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指出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运动员们训练态度很努力,为的是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B: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
C:经过近一年零三天的调查,他们终于获得大量第一手资料。
D:王老师在课堂的演讲中,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欢迎。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训练态度”与“很努力”搭配不当,可改为“训练很努力”或“训练态度认真”;C项“近”为模糊的时间概念,“一年零三天”为准确的时间概念,二者矛盾;D项介词赘余,应改为“王老师的课堂演讲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欢迎”。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读书是个人的一种生活习惯,是由文化素养决定的。没有对知识的追求,没有对文化的爱好,很难想象能让人静下心来去读书。阅读的习惯,要从小培养,从小处做起,只有对文化知识的热爱和追求,才能让我们习惯于阅读。国人的读书习惯和爱好绝非一个青少年读书节就能解决的。所以,阅读,还是靠平日的习惯。
这段文字的中心议题是:
A:阅读习惯
B:倡导读书
C:从小爱读书
D:追求知识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中频繁出现“习惯”一词可知,作者主要讲述的是读书的习惯问题,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对学生们说,中国人的非凡之处,正在于他们永远是深邃的生命本体论者,他们 , , , , , 有何意义?
①出儒入道 ②那上下的求索
③以人生的认识终 ④从历史的追问起
⑤乃真历史主义者也 ⑥否则那追寻的叩问
A:①④②⑤③⑥
B:⑥①②④③⑤
C:④③①⑤⑥②
D:⑤③④①②⑥
正确答案:C
解析:这种类型的题要根据其内在的逻辑顺序去把握,“起”在前,“终”在后,故④在③前,排除D。“他们”后接“否则”不合适,故⑥不宜排在第一位,排除B。⑥中的“那”与②中的“那”紧密相连,⑥应在②前,故正确的排序是④③①⑤⑥②,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登陆火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地球和火星最近时,也有5600万千米的距离,是地球和月亮距离的140倍,想要靠火箭的动力突破这一距离,目前是不可能的。因此,需借助地球的公转把探测器“甩”到火星,不过,需要合适的时机,这就是“发射窗口”。当火星探测器到达远日点,与火星轨道相切时,火星也正好运行到那里,探测器才能与火星交会。在这个时间窗口发射火星探测器,不仅是最省能量的,探测器的有效载荷也会相应增多。这种特定的时机和位置每隔26个月才出现一次。
这段文字主要:
A:强调探测器登陆火星的技术难点
B:解释要抓住窗口期发射火星探测器的原因
C:说明探测器“发射窗口”稍纵即逝的特点
D:描述火星探测器的理想运行轨迹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登陆火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靠火箭的动力无法到达火星;然后说明到达火星需要借助地球公转,而这需要合适的时机,由此引出“发射窗口”这一话题;最后具体解释了为什么要利用这一时机发射探测器。由此可知,文段意在说明要利用“发射窗口”发射探测器的原因,B项表述正确。
A项,文段介绍探测器登陆火星的技术难点是为了引出“发射窗口”的话题,技术难点本身非文段重点,排除。
C项,文段最后提到该“发射窗口”很久才会出现一次,并未介绍其“稍纵即逝”,排除。
D项,“火星探测器的理想运行轨迹”无中生有,且未提及“发射窗口”,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省级)-考友回忆版第50题,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市地)-考友回忆版第59题
5、【言语理解】法国人为什么会把雄鸡作为本国的象征?流行的说法是在拉丁语中“高卢人”与“雄鸡”两词的书写和发音正好相同,于是以高卢人为祖先的法国人自然地将雄鸡当作本国的象征。这种把法国象征的来源简单地归为文字游戏的说法非常值得怀疑。其实,最早将法国比喻为雄鸡的是法国的敌人。在中世纪,雄鸡的形象往往是负面的:自负、易怒、好斗、爱虚荣。即使是在法国人自己的作品中,如《列那狐传奇》,雄鸡也常常遭到狐狸的欺骗或成为动物们的口中之食。因此,法国的敌人巧妙地将法国国王和他的臣民比喻为雄鸡。
这段文字是一篇文章的引言,文章接下来最可能讲述的是:
A:法国人为什么喜欢雄鸡
B:雄鸡形象负面意义产生的原因
C:法国文学作品中的雄鸡形象
D:法国人如何赋予雄鸡新的含义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把法国象征的来源简单地归为文字游戏的说法非常值得怀疑,然后又指出最早将法国比喻为雄鸡的是法国的敌人。作为引言,读者后面最想知道的是法国为什么会将雄鸡作为自己的象征,因此后文应该讲述的是法国人如何赋予雄鸡新的含义,使之成为自己的象征。D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A项为无关信息,文段没有提及。B、C两项是本文信息,不会在下文继续论述。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19题
6、【言语理解】38.1999年英国剑桥大学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马克思位居第一;英国广播公司同年开展的同名活动,再次得出同样的结论;2002年英国路透社“千年伟人”评选,马克思以一分之差略逊于爱因斯坦;2005年英国广播公司“古今最伟大哲学家”评选,马克思再居榜首。
这段文字说明:
A:当代英国人推崇马克思
B:马克思是英国人心目中的“千年伟人”
C:马克思主义对世界的影响很大
D:英国人热衷伟人评选
正确答案:B
解析:这段文字通过反复列举英国人评选马克思为“千年第一思想家”或“古今最伟大哲学家”事实来强调英国人认为马克思是“千年伟人”这个观点。这段文字主要突出在英国人心目中马克思是“千年伟人”,A项中“推崇”没有突出马克思在英国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可排除。C项偷换概念,用“马克思主义”替换了“马克思”,可排除。D项不符合事实,也非材料强调的重点。所以B项正确。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的速度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告别了之前的高歌猛进,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人民币升值周期的结束终结了海外投机者短期持有人民币的热情。但是,随着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日益发挥实质性作用,其作为国际货币的认可度却在稳步上升,越来越多的官方机构和私人机构都开始严肃对待人民币的国际货币职能,考虑长期持有人民币,而不再仅是将持有人民币作为一种短线投资的手段。例如,2016年6月,欧洲央行发表声明称,该行已完成规模相当于5亿欧元的人民币外汇储备投资。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是:
