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235

发布时间:2022-08-21 3:00     浏览量:25

1、【言语理解】指出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运动员们训练态度很努力,为的是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B: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

C:经过近一年零三天的调查,他们终于获得大量第一手资料。

D:王老师在课堂的演讲中,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欢迎。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训练态度”与“很努力”搭配不当,可改为“训练很努力”或“训练态度认真”;C项“近”为模糊的时间概念,“一年零三天”为准确的时间概念,二者矛盾;D项介词赘余,应改为“王老师的课堂演讲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欢迎”。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________《现代世界的诞生》《政治秩序的起源》等书并未冠以“现代化”的字眼,________都是紧紧围绕现代化的某些侧面展开的,________它们也都出于各自的理论视角重点探讨了中国的现代化问题。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为 所以 并且

B:尽管 但是 而且

C:既然 并非 虽然

D:如果 除非 那么

正确答案:B

解析:由“未冠以‘现代化’的字眼”“都是紧紧围绕现代化的某些侧面展开的”“都出于各自的理论视角重点……现代化问题”可知,后两空与第一空之间为转折关系,且后两空之间为递进关系。选项中只有B项的“尽管”“但是”“而且”满足此条件。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题

3、【言语理解】量子保密通信从量子力学不确定性原理和量子态不可克隆定理出发,从________上保证了保密性,即通信双方能够检测到窃听者的存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这是由量子物理的基本原理所________的,因为观察或者测量一个量子系统均会造成量子态的扰动,造成可以检测出的________,从而可以提醒通信双方泄密。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根本 推导 错误

B:基础 体现 异动

C:源头 保障 结果

D:理论 保证 反常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由“从量子力学不确定性原理和量子态不可克隆定理出发”可知,量子保密通信技术的“理论”基础是量子力学不确定性原理和量子态不可克隆定理,锁定答案D。第二空,量子物理的基本原理“保证”了量子保密通信技术的理论可行性,恰当。第三空,“反常”填入表示泄密即可造成量子态的不一样,符合文意。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汇编)第29题

4、【言语理解】一个极有想象力、经济价值极高的创意,很可能被用于道德上非常坏的目的,甚至被用来破坏人类文明乃至毁灭人类。一直以来的一个错误观念是,一个能赚钱的创意就是一个好的创意。现在必须改变观念:_______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创意的好坏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B:人文价值应该渗透到产业和经济中

C:想象力才是评价一个创意价值的重要标准

D:一个好的创意应该是一个有益于人类文明的创意

正确答案:D

解析:由“现在必须改变观念”可知,横线处表达的是与前文意思相反的含义。前文说的是经济价值高的创意也可能破坏人类文明,而人们却认为能赚钱的创意就是好创意。那么横线处应该是对此的否定,即重视创意对于人类文明的积极作用,只有D项与此相符。文段强调的是好创意应有益于人类文明,而不是强调创意的好坏与金钱的关系,排除A。B项脱离了“一个好的创意”标准的话题,排除。由“一个极有想象力、经济价值极高的创意,很可能被用于道德上非常坏的目的,甚至被用来破坏人类文明乃至毁灭人类”可知C项表述有误,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4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2题

5、【言语理解】“微时代”的媒介技术革新与融合,改变和重塑人们的审美感知方式,传统艺术审美活动的固有流程与秩序几乎被颠覆。艺术的鉴赏只需通过手指在智能手机上的简单点击或滑动即可实现,艺术接受的场所不再局限于美术馆、博物馆、剧院或影院等传统艺术空间,而是扩大至移动网络信号覆盖的所有区域;艺术创造不再为少数精英们独占,数字媒介技术带来的专业门槛和诸种成本的降低,使越来越多的人实现了由单纯的艺术接受者向艺术创作者的身份转变。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数字技术条件下艺术鉴赏有哪些实现途径

B:“微时代”艺术审美的大众化程度愈来愈高

C:智能手机已成为人们艺术创造和欣赏的重要媒介

D:“微时代”的媒介技术对审美活动产生颠覆性影响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句提出观点,“微时代”的媒介技术革新与融合,改变和重塑人们的审美感知方式,传统艺术审美活动的固有流程与秩序几乎被颠覆;接着从鉴赏方式、鉴赏场所和艺术创造群体身份转变等方面对此展开具体论述。因此,文段意在说明“微时代”的媒介技术对审美活动产生颠覆性影响。D项是对观点句的同义转述,当选。
A项,“艺术鉴赏”仅为文段论述的一个方面,排除。B项,文段未提及“大众化程度”,排除。C项,“智能手机的作用”非文段论述重点,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49题,2018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40题

6、【言语理解】妇女的生育决策受到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和生育政策的共同影响。生育的经济成本和心理成本对妇女生育二胎的计划有显著影响。生育政策已经不是生育决策的唯一决定因素,经济社会发展和妇女地位以及个人发展,将会对人们的生育决策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生育政策已经无法决定妇女的生育意愿

