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319

发布时间:2022-09-07 5:54     浏览量:25

1、【言语理解】哲学家们长久以来都对语言和思维的关系饶有兴致,许多人相信内部语言(也可叫做内在声音、内心独白或言语思维等等)在科学的范畴之外。这一观点正在被颠覆。人们有了新的实验方法激发内部语言的出现,对之进行干扰,并得到神经成像。研究者开始了解这些内部语言是如何在大脑中形成的、具有哪些主观特质以及在人们的思维和决策过程中扮演了何种角色。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

A:

B:

C:

D:

正确答案:B

解析:

考题出处: 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78题,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乡类)第103题

2、【言语理解】就好比古代中国的读书人绕不开《易经》一样,现代中国的读书人是避不开《红楼梦》的。所以,自王国维发表《<红楼梦>评论》以来,中国现代各路“文化豪杰”在学有所成后都会在“红学”里一试身手,似乎不露一手就不足以显示自己的学问如何了得。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红楼梦》产生了一种“正典效应”。
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重点介绍的是:

A: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

B:《红楼梦》的“正典效应”

C:各路“文化豪杰”的“红学成就”

D:现代中国的读书人避不开《红楼梦》的原因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末句总结文意,引出《红楼梦》产生一种“正典效应”。按照逻辑,接下来就应介绍《红楼梦》的“正典效应”是怎样的。A、C、D三项都与此无关,可排除,B项当选。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有网友在微博平台发布了自己的心得:“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这则微博迅速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请选出解说不恰当的一项:

A:从外打破是被人吃掉,从内打破是孕育生命。说明内因起决定作用

B:如果是臭鸡蛋,从内无法打破,从外打破也无用。说明内在品质是根本

C:人生也是一样,从外打破源于压力,从内打破源于动力。说明内外因结合促进发展

D:再好的鸡蛋,不去孵化,也于事无补。说明内因通过外因发挥作用

正确答案:D

解析:D项“说明内因通过外因发挥作用”的表述错误,应为“外因通过内因发挥作用”。

考题出处:2013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13题

4、【言语理解】水田不单单是水稻的种植区,也可以是稻香水美、鱼肥虾壮的养殖场。传统矮秆水稻因为追求最大产量,都采用密植栽种,加上植株株秆矮小,水田中空间狭窄,导致空气流通不好,水中有效含氧量降低,不利于开展水田综合种养结合生产。而高秆水稻株型高大、叶茂且冠层高,植株间距较为稀疏,可为蛙、鱼和泥鳅等稻田养殖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具有适宜种养结合的优势,较好地解决了植株过密导致的水田上方空气对流不充分、空间不足的问题。与现在常见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相比,该模式的经济效益显著提升,将极大地提升农民种植的积极性。
根据这段文字,高秆水稻种植:

A:为稻田养殖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

B:克服了传统矮秆水稻种植模式的弊端

C:催生了种养结合的新型种植模式

D:将成为未来水稻种植业的发展方向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引出稻田养殖的话题;接着介绍了传统矮秆水稻种植模式存在的局限性,不利于开展水田综合种养结合生产;然后介绍了高秆水稻种植因植株间距较为稀疏,可为稻田养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最后指出新模式带来诸多益处。由此可知,文段主要是强调高秆水稻种植催生了一种新型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对应C。
A项,文段论述为稻田养殖动物提供了栖息地是为了说明稻田可以开展综合种养模式,其本身非重点,排除。
B项,“克服了……弊端”表述范围过大,文段只是说高秆水稻克服了传统矮秆水稻不适合稻田养殖的弊端,并未说明还克服了其他弊端,排除。
D项,“将成为未来水稻种植业的发展方向”过度推断,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省级)-考友回忆版第47题,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市地)-考友回忆版第55题

5、【言语理解】以下各句画线的部分,在修辞上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A:生活在碎片时代,不能像碎片一样生活

B:当善良的人被欺骗,除了愤怒外,还会下意识地开启防御机制,自带“防护网”

C:“磨刀不误砍柴工”,花在度假上的时间,会从高效的工作那里补回来。

D:亚马逊新版电子书阅读器浸入两米深的清水后仍可使用。现在有了能应付浴室和沙滩的“口袋里的书店”,书虫们还会忠实于他们潮湿的平装书吗?

