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中国互联网发展的过程中,“鼓励原创”的版权意识与互联网的免费共享精神,一直在________中牵绊着发展。当众多网友对网络“免费午餐”津津乐道时,损害的却是创造者的创作热情以及出版业的长远发展。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逆境
B:竞争
C:矛盾
D:挑战
正确答案:C
解析:由“当众多网友对网络‘免费午餐’津津乐道时,损害的却是创造者的创作热情”可知,互联网的免费共享精神不利于鼓励原创。同理,“鼓励原创”的版权意识的确立要求创造者获得相应的回报,而这显然与互联网的免费共享精神是相悖的。选项中对二者这一关系概括最恰当是“矛盾”。“逆境”“竞争”“挑战”均不能体现这一相对的关系,排除A、B、D。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 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59题,2016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68题,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53题,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53题,2016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2题,2016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2题,201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6题,2016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1题,2016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2题,2016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1题,2016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46题,2016年河南省选调生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
2、【言语理解】尽管目前科学家对暗物质还了解不多,不过,正在进行的探索,或许将成为人类解开一个宏大谜题的________。在将来的某一天,我们不仅有望弄清暗物质自身的神秘构成,更有机会借此________到大爆炸的宏伟一刻,彻底解开万物起源之谜。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钥匙 追溯
B:线索 返回
C:关键 重回
D:前奏 回溯
正确答案:D
解析:先看第二空,“返回”“重回”到大爆炸的宏伟一刻明显不合常理,排除B、C。“追溯”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回溯”指探寻本质或源泉。两者均可与“解开万物起源之谜”相对应,填入符合题意。再看第一空,由前文中“目前科学家对暗物质还了解不多”“一个宏大谜题”可知,正在进行的探索不太可能一下就解开万物起源之谜,“钥匙”填入句中程度过重,排除A。“前奏”比喻事物的先声。符合文段语境。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4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9题
3、【言语理解】“朽木不可雕也。”生活中,常用这句话形容一个人不堪造就、无药可救。朽木当真毫无价值?朋友是一位根雕师,那些烧火做饭的树根、年代久远的枯木,经他一番精心加工,重放异彩,变成了一件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看来,_______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玉不琢不成器,木不雕不成材
B:腐朽,也可化为神奇
C:枯株朽木也是宝
D:“朽木”未必不可雕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句说“朽木不可雕也”,接着提出了“朽木当真毫无价值?”的疑问,后面举了一个根雕师将枯木变成艺术品的例子,回答了该问题。作者举根雕师的例子是为了告诉我们朽木并非不可雕。由“看来”可知,横线处句子是对上文的总结,D项填入符合句意。A项未体现“朽木”。文段强调的是朽木并非不可雕,未强调其神奇和是否为宝之意,排除B、C。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第37题
4、【言语理解】凡是用破折号连接的,都是正文________的一部分。去掉这部分内容会影响正文的________性。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可分割 完整
B:不可分离 完全
C:不可或缺 完美
D:不可缺少 完善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二空,由“都是正文________的一部分”可知,如果去掉破折号之后的内容,则正文也会有所缺损,应选“完整”“完全”,排除C、D。
第一空,“不可分割”意为不容许割裂、拆开,通常指一个事物。“不可分离”意为不能分开,可以指一个事物也可以指多种事物。根据文意,用“不可分割”更恰当。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17题
5、【言语理解】日本《呼声》月刊最新一期刊发日本京都造型艺术大学教授竹村真一撰写的《是全世界在污染中国》一文。文章指出,单纯地将污染、食品安全等责任归咎于中国,无益于问题的解决,简单地认为“都是中国的错”,则可能会让整个世界在将来偿还更大的亏空。
根据文意,下列选项中说法有误的是:
A:世界环境污染不只是由中国造成的
B:此事件说明日本人对中国人变得越来越友好
C:单纯将污染环境的原因归罪于中国,世界环境得不到根本的解决
D:竹村真一认为,简单地认为“都是中国的错”的说法是错误的
正确答案:B
解析:此事件并不能说明日本人对中国人变得越来越友好,题干中只是日本教授所做出的客观分析,其他几项均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人类的未知领域并非一个闭合的圆圈,而可能是在许多维度上呈开放型的无限空间。人类知识的积累,实际上是在这个无限空间里不断向更广阔更深邃处延伸的过程。无论对人类全体还是对每个个体而言,知识的增长都意味着所知更多、面临的未知领域更大。
这段话主要想说明的是:
A:人类永远面临知识贫乏的困境
B:人类应该努力丰富知识宝库
C:人类永远面对探索未知的挑战
D:人类应该更加敬畏未知领域
正确答案:C