B:当下妇女的生育决策并非完全取决于生育政策

C:生育的经济成本是决定妇女生育意愿的关键

D:妇女的地位与个人发展决定了妇女的生育决策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先说,妇女的生育决策受到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和生育政策的共同影响;然后引出“生育政策已经不是生育决策的唯一决定因素”这一结论,后面用其他影响生育决策的因素进一步论证了这一观点。A项,原文只是说“不是唯一”而非“已经无法决定”;C、D两项均以偏概全。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0题

7、【言语理解】“当真相还在穿鞋,谣言已环游世界。”在当今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时代,这句名言可谓________。科学类流言往往是披着科学外衣的伪科学,内容中常出现很多专业用语,或引用国外科学期刊内容,看似引经据典,其实却________。科学类流言经常会反复传播,即使已被科学界和传统媒体辟谣,很多人抱着“宁可信其有”的心态,客观上存在“________”的效应。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语中的 偷梁换柱 众口铄金

B:一言蔽之 故弄玄虚 以讹传讹

C:一语成谶 移花接木 三人成虎

D:一针见血 信口开河 风声鹤唳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句中说的是在当今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时代,谣言传播得非常快,恰恰印证了“当真相还在穿鞋,谣言已环游世界”这句名言。“一言蔽之”指用一句话来概括。其后多接总结性内容,填入此处不恰当,排除B。“一针见血”比喻话说得简短而能切中要害。填入也不能体现这句名言与当今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时代的契合性,排除D。
第二空,“偷梁换柱”和“移花接木”都含有依靠手段欺骗别人的含义,填入均符合句意,较难排除,可以从第三空入手分析。
第三空,“众口铄金”形容人多嘴杂,能混淆是非;强调的是舆论的力量大。“三人成虎”指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作事实。“三人成虎”与形容谣言传播的语境更契合。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题,2018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2题

8、【言语理解】利用身体的免疫系统来对抗癌症是最有潜力的治疗方法之一。免疫系统是身体内一套由细胞、组织和器官组成的网络,是人的健康保镖,保护人免于疾病的威胁。自然,这套免疫系统也会像雷达一样,时时刻刻监视着是否有癌细胞出现。科学家们很早就已经认识到,这套免疫系统在预防癌症方面也起着关键的作用。有丰富的证据可以说明这一点,而且,那些免疫系统受到抑制的病人比别的病人更容易罹患癌症更是让这一点不言自明。
关于这段文字,以下理解准确的是:

A:人体可以利用自身的免疫系统治愈癌症

B:免疫系统受到抑制的人很可能罹患癌症

C:免疫系统一旦发现癌细胞就会向大脑传递信息

D:未来的抗癌技术可能产生于对免疫系统的研究

正确答案:D

解析:原文只是说“自身的免疫系统”是最具潜力的治疗方法之一,并不能得出“治愈”一说,A项推断过度。原文只是说“免疫系统受到抑制的病人比别的病人更容易罹患癌症”,并不是说“免疫系统受到抑制的人很可能罹患癌症”,B项偷换概念。C项原文没有提及,无中生有,排除。由文段可推出D项说法正确,故当选。

考题出处:2014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2题

9、【言语理解】公元1772年,在西方世界,狄德罗________长达21年编纂的《百科全书》11卷全部出齐,大功告成;而在东方世界,乾隆皇帝正式下诏编纂《四库全书》。作为主编这两部巨著的领袖人物狄德罗和纪晓岚,他们曲折的命运,无疑最集中地________了中西方知识分子的心路沧桑。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废寝忘食 显露

B:苦心孤诣 反映

C:呕心沥血 展示

D:精益求精 表现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所填词语应能表现狄德罗耗时21年编纂《百科全书》的艰苦。“废寝忘食”形容人刻苦努力。“苦心孤诣”指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达到别人达不到的境地。“呕心沥血”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精益求精”比喻已经很好了,还要求更好。“呕心沥血”程度最重,填入句中最能体现狄德罗21载用尽心思,最终完成《百科全书》11卷这一恢宏巨作的努力。第二空,“展示”填入也符合句意。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6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30题,2016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30题

10、【言语理解】为了满足人们的肉类需求,目前有200亿只鸡、15亿头牛和10亿只羊占领着地球有四分之一的土地,吃掉了世界30%的农作物,消耗着大量的淡水。研究显示,获得1公斤的牛肉大约需要消耗约1.5万升淡水,而收获1公斤的玉米或小麦只需要1500升。牲畜和禽类产生的废弃物对环境气候也毫无裨益,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统计,家畜产生的废气占全部人为温室气体的14.5%。
上面语段传递的信息是:

A:畜牧业加剧了地球环境的恶化

B:肉类生产方式将逐渐被改变

C:素食是关系人们真正健康长寿、自然环境保护和人类生存发展的大事,因此将在全世普遍提倡

D:传统养殖业即将转型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为了满足人类的肉类需求养殖了许多动物,然后介绍这样的生产肉类方式存在过多问题:大量侵占土地、消耗农作物和淡水、废弃物污染环境等。故文段意在说明当前肉类生产方式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必须要转变这种生产方式,对应B。
A项停留在问题层面,且不能对应开篇“为了满足人类的肉类需求”这一背景。
C项,“素食”在文段中没有相关表述,无中生有。
D项,“传统养殖业”扩大范围。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A类)-考友回忆版第15题,2020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B类)-考友回忆版第14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