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196

发布时间:2022-08-13 7:53     浏览量:25

1、【言语理解】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________小康社会________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________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建设 决胜 时期

B:建设 决战 时刻

C:建成 决胜 时期

D:建成 决战 时刻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顺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建设”与“建成”一字之差,但意义深远。“建设”侧重过程,强调任重道远;“建成”侧重结果,强调小康社会即将实现。对应“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背景,此处应选“建成”,排除A、B。
第二空,“决战”指敌对双方使用主力进行决定胜负的战役或战斗;“决胜”指决定最后的胜负。此处表达的是目前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决胜阶段”为习惯搭配,排除D。
第三空,“时期”指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一段具有一定特征的、较长的时间,“时刻”指特定的时间。与前文的“阶段”对应,此处填入表示较长时间的“时期”更恰当。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题

2、【言语理解】相对于人的一生,岁月的长河沉静缓慢,一个小小转弯,也往往会耗上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时间,而历史的记录,浓缩这缓慢过程中关键性的拐点,放大这冗长沉闷中戏剧化的细节,甚至是剑拔弩张的氛围、慷慨激昂的情绪……读史,确实让人沉迷。
这段话的中心议题是:

A:历史记录

B:记录历史

C:岁月

D:读史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先说人的一生相对于岁月来说很短,然后指出历史记录所具有的对岁月的浓缩和放大效应,正是基于此,读史才让人沉迷。由此可知,文段是围绕“读史”展开的,前文所述都是读史让人沉迷的原因。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0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3题

3、【言语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可谓“________________”。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正是“________________”。而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一定是“_______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

B:人间正道是沧桑,雄关漫道真如铁,长风破浪会有时

C:长风破浪会有时,人间正道是沧桑,雄关漫道真如铁

D:长风破浪会有时,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

正确答案:A

解析:“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意思是别说雄关真像铁那样牢不可破。“人间正道是沧桑”比喻革命的道路虽艰难曲折却是正道。“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意思是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引申为相信总有一天会实现理想施展抱负。
第一空,对应“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此处填入“雄关漫道真如铁”恰当。
第二空,对应“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正确道路”,“人间正道是沧桑”填入恰当。
第三空,对应“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长风破浪会有时”填入恰当。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广州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3.24)-考友回忆版第24题

4、【言语理解】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将委托专业金融机构对中国女足发展基金进行            ,其收益部分用于      中国女子足球队改善生活和训练条件,开展交流与合作,培养选拔后备力量。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管理 运作 资助

B:经营 运作 援助

C:管理 使用 资助

D:经营 使用 援助

正确答案:A

解析:基金是用来“管理”的而非“经营”,由此可排除B、D两项。“运作”指运行和操作,指进行中的工作状态。与“使用”相比更加符合句意,且“基金的管理和运作”也属于习惯性搭配。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如果说逻辑源自“先验”,即逻辑超越经验、先于经验而存在,那么到底有无超越具象事物的抽象逻辑存在?如果有,我们又如何推知其存在?不少逻辑学家常以类似“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这样的命题来证明逻辑的先验性——自然,作为数理逻辑的符号系统尤其如此,似乎逻辑形式可以不依赖于人们的经验而具有推理的自洽性和永恒正确性,客观世界的事物都必须通过“逻辑的安排”才得以使人们有一清晰系统的认识。倘若真是如此,我们不禁要问,人类作为经验性的存在,又如何知晓有一个超越经验的逻辑存在?无疑,承认先验逻辑的存在,势必陷入独断论的泥潭或陷入神秘主义的窠臼。
这段文字意在:

A:质疑先验逻辑的存在

B:说明神秘主义是不可取的

C:论述逻辑是对经验的总结

D:解释客观世界有时是没有逻辑的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属于分总结构,尾句为总结句:无疑,承认先验逻辑的存在,会陷入独断论的泥潭或神秘主义的窠臼。可见作者是在质疑先验逻辑的存在。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

大熊猫分布区内目前分布的4种大型食肉动物,即豺、狼、豹和雪豹,其分布区范围自20世纪中期以来均出现明显下降,其中以豺最为严重——过去10年间,豺与狼在大熊猫分布区内均只有零星记录(豺仅被记录到4次,狼11次),在部分山系可能处于濒临消失的边缘。大型食肉动物的窘迫与大熊猫卓有成效的保护形成了明显反差,究其原因,可能主要是大型食肉动物处在食物链顶端,对栖息地面积和质量的要求远比其他动物苛刻。

根据上述文段,可以推出:

A:

提供大面积、高质量的栖息地或是留住大型食肉动物的关键

B:

对大熊猫保护的投入广泛惠及了跟它同区域分布的其他动物

C:

对大熊猫的全面保护极大地挤压了大型食肉动物的生存空间

D:

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可使大型动物得到全面保护

正确答案:A

解析:

A项可以推出,由“大型食肉动物的窘迫与大熊猫卓有成效的保护形成了明显反差,究其原因,可能主要是大型食肉动物处在食物链顶端,对栖息地面积和质量的要求远比其他动物苛刻”可推知,当选。

