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职业技术教育的任务是为社会各种产业培养动力。学生接受完职业技术教育后就直接进入劳动队伍,因此职业技术教育和市场经济有直接关系,它应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需要调剂专业设置、课程计划和培养方式等。当然,也有诸如师范、卫生、艺术、体育等与市场经济没有直接联系的专业,它们应该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不仅仅根据市场的需要来规划和发展。
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A:市场经济规律决定着职业技术教育
B: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首先应强调社会需求
C:师范、卫生、体育、艺术等个别专业与市场经济没有联系
D:职业技术教育中的多数专业应根据市场的需求而调整、发展
正确答案:D
解析:文中“职业技术教育和市场经济有直接关系”并不能说明“市场经济规律决定着职业技术教育”,排除A项;B项的观点文中并没有提到,故排除B项;C项文中说的是“没有直接联系”,而不是“没有联系”,排除C。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王国维所讲的“二重证据法”,是以“地下之新材料”补正“纸上之材料”,两者互相印证。这是以他本人多年研究实践的丰硕成果为基础的,自然也难免受到他那个年代历史条件的限制。他在《古史新证》讲义中列举“纸上之材料”,从《尚书》《诗》《易》,一直到先秦诸子和《史记》,差不多包括了所有有关的传世典籍,而“地下之材料仅有二种”,即甲骨文与商周金文。王国维当年只能提到这两者,因为那个时候中国的现代考古学仍处于发轫阶段,到后来李济先生论“古史重建”时,就将田野考古放到突出的位置了。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王国维“二重证据法”:
A:形成的历史条件和基础
B:所运用的核心材料
C:在当时受到的局限
D:与李济“古史重建”的区别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对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指出这一方法难免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基于当时中国的现代考古学仍处于发轫阶段,所以王国维在《古史新证》讲义中列举的“纸上之材料”很丰富,而列举的“地下之材料”仅有甲骨文和商周金文两种。由此可知,文段主要介绍的是王国维“二重证据法”受到的时代局限。C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A项的“历史条件和基础”文段只是一笔带过,未展开陈述,故非文段重点;B项的“核心材料”是作为论据出现的,文段强调的是材料的局限;D项,文段只是提到李济“古史重建”部分弥补了王国维“地下之材料”不足的局限,二者的区别未具体阐述。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6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4题
3、【言语理解】造成城市白领们“亚营养”危机的原因之一,是他们长期在外就餐且通常凑合应付。这样容易导致某种营养素的________,并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养成多油、高糖、高盐等________膳食习惯。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缺乏 不良
B:失衡 不当
C:流失 不良
D:失调 不当
正确答案:A
解析:先看第二空,“不良习惯”为固定搭配,排除B、D。第一空,由“在外就餐……凑合应付”可知,白领们的饮食结构是不合理的,容易造成营养素的不全面,并非“流失”,排除C。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以上)第7题
4、【言语理解】丑是一种文化现象,被文化所规定。文化世界以多种方式呈现,其中之一是感性形象。美学就是从感性形象方面去把握文化的。从美学角度看,美是高于正常的理想形象,丑是低于正常的畸形形象。一旦确立了正常的标准,美与丑随之产生出来。俯仰历史,具体的正常、美、丑不断地被建构起来,又不断地被解构消逝。虽然具体的正常、美、丑不断变化且呈现多样性,但在不同之中又有共同的规定。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有可能讲:
A:文化视野中的丑
B:丑在美学中的定位
C:不同时期丑的共同点
D:丑在美学体系中的转换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尾句指出美、丑在不同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变化并在不同中又有共同规定,因此后文应继续对“共同点”展开论述。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下列各句中有歧义的一句是:
A:未来三天,东北地区仍将持续多雨天气,吉林和辽宁的东部将有大到暴雨
B:国人在国外的一些举动,往往会被放大,极易引来全社会的严厉声讨,而最多的声讨理由就是“丢了中国的脸”
C:有网友调侃:“当年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现在中国人只是在卢浮宫洗个脚而已,为什么不可以?”
