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这种恢弘的春天的仪式,是古老先民为子孙创造的狂欢节,它依然________着祖先们的记忆、嘱托和想象,让春天变得如此华丽,盎然________着他们的激情,那么浓郁、雄健、炽热,洪波涌起,渐至澎湃。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承载 疏放
B:记载 释放
C:浸透 吐放
D:渗透 绽放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记载”指把事情写下来,“仪式”并无此作用,排除B。“渗透”指一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到其他方面,与“记忆、嘱托和想象”搭配不当,排除D。
第二空,“疏放”指放纵或(文章)不拘常格,不能与“激情”搭配,排除A。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8题,2020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5题,2020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1题,202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0题
2、【言语理解】我国家庭的小型化特点造成了家庭养老功能的不足,所以必须有社会化的服务为养老提供支持。为此,政府将积极推进居家养老服务,鼓励社会团体和企业从事居家养老方面的服务,同时也应积极推进利用网络资源建立养老服务的热线、养老服务的求助系统和救援系统的工作。也就是说,要建立一个“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这段文字中“没有围墙的养老院”指的是:
A:多方参与的社会化居家养老系统
B:政府提供服务的公益性养老系统
C:个人自办的居家养老场所
D:基于网络的开放性资源共享的养老院
正确答案:A
解析:“没有围墙的养老院”是对前句“社会化服务”内容的形象概括。B、D两项分别对应“同时”前后的内容,表述过于片面。C项文中未曾涉及。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2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题
3、【言语理解】互联网新的运营模式不断出现,技术发展________,这对版权保护也提出了更多挑战。从当前的司法实践来看,各地法院对网络运营商的责任认定也常常存在差异。著作权法的立法宗旨是“尊重智慧,鼓励创作和传播”,这在网络时代也应该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突飞猛进 亘古不变
B:层出不穷 始终如一
C:一日千里 一以贯之
D:日新月异 坚明约束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对应“互联网新的运营模式不断出现”,此处应体现技术发展的快。“层出不穷”指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可以说新技术层出不穷,不能说技术发展层出不穷,排除B。
第二空,“亘古不变”已包含时间词“亘古”,不能与“网络时代”连用,排除A。与“坚明约束”相比,“一以贯之”所含有的贯穿始终的意思与句中强调的网络时代也应该遵循著作权法的立法宗旨的语境更契合。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6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3题
4、【言语理解】与常规的计算机相比,生物计算机具有密集度高的突出优点。________用DNA分子制成生物电子元件,将比硅芯片上的电子元件要小得多,________可小到几十亿分之一米。________,生物芯片本身具有天然独特的立体化结构,其密度要比平面型硅集成电路高10万倍。
A:由于 甚至 所以
B:如果 甚至 而且
C:只是 也许 可见
D:虽然 也许 然而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二空只需辨析两个词语即可排除两项,故可从第二空入手。空后的“可小到几十亿分之一米”比空前的“将比硅芯片上的电子元件要小得多”意义上更进一层,结合选项,“甚至”合适,排除C、D。第三空,“生物计算机具有密集度高的突出优点”与“生物芯片本身具有天然独特的立体化结构”是两个并列的特征,不存在因果关系,故A项第三空的“所以”不合适,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3题
5、【言语理解】古希腊古罗马是西方文明的摇篮,西方哲学、美学及各种艺术形式始于此,西方的音乐文化也由此开始。这个时期出现过最早基于口头传唱的希腊长诗,如《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揭示了音乐与数学之间的关系;著名的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欧里庇得斯、索福克勒斯既是戏剧家也是音乐家,在他们的戏剧中,音乐发挥了奇妙的作用。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古希腊古罗马时期音乐文化的特点是:
A:含义比现在更为狭窄
B:内容主要涉及数学和戏剧
C:与其他艺术及科学联系密切
D:与艺术和哲学有严格的区分
正确答案:C
解析:由文段中“基于口头传唱的希腊长诗”“音乐与数学之间的关系”“戏剧中,音乐发挥了奇妙的作用”可推知,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音乐文化与其他艺术(如长诗、戏剧)及科学(如数学)之间联系紧密。A项从文段无法得出,B、D两项本身表述不准确。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
6、【言语理解】就行为特征而言,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和职业期望值更高、融入城市并转换身份的________更强、消费________更为开放、对自身权益________更加注重。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意愿 观念 维护
