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制度的监管离不开法律的依据。微博营销也一样,只有触犯了法律的行为才会启动相关的法律程序。遗憾的是,目前对于微博营销中出现的不正当竞争或者恶意诋毁的现象,并没有相对应的明确的法律条文。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规范微博营销必须加强制度方面的监管
B:应坚决制止微博营销中的不正当竞争
C:应尽快出台规范微博营销的法律法规
D:微博营销一旦违法就应启动法律程序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肯定了法律依据对制度监管的重要性,接着提出“微博营销也一样”,即也需要法律的保护,但遗憾的是目前对微博营销中的许多不良现象还没相应的法律条文。由此可知,作者意在强调的是应尽快出台规范微博营销的法律法规。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青铜镜背面的花纹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有着各种各样的变化。齐家文化时期的青铜镜背面花纹较为简单,到了汉代,镜子的背面开始出现了几何图案,这些图案设计的灵感或者源于当时汉代丝绸上的花纹。科特森还特意提供了一些汉代丝绸的藏品与青铜镜共同展出,以便参观者进行比较。到了隋唐时期,镜子背面开始出现十二生肖、五岳四海等图案。而随着唐朝与西域和海外频繁的贸易往来,一些外来的艺术设计理念也反映到青铜镜上,其中包括葡萄藤,花草以及复杂的回纹样式。元代以后的青铜镜开始出现仿古的风潮,镜子背面的设计有模仿唐朝以前青铜镜的痕迹。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青铜镜背面花纹的演变
B:青铜镜背面花纹设计理念的回归
C:青铜镜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D:中外交流对青铜镜纹饰的影响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青铜镜背面的花纹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有着各种各样的变化,接着分别说明了“齐家文化时期”“汉代”“隋唐时期”“元代以后”四个代表时期青铜镜背面的花纹演变。A项与此相符,当选。
B、D两项是文段的部分内容,C项“承载的文化内涵”无法从文段中得出。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
3、【言语理解】对文艺精品的判断,时间验证较之空间效应更为重要。遗憾的是,当下某些人的创作________是:急功近利,注重眼前的实惠,难耐寂寞,对空间效应的追求远大于对时间验证的关注,因而作品中从生活到艺术都________“将来时态”和“未来意识”。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现象 需要
B:事实 欠缺
C:趋势 寻求
D:倾向 缺乏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二空,分析可知,“急功近利,注重眼前的实惠,难耐寂寞,对空间效应的追求远大于对时间验证的关注”是空缺处词语的原因,这里说的是缺点,只能填“欠缺”“缺乏”,排除A、C。
第一空,“创作倾向”为习惯搭配。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2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6题
4、【言语理解】“启蒙”是“启蒙时代”和“启蒙运动”时代思想意蕴的代名词,在其本质意义上,启蒙首先是指资产阶级人文主义与封建主义思想体系的冲突;其次,它“主要不是一种政治运动”或者说是一种超越政治运动的思想文化运动。康德提出:“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严格地说,它是思想文化领域的内容,其目标是全新人格的觉醒。
这段话意在说明:
A:“启蒙”主要是思想文化领域的运动
B:“启蒙运动”包含了重要的政治内容
C:“启蒙”意味着新旧两种思想的斗争
D:“启蒙”意味着一种新的思想体系的建立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启蒙”是特定时代“思想意蕴的代名词”,接着表明启蒙在本质上不是政治运动,而是“思想文化运动”,最后引用康德的话再一次强调启蒙“是思想文化领域的内容”。由此可见,文段意在说明的是“启蒙”主要是思想文化领域的运动,A项当选。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传统中国画讲究“知白守黑”,其含义是“黑者为画,白者为空白”。画面上留的空白要像画的形象那样被重视。换句话说,留出的空白要合理,要符合构图规则。最忌空白大小形状相同,最忌空白似圆、似方,最忌空白散乱如星。好的空白有大有小,都是不规则的三角形,所留空白完整统一。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传统中国画的笔法特点
B:传统中国画的构图原则
C:鉴赏传统中国画的角度
D:传统中国画的用墨技巧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主要讲的是在中国画中怎样留白,留白应注意些什么,即中国画黑与白、实与虚的构图原则,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烧碱即氢氧化钠,是具有强烈腐蚀性的“高危化学品”。但烧碱也是一种“可在各类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残留量不需限定的加工助剂”,是一种高效的酸度调节剂。但用作食品加工的烧碱需要“食品级”,而不少报道提到的是“不法商贩使用工业烧碱”。食品级烧碱和工业烧碱的区别不在于主要成分,而在于前者对于重金属杂质有监控要求,后者则没有。其实,在食品中使用氢氧化钠,危险是由工作人员来承担的。而在最终食品中,它们的“腐蚀性”早已不存在。至于使用工业烧碱,则属于使用“不合格原料”,应该打击。
下列选项中,不符合上述文字说法的是:
A:工业烧碱含有大量重金属杂质,不可在食品加工环节使用
B:在食品加工中使用烧碱,工作人员承担着被其腐蚀的危险
C:在食品加工中使用烧碱并不违法,甚至对其残留量都没有规定
D:食品级烧碱和工业烧碱的主要成分基本相同,都可作为酸度调节剂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由“食品级烧碱和工业烧碱的区别不在于主要成分,而在于前者对于重金属杂质有监控要求,后者则没有”“至于使用工业烧碱,……应该打击”可知,说法正确。
B项,由“在食品中使用氢氧化钠,危险是由工作人员来承担的”可知,说法正确。
C项,“烧碱”未给出具体使用类别,结合文段末句可知,若使用工业烧碱,则属于“不合格原料”,应该打击,说法不正确。