D: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上半年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公报传出一些重大政策信息
正确答案:A
解析:“吉林与辽宁的东部”既可理解为两省的东部,也可理解为辽宁一个省的东部。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15题
6、【言语理解】实施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实际上建立了一种科层制的节约能源监管模式,意味着节能工作地方政府负总责制度的确立。其特色是将节能工作与地方政府的人事考核评价制度挂钩,目的是以政府为主导,为推进地方开展节能工作,提供强大的政治动力。而节能减排市场化则是充分赋予节能企业(或者其他单位)自主性,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有可能讨论的是:
A:如何有效实施节能减排市场化
B:为什么要实施节能减排市场化
C:如何有效推进节能目标责任制
D:人事考评如何与节能减排挂钩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说明实施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目的是以政府为主导,为节能工作提供政治动力。尾句则提出了节能减排市场化这一新概念,按照话题一致原则,下文应围绕这一概念继续论述,首先排除不包含这一关键词的C、D。“为什么要实施节能减排市场化”在尾句已有论述,属于本文信息,排除B。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1题
7、【言语理解】我们今天所依循的谈论中国古代绘画的文字全都出自中国文人之手,也正因为如此,中国文人已长时期主宰了绘画讨论的空间,他们已惯于从自己的着眼点出发,选择对于文人艺术家有利的观点。而如今——或许早该如此——已是我们对他们提出抗衡的时候了,并且也应该质疑他们眼中所谓的好画家或好作品。许多优秀的非文人艺术家都因为文人的偏见而未能获得应有的认可,在此,我们应该一一重新给予他们客观的评价和应有的地位。
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A:文人艺术家的鉴赏水平落后于他们的创作水平
B:古代很多有才华的文人艺术家因偏见而被埋没
C:文人在中国绘画理论领域长期居于强势地位
D:古代文人画与非文人画的趣味分歧由来已久
正确答案:C
解析:由“我们今天所依循的谈论中国古代绘画的文字全部出自中国文人之手”“中国文人已长时期主宰了绘画讨论的空间”可知,C项表述正确。A、D两项无中生有。B项偷换概念,原文中因偏见而被埋没的是“非文人艺术家”。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1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9题
8、【言语理解】我国科普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进步,可是科普读物,无论数量还是质量,与发达国家还有着数量级的差距。在一些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上,科学家更应该主动站出来讲话。要把科学语言转化为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实事求是讲真话。如果连科学家都不愿意、不敢讲话,任由真相缺失、谣言扩散,那么势必会引起公众的恐慌和困惑。
上述文字,作者意在强调:
A:科普工作应该通俗化,接地气
B:我国科普读物数量少,质量差
C:科学家负有做科普工作的义务
D:科学家应坚持求真务实的原则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先指出我国科普工作虽有很大进步,但是科普读物的数量和质量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接着引出文段观点,即在一些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上,科学家应主动站出来,承担科普工作;最后以“如果”假设,从反面论述了科学家不愿意做科普工作会带来的不利影响。由此可知,文段意在强调科学家应积极参与科普工作。C项与此相符,当选。
A、B两项未提到“科学家”,D项未提到“科普”,均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7题,2018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5题,2018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7题,2018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2题,2018年河南省选调生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
9、【言语理解】既然编全集,希望完整地________某一文人学者的形象,正反两方面的资料便都应该保留下来。可说实话,古往今来,经得起这么折腾的人物不是很多,你很认真地为其辑佚、整理,不放过任何________,好不容易弄出全集来,不只没加分,还减分。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描绘 蛛丝马迹
B:还原 一鳞半爪
C:展现 闲言细语
D:呈现 只言片语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二空,句意是说编文人全集时事无巨细,把与文人相关的资料都收集起来放入其中。“蛛丝马迹”比喻与事情根源有联系的线索。其常用于犯罪侦查,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排除A。“一鳞半爪”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其前面不能用“任何”修饰,排除B。“闲言细语”意为无关紧要的话。“只言片语”指个别词句或片断的话。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用“只言片语”更能体现资料的零散与细碎。
第一空,“呈现”填入句中亦符合句意。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3题
10、【言语理解】良好的亲子沟通能让家庭气氛更和谐,教养子女也变得更轻松。然而,还是有很多父母大叹和孩子难以沟通,或是已经尽力去和孩子沟通,但亲子关系还是不太融洽。其实,孩子和大人的沟通方式有所不同,如果父母只是用心学习与孩子沟通的方式,而没有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仍然不能建立有效的沟通桥梁。
这段话意在强调:
A:良好的亲子沟通能让家庭气氛更和谐
B:良好的亲子沟通的关键是沟通技巧
C:父母和孩子难以沟通是因为沟通方式不同
D:良好的亲子沟通的关键是沟通桥梁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良好的亲子沟通的好处,然后介绍了现实中存在的沟通不畅的现象,最后由“其实”引出可能导致沟通问题的原因,即孩子和大人的沟通方式不同,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很重要。选项中强调“沟通技巧”的只有B。A项为文段引入内容,非重点。由题意知父母与孩子难以沟通是因为没有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并非是因为沟通方式的不同,C项强加因果,排除。文段强调的是掌握沟通技巧,并非沟通桥梁,D项表述错误。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4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