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对晴朗夜空中那条神秘的白色亮带——银河充满好奇,并为其________了多个富有诗意的名字以及各种美丽的传说。如今,生活在不夜城里的人们已很难亲眼目睹银河的美景。尽管如此,人们________银河全貌的努力却从未停止。幸运的是,天文学家正借助不断升级的观测技术和设备,将银河系的全貌愈加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授予 观察
B:赋予 窥探
C:设计 窥伺
D:遐想 考察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所填词语应能搭配“名字和传说”。“授予”指郑重地给予。其一般用于给予勋章、学位、荣誉称号等,与“名字和传说”搭配不当,排除A。“赋予”指给予、交给。其与“名字和传说”搭配恰当。“设计”指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制定方法、图样等。其填入不符合语境,且与“传说”搭配不当,排除C。“遐想”指悠远地思索或想。其填入与“名字和传说”搭配不当,排除D。
验证第二空,空缺处搭配“银河全貌”,“窥探”指观察探索,填入符合句意。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一个社会有希望、有可以让人讴歌与向往的前景,关键就在于公民既有权利追求自由,又有义务承担责任。“只讲自由,不讲责任”和“只讲责任,不讲自由”一样,都因为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而使社会迷失于个人和集体两个极端,使社会最终失去前途,而身处其中的任何个人也因此难以获得真正的安全与幸福。
这段话强调的是:
A:公民不能只讲自由或只讲责任
B:公民既要追求自由也要承担责任
C:
公民权利与义务应该相应对等
D:
公民权利和义务与自由和责任共存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句即提出观点“一个社会有希望和前景,关键在于公民既有权利又有义务”,然后从反面进行论述,说明了权利和义务不对等所造成的后果。由此可知,文段强调的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应该相应对等,即C项。A、D项未明确提出权利义务“对等”问题,B项的“要追求自由”表述有误,文中说的是“有权利追求自由”。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虽然我国农村一对夫妇大多生育二胎以上,但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一拨一拨到城市打工。因此,年轻的高素质移民将不断对冲大城市老龄人口,使人口年龄相对下降或持平,大城市的活力就会保持下去。而在一些地方,老年人支撑农村,已显端倪,甚至可能成为常态。日本的偏僻农村就是前车之鉴。
这段文字说明:
A: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与日本同样严重
B:农村可能比大都市更早进入老龄化时代
C:人口状况直接决定一个地区的发展
D:人口流动将加剧城乡发展的不均衡性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说农村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到城市打工,不断对冲大城市老龄人口,使大城市的活力保持下去。再由“而”作转折,指出在一些地方,老年人支撑农村。故文段意在说明的是年轻人往大城市转移导致了“农村可能比大城市更早进入老龄化时代”的结果。B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A项“同样严重”说法有误。C项无法从文段得出。D项“发展的不均衡性”不是文段的论述重点,文段说的是农村会更早进入老龄化时代。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26题,2013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9题
4、【言语理解】人按照自己的本性生活,当时可能是最快乐的,但是却往往和社会冲突,使自己和别人以后更不快乐,因此,我们必须学会自我________,与现实相协调,从而使自己能够获得更长远的快乐。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控制
B:评价
C:安慰
D:暗示
正确答案:A
解析:由句意可知,人们按照自己的本性生活往往会和社会冲突,使自己和别人都不快乐,而要与现实相协调,使自己获得永远的快乐,则需要学会对自然本性有所克制、调整、约束和改造,与此意相符的只有A,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
5、【言语理解】30. (1)进入这个单位后,他勤奋工作,每次都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很快就得到领导及同事的_____。
(2)由于父亲是美国人,母亲是韩国人,比起其他同年龄的中学生来说,她很难自我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认同 认可
B:赞同 认识
C:认可 认同
D:赞同 认同
正确答案:C
解析:认可:承认,许可。赞同:赞赏,同意。认同:心理学名词。指体认与模仿他人或团体之态度行为,使其成为个人人格心理历程的一个部分。(1)中的“他”凭借自己的努力,让领导和同事从心理上承认了他,接纳了他,所以要选择“认可”。(2)中说的是在文化差异下的一种心理状态,应该选择“认同”。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①此刻,火星正从5576万千米外的天庭匆匆向地球奔来,同地球“凝目相望”,面对这一________的“天象大戏”,明昊不禁拿起望远镜,想看清楚火星这一红色星球的神秘面貌。
②西方哲学家认为,利己是人的本能,对之不应作道德的判断,只可________;而同情是人的另一种本能,它以利己为基础,由己出发,________,替别人着想,两者不可或缺。
A:千载难逢 因人而异 推己及人
B:千钧一发 因人而异 以己度人
C:千钧一发 因势利导 以己度人
D:千载难逢 因势利导 推己及人
正确答案:D
解析:①句,“千钧一发”比喻极为紧急的关头。“千载难逢”形容机会极其难得与可贵。对应“天象大戏”,可知应填“千载难逢”,排除B、C。