D项,由文段首句“烧碱即氢氧化钠”可知,食品级烧碱和工业烧碱基本成分相同,再结合“烧碱……是一种高效的酸度调节剂”可知,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2题,2018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3题,201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0题,2018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45题,2018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4题,2018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6题
7、【言语理解】在讨论科学与宗教作为认知方式的差异和优劣时,常常有人提出“科学不是万能的,科学也会出错”的观点。这显然很正确,但在那种讨论中,在没有人声称“科学永远正确”的情况下,主动插入这种观点,却明显是在用“所有认知方式都非完美无缺”这一事实,来故意混淆不同的认知方式。这是极具误导性的。
根据这段文字可以知道,作者想说的是:
A:在关于认知方式的讨论中不应偏离议题
B:任何一种认知方式都不会是完美无缺的
C:生搬“科学会出错”的观点有时会混淆视听
D:科学和宗教这两种认知方式并没有优劣之分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为转折结构,“但”之后是文段重点,即在讨论科学与宗教作为认知方式的差异和优劣时,生搬“科学会出错”的观点会混淆视听。C项是对转折后观点的同义转述。
文段重在说明讨论中的混淆、误导现象,而非“偏离议题”,排除A;B项是用来混淆不同认知方式的事实,非作者想说的;D项与文段观点相悖,由“用‘所有认知方式都非完美无缺’这一事实,来故意混淆不同的认知方式”可知,科学和宗教这两种认知方式是有优劣之分的。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6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46题,2016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46题
8、【言语理解】一线城市的高房价以及90后年轻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催生了租赁公寓的兴起。租赁公寓迎合了年轻人的消费观念,租房由过去的不得已转变成享受生活的一种方式。据调查,虽然拥有自己的住房仍是90后的刚性需求,但他们当中只有30%的人愿意为了买房而降低生活质量;另有56%的90后不愿意买房,因为房贷过于沉重会降低生活质量。由此观之,这些更看重个人价值的90后,可能成为“不买房一代”。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许多90后不愿为了买房降低生活质量
B:90后年轻人未来的买房需求非常旺盛
C:租房是大多数人更易于接受的居住方式
D:城市高房价影响多数年轻人的购房意愿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先指出一线城市的高房价以及90后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催生了租赁公寓的兴起,使租房成为一种享受生活的方式;接着援引调查数据说明,相当一部分90后不愿意为了买房而降低生活质量;最后得出结论:90后可能成为“不买房一代”。分析可知,文段着重说的是90后不愿意为了买房降低生活质量。A项与此相符,当选。
B项与文末的结论相悖,C、D两项脱离文段谈论的对象——“90后”,均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2018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6题,2018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5题,2018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2018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6题,2018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1题,2018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6题,201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9题
9、【言语理解】魔术师让观众从一副完整的扑克中任意抽取一张,观众照做了。魔术师说,你自己看一下这张牌但不要让我看到,观众也照做了。接下来,魔术师通过探测观众的“脑波”,正确指出了观众抽取的是哪一张牌。现在,这样的“读脑术”不再需要使用魔术技巧了,科学家们已经能够真正办到。
根据文段推测作者接下来可能介绍的是:
A:魔术师怎样探测观众的“脑波”
B:科学家对“读脑术”的研究
C:人脑脑波的发现过程
D:脑波对“读脑术”的作用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魔术师所谓的“读脑术”,然后说明“现在,这样的‘读脑术’不再需要使用魔术技巧了,科学家们已经能够真正办到”。由此可知,文段是由魔术师的魔术技巧引出科学家对“读脑术”的研究。基于话题一致原则,下文应延续科学家对“读脑术”研究的话题,具体介绍科学家关于“读脑术”的研究成果,对应B。
魔术师探测观众的“脑波”是引出话题的内容,排除A。C项未涉及“读脑术”、D项论述脑波的作用,偏离了论述“读脑术”原理的话题,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在当代中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就是要在现代化进程中逐步建立起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________公平的社会环境,让公平正义的阳光________每一个国民,使每个社会成员都能享有平等的权利,有实现个人理想的机会,有表达利益________的合法途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打造 映照 诉求
B:营造 普照 诉求
C:创造 照射 要求
D:制造 照耀 要求
正确答案:B
解析:前两空词语意思相近,不易入手排除,可考虑从第三空入手。第三空,“表达利益诉求”为习惯搭配,排除C、D。
第二空,“映照”指照射,“普照”指普遍地照耀。对应“使每个社会成员都能享有平等的权利”,“普照”所包含的“普遍”“平等”的意思更契合语境,排除A。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