时机,破除习惯
C:顺应形势,改变常规
D:因势利导,不拘一格
正确答案:C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将选项中的词放入文段对应的位置,理顺句意。“传统有惰性,不肯变……不得不变”指的就是“改变常规”,“来迁就事物的演变”意在说明“顺应形势”,故本题选C。A、B两项的“时机”和D项的“不拘一格”在文段中都没有体现。
考题出处:2012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26题
6、【言语理解】思想史研究在很长时间里面,变得相当狭窄和单一,近来这种状况有一些变化的________,其实,学科界限的打破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在这种趋势下的思想史研究不能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痕迹 刻舟求剑
B:苗头 南辕北辙
C:迹象 画地为牢
D:呼声 闭门造车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二空,句中说的是学科界限的打破是一种必然趋势,因而思想史的研究不应再局限于原来狭窄和单一的学科领域,而应着眼于更广阔的视野。“刻舟求剑”比喻拘泥、不变通,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问题。“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完全相反。通过词义可排除A、B。“画地为牢”比喻只许在指定范围内活动。“闭门造车”比喻不管客观情况如何,只凭主观愿望办事。文段说的是学科界限森严,强调的是范围,故“画地为牢”填入更恰当。
第一空,“迹象”指表露出来的不很显著的情况,填入符合文意。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题
7、【言语理解】土地流转有助于调动农民务农的积极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近年来,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明显加快,但我们似乎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并非完全正相关。规模经营主体或大户的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是事实,但他们在耕种大面积土地时,很难像小户一样实现精耕细作,很可能出现土地产出率降低和经营亏损。因此,土地流转规模就不该是越大越好,而是要有个度。如果缺少度的把握而任由土地大面积流转,经营规模是变得可观了,单产却没像预期那样增加,这种流转还有什么意义呢?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土地的流转规模应保证粮食单产不断增长
B:对土地流转的规模效应目前存在认识误区
C:土地流转应引导形成合理的土地经营规模
D:土地流转面积速度过快、规模过大弊大于利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土地流转的积极影响,然后以转折词“但”指出,我国土地流转存在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并非完全正相关的问题,并具体解释了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最后以 “因此”给出对策,即土地流转规模就不该是越大越好,而是要有个度,并强调了缺少度的把握的土地流转意义不大。文段的重点是“因此”之后的内容,即土地流转的规模要有个度,C项是对此的准确理解,当选。A项的“保证粮食单产不断增长”无中生有,排除。B、D两项均指出了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但未明确指出应该怎么做,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6题
8、【言语理解】要解决我国食品安全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单纯依赖政府监管机制是不可行的。必须充分发挥而不是________市场治理的作用,挖掘政府监管与市场治理的内在________,激发政府监管与市场治理的协同优势,食品安全的政府监管才能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压制 互动性 准确到位
B:抑制 互助性 有理有据
C:替代 互补性 事半功倍
D:取代 互通性 水到渠成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二空,由常识可知,“政府监管”和“市场治理”之间存在互补关系,“互动性”“互通性”不符合文意,排除A、D。
第三空,由“才能”可知,此处说的是激发政府监管与市场治理的协同优势,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监管才能发挥作用。“有理有据”不合文意,排除B。“事半功倍”强调效果,填入符合文意。
第一空,“替代”填入与“充分发挥”相对应,符合文意。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55题
9、【言语理解】20世纪30年代,一个英国学者曾根据自己的研究结果预测,世界范围内将发生严重的铜资源短缺。现在的情况是,美国地质调查局在地质勘探后推算,地球地表的铜资源储量至少可达30亿吨,可供人类使用18.5万年。随着人类勘探技术的提高,这个数字在未来还有可能继续攀升。
这段文字最适合的标题是:
A:不断改正错误科技才能进步
B:地球铜资源远未枯竭
C:铜资源短缺问题已经得到解决
D:权威学者也会犯大错误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主要讲的是以前有学者认为世界范围内将发生严重的铜资源短缺,但是现在的研究发现,地表的铜资源不仅不短缺,而且还非常丰富。由此可见,地球的铜资源远未枯竭。A项,文段没有涉及改正错误与科技进步的关系,排除;C项,文段说的是目前不存在铜资源短缺问题,而非短缺问题得到了解决,排除;D项“权威学者”在文中没有体现,文段说的是“一个英国学者”,排除。B项准确地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适合做文段的标题。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6题
10、【言语理解】“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最大危害,是将文化仅仅看作是经济的工具和仆佣,________文化本身的价值,由此将文化完全________为商品。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忽视 贬低
B:疏忽 等同
C:无视 异化
D:漠视 降格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句意是没有看到文化本身的价值。“疏忽”指粗心的、大意的,明显不合句意,排除B。第二空,“贬低”指故意对人或事物给以较低的评价;“降格”指降低标准、身份等。句中并没有体现文化与商品孰高孰低,故“贬低”“降格”填入句中不如“异化”恰当。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2题,2014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