②句,第一空,“因势利导”指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向有利于实现目的方向加以引导。“因人而异”指因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对应前面的“不应作道德的判断”可知,此处应表示用另一种方式或方法对“利己”行为加以引导,因此选“因势利导”更为恰当,排除A。将D项代入②句的第二空验证,“推己及人”指以自己的心思推想别人的心思,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
7、【言语理解】知识产权是所有创意产业的生命线,知识产权的保护水平决定着创新能力的持续性。著作权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著作权保护水平关系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一个缺乏文化原创能力和活力的民族,无论在经济上取得怎样辉煌的成果,都只能是一个“跛足巨人”,遑论向海外推广本土文化。
根据文意,避免成为“跛足巨人”重点在于:
A:向海外积极推广本土文化
B:应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C:用法律严格保护知识产权
D:用法律有力保障经济增长
正确答案:C
解析:由“一个缺乏文化原创能力和活力的民族,无论在经济上取得怎样辉煌的成果,都只能是一个‘跛足巨人’”可知,造成“跛足巨人”的原因是缺乏文化原创能力和活力。而“著作权保护水平关系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知识产权是所有创意产业的生命线”,所以避免成为“跛足巨人”的关键是加强对著作权以及知识产权的保护,即C项所指。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12题
8、【言语理解】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确实存在大量与现代法治________的消极因素,它们严重阻碍了法律文化传统的自我更新。但同时,我们不能因此就简单否定其全部价值,毕竟,“传统是历史和文化的积淀,只能更新,不能铲除,失去传统就丧失了民族文化的特点,就失去了前进的历史与文化的基础”。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大相径庭
B:扞格不入
C:背道而驰
D:截然不同
正确答案:B
解析:“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截然不同”形容两者毫无共同之处,或同一个物在不同的时间不一样。两个成语都强调对象的不同。阅读题干可知文段不是在强调“传统法律文化”和“现代法治”的不同,而是强调“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治”存在矛盾、冲突的地方,故排除A、D。“背道而驰”指朝相反的方向跑去。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或背离正确的目标,朝相反方向走。一般是将后出现的事物与已有事物对比,而题干中是拿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治进行比较,故填“背道而驰”不妥,排除C。“扞格不入”形容彼此意见完全不合。符合句义,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2题
9、【言语理解】一个城市的建设发展,如果说建筑是她的脊梁,环境是她的容貌,那市民的文明素质就是她的________。而文化作为承载文明的基石,特别是当跨越时空的优秀传统文化理念、价值标准、审美风范被重新________,转化为现代人们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养成时,那她________的不仅是一个城市的文明,也增强了作为一名中国人立足世界的文化底气和骨气。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佩饰 演绎 赋予
B:神采 弘扬 荡涤
C:灵魂 唤起 涵育
D:冠冕 阐释 秉承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句子将城市拟人化,把建筑和环境比喻为人外在的“脊梁”“容貌”,则市民的文明素质应是人内在的特质,“佩饰”“冠冕”均属于外在的装饰,与精神范畴的文明素质不相符,排除A、D。第三空,“荡涤”指清除,除去,其对象多为不好的东西,如“浮躁之气”,不能是“城市的文明”,排除B。“涵育”指涵养化育。用来描述优秀传统文化对城市文明的涵养作用恰当。验证第二空,传统文化被重新唤起,符合文意。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2019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0题,2019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1题,2019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边远地区)第25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第30题,2019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31题
10、【言语理解】由此可见,在“息讼”“无讼”的价值取向下,司法官员关心的只是如何以宗法伦理来 当事人,以减少或消除诉讼,因此诉讼程序自然变得无关紧要。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劝诱
B:劝慰
C:劝阻
D:劝解
正确答案:A
解析:句意是司法官员只关心用宗法伦理来劝说当事人,诱导其放弃诉讼。“劝慰”指劝解安慰,文段未涉及司法官员安慰当事人,排除B。“劝诱”指劝说诱导;“劝阻”指劝人不要做某事或进行某种活动;“劝解”指劝导宽解。由“只是”“无关紧要”等词可看出,作者对以宗法伦理来减少或消除诉讼的做法是持否定态度的,因此横线处应填一个贬义词。“劝诱”更符合文段语境。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