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326

发布时间:2022-09-08 17:46     浏览量:25

1、【言语理解】长期以来,政府对公共事务的处理处于相对垄断状态。随着社会转型加剧,社会治理遇到的挑战越来越多,政府已无力也没有必要去处理诸多繁杂的社会性事务。这一局面的出现,迫切要求厘清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社会能处理的交给社会,政府只是进行宏观调控和监督等必须由政府自身完成的事务,也就是从全能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有助于剥离政府的一部分职能,扩大社会自我服务的空间,使社会有能力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最终促进社会整体效率的提高。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政府对公共事务的垄断阻碍了社会效率的提高

B:社会转型弱化了政府在处理公共事务中的作用

C:政府职能向服务型转变是社会转型的内在要求

D:购买公共服务是今后政府提高效率的首要方式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社会转型的加剧使政府无力也没有必要去处理诸多繁杂的社会事务,然后说明这一局面的出现要求政府从全能型向服务型转变,最后说明了政府职能向服务型转变的意义。故“政府职能向服务型转变”为文段论述的主题,C项正确。
A、B两项均属于文段引出的内容,未提到政府职能转变这一主题,排除;D项的“首要方式”从文段无法推出,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6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42题,2016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42题

2、【言语理解】从1969年美国“阿波罗”号登上月球开始,人类走向航天空间有40余年了,3600多颗人造星体为太空添丁,这是人类的骄傲,但“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至今外层空间的残骸、失效的整体装置、飞行物碎片、宇航员丢弃的工具等,已多达10亿余个,这无异于开辟了太空垃圾场。
本文采用“太空垃圾场”的比喻,旨在说明:

A:航天技术的负效应大于正效应

B:高新技术的负效应造成了环境污染

C:航天技术必须尽快克服负效应

D:高新技术负效应在航天领域的表现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先指出人类走向航天空间40余年取得的成绩,接着以“但”为转折说明航天技术在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负效应,即开辟了“太空垃圾场”,故“太空垃圾场”这一比喻旨在说明的是技术在航天领域的负效应。D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A项,文段并未比较正效应和负效应的大小。B项脱离了“太空”这一具体环境。C项过度推断。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①在辽阔的关东大地,三大怪之一是姑娘叼个大烟袋,旧时老一些的女人都是略有一支两支的
②另外,一支烟袋往出一伸,往往把家里上下或祖上的繁华气派也一并展览
③大烟袋中间为柄,柄须中空,一头上装烟的锅子,这锅子比铜钱大得多,另一头是烟嘴
④这烟袋还有一用,就是用来打小孩,小孩不听话,即使那祖母本来坐得有几尺远,也能伸出烟袋打到
⑤在上一个年代里生活的女人,也未必是人人都爱烟袋,也许只是风气使然
⑥此地烟袋特指装了烟的长柄器具,而非男人们随身携烟之口袋,有一尺或者两尺多长,拇指头粗细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⑤①③⑥④②

B:④③⑥①⑤②

C:①⑥③⑤②④

D:③⑥⑤④②①

正确答案:C

解析:④中有指代词“这”,放在首句指代不明,排除B。⑥中“此地”指的是①中“关东大地”,故两句应相连,顺序为①⑥,排除A、D。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说话不仅是一种生理功能,更是一种能力。会说话的人,纵然________,滔滔不绝,听者也不以为苦;纵然________,一字千金,也能绕梁三日。成功人士大多是成功的说话者,毫不夸张地说,其成功至少有一半是用舌头________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能言善辩 讷口少言 实现

B:绘声绘色 不露声色 完成

C:口若悬河 片言只语 创造

D:侃侃而谈 缄口不言 获取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分析可知,此处应填入一个与“滔滔不绝”意思相近,即表示一个人很能说的词语。“能言善辩”形容能说会道,有辩才,侧重的是言辩的能力;“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侧重的是言语的生动;“侃侃而谈”形容理直气壮地谈论或演讲,侧重于谈话的神态。这三个词语均不合句意,排除A、B、D。
“口若悬河”形容说起话来像河水倾泻一样滔滔不绝,与句意相符,且“悬河”也与后句的“滔滔不绝”构成语意上的衔接。同理,第二空中“片言只语”与“一字千金”连用最恰当。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2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1题

5、【言语理解】现实是一种难以捉摸而又与你形影不离的时光,如果你完全        于其中,就可以得到一种美好的享受。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生活

