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182

发布时间:2022-08-09 22:28     浏览量:24

1、【言语理解】中国互联网发展的过程中,“鼓励原创”的版权意识与互联网的免费共享精神,一直在________中牵绊着发展。当众多网友对网络“免费午餐”津津乐道时,损害的却是创造者的创作热情以及出版业的长远发展。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逆境

B:竞争

C:矛盾

D:挑战

正确答案:C

解析:由“当众多网友对网络‘免费午餐’津津乐道时,损害的却是创造者的创作热情”可知,互联网的免费共享精神不利于鼓励原创。同理,“鼓励原创”的版权意识的确立要求创造者获得相应的回报,而这显然与互联网的免费共享精神是相悖的。选项中对二者这一关系概括最恰当是“矛盾”。“逆境”“竞争”“挑战”均不能体现这一相对的关系,排除A、B、D。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 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59题,2016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68题,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53题,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53题,2016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2题,2016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2题,201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6题,2016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1题,2016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2题,2016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1题,2016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46题,2016年河南省选调生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

2、【言语理解】一个中年人住进医院,左半边身子没有知觉。有个孩子在病房里大声喧哗,被他父亲拧了一下,痛得直叫。病人说:“我真羡慕这孩子啊!”有人问:“羡慕他无忧无虑?”病人摇头。“羡慕他如花的年龄?”病人说:“不是,我羡慕他有那么敏感的疼痛。如果我能感觉到疼痛,那就意味着康复有望了。”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生命拒绝麻木

B:生命庆幸疼痛

C:生命中的疼痛

D:别样的“疼痛”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讲的是一个半身失去知觉的病人羡慕一个被父亲教训痛得大叫的孩子的故事。病人之所以羡慕那个孩子,是因为孩子对疼痛的敏感。疼痛这种对普通人来说最司空见惯,甚至有些排斥的机能,在半身不遂的病人眼里却那么珍贵,这不得不让我们感慨拥有这种机能的幸运。“生命庆幸疼痛”这个标题很好地概括了文意,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天文学家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超过1000颗系外行星,但考察其大小及其和恒星之间的距离,目前还没有发现任何一颗完全与地球相似的系外行星。“柏拉图”项目的实施将有望改变这一局面,该项目以专门搜寻那些位于宜居带的岩石行星为目标。所谓宜居带,是指围绕恒星周围距离适当的一个区域。在这一区域内,水可以以液体状态存在。迄今为止,由于技术能力的限制,几乎所有用凌星法发现的小型系外行星都无法被详细考察。而“柏拉图”项目有可能探测到许多与地球相似的系外行星,并有能力对其大气层性质开展调查,寻找生命的迹象。
根据这段文字,对“柏拉图”项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有望探测到与地球相似的系外行星

B:其优势在于能进入远离恒星的区域

C:可对小型系外行星进行详细特征考察

D:可对系外行星的大气层性质开展调查

正确答案:B

解析:由“迄今为止,由于技术能力的限制,几乎所有用凌星法发现的小型系外行星都无法被详细考察。而‘柏拉图’项目有可能探测到许多与地球相似的系外行星,并有能力对其大气层性质开展调查,寻找生命的迹象”可知,A、C、D三项描述均正确,排除。
B项,由“该项目以专门搜寻那些位于宜居带的岩石行星为目标……围绕恒星周围距离适当的一个区域”可知,“进入远离恒星的区域”描述错误,当选。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1年北京市公务员《行测》试卷(区级及以上)-考友回忆版第38题,2021年北京市公务员《行测》试卷(乡镇)-考友回忆版第48题

4、【言语理解】如果本合同或涉及本合同而签署的任何文件中的任何条款,日后根据任何适用法律被认定在某方面是无效的、不合法的或不能强制执行的,本合同或涉及本合同而签署的文件的其他条款的效力、合法的和可强制执行性则不受任何影响或损害,并仍然具有完全的效力。
本合同是否受相关法律制约?

A:是

B:否

C: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D:有些条款受制约

正确答案:A

解析:将原句简化可得:如果本合同和与之相关的文件中的某些条款根据法律被认定不合法、无效,则其他条款仍具有完全的效力。由此可知,本合同和相关文件都是受法律制约的,有效性由法律认定。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房间里看见窗外的一棵树的树叶在秋风中一片片地掉落。病人望着眼前的萧萧落叶,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用彩笔画了一片叶脉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于是,最后一片叶子始终没掉下来,只因为生命中的这片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A:绿色,可以给生命带来希望

B:艺术家,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C:有了希望,就有了创造奇迹的可能

D:希望,一定可以创造生命的奇迹

正确答案:C

解析:病人见落叶而感怀身体状况,身体每况愈下,画家画了一片绿叶挂在枝头,病人因有了生的希望而奇迹生存。这个故事意在告诉我们的是有了希望,就有了创造奇迹的可能。C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A项“绿色”还停留的故事本身。B项内容与文段无关。D项“一定”表述过于绝对。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24题

