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可持续成长。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国的100%副省级以上城市、87%地级以上城市,总计约500多个城市提出或正在建设智慧城市,约占世界智慧城市创建总数的一半。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
A:建设智慧城市必不可少的条件
B: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
C:未来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
D:智慧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句介绍了智慧城市的定义,后文援引数据对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情况进行简单论述。由此可知,与智慧城市定义有关的信息是背景铺垫,而非文段重点,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才是文段重点,B项符合文意。
A项,“必不可少的条件”文段未提及,排除;C项未提到“智慧城市”这一论述对象,排除;D项,文段只提到智慧城市对城市可持续成长的促进作用,未具体论述二者关系,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3题
2、【言语理解】中国象棋,周朝时双方就各设5个兵卒。西汉末年刘向的《说苑》中则有“斗象棋”的记载。至南北朝,因周武帝亲撰《象经》使象棋逐渐流行。唐时象棋很普及并传入日本,明清以后,棋坛名将辈出,棋谱大量刊行流传到世界上多个国家和地区。围棋是以双方分别用黑色和白色的棋子围攻对方、以吃子多少定胜负。
这段文字中,对中国象棋和围棋的解释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国象棋最初就有5个兵卒
B:中国象棋到了南北朝就逐渐流行开来
C:围棋以双方围攻、吃子多少定胜负
D:中国象棋明清后传到世界很多国家
正确答案:A
解析:由“周朝时双方就各设5个兵卒”可知,中国最初一副象棋有10个兵卒,所以A是不正确的。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尽管无人驾驶的技术更新速度之快让大众目不暇接,但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公司推出完整、成熟的产品,多数公司尚且困于无人驾驶的测试环节。对一项新技术来说,测试越接近真实的使用环境其结果就越准确。但汽车又不同于其他产品,一旦发生事故,必将危害公共安全。于是,无人驾驶小镇便基于这一需求而诞生。目前,上海、浙江、北京等多地争相开建无人驾驶小镇,各地方政府对此的热衷程度也极大地推动了无人驾驶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技术固然重要,但它显然不是未来无人驾驶领域中唯一的决定性环节。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无人驾驶产业”:
A:技术并非其发展的唯一决定因素
B:面临诸多未解决的技术壁垒
C:受到了越来越多地方政府的青睐
D:无法离开政府的介入与支持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无人驾驶虽然技术更新快,却没有一家公司推出完整、成熟产品,多数困在无人驾驶的测试环节的现状。然后分析原因:汽车发生事故将危害公共安全,因此无人驾驶的测试环节很重要。最后提出对策,政府支持下的无人驾驶小镇应运而生,推动了无人驾驶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由此可知,文段对“无人驾驶小镇”这一新事物持赞成态度,认为其对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有利,应该大力推广。D项的“政府的介入与支持”是解决当前无人驾驶汽车测试问题、建设无人驾驶小镇的必要条件,符合文段主旨。
A项未提到政府的支持,非解决之策,排除;B项,文段关注的是测试问题,面临的技术难题不是文段探讨重点,排除;C项,未体现出政府支持对无人驾驶发展的作用,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
4、【言语理解】现在的诗词普及,还有许多需要留心和甄别的地方。如今市面上诗词普及的图书尤其多,也尤为________。有不少普及读物,其中文字错漏百出,采用的故事也都是________,甚至是杜撰而来。作为读者,应该加以甄别,尽量选择学者编写的图书,他们的材料、解读都较为严谨扎实,采用的故事也都有正史作为依据。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鱼目混珠 稗官野史
B:滥竽充数 逸闻轶事
C:鱼龙混杂 道听途说
D:龙蛇混杂 胡编乱造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所填词语应表达如今市面上诗词普及的图书质量的参差不齐。“鱼目混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文段说的是图书的质量有好有坏,并非造假,排除A。“滥竽充数”指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其适用对象一般为人,不能是所有图书,排除B。第二空,由“甚至”可知,横线处应与“杜撰”构成递进关系。“胡编乱造”与“杜撰”意思相近,排除D。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1题,2019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2019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题,2019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9题,2019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6题,2019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2019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