解析:本文主要说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没有尽头,并没有论述人类应该怎么做的问题,因此排除B、D。另外,文中论述的对象是未知领域而非知识贫乏,所以A项也不对。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为什么一些商品的供求关系会落入尴尬境地?为什么人们对中国品牌信心不足?________________。可见,这种营商理念下的商业模式,迷失了产业优化升级的方向,破坏了我国经济的微观基础,造成了供求的不匹配。
①如果一种产品利润极低,则肯定无法投入资金进行创新和提升品牌形象
②这一营商理念的问题在哪里呢
③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企业实行的是低成本低利润扩张、追求市场份额最大化的做法
④我们知道,对于任何产品,只有存在合理利润,才有可能继续投入资金进行研发,促使产品更新换代,促使品牌深入人心
⑤这需要分析我国企业的营商理念与商业模式
⑥同时,极低利润基础上的低成本竞争极易导致假冒伪劣商品横行,这又进一步损害了品牌形象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②⑤③④①⑥
B:⑤③②④①⑥
C:⑤③②①⑥④
D:②⑤③①④⑥
正确答案:B
解析:
文段先提出了两个问题,按照通常逻辑,横线部分应能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②提出一个新问题,且其中“这一营商理念”有指代词,用来承接上文不恰当,排除A、D。
B、C两项的区别在于④的位置不同。④提出产品只有存在合理利润才能继续投入资金研发,促使产品更新换代,促使品牌深入人心。①指出如果产品利润低,则无法投入资金和提升品牌形象,①承接④说明营商理念存在的问题,符合逻辑,且⑥中的“同时”承接①论述同一话题,三句顺序应为④①⑥,排除C。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9题,2018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8题,2018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3题,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4题,2018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3题,2018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2题,2018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201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19题
8、【言语理解】在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不能说服对方实属________,真正能相互理解更是________。不能理解他人的行为就得________他人的选择,只要他人没妨碍你的自由。这就是陌生人社会的交往规则。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必然 偶然 尊重
B:常态 意外 包容
C:遗憾 满意 忍受
D:寻常 稀罕 容忍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对应“多元化的时代”,不能说服别人应是很正常的事情。“常态”“寻常”填入符合逻辑,排除A、C。
第二空,由“更是”可知,句中说的是真正能相互理解的情况很少。填入词语应与前一空构成递进关系,“常态”与“意外”不能构成递进,排除B。“寻常”与“稀罕”构成递进关系,D项填入恰当。
第三空,填入“容忍”符合文意。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语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产物,在个人、社会和国家三个层次上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对个人而言,语言是思维工具;对社会而言,语言是交际工具。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今天,语言不仅仅是交际的工具,更是创造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的宝贵资源。语言能够带来各种红利。例如,在英国,与语言相关的产业所带来的收益超过了石油和船运收益;在瑞士,语言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达到百分之十;欧盟的语言产业已是少数增速最快的产业之一。因此,如何抓住新的发展机遇,提高语言资源开发利用能力和水平,大力发展语言经济,意义重大。
适合做这段文字关键词的是:
A:语言资源 语言经济 语言产业
B:交际工具 经济价值 社会效益
C:语言红利 语言产业 国民经济
D:语言 交际工具 社会效益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为因果结构,前文强调了语言的重要功能,末句以“因此”引出文段主旨,强调要抓住“语言产业”这个新的发展机遇,开发语言资源,发展语言经济。由此可知,A项与文段重点最贴合,当选。
B项“交际工具”“经济价值”、C项“语言红利”、D项“交际工具”“社会效益”均着眼于分说内容,均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50题,2018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41题
10、【言语理解】树立法律权威,就要使法治原则________到国家与社会每一层次、每一角落,让全体公民信仰法治,对法律存有敬畏之心。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深入
B:融入
C:渗透
D:扩大
正确答案:C
解析:由“每一层次、每一角落”可知,句意为让法治原则贯彻到国家和社会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即不仅强调广度,也强调深度。“深入”仅强调深度,对应“层次”,“扩大”仅强调广度,对应“角落”,均不全面,排除A、D。“融入”侧重物质间的彼此融合;“渗透”比喻一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到其他方面(多用于抽象事物)。此处描述抽象的法治原则的影响,选“渗透”更恰当。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单考区)第2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