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纸扇:电扇
A:瓷杯:保温杯
B:扫帚:吸尘器
C:马车:自行车
D:毛笔:钢笔
正确答案:B
解析:纸扇与电扇作用相同,后者效率更高。
A项,瓷杯和保温杯作用相同,但二者之间不存在效率的比较,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扫帚与吸尘器作用相同,后者效率更高,与题干关系一致。
C项,马车和自行车作用相同,但二者之间不存在效率的比较,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毛笔和钢笔作用相同,但二者之间不存在效率的比较,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2题
2、【判断推理】随着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的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阅读途径更加多元化,并且不断深化与拓展,呈现出数字阅读的新态势。阅读本是一种极具个人风格的私事,但在社交媒体环境中,数字阅读成为一件能够与他人共享、交流的事情;数字阅读的行为习惯、推广方式及平台等也都在发生变化。
以下各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论证的是:
A:统计显示,去年实体书店的销量下降了30%左右
B:数据显示,去年电子书的购买率下降了10%左右
C:数字阅读的“智能”元素改变了传统阅读的本质
D:社交媒体本身能为数字阅读找到更直接的分享对象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论点:随着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的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阅读途径呈现出数字阅读的新态势。论据:阅读从一种极具个人风格的私事,变为能与他人共享、交流的事情。
A项,实体书店的销量下降,不代表数字阅读量上升,无法说明阅读方式、阅读途径更加多元化,并未体现出数字阅读的新态势,不能支持题干论证。
B项,电子书的购买率下降,说明数字阅读量下降,但无法说明阅读方式、阅读途径更加多元化,并未体现出数字阅读的新态势,不能支持题干论证。
C项,传统阅读的本质与题干论证的阅读方式更加多元化的论点无关,不能支持题干论证。
D项,指出社交媒体能为数字阅读找到更直接的分享对象,解释了为什么在社交媒体环境中,数字阅读能够成为与他人共享、交流的事情,支持了论据,从而支持了题干论证。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4题,2019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1题,2019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4题,2019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4题,2019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9题,2019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2题,2019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4题
3、【判断推理】《大学》:《中庸》:四书
A:泰山:华山:五岳
B:物欲:财欲:六欲
C:朝夕:除夕:七夕
D:春风:秋雨:四季
正确答案:A
解析: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因此《大学》《中庸》均属于四书。
A项,五岳指的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因此泰山和华山均属于五岳。与题干关系一致。
B项,六欲包括眼(见欲)、耳(听欲)、鼻(香欲)、舌(味欲)、身(触欲)、意(意欲),而物欲和财欲均不属于六欲。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朝夕指天天、时时,也指非常短的时间;除夕和七夕都属于节日。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春和秋属于四季,而非春风、秋雨属于四季,春风和秋雨为并列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75题,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75题
4、【判断推理】妈妈每天早上都会为上小学的儿子做早餐。妈妈会做的早餐品种有面条、水饺、稀饭、蛋炒饭、煎饼等5种,但每天她只为儿子做其中的一种。已知:
(1)做面条比较容易,一周做两次,两次在一周内相隔3天;
(2)做稀饭的时间是在第一次做面条的前一天或后一天,一周仅做一次;
(3)做水饺也是一周仅做一次,但这次是在第二次做面条之前的任何一天;
(4)做蛋炒饭也仅限一次,时间与第一次做面条那天在一周内相隔4天;
(5)有一次做煎饼的时间是在第一次做面条之前。
假定周一为一周的第一天,根据以上陈述,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周一做稀饭
B:周二做面条
C:周四做水饺
D:周日做煎饼
正确答案:B
解析:根据(4)做蛋炒饭与第一次做面条相隔4天,则第一次做面条只能在周一或周二;又因(5)在第一次做面条之前有一次做煎饼,故第一次做面条只能在周二。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69题
5、【判断推理】不确定性避免是指在任何一个社会中,人们对于不确定的、含糊的、前途未卜的情境,都会感到面对的是一种威胁,从而总是试图加以防止。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不确定性避免的是:
A:学校号召研究生出国深造,小王觉得自己生活比较安定,不想出去,就说:“我的外语水平不行,还是把机会让给其他同学吧。”
B:随着金融风暴的到来,股市涨跌起伏不定,小赵将自己手上的股票迅速抛售
C:毕业答辩日期临近,小李对于答辩老师可能提出的问题心里没底,非常紧张
D:小张在去国企工作还是自己创业之间反复思考,觉得后者风险太大,于是选择进入国企
正确答案:C
解析:不确定性避免的定义要点:①对于不确定的、含糊的、前途未卜的情境;②试图加以防止。
A项,出国深造对于小王属于前途未卜,做出不想出去的决定,属于不确定性避免。
B项,股市涨跌起伏不定属于不确定的情景,选择抛售也符合不确定性避免的定义。
C项,毕业答辩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心理没底,但并没有因此不参加毕业答辩,不符合要点②,不属于不确定性避免。
D项,由于创业风险太大而选择进国企,也符合不确定性避免的定义。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0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1题,201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71题,2010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1题,2010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71题,201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71题,2010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1题,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1题,2010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1题,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71题,201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71题,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71题,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71题
6、【判断推理】青衿:读书人
A:南冠:囚犯
B:浮屠:寺庙
C:春蚕:奉献
D:袍泽:官员
正确答案:A
解析:青衿指代读书人,两者含义相同。
A项,南冠指代囚犯,两者含义相同,与题干关系一致。
B项,浮屠指代佛塔,并不是寺庙,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春蚕比喻奉献的人,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袍泽指代军中的同事,并不是官员,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1题,2018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6题,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9题,2018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6题,2018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4题,2018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66题,2018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1题
7、【判断推理】再社会化指的是正常的社会化中断或失败后重新开始的社会化过程。特点是全面、迅速地改变原有的思想、价值体系和生活方式,接受新的社会化内容。
根据上述定义,以下哪项涉及再社会化?
