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中国国庆盛大阅兵过程中,各军兵种方队整齐划一,步调一致,完美展现了中国军人的刚毅与坚强,举世瞩目,这是军人们历经数月艰苦训练的结果,已知某训练小组共有40余名队员,平均身高1.82米,平均年龄24岁,最终,所有年龄23岁以上,且身高超过1.83米的队员都参与了正式阅兵。
根据以上信息,关于该训练小组可以得出下列( )项。
A:没有23岁以下的队员参加正式阅兵
B:参加正式阅兵的队员中,23岁以上的队员占多数
C:所有身高超过1.83米但年龄23岁以下的队员都没有参加正式阅兵
D:未参加正式阅兵者不包括23岁以上且身高超过1.83米的队员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条件:年龄23岁以上,且身高超过1.83米的队员都参与了正式阅兵。
A项,根据题干条件只能知道年龄23岁以上且身高超过1.83米的队员参与了,但无法判断是否有23岁以下的队员参加正式阅兵,无法推出。
B项,题干并未涉及其他年龄的队员参加正式阅兵的人数,无法判断23岁以上的队员所占的比例,无法推出。
C项,题干并未涉及身高超过1.83米但年龄23岁以下的队员是否参加正式阅兵,无法推出。
D项,根据题干条件可以得到未参加正式阅兵者不包括23岁以上且身高超过1.83米的队员,可以推出。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0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A类)-考友回忆版第55题,2020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B类)-考友回忆版第51题
2、【判断推理】( ) 对于 编辑 相当于 工厂 对于 ( )
A:主编 产品
B:报纸 厂房
C:报社 工人
D:出版社 车床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主编是编辑的领导者,工厂生产产品,前后关系不同。
B项,编辑编校报纸,厂房是工厂的一部分,前后关系不同。
C项,编辑在报社工作,工人在工厂工作,前后关系相同。
D项,编辑在出版社工作,工厂里有机床,前后关系不同。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9题
3、【判断推理】暗示是指用含蓄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其作用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判断地接受某种意见或信念。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暗示的是:
A:在评选先进工作者之前,领导多次在职工大会上提到小王最近取得的成绩
B:小刘告诉小张,希望他不要参加篮球赛
C:小李让人带信给小赵,请小赵在厂长选举时投自己一票
D:领导在会议上提倡大家节约用水
正确答案:A
解析:暗示的定义要点是“用含蓄的、间接的方式”,B、C、D三项都是以直接的方式进行,不符合定义。而A项中领导多次提到小王最近取得的成绩,是采用了含蓄的方式表明小王应该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属于暗示。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09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8题
4、【判断推理】有研究调查了大学生食用泡菜、酸奶等发酵食品的情况和他们的社交焦虑症发病率,发现食用发酵食品可以显著减少社会焦虑症的发生,可能原因在于发酵食品中含有能够促进消化吸收和改善肠道环境的益生菌,通过改善消化功能来促进情绪健康。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研究结论?
A:社会焦虑的发病与个性、性别、年龄等也有关系
B:不少情绪健康的大学生从来不吃泡菜、酸奶等发酵食品
C:某国大学生的泡菜消费量和社会焦虑症发病率均全球第一
D:不少出现考试焦虑或社交焦虑的学生都不同程度存在腹泻症状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研究的结论:食用发酵食品可以显著减少社会焦虑症的发生。
A项,社会焦虑的发病和其他因素有关并不能排除食用发酵食品的作用,无法质疑题干结论,排除。
B项,说的是情绪健康的大学生的情况,与食用发酵食品是否能减少社会焦虑症的发生无关,不能质疑题干结论,排除。
C项,以某国的数据指出泡菜消费量高的同时社会焦虑症发病率也高,说明食用发酵食品并不能减少社会焦虑症的发生,质疑了题干的结论。
D项,存在腹泻症状并不一定是食用发酵食品导致的,无法说明食用发酵食品对社会焦虑症的作用,不能质疑题干结论,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8题
5、【判断推理】顺从是指互动中的一方自愿或主动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按另一方的要求行事,即一方服从另一方。顺应的含义比顺从更广泛,除了有顺从的含义外,它还指互动的双方或各方都调整自己的行为,以实现互相适应。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行为属于顺应的是:
A:王某经常将垃圾堆放在家门口,影响了居民楼内的环境卫生,邻居们向他提出意见后,王某家门口变得干净起来
B:小燕经常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经理根据小燕的表现在员工大会上表扬了她,并给予奖励
C:某食品厂因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被工商部门处以20万元罚款,该厂以罚款过重为由提起行政复议,上级工商部门作出罚款10万元的决定
D:强盛公司与荣发公司有意进行合作,经过多轮激烈地磋商,双方都降低了自己的条件,从而实现了合作目标
正确答案:D
解析:顺应的定义要点:①一方自愿或主动地调整自己的行为;②互动的双方或各方都调整自己的行为,以实现互相适应。
A项,邻居提出意见后,王某才调整自己的行为,不符合要点①②。
B项,经理表扬小燕为体现调整自己的行为,不符合要点①②。
C项,食品厂提起行政复议后,罚款才由20万元变为10万元,不符合要点①②。
D项,双方都降低了自己的条件,体现了互动的双方都调整自己的行为,实现了合作目标体现了实现互相适应,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8题
6、【判断推理】在一项针对216名6到12个月的婴儿进行的测试中,研究人员教给婴儿新的手指木偶玩耍的三个本领,有一半的宝宝在学习之后的四个小时就睡了一大觉,但是另外的宝宝则没有睡觉或者只小憩了不到30分钟。研究显示,平均说来,有充足睡眠的宝宝能记住1.5个本领,但是没有怎么睡觉的宝宝则一项本领都没有记住。可见,婴儿学习本领后保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增强记忆。
下列哪项是上述论证最可能依赖的假设?