B项无法推出,由“大型食肉动物的窘迫与大熊猫卓有成效的保护形成了明显反差”可知,对大熊猫保护的投入并未广泛惠及与其同区域分布的其他动物,排除。

C项无法推出,文段只提到对大熊猫保护的卓有成效和大型食肉动物的窘迫,无法推出后者生存空间的减小是前者挤压所致,强加因果,排除。

D项无法推出,文段未提到“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真性”,且“大型动物”概念变化,文段主要是针对“大型食肉动物”而言的,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1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3题,2021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0题,2021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6题,202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2题,2021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1题,2021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0题,2021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4题,2021年天津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5题,2021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8题,2021年内蒙古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1题,202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60题

7、【言语理解】在全球化日益发展、国际组织地位和作用愈加凸显的今天,中国要想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环境下实现自身发展的战略目标,不仅需要积极主动的进取精神,不断开辟新的领域,加大参与国际组织的力度,同时也需要以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对当今国际组织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对自己在国际组织中的地位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和把握,对中国与国际组织之间存在的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理解,对未来国际组织发展趋势及其走向做出合理的推测和判断。
这段文字主要支持的观点是:

A:国际组织地位和作用愈加凸显

B: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实现自身发展的战略目标

C:中国对国际组织的定位和把握准确

D: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要对国际组织有新认识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指出当前背景下,中国要想实现自身发展的战略目标,需要对国际组织有两方面的认识。由“不仅需要……同时也需要……”可知,中国一方面要积极进取,加大参与国际组织的力度;一方面要认真求实,要有清楚的认识与合理的判断,并具体说明对国际组织应有哪些新认识。由此可知,后一方面是文段强调的重点,主要说明的是在当前大环境下,中国对国际组织要有全新的认识,对应D。
A项,“国际组织地位和作用愈加凸显”作为背景内容,非文段重点,排除。
文段说的是中国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环境下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应怎样做,B项变未然为已然,排除。
C项偷换概念,文段提及的是“对自己在国际组织中的地位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和把握”,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4题

8、【言语理解】在蜡像馆出口处和网站上往往有调查问卷,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下一次来蜡像馆,你最想看到谁?”基于观众的需求,蜡像馆再根据候选名人的社会影响力、大众口碑进行综合评估,以确保馆内的名人蜡像能________不同年龄、背景的游客。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契合

B:迎合

C:符合

D:吻合

正确答案:B

解析:阅读文段,由前句“基于观众的需求,蜡像馆……进行综合评估”可知,蜡像馆制作名人蜡像充分考虑了观众的需求。“契合”指符合。“迎合”指逢迎,猜测或揣度别人的心意以便顺从或投合。“符合”指(数量、情节、形状等)相合。“吻合”指完全符合。显然,“迎合”最能表达出根据游客意愿制作蜡像之意。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7题

9、【言语理解】法治是社会治理的基本规则,尤其是在全面依法治国新时代,任何人不管在线上还是线下,都应遵守法律秩序。任何人都必须在法律和道德的________内对网络话语权“轻拿轻放”,用谨言慎行守护________的网络空间和人间正道。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原则 纤毫毕现

B:规则 正义凛然

C:架构 波澜不惊

D:框架 风清气正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较难辨析,可从第二空入手。第二空,由前文“不管在线上还是线下,都应遵守法律秩序”“对网络话语权‘轻拿轻放’”可知,所填词语应能形容网络空间和人间正道有一个好的氛围环境。“纤毫毕现”形容完全显露出来或暴露无遗。“波澜不惊”指局面平静、形势平稳,没有什么变化或曲折。两词均与句意无关,排除A、C。“正义凛然”指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令人敬畏,只能用来修饰“人”,不能修饰“网络空间和人间正道”,排除B。“风清气正”指重操守,不谋私,淡名利,讲友爱,填入此处用以形容网络空间和人间正道恰当。
验证第一空,句意为任何人都必须在法律和道德的“约束”下对网络话语权“轻拿轻放”。“框架”指事物的组织、结构,填入符合句意。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0年江苏省公务员《行测》试卷(A类)-考友回忆版第31题,2020年江苏省公务员《行测》试卷(B类)-考友回忆版第31题

10、【言语理解】森林还是________________。在一个森林环抱、绿树成荫的城市里,这个功能最明显。这里,人们不但会感到空气清新,还会感受到它的温度和湿度方面的双重影响。冬季,它能挡风御寒,既可使寒冷的气温不致降得过低,又可使冬天不至于过分干燥;夏季,它能吸收一部分太阳辐射,形成绿地里良好的小气候,为人们创造凉爽、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台超能吸尘器

B:一个大型滤清器

C:一部巨大的空调机

D:一座城市大氧吧

正确答案:C

解析:分析可知,所填句子是文段的总起句。文段说的是森林在城市里调节气候——冬能挡风御寒,夏能创造凉爽、舒适的生活环境的功能,与此功能相符的只有空调。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