6、【言语理解】人类对自然无节制地索求,在城市开发时忽略生态平衡保护,这是对候鸟一场无声无息的猎杀,这种“猎杀”比起猎杀、毒杀候鸟罪,负面效应其实毫不逊色。更大的问题是,那些猎杀、毒杀候鸟的犯罪,是被我们所警惕并谴责的,而另一种“猎杀”由于是看不见、静悄悄的,导致我们浑然不觉。而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这场“猎杀”的旁观者、参与者。
这段文字主要告诉我们:

A:人类对自然的索取应该有所节制

B:每个人都在不知不觉中猎杀了候鸟

C:城市开发时要重视生态平衡的保护

D:警惕人类无声无息的“候鸟猎杀”

正确答案:D

解析:“更大的问题是”后面的内容是文段的重点,即一般的候鸟猎杀是被我们所警惕和谴责的,但另一种“猎杀”是看不见、静悄悄的,甚至我们可能已在无知无觉中参与其中了。可见文段主要想告诉我们的是要警惕这种无声无息的“候鸟猎杀”,D项为正确答案。
A、C两项分别是这种无声无息的“候鸟猎杀”的表现方式,B项过于绝对,且也不是文段想告诉我们的内容。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35题

7、【言语理解】①干细胞的重要性奠定了其在医药卫生、科技产业、国防等领域内的重要地位
②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之初就宣布取消前任总统对干细胞研究的限制
③干细胞因其在生命科学、新药试验和疾病研究这三大生物医药领域的重要作用受到全世界医学界和政治人物的关注
④2009年,美国FDA批准了世界上首次人类胚胎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试验
⑤因此,干细胞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可以看作是人类的健康工程,预期在未来几年内会有很大的飞跃
⑥现在人们已经发现,癌症、糖尿病、帕金森氏症、心脑血管病、组织器官纤维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一系列疾病都可能是干细胞数量减少或结构功能变异引起的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③②①⑤⑥④

B:①⑤③②⑥④

C:③②④⑥①⑤

D:①⑤⑥④③②

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抓住几个关键词语就能快速得出答案。由⑥“现在人们已经发现”和⑤“预期在未来几年内会”可知,⑥应排在⑤的前面,四个选项中只有C项符合,且⑤以“因此”开头含有总结意,放在段尾也合适。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1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7题,2011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0题,201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7题,201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38题

8、【言语理解】48.现实地看,近几年快速增长的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生物质能以及发展了20多年的核电都难以改变我国的电力结构。依靠新能源的替代作用,实现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排放并不现实。在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中,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的比例要达到15%,其中水电要从2008年的1.7亿千瓦增长到3亿千瓦,是最大的增量。风电、生物质能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只能占到4%左右,发电量的比例还要更低。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新能源能够改变我国的电力结构

B:依靠新能源减少污染排放并不现实

C:水电在未来的发展是有最大的增量

D:新能源发电量的比例越来越低

正确答案:B

解析:前两句提出了文段主旨——依靠新能源的替代作用,减少污染排放并不现实,后两句以列举数据的方式对主旨观点进行佐证。选项中对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B项。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减少死刑并不是意味着可以钻空子或漏洞,实际上任何国家废除死刑的条件之一就是这个国家的司法公正达到一个程度,否则人们对司法没有信心,人们就会希望判处更多的死刑,所以说这是相辅相成的。
上述文字中的“这”指的是:

A:减少死刑和钻空子

B:减少死刑和国家的司法公正

C:

司法公正和人们对司法的信心

D:

废除死刑的条件和司法公正

正确答案:B

解析:浏览文段可知,“这”出现在尾句“所以说这是相辅相成的”,“相辅相成”的意思是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缺一不可。由此可知,“这”指的是前文所提及且符合相互配合关系的内容。文段首先提出减少死刑,接着提出国家的司法公正,后者是前者的条件之一,“否则”之后的句子是对前面内容反方面的论述。因此,“这”指的是减少死刑和国家的司法公正。文段的主题词是“减少死刑”,由此可排除不包含“减少死刑”的C。A项“减少死刑”和“钻空子”不存在相互配合、补充的关系,理解不正确,排除。D项,司法公正达到一定程度就是废除死刑的条件之一,两者也不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3题

10、【言语理解】奥运一百多年的历史始终陷入一种________。一方面它高扬超越民族的人类精神,另一方面参与竞争的基本单位是民族国家。前者表现为超越功利的尊重和欣赏;后者则是更实在的、不敢怠慢的国家荣誉和自尊心,金牌多寡成了竞争的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困境 准则

B:矛盾 标志

C:争议 目的

D:悖论 核心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句意为奥运具有两面性,一方面表现为“超越功利的尊重和欣赏”;另一方面各参赛国又都争夺金牌,具有功利性,两方面存在一种相悖的关系。“困境”“争议”与此不符,排除A、C。
第二空,“金牌多寡”是竞争的主要内容,此处填入“核心”更合适。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