5、【言语理解】梁朝简文帝诗云:“紫燕跃武,赤兔越空。”二句中赤兔指良马,紫燕亦指良马。李善注谢灵运诗云:“文帝自代还,有良马九匹,一名飞燕骝。”在古代,武威铜马足下的飞燕无疑是用来比喻良马之神速,这种造型让人一看便知其意,所以铜马应直截了当取名为“紫燕骝”或“飞燕骝”,此名恰合古意,最为雅致贴切。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中国古代诗人多善于写马
B:武威铜马足下的飞燕是用来比喻良马神速的
C:武威铜马直接命名为“紫燕骝”或“飞燕骝”更为贴切
D:南北朝文人都喜欢马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列举了古代诗句中关于良马称谓的表述,指出“紫燕”和“飞燕”都是良马的代称,最后一句用“所以”引出文段的主旨——武威铜马直接取名为“紫燕骝”或“飞燕骝”更为贴切。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目前,我国蓝领岗位中依旧还有大量的瓦工、钢筋工、锅炉工、油漆工等工种,而受专业“学科化”等影响,在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中仅能找到相关的,且带有浓厚“学科”色彩的专业名称,而这些专业名称很难让学生将未来相应的就业岗位与上述蓝领岗位对应起来,造成真正进入上述蓝领岗位的毕业生数“大打折扣”。
这段文字意在指出:
A: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目录需要根据实际岗位需求调整
B: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教育无法培养学生进入蓝领岗位
C:瓦工、钢筋工、锅炉工等岗位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蓝领工种
D:专业名称设置与实际教育内容脱节导致中职学生就业困难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主要说的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中存在的专业目录中专业名称与实际蓝领岗位工种不对应的问题,而这种状况的存在造成真正进入蓝领岗位的毕业生很少。由此可知,文段意在说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应根据实际岗位需求调整,A项与此相符。
B、C两项未涉及专业目录不匹配的问题,排除。D项“中职学生就业困难”文段未涉及,且文段说的问题是专业目录设置与实际岗位需求不符,而非“专业名称设置与实际教育内容脱节”,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广州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3.25)-考友回忆版第19题
7、【言语理解】今天在座的每一位都是在为中华民族写历史,让我们一起站在历史的制高点宏观地看我们两岸合作的意愿。
句中的“意愿”指:
A:愿望和前景
B:心愿和远景
C:心愿和心景
D:愿望和景致
正确答案:A
解析:本题实际上在考查词语在特定语境下的搭配。根据语境,说的是两岸合作的前景良好,C、D首先排除。“远景”通常和“目标”搭配,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
城市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关键标志,是文明成果的________之地,城市不仅仅是非农人口与产业的空间集聚,也________了适应时代变化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从古至今都是经济文化的“高地”。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汇聚 培育
B:
积淀 滋养
C:
荟萃 孕育
D:
展示 滋生
正确答案:C
解析:
第一空,由“城市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关键标志”“从古至今都是经济文化的‘高地’”可知,城市是文明成果的集大成之地,文明成果多且好。“积淀”指积累沉淀。“展示”指清楚地摆出来;明显地表现出来。两词均不能体现文明成果多且好,排除B、D。“汇聚”“荟萃”均有聚集之意,但“荟萃”强调(英俊的人物或精美的东西)汇集在一起,更能体现文明成果好,排除A。
验证第二空,“孕育……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填入恰当。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B类-考友回忆版第33题
9、【言语理解】鲨鱼是海中的恐怖杀手,表皮多呈单调的灰色。乍看之下,这似乎是在潜近猎物时,不容易被发现的一种保护色,但事实不然。动物的体色有多种功能,除了掩护(保护)自己外,还有向同类异性炫耀的作用。鲨鱼的眼睛跟多数鱼类一样,有一显著的不同点是,它的视网膜上只有分辨明暗的杆状细胞,任何东西在它们的眼中只是不同层次的“灰色”而已。因此,即使有了缤纷多彩的体色,然在异性眼中也是“毫无意义”的,甚至是进化上的一种“消费”。所以它们就一直保持着最纯朴的体色——灰色。
从这段文字中提炼的寓意不正确的是:
A:觉得世界是单纯的人,他自己也可能是一个单纯的人
B:单纯的人如果以为世界都是单纯的,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C:单纯的人如果以为世界都是单纯的,不一定造成严重的后果
D:不论人还是动物,简单的生理机制是形成单纯的根本原因
正确答案:D
解析:D项把形成单纯的根本原因归结为“生理机制”,明显与常识不符,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B: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C:法律意义上的表达权,常识意义上的豁免权,应该受到尊重
D:法律意义上的豁免权,常识意义上的表达权,应该受到尊重
正确答案:C
解析:A、B两项明显不符,排除。“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讲的是尊重个人在法律意义上的表达权。D项“法律意义上的豁免权”是一种职业特权、程序性特权,与题干意思不符合。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