A:该研究结果在青少年群体中同样适用
B:充足睡眠有助于宝宝正常的身体发育
C:实验前两组宝宝的智力水平状况相当
D:有其他研究验证了这项结果的可靠性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根据两组婴儿在学习之后睡觉时间长短的不同会导致记住内容的多少不同,得出“婴儿学习本领后保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增强记忆”这一结论。
A项,指出该研究结果在青少年群体中同样适用,但题干的论述对象是婴儿,该项仍然无法说明婴儿学习本领后保持充足的睡眠是否有利于增强记忆,因此该项不是所要寻找的假设前提,排除。
B项,指出充足睡眠有助于宝宝身体发育,但仍然无法说明婴儿学习本领后保持充足的睡眠是否有利于增强记忆,因此该项不是所要寻找的假设前提,排除。
C项,指出实验前两组宝宝的智力水平相当,排除了智力水平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否则如果实验前两组宝宝的智力水平本来就不同,则不能证明记住内容的多少是受睡眠时间长短影响的,就不能得出题干结论,因此该项是所要寻找的假设前提,保留。
D项,指出有其他研究验证了这项结果的可靠性,对题干结论有支持作用,但并非题干论证所依赖的假设前提。将该项的反面代入题干,即没有其他研究验证了这项结果的可靠性,但不代表该结果不可靠,题干结论仍可能成立,因此该项不是所要寻找的假设前提,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9月)第79题,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4月)第79题
7、【判断推理】购票:乘车:到达
A:报名:参赛:领奖
B:下单:付款:送达
C:排队:用餐:点餐
D:毕业:就业:失业
正确答案:A
解析:先购票,后乘车,最后到达,且发出动作的主体是一致的。
A项,先报名,后参赛,最后领奖,且发出动作的主体是一致的。与题干关系一致。
B项,先下单,后付款,最后送达。但送达的主体与前面两个不同,与题干不一致,排除。
C项,先排队,后点餐,最后用餐。但用餐和点餐的位置颠倒,与题干不一致,排除。
D项,毕业、就业、失业没有明显的时间先后顺序,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广州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3.24)-考友回忆版第63题
8、【判断推理】氏族:部落
A:市场经济:商品经济
B:短篇小说:小说
C:氯化氢:盐酸
D:
导弹:直升机
正确答案:B
解析:包含关系,氏族是部落中的一种,短篇小说是小说中的一种。A项是并列关系,C项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9、【判断推理】琵琶:浩淼
A:荏苒:枇杷
B:谦虚:违背
C:拉拢:苦修
D:卑鄙:吵闹
正确答案:D
解析:琵琶(pipa)的拼音中都含有声母p,浩淼(haomiao)的拼音中都含有韵母ao。
A项,荏苒(renran)的拼音中都含有声母r,枇杷(pipa)的拼音中都含有声母p,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谦虚(qianxu)的拼音中没有相同的声、韵母,违背(weibei)的拼音中都含有韵母ei,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拉拢(lalong)的拼音中都含有声母l,苦修(kuxiu)的拼音中没有相同的声、韵母,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卑鄙(beibi)的拼音中都含有声母b,吵闹(chaonao)的拼音中都含有韵母ao,与题干关系一致。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判断推理】知觉防御:是指人们保护自己的一种思想方法倾向。这种倾向使人比较容易注意观察能满足需要的那些事物,而对那些与满足需要无关的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知觉防御的是:
A: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B: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C: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D: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表现了一种道德取向,不涉及具体的感官,所以不属于知觉防御。B项的“不闻”,C项的“聊为”,D项的“犹唱”都表现了对客观世界感知的选择性,符合知觉防御的定义。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