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专项常考题集合222

发布时间:2022-08-18 5:13     浏览量:24

1、【判断推理】指鹿为马:颠倒黑白

A:不以为然:不屑一顾

B:目无全牛:鼠目寸光

C:师心自用:固执己见

D:不孚众望:众望所归

正确答案:C

解析: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指鹿为马与颠倒黑白为近义词。
A项,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不屑一顾是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轻视。两者并非近义词,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目无全牛指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形容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已经到达非常纯熟的地步。鼠目寸光比喻目光短浅,缺乏远见。两者并非近义词,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师心自用形容自以为是,固执己见,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师心自用与固执己见为近义词,与题干关系一致。
D项,不孚众望指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众望所归形容某人威望很高,受到大家敬仰和信赖。两者并非近义词,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6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 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28题,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市类)第29题,2016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2016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30题,2016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7题,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8题,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6题,2016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1题,2016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0题,2016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2016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0题,2016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2016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招警类)第25题,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2016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1题,201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1题,2016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9题,2016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0题,2016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2016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0题,2016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1题,2016年河南省选调生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8题

2、【判断推理】75年前,一头驯鹿因感染炭疽死亡后尸体保存在北极圈附近的冻土中,不久前附近的一名男童因感染炭疽死亡。有科学家推测,全球变暖使得北极圈的“永久冻土”开始融化,炭疽杆菌因此卷土重来。同时,一些“古老病毒”比如天花和黑死病的病原体也可能埋藏在这些永久冻土中。科学家正为此极度担忧。
以下陈述如果为真,哪项最有助于为科学家解忧?

A:永久冻土是细菌长期保持活力的最理想场所,时间也许可以长达一百万年

B:人类与细菌和病毒一直并存,如黑死病和天花,人类已进化出对抗它们的基因

C:全球变暖让北半球国家变得更温暖,诸如疟疾等热带疾病开始发生于北半球

D:如果病原体长时间没有接触到人类,那么我们的免疫系统对它不会有所防备

正确答案:B

解析:科学家的担忧为,全球变暖使得北极圈的“永久冻土”开始融化,炭疽杆菌因此卷土重来。同时,一些“古老病毒”比如天花和黑死病的病原体也可能埋藏在这些永久冻土中。
A项,指出永久冻土可以使细菌长期保持活力,那么全球变暖,那些埋藏在冻土中的病原体就能够卷土重来,加剧了科学家的忧虑,排除。
B项,说明人类已进化出对抗天花和黑死病的基因,所以科学家没有必要担忧全球变暖使得这些“古老病毒”卷土重来,有助于为科学家解忧。
C项,指出全球变暖使得疟疾等热带疾病开始发生于北半球,而题干讨论的是埋藏在冻土中的病原体是否会卷土重来,为无关项,排除。
D项,指出免疫系统不会对长期没有接触人类的病原体有防备,那么全球变暖,一些“古老病毒”的病原体出现,人类也就不会有所防备,容易感染上,加剧了科学家的忧虑,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6题

3、【判断推理】对A市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进行的调查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居民由两年前的6.5%上升到现在的7.2%。但是该市最大的健身中心却表示,近两年来该中心的顾客数略有下降。
以下各项除了哪一项,都有助于解释上述矛盾?

A:该健身中心对顾客的统计不仔细,统计的准确性值得怀疑

B:为节省开支,许多居民改为到公园参加锻炼

C:A市调查中抽取的样本较多,所以调查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D:近两年该市新开了许多健身中心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矛盾是:调查中该市参加体育锻炼的居民比例升高了,而最大的健身中心顾客数略有下降。
A项,指出统计存在缺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矛盾。
B项,说明健身中心顾客数量的下降另有他因,也可以解释矛盾。
C项,说明矛盾确实存在,无法解释矛盾。
D项,说明可能其他的健身中心分流了顾客导致矛盾的产生,也属于另有他因,能够解释矛盾。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4题

4、【判断推理】巴蜀:燕赵

A:齐鲁:秦晋

B:殷商:云贵

C:京津:淮海

D:闽越:荆湘

正确答案:A

解析:巴蜀指四川盆地及其周边地区,燕赵指今河北省及其周边地区,二者是并列关系,且“巴”“蜀”“燕”“赵”都是中国历史上的国家名称。
A项,齐鲁指今山东地区,秦晋指陕西、山西地区,二者是并列关系,且“齐”“鲁”“秦”“晋”均为中国历史上的国家名称,与题干关系一致。
B项,殷商指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云贵指云南和贵州,也指云贵高原。二者并非并列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京津是北京、天津的合称,淮海指淮河以北及连云港一带地区,二者是并列关系,但“京”“津”“淮”“海”并非中国历史上的国家名称,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闽越指今福建地区,荆湘指今湖北、湖南地区,二者是并列关系,但“闽”“越”“荆”“湘”并非都是中国历史上的国家名称,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1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64题,2021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2题,2021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6题,202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3题,2021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6题,2021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7题,2021年天津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4题,2021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8题,2021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8题,202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6题

5、【判断推理】罪犯:监狱

A:书本:书柜

B:教师:学校

C:运动员:体育馆

D:病人:医院

正确答案:D

解析:监狱的主要作用是关押罪犯,且罪犯是人物。
A项,书柜的作用是存放书本,但书本不是人物,与题干关系不同。
B项,教师在学校教学,与题干关系不同。
C项,运动员在体育馆运动,运动员是一种职业,与题干关系不同。
D项,医院的主要作用是救治病人,与题干关系相同。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4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8题