A:人民币国际化进入了新的更加稳定的阶段
B:人民币升值周期结束遏制了短线炒作的行为
C:人民币国际化速度变缓使其市场认可度提升
D:欧洲央行开始认可人民币的国际货币地位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由“人民币国际化的速度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告别了之前的高歌猛进”“其作为国际货币的认可度却在稳步上升,越来越多的官方机构和私人机构都开始严肃对待人民币的国际货币职能”可知,A项符合文意。
B项,由“考虑长期持有人民币,而不再仅是将持有人民币作为一种短线投资的手段。”可知,B项符合文意。
C项,由“随着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日益发挥实质性作用,其作为国际货币的认可度却在稳步上升”可知,人民币“市场认可度提升”是因为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日益发挥实质性作用,而非由于“人民币国际化速度变缓”。C项属于强加因果,不合文意。
D项,由“2016年6月,欧洲央行发表声明称,该行已完成规模相当于5亿欧元的人民币外汇储备投资。”可知,D项符合文意。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1题,2018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19题
8、【言语理解】量子力学是关于微观客体的基本理论框架,关于微观客体的所有科学规律都在此框架中。微观客体基本上是指原子或者更微观的粒子,比如电子和光子。宏观物体是由微观粒子构成,那么_______________?有一种理论说原则上量子力学也适用于更大的客体,但是它们与环境耦合,从而失去量子行为。实验室里,确实有比原子大的东西被孤立,从而表现量子行为。虽然目前尚无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对于我们所在的现实宏观世界,不能直接套用量子力学。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何判断二者之间的明确界限
B:怎么确定量子力学的适用范围
C:该如何定义量子力学的构成条件
D:量子力学的研究客体该如何界定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给出了量子力学的定义并介绍了微观客体和宏观物体的构成;接着空缺句提出问题;后文“原则上量子力学也适用于更大的客体”“对于我们所在的现实宏观世界,不能直接套用量子力学”是对该问题的回答,即该问题讨论的应是量子力学的适用范围。对应B。A项未提到“量子力学”,C、D两项不能与后文的回答构成对应,均可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9题
9、【言语理解】有一次,苏格拉底蹚水过河,脚一滑,落水了。他拼命挣扎,大喊救命,不远处有个钓鱼者不但不救他,反而转身就走。最后是他的学生救了他。后来那个钓鱼者趟水过河,也落水了,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正巧在河边散步,便用竹竿把他救了上来。当学生们知道救上来的就是那个钓鱼者时,都后悔了,但苏格拉底却说:“不对,我们应该救他,这正是我们和他的区别。”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
A:莫以善小而不为
B: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C:做人原则应一以贯之
D:普度众生是哲学家的使命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讲了苏格拉底并没有因为钓鱼者在自己落水时见死不救而怀恨在心,而是在钓鱼者落水时主动出手相救的故事。由文段最后一句话可知,苏格拉底教育学生们不要因为外界的影响而改变了自己的做人原则。B、D两项在文段中并未体现,A项也非文段意在表达的重点。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0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6题,201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46题,2010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6题,2010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6题,201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6题,2010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6题,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46题,2010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6题,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6题,201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46题,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6题,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6题
10、【言语理解】1970年,伦敦的一本消费者杂志突发奇想测试一下钻石的投资价值,它花了400英镑在一珠宝商家买了两颗1.5克拉的钻石。1978年,当杂志的主编瓦茨打算出售这两颗钻石时,大多数商家都拒付现金,收到的最高报价是500英镑,如果考虑到当时通货膨胀率,这个报价相当于1970年的167英镑。
上述文字的主要观点是:
A:钻石的价值相对稳定
B:1970年至1978年英国的通货膨胀率较高
C:钻石并不保值
D:通货膨胀是影响钻石保值的最主要原因
正确答案:C
解析:消费者杂志做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测试钻石的投资价值,通过文段中购买价格和出售报价两组数据的对比,可以得出钻石并不保值的结论,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3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