B:沉浸

C:沉迷

D:隐身

正确答案:B

解析:“生活”后面接的宾语一般为某种具体的环境,而题干中的“现实”却是虚拟的、概念性的,所以排除A项。“沉迷”多指着迷于不好的、不健康的事物,用在句中不合适。“隐身”一般指隐居,或不暴露身份,用在句中不恰当。从“可以得到一种美好的享受”可知所选词语应有陶醉之意。沉浸,指浸没在水中,多比喻潜心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所以B项合适。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①但实证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史学的真正使命是探索社会变迁的内在逻辑与规律,为文明的提升提供借鉴与参考
②清儒章学诚强调“言性命者必究于史”,反对离事而言理,体现了史学在真理探索中的重要作用
③史学是一门科学,其最显著的学术特点是实证
④力图通过对社会关系、社会形态的反思,通过对人和自然关系的反思,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历史结论
⑤真正的史学家从来都将认识人类的命运作为自己全部学术活动的出发点
⑥事实上,高层次的史学活动从来都是思辨性的,充满了理性的睿智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②⑥①③⑤④

B:②⑤④⑥③①

C:③④②⑥①⑤

D:③①⑤④②⑥

正确答案:D

解析:四个选项以②或③为首句,②引用了清儒章学诚的观点,更像是论据,不宜放在段首,由此排除A、B。③以“最显著的学术特点是实证”结尾,①以“但实证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开头,二者既构成转折关系,又有形成类似于顶真的结构,语义紧凑,宜紧密相连,顺序为③①,排除C。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6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5题,2014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8题,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04题

7、【言语理解】把核能看成可持续性资源,可能会很困难。与其他替代能源不同,核能长期为环境保护主义者所厌恶,主要是因为放射性废物储存问题。但是,核反应堆也是高效的电力之源,不排放任何污染气体,并且,就某些类型的反应堆而言,其设计能够使废料减少到最低限度,基本能够防止反应堆熔毁。
关于这段文字,以下理解有误的是:

A:核能很难被看成是一种可持续性资源

B:一些类型的反应堆,基本能防止反应堆熔毁

C:核反应堆不排放任何污染废料和气体

D:核反应堆是高效的电力之源,并且某些反应堆的设计已经得到改进

正确答案:C

解析:原文说的是核反应堆“不排放任何污染气体”,并没有说“不排放任何污染废料”,并且由后文的“使废料减少到最低限度”可知,核反应堆还是排放废料的,可知C项说法不正确。由“把核能看成可持续性资源,可能会很困难”可知A项表述正确。由“但是,核反应堆也是高效的电力之源,不排放任何污染气体,并且,就某些类型的反应堆而言,其设计能够使废料减少到最低限度,基本能够防止反应堆熔毁”可知B、D两项正确。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刚从事遥感考古工作的同志,________希望能验证一下自己的成果,________希望在验证过程中获取经验与教训,________有误,________可以弄清失误的原因,找到正确的方向。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即使 也 不但 更

B:也 更 即使 不但

C:不但 更 即使 也

D:更 也 不但 即使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和第二空,分析可知,“在验证过程中获取经验与教训”“在验证过程中获取经验与教训”之间为递进关系,可排除表假设的A。“更……也……”不能搭配,排除D。
第三空和第四空,“即使……也……”为习惯搭配,“即使……不但……”搭配不当,排除B。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2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5题

9、【言语理解】堵车会延长人们的预期出行时间,造成心理上的不满和体能上的疲乏。但在美国以及欧洲等发达国家,堵车已经连带产生了一系列“堵车经济”,比如汽车餐厅、车内方便食品、车内有声读物、车内免提电话、车载视频等。濒临式微的广播业也因汽车业的发展和堵车现象的增加,得以在交通广播领域施展拳脚。
由上述文字可以得出:

A:堵车可以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B:广播业因堵车而重新焕发生机

C:发达国家的人们并不在意堵车

D:堵车经济可以减轻出行的疲乏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由第二句“但在美国以及欧洲等发达国家,堵车已经连带产生了一系列‘堵车经济’”可知,文段重点谈论的是堵车带来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B项扩大范围,文段说的是广播业在交通广播领域施展拳脚,而B项扩大到整个广播业,错误。
C项“并不在意堵车”无中生有。
D项“减轻出行的疲乏”无中生有。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2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0题,2012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3题,2012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89题

10、【言语理解】   刚刚过了秋分,就觉得突然增加了一些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气候 寒意

B:节气 寒意

C:时间 凉意

D:时序 凉意

正确答案:D

解析:
秋分是十二节气之一,故排除A、C。第二空亦可依常识推知,因为秋分(每年的9月22日至24日)刚过就进入凉爽的秋季,用“凉意”比较合适,“寒意”应当与冬天搭配。故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