B:意愿 方式 维护
C:心愿 观念 保护
D:心愿 方式 保护
正确答案:A
解析:先看第一空,“意愿”与“心愿”都含有愿望的意思,但“意愿”一般用强弱来形容,“心愿”一般用大小来形容,由后文的“更强”可知此处应选“意愿”,排除C、D。再看第二空,与后文的“开放”搭配,表示思想层面的“观念”更符合句意。“消费方式”与“开放”搭配不当,排除B。验证A项第三空,“维护权益”为习惯性搭配。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最新研究表明,正常的细胞在更新换代之后就会凋亡。因为正常细胞它的生长和繁殖,是受调控的。但如果是出错的细胞,又没有办法被人体排除掉,它就是一个“侵略者”,不仅不会死掉,还会变本加厉地在体内繁殖生长,直至有一天演变成了癌症。虽然这种概率并不大,但细胞每天都是在分裂的,每天都有可能出现错误细胞,因为有强大的免疫功能保护,大部分都会被免疫系统杀死。但为什么有的出错细胞,却没有被人体排除掉呢?因为错误细胞“智商”更高一些,它会通过分泌出一些物质,来改变周边免疫系统的环境,从而抑制免疫系统,然后再伪装成正常细胞,不让免疫系统识别出自己的身份。一旦有发生免疫逃逸的癌细胞,它就会存活下来不停地繁殖,直至癌症的发生。
这段文字旨在说明:
A:错误细胞是如何一步步演变成癌细胞的
B:免疫逃逸的具体发生过程
C:错误细胞的巨大危害
D:正常细胞在代谢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由正常细胞更新换代引出如果细胞出错则会演变为癌症;接着说明细胞分裂时在小概率的情况下,会出现错误细胞;最后说明了错误细胞如何“逃逸”,从而演变为癌症。因此文段主要围绕错误细胞如何演变成癌症的过程来描述。A项是对文段主旨的同义转述。B项只是演变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排除。C、D两项表述过于笼统,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
8、【言语理解】“多”与“少”,两者之间绝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对立存在,而恰恰是“量变”与“质变”之间的一个________。一味追求多,或一味追求少,都有可能把事物引向________的另一面。因而,在看待“多”与“少”上,也要有辩证的观点。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独立状态 意料之外
B:中间过程 无法控制
C:相对状态 难以接受
D:演变过程 截然相反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由“不仅仅是……而恰恰是……”可知,此处所填词语应与“对立存在”构成反对对应关系,表示“多”与“少”并非对立关系,“独立状态”“相对状态”均表示“对立”,填入与句意不符,排除A、C。
第二空,由“另一面”可知,此处表达的是一味追求多或少,都有可能会把事物引向与其相对的反面,“无法控制”不能体现“另一面”的特点,排除B。“截然相反”填入恰当。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广州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3.24)-考友回忆版第4题
9、【言语理解】哲学家们长久以来都对语言和思维的关系饶有兴致,许多人相信内部语言(也可叫做内在声音、内心独白或言语思维等等)在科学的范畴之外。这一观点正在被颠覆。人们有了新的实验方法激发内部语言的出现,对之进行干扰,并得到神经成像。研究者开始了解这些内部语言是如何在大脑中形成的、具有哪些主观特质以及在人们的思维和决策过程中扮演了何种角色。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
A:
B:
C:
D:
正确答案:B
解析:
考题出处: 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78题,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乡类)第103题
10、【言语理解】
美国历史学家戴维斯在《档案中的虚构》一书中,以16世纪法国赦罪书中的案情编造为例,凸显所谓原始档案的虚构性,引发历史研究者对档案可信性的质疑。但是换一个角度,在档案的记录、归档与筛选、保存等制作环节中所掺杂的主观意识,恰好也是档案的一种真实性,更可以反映某种特定的时代风尚。因此,对档案可信性的质疑,不应导致对档案的否定与摒弃,而是更应进一步地发掘其中深藏的多元化的历史真貌。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主观意识可能会影响档案的可信性
B:档案多少都会反映特定的时代风尚
C:学者对档案的虚构性持有不同见解
D:存在虚构成分的档案也应善加利用
正确答案:D
解析:
文段首句指出美国历史学家戴维斯在其著作中对原始档案虚构性的凸显引发了历史研究者对档案可信性的质疑;接着用“但是”转折,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即档案制作环节所掺杂的主观意识恰好也是档案的一种真实性,其可以反映某种特定的时代风尚;最后以“因此”得出结论,对档案可信性的质疑不应导致对档案的否定与摒弃,而是更应进一步地发掘其中深藏的多元化的历史真貌。由此可知,最后的结论是文段重点,D项是对结论的同义转述。
A项,对应文段转折前内容,非文段重点,排除。
B项,“档案反映特定的时代风尚”是为了引出结论,即对档案可信性的质疑不应导致对档案的否定与摒弃,而是应对其进一步挖掘利用,本身非文段重点,且文段论述主体是“虚构性的档案”,“档案”概念变化,排除。
C项,对应文段转折前内容,非文段重点,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1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4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