正确答案:C

解析:A、B、D三项的修辞手法为比喻,A项把人比喻成碎片,B项把人们的心理防御机制比喻成“防护网”,D项将电子书阅读器比喻为“口袋里的书店”。C项仅是引用俗语,与其他三项修辞手法不一样。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第34题,2019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第45题

6、【言语理解】我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发展模式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重要转变,是向内生性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根本是从GDP唯一模式向“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转变。它更关注人、尊重人、提升人,有利于全面提高我国人民的生存质量和我国政府的服务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以文化创意产业为切口推动新形态的文化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转变文化发展方式的转折点。
依据文意,以下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A: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内生性的经济增长方式

B: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

C:推动新形态的文化经济发展,必然带来文化发展方式的转变

D: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利于提高人民生存质量和政府的服务质量

正确答案:C

解析:由原文“以文化创意产业为切口……,是转变文化发展方式的转折点”中的“转折点”可知,以文化创意产业为切口推动新形态的文化经济发展可能会促进文化发展方式的转变,C项的“必然”表述过于绝对,且缺少“以文化创意产业为切口”这一重要前提。
由“我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发展模式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重要转变,是向内生性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可知,A项正确。由“根本是从GDP唯一模式向‘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转变”可知,B项正确。由“有利于全面提高我国人民的生存质量和我国政府的服务质量”可知,D项正确。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36题

7、【言语理解】世博会有一句专属名言:“一切始于世博会。”人类近现代工业文明各个时代的重大创新发明、生活方式,都由世博会催生和起步,小到电灯、电视、热狗、冰激凌、拉链,大到度假村、俱乐部、主题公园,都从世博会开始,之后走进无数人的家庭,改变了无数人的生活。正因为“一切始于世博会”,能在世博会上得到一角展示空间已是难能可贵,世博会选择合作伙伴更是万里挑一,它象征着一个时代对一个品牌全方位的肯定。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说明世博会对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作用

B:介绍世博会对人类生活产生的巨大影响

C:强调参加世博会对品牌宣传的重要意义

D:阐释“一切始于世博会”的来历和内涵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先指出世博会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由此得出结论——参展世博会十分难得,象征着一个时代对一个品牌全方位的肯定。故文段意在强调的是参展世博会对品牌宣传的重要意义,对应C。A、B两项是论述内容,非文段重点。D项,文段只指出“一切始于世博会”是世博会的专属名言,并没有解释它的来历和内涵,可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9题

8、【言语理解】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的是:

A:可爱的青菜,土地美丽的女儿,请用你朴素的光辉照耀我。

B:我的心像一只小鸟,从哨音里展翅飞出去,飞过迷蒙的烟水、苍茫的群山,停落在故乡熟悉的大榕树上。

C:太阳从地平线上露出笑脸,用她那柔美的金色手指,悄悄地捡走了草地上的珠玑。

D:所有这些语言手段,尖锐、泼辣、犀利有力,像一颗颗威力无比的枪弹,戳穿了敌人的心脏。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将“青菜”比作“土地美丽的女儿”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接着又运用了一次拟物的手法,将“青菜”比作“光辉”的发出者,第二次拟物手法运用有误,“青菜”无法发出“光辉”。
B项,将“我的心”比作“小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项,将太阳的光线和露水分别比作“金色的手指”和“珠玑,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说太阳“露出笑脸”和“悄悄地捡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项,将“语言手段”比作“枪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1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

9、【言语理解】先秦儒家的“人情—秩序”理论一方面确实存在压抑人性、压抑情感的消极因素;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否认其正面价值,它是站在治世的高度探寻人生修养之艺术,将个体性情自由与群体政治需要融为一体,把情感发动与秩序建构统一起来,为治世之道开出了一剂良方。先秦儒家的这种治世理论对于当下的和谐社会建设不无有益的启示。如今,我们在强调个性自由的同时,也应当为这种自由设定一个边界:社会和谐。唯有如此,个体真性情的发动才能具有合理性与正当性,个体与社会才能达成统一,而这正是和谐社会建立的根基。
这段文字主要是说明先秦儒家“人情—秩序”理论的:

A:时代特征

B:现实意义

C:独特价值

D:深远影响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先秦儒家“人情—秩序”理论所包含的消极和积极两方面的价值,然后以“先秦儒家的这种治世理论对于当下的和谐社会建设不无有益的启示”引出这一理论对如今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意义。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1题

10、【言语理解】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直径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PM2.5的主要来源是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燃烧产生的残留物。因为这些颗粒物太轻,很难自然降落到地面上,而是长期悬浮在空气中,可直接通过呼吸进入肺泡甚至融入血液。PM2.5粒径小,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多含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硫酸铵、硝酸铵等有害物质,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很大。
根据上述文字,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只要控制各种燃烧排放的残留物就能有效减少PM2.5

B:PM2.5能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

C:只要能使PM2.5降落到地面,就能避免其危害

D:PM2.5会直接将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带入人体内影响健康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由“PM2.5的主要来源是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燃烧产生的残留物”可得出。
B项,由“PM2.5粒径小,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可得出。
C项不能由原文推出,且说法本身过于绝对,没有科学依据。
D项,由“PM2.5……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多含有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可得出。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35题,2014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35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