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这一套百科全书,内容涉及各个领域、各门学科,真是 ,丰富多彩。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洋洋大观
B:蔚为大观
C:汗牛充栋
D:包罗万象
正确答案:D
解析:洋洋大观:形容事物或景象丰富多彩,盛大壮观。蔚为大观:形容事物美好繁多,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这两个成语侧重于形容场面的壮观,而非内容的丰富,用在这里不妥,排除A、B。汗牛充栋:形容藏书非常多。包罗万象:形容内容丰富庞杂,无所不包。句中说的是“百科全书”,用“包罗万象”最贴切,D项当选。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有的不信马列信鬼神,不信理想信方术,不敬人民敬“大师”,精神极度空虚;有的把共产主义看成________的海市蜃楼,对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丧失信心,思想消极颓废;有的把西方三权分立、多党制那一套奉为________,价值观发生偏差,等等。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虚无缥缈 圭臬
B:虚无缥缈 圭璋
C:虚妄不实 圭璧
D:虚实相生 圭角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填入的词语应能描述“海市蜃楼”的特点。“虚无缥缈”形容虚幻渺茫、不可捉摸,描述海市蜃楼恰当。“虚妄不实”指没有事实根据,侧重强调事情的可信度;“虚实相生”指文学作品的一种表现手法,多用于绘画、诗歌等意境的描写。C、D两项修饰“海市蜃楼”均不恰当,排除。
第二空,由句意知,有的人是将西方三权分立、多党制奉为了法则。“圭璋”指贵重的玉制礼器;比喻高尚的品德。与句意不符,排除B。“圭臬”原指测量土地的仪器,后引申为某种事物的标尺、准则和法度,符合句意,且“奉为圭臬”为习惯搭配。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题
3、【言语理解】34.东印度公司的发展在荷兰带起一批富裕的资产阶级,充足的资本使得像填海造田这样的昂贵工程得以开展,大量良田随之出现,投资人获得巨大利益。当整个欧洲的艺术潮流还是以皇家和贵族为主导时,荷兰则是资产阶级主导着艺术和文化。传世的许多17世纪荷兰绘画并非像常规那样为王室或教堂绘制,而是为了在市场上自由买卖而作。荷兰的中产阶级第一次带起大规模购买艺术品的潮流。
这段话意在说明:
A:17世纪荷兰艺术发展的独特背景
B:17世纪的荷兰引领着欧洲的潮流
C:资产阶级在荷兰社会中所处的支配地位
D:东印度公司对荷兰经济所起的重要作用
正确答案:A
解析:由文段中的“艺术潮流”、“艺术和文化”、“绘画”、“艺术品”可知,文段重点要说明的是关于荷兰的“艺术”的问题。而B、C、D三项都没有提到“艺术”这个主题词,故都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植物或许被低估了。它们不仅记得何时被人触碰过,而且有研究表明,它们不必借助大脑或复杂的神经系统,就能进行复杂程度与人类不相上下的风险决策。面对两个花盆——其中一个营养含量恒定,另一个营养含量变化不定——如果营养条件足够差,植物会偏好神秘莫测的那个花盆。也许,这可以更好地解释为什么赌博输钱的人会继续赌下去,为什么在寒冷夜晚里,鸟儿即便不知能找到什么也要四处觅食,而不是守着数量确定却不够吃的食物。
以上文字意在说明:
A:恶劣条件下放手一搏,希冀求得生机或许是一切有机体的本能选择
B:植物能进行任何复杂程度与人类不相上下的风险决策
C:植物懂得在危机中铤而走险,竭力求生
D:放弃已知的、确定的,选择未知的、神秘莫测的,是有机体的普遍选择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植物在进行风险决策方面的选择——如果营养条件足够差,植物会偏好神秘莫测的那个花盆。然后引出人和鸟类似的选择——“赌博输钱的人会继续赌下去”“寒冷夜晚里,鸟儿即便不知能找到什么也要四处觅食”。综合植物、人类和鸟的例子可知,恶劣条件下放手一搏,希冀求得生机或许是一切有机体的本能选择,A项正确。
B、C两项仅涉及“植物”,而由末句的“赌博输钱的人”和“鸟儿”的例子可知,文段是由植物引出一切有机体存在的这种普遍情况,且B项的“任何”表述绝对,排除。D项表述错误,文段提到“如果营养条件足够差,植物会偏好神秘莫测的那个花盆”“赌博输钱的人会继续赌下去”“寒冷夜晚里……不是守着数量确定却不够吃的食物”,即有机体选择未知的、神秘莫测的前提是“恶劣条件下放手一搏”。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市)第51题,2017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0题,2017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22题,2017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6题,2017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47题
5、【言语理解】传统村落需要保护,是________的吗?不是,反而需要充分的理由,尤其是对各利益相关方而言。传统村落保护的重大意义,凸显在中华民族整体的、长远的利益上,但现实中保护的责任或________却由具体的人来承担。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言自明 代价
B:自然而然 义务
C:毋庸赘述 使命
D:
理直气壮 后果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由“不是,反而……”可知,此处所填词语应与“需要充分的理由”构成反义关系,表达不需要说明之意。“自然而然”侧重发生的自然,排除B。“理直气壮”指理由充分,因而说话做事有气势或心里无愧,无所畏惧,不符合文意,排除D。
第二空,由“或”可知,所填词语应与“责任”构成并举关系。“使命”多指重大的责任,与“责任”语义重复,不能构成并举关系,排除C。“代价”泛指为达到某种目的所耗费的物质或精力,能与“责任”构成并举关系。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考友回忆版第22题,202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考友回忆版第17题