A:退休后的老王报名进了老年大学,开始系统学习书法
B:移居中国的史密斯夫妇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喜欢中国文化了
C:工作多年的王某考上了研究生,重新走进校园,他有种重回故里的感觉
D:小刘因盗窃财物被送进了少管所,出来后他改过自新,自食其力
正确答案:D
解析:再社会化的定义要点:①正常的社会化中断或失败后;②改变原有的思想、价值体系和生活方式。
A项,老王学习书法不符合要点①②,不涉及再社会化。
B项,史密斯夫妇喜欢中国文化不符合要点①,不涉及再社会化。
C项,工作多年的王某重回校园不符合要点①,不涉及再社会化。
D项,小刘因盗窃财物被送进少管所接受再教育,出来后改过自新,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7题
8、【判断推理】当前大学课程设置出现一定问题,很多大公司新上岗人员都存在没有很好掌握基本工作技能,比如文件的写作,数据的处理,及办事能力。
上述论证是以下面哪项为前提的?
A:现在的大学课程设置没有基本技能方面的课程
B:文件的写作,数据的处理,及办事能力等基本技能对胜任工作很重要
C:公司新上岗人员基本代表当前毕业大学生水平
D:过去的大学生比现在的大学生接受了更多的基本技能教育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由“很多大公司新上岗人员没有很好掌握基本工作技能”推出“当前大学课程设置有问题”。
A项,指出现在的大学课程设置没有基本技能方面的课程,但不代表大学课程设置就一定存在问题,该项没有在论据和论点之间建立起联系,不是题干论证的前提。
B项,指出这些基本技能对胜任工作很重要,但不代表大学课程设置就一定存在问题,该项不是题干论证的前提。
C项,指出新上岗人员代表当前毕业大学生水平,则新上岗人员没有很好掌握基本工作技能,就代表当前毕业大学生没有很好掌握基本工作技能,说明大学课程设置确实存在问题,因此该项是题干论证的前提。
D项,指出过去大学生的情况,但不代表当前大学课程设置就一定存在问题,该项不是题干论证的前提。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8题
9、【判断推理】在某公司中,李明帮助了王刚,而王刚帮助了赵贤。李明纳税比赵贤多。
由此可以推出:
A:王刚纳税比赵贤多
B:李明纳税和王刚一样多
C:有人帮助了一个纳税比他多的人
D:有人帮助了一个纳税比他少的人
正确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条件,假设三人的纳税额大小关系为:①李明>赵贤>王刚时,李明帮助了王刚,即有人帮助了一个纳税比他少的人;②李明>王刚>赵贤时,也符合有人帮助了一个纳税比他少的人;③王刚>李明>赵贤时,王刚帮助了赵贤,依旧符合有人帮助了一个纳税比他少的人。即无论什么情况,D项均为真,其余几项不能确定推出。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114题
10、【判断推理】研究机构针对医患关系的一项调查显示,患者对医生、护士、医院的总体满意度分别达到了94.6%、93.5%和79.8%。从调查数据看,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就医环境、就诊便利程度等项目的满意度都在70%以上。而患者最不满意的项目中,排在前三项的分别是药品价格、检查费用和就医总费用。因此有人认为,就医高消费是导致患者对医院以至整个医疗体系不满意的根本原因,近年来发生的一些患者对医护人员个人的纠纷甚至暴力事件只是个别现象,就医高消费并不是医患暴力冲突的根本原因。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够削弱上述观点?
A:调查显示,医护人员对医患关系的评价仅60分,甚至低于患者的评价
B:医护人员是医院和医疗体系的代表
C:就医成本过高是导致就医高消费的根本原因
D:医方和患方是两个群体,而非个人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的观点为:就医高消费是导致患者对医院以及整个医疗体系不满的根本原因,但不是医患暴力冲突的根本原因。
A项,医护人员的评价为无关项。
B项,指出医护人员其实就是医院和医疗体系的代表,二者是不可分的,即就医高消费是导致患者对医疗体系不满,也是引发医患冲突的原因,能够有力地削弱题干观点。
C项,说明就医高消费的原因,是无关项。
D项,指出医方和患方是两个群体,而非个人,所以不能以个人的行为代表群体行为,不能削弱题干观点。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6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