6、【判断推理】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施既定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控制、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总量的方针、政策、措施的总称。
根据上述定义,以下属于中国人民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的是:

A:中国人民银行为了刺激消费,大幅下调存款利率

B:商业银行依法按照一定比例向中国人民银行交足存款准备金

C:中国人民银行经理国库业务

D:中国人民银行在商业银行资金短缺时,对其提供贷款

正确答案:A

解析:货币政策的定义要点:①中央银行为实施既定经济目标;②控制、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总量的方针、政策和措施。
A项,刺激消费(既定经济目标),调存款利率(调节货币供应量),符合定义。
B项,商业银行不等同与中央银行,不符合要点①。
C项,经理国库业务不是既定的经济目标,不符合要点①。
D项,对商业银行提供贷款不是既定的经济目标,不符合要点①。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5题

7、【判断推理】政府监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实现某些公共政策目标,对微观经济主体进行的规范与制约,主要通过对特定产业和微观经济活动主体的进入、退出、资质、价格及涉及国民健康、生命安全、可持续发展等行为进行监督、管理来实现。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政府监管范围的是:

A:农户根据对市场的预测调整所种植的农作物种类

B:食品厂生产的某种食品可能含有超标的有害物质

C:某家电企业调高了其产品的销售价格

D:一些居民将政府发放的生活保障金用于购买股票

正确答案:B

解析:政府监管的定义要点:①特定产业和微观经济;②涉及国民健康、生命安全、可持续发展。
A项,农户根据对市场的预测调整种植作物的种类,政府并未进行规范与制约,且未涉国民健康、生命安全、可持续发展,不属于政府监管范围。
B项,食品厂生产的某种食品符合要点①,含有超标的有害物质也符合定义②,属于政府监管的范围。
C项,家电企业调高售价,不符合要点①,不属于政府监管范围。
D项,部分居民将生活保障金用于购买股票,不符合要点②。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0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4题

8、【判断推理】有人认为牛奶的浓度与奶牛所吃的有机牧草有关。
为了验证这个观点,下列实验方法最可靠的是:

A:挑选品种优良的奶牛作为实验样本

B:化验比较有机牧草与施过化肥的牧草的营养成分

C:尽可能挑选品种相同、等级一致的两批奶牛,一批使用有机牧草喂养,另一批使用施过化肥的牧草进行喂养,一段时间后,对比两批奶牛所产牛奶的浓度

D:对同一批奶牛逐步减少或增加其食物中有机牧草的比例,对比不同时期这批奶牛所产牛奶的浓度

正确答案:C

解析:要验证牛奶的浓度和奶牛所吃的有机牧草有关,进行对照试验。
A项,不同品种的奶牛牛奶浓度不一致,挑选品种优良的奶牛作为实验样本,不一定能增加实验的可靠性。
B项,牧草的营养成分与牛奶的浓度没有直接联系,属于无关项。
C项,在对照实验中,控制了除牧草以外的其他变量,排除他因,得到的结果更准确,实验也最可靠。
D项,此实验只能得出牛奶浓度可能和有机牧草在食物中的比例有关系,但也会存在其他原因。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5题

9、【判断推理】玻璃瓶 对于 (       ) 相当于 (       ) 对于 秋播作物

A:石英砂 农作物

B:塑料瓶 水生植物

C:广口瓶 大棚作物

D:饮料瓶 春播作物

正确答案:C

解析:代入A项,石英砂是制作玻璃瓶的原材料,秋播作物属于农作物。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B项,玻璃瓶和塑料瓶是并列关系,水生植物和秋播作物是交叉关系。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C项,玻璃瓶和广口瓶是交叉关系,大棚作物和秋播作物是交叉关系。前后关系一致。
代入D项,玻璃瓶和饮料瓶是交叉关系,春播作物和秋播作物是并列关系。前后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级)第105题,202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第100题

10、【判断推理】研究者受萤火虫的启发,用合成生物技术将荧光基因重组到一种农杆菌中,利用其与一种名为拟南芥的微小植物传递DNA,来培育发光的拟南芥。他们认为如果这项技术应用在树木上,将会使未来的树木发光,并作为路灯使用,这将极大地节约能源。
以下哪项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A:研究者将荧光基因重组到一种农杆菌中,利用其与树木传递DNA,但这种细菌会影响树木的生长寿命

B:拟南芥能够很好地与农杆菌中的荧光基因融合,但一般的树木难以与这种基因结合

C:这种利用生物技术实现的廉价光源非常节能,据分析其产生的能量比电池更加密集

D:繁华街道中由于车辆密集,这种发光植物很难显现出来,只有在林荫小道中才能发挥照明作用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论点:这项技术应用在树木上,将会使未来的树木发光,并作为路灯使用,这将极大地节约能源。论据:研究者受萤火虫的启发,用合成生物技术将荧光基因重组到一种农杆菌中,利用与其一种名为拟南芥的微小植物传递DNA,来培育发光的拟南芥。
A项,说明细菌会影响树木的生长寿命,与题干结论无关,属于无关项。
B项,一般的树木难以与这种基因结合,说明该项技术无法应用到树木上使树木发光,切断了论点和论据之间的联系,削弱了题干结论。
C项,说明了此生物技术的优势,加强了题干结论。
D项,发光植物只有在林荫小道中才能发挥作用,说明此技术能应用到树木上,使树木发光,加强了题干结论。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8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