6、【言语理解】实际上,泰坦尼克号上的救生船数量是符合英国当时的法律规定的,该项法律规定的救生船数量不是基于乘客人数,而是基于船的吨位。当时所有客船的救生船数量都远远低于需要的数量,配备救生船的目的不是用来装下全体乘客,而是预备在发生事故时将乘客转移到救援船上。在那时,国际通用的海事安全规则是客船上的救生船搭载人数应是船上总人数的三分之一,泰坦尼克号的救生船则可以搭载一半的乘客,白星公司还为这种“对乘客安全高度负责”的额外配置没有引起公众注意而感到委屈。
下列说法与本文相符的是:
A:白星公司唯利是图的做法导致泰坦尼克悲剧的发生
B:英国当时的法律与国际通用的海事安全规则不一致
C:泰坦尼克号配备的救生船数量超过法律规定的数量
D:泰坦尼克号的悲剧从技术角度看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正确答案:B
解析:由文段末句可知,A项“白星公司唯利是图的做法”表述不当。
由“该项法律规定的救生船数量不是基于乘客人数,而是基于船的吨位”“国际通用的海事安全规则是客船上的救生船搭载人数应是船上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可知,英国当时的法律与国际通用的海事安全规则不一致,B项正确。
由“在那时,国际通用的海事安全规则是客船上的救生船搭载人数应是船上总人数的三分之一,泰坦尼克号的救生船则可以搭载一半的乘客”可知,文中的“额外配置”指的是救生船数量超过国际通用的海事安全规则的标准量,而非超过英国法律规定,且由首句“泰坦尼克号上的救生船数量是符合英国当时的法律规定的”可知,C项错误。
D项文段未提及,且其中“完全可以避免”表述绝对,错误。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27题
7、【言语理解】新闻不仅是报道中每一个要素都符合客观实际,更重要的是新闻报道能给读者构建一个能正确认识该新闻事件本来面目的框架。无论是以镜头为信息载体的电视新闻,还是以文字为传播手段的报纸新闻都是结构事件的元素,通过一个个镜头或者一个个文字、词语按照特定顺序的组合形成对事件整体描述的框架。但是,叙事结构告诉我们,不同的组合能产生不同的意义。犹如田忌赛马一样,调整顺序也能产生质的飞跃,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量变到质变的第二种形式。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新闻真实的实现有赖于受阅者的认识、理解
B:新闻的真实有赖于新闻主宰者——记者的把握
C:新闻内部要素的完全真实并不能代表这条新闻的完全真实
D:新闻报道的叙事结构同样影响着新闻事件的真实性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主要论述的是新闻框架(即叙事结构)对于新闻报道真实性的影响。A项强调受阅者对于新闻真实的决定作用,在文中没有体现。B项属于无中生有。C项未点明“叙事结构”,不如D项概括得准确。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美国有不少著名的礼貌程序,多少年来________至今,在太多社会礼节已被简化甚至荼毒的今天,这一类礼貌有幸成为仅存的硕果。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沿用
B:延绵
C:延续
D:沿袭
正确答案:D
解析:句中说的是美国历史上不少礼貌程序被完整地继承下来,至今仍被人们所遵守。“延绵”指延续不断,多指形态上的不间断,如山脉延绵。而由“多少年来……至今”可知,题干强调的是时间上的不间断,使用不当,排除B。
“沿用”指继续使用 过去的方法﹑制度﹑法令等 。“延续”指照原来样子继续下来,延长下去。“沿袭”指依照旧传统或原有的规定办理;因循。“美国著名的礼貌程序”属于“旧传统”的范畴,文段强调的是这一传统一代传一代,一直因循至今,“沿袭”所含的“世袭”的意思更符合“从古至今”的语境。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7题
9、【言语理解】电子产品变得简单,才会有更多的人去使用,如果总是高屋建瓴地去谈市场战略,却忽略了产品上用户体验的细节,那这些战略最终会变成空中楼阁。但是,如果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在产品的改进上符合了用户本能的需要,那么这种改善如果持续下去,如果能放大,它就能变成一种巨大的颠覆力量。
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
A:电子产品需制定脚踏实地的营销策略
B:电子产品的设计应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
C:用户使用的便捷性决定了电子产品的市场前景
D:用户对电子产品个性化需求推动了产品的更新换代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电子产品不能忽略用户体验的细节,接着以“但是”转折,进一步指出,如果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改进产品使之符合用户需要,并持续改善下去,最后有可能变成一种巨大的颠覆力量。这也就是说电子产品的设计需要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调整,才能取得良好的市场反应。A项“脚踏实地的营销策略”、D项“个性化需求”文段未涉及,排除。C项“用户使用的便捷性决定了电子产品的市场前景”偷换了概念,文段是说“电子产品变得简单,……符合用户本能的需求”,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4题
10、【言语理解】文明的进展并不完全像是一股奔腾直前、日趋佳境的巨流。如果我们用一种相当大的比例尺把它绘制成图,也许会具有上述外观。但这种广泛的看法往往会________细节,而我们对这一过程的全部理解却必须________于这种细节。假如我们从绵延几万年的全部人类历史来看,新时代的出现往往是相当突然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淡化 超越
B:忽视 定位
C:模糊 着眼
D:无视 立足
正确答案:C
解析:先看第二空,句意为要看重细节,故填“超越”不恰当,排除A。“定位”指确定的位置,文段说的是理解文明的进展过程必须从细节入手,只确定在细节这一点不符合语境,排除B。“着眼”“立足”填入恰当。再看第一空,“模糊”指不分明,不清楚。“无视”指不放在眼里,不认真对待。“相当大的比例尺”“广泛”体现的是大范围的、轮廓性的、不够细致的,与此对应选“模糊”比“无视”更恰当,排除D。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