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193

发布时间:2022-08-12 18:45     浏览量:25

1、【言语理解】中国古代都城的规划建设,特别注重的是突出皇权至上的思想。这一思想的体现莫过于历代对于宫阙正门的精心设计和建筑布局的巧妙构思。天安门就是这种建筑的典型形式。因此,追溯天安门的历史,不能不提到古都北京的历史与演变。天安门和北京城的每一处古城垣一样,都在历史的长河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上文意思的一项是:

A:皇权至上的思想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古代都城的规划建设

B:天安门的历史与北京城的历史与演变有着莫大的关系

C: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都,北京城每一处古城垣都体现出历代的精心设计和巧妙构思

D:天安门是典型的中国封建时代的都城建筑

正确答案:C

解析:由文段首句“中国古代都城的规划建设,特别注重的是突出皇权至上的思想”可知,A项正确。
由文段“追溯天安门的历史,不能不提到古都北京的历史与演变”可知,B项正确。
C项中“每一处”表述过于绝对。“精心设计”和“巧妙构思”说的是历代的宫阙正门和建筑布局,而不是北京城的每一处古城垣。
由文段“中国古代都城的规划建设……天安门就是这种建筑的典型形式”可知,D项正确。

考题出处:2014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1题

2、【言语理解】科学探索不是因为一个失败或某个环节不完善就止步不前。比如,人类为了科学利用太空,探索过程中不乏出现意外事件,但这并没有阻止人们继续探索太空的秘密。核能的利用也是如此。历史上发生的核电站爆炸事故,尽管使世界上不少人谈核色变,对未来和平利用核能产生了偏见,但实际上,和平利用核能是人类进步的重要里程碑。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利用核能不能因噎废食

B:科学探索绝非一帆风顺

C:人类应谨慎利用和发展核能

D:和平利用核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先指出科学探索不会因为某个失败或某一环节不完善就止步不前,接着以“核能的利用也是如此”论述尽管许多人对核能有偏见,但实际上和平利用核能仍是人类进步的重要表现,即对和平利用核能是肯定的。“因噎废食”比喻要做的事情由于出了点小毛病或怕出问题就索性不去干了。A项表述与题意相符,当选。
B项是引出话题的内容。C、D两项是文段的部分内容。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0题

3、【言语理解】(1)杨绛先生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位________的学者兼作家。
(2)这位得奖青年果然相貌堂堂,在同伴中________,十分引人注目。
(3)在那海一样的人民当中,到处都有________的劳动英雄,这些英雄本身就是人民当中开出的鲜艳花朵。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出类拔萃 卓尔不群 鹤立鸡群

B:鹤立鸡群 出类拔萃 卓尔不群

C:卓尔不群 鹤立鸡群 出类拔萃

D:卓尔不群 出类拔萃 鹤立鸡群

正确答案:C

解析:“卓尔不群”指优秀卓越,超出常人。“出类拔萃”形容超出同类。“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1)句,赞扬杨绛先生的出色,四个成语都可以使用,不好排除,继续看(2)句。由“相貌堂堂”“十分引人注目”可知,(2)句强调的是这位得奖青年的仪表在同伴中很突出,能表达此义的只有 “鹤立鸡群”,排除A、B、D。将C项代入验证(3)句,用“出类拔萃”来形容“劳动英雄”也恰当。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2题

4、【言语理解】重大疫情面前,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公开透明回应群众关切,能够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压减谣言等虚假信息传播空间,更好地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一段时间以来,有关部门和相关机构及时发布确诊、疑似、治愈和病亡人员数据,一些互联网企业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可视化技术,推出“实时疫情动态”“疫情地图”“同乘患者查询系统”“发热门诊地图”等产品,同步普及科学防护知识,有效满足了民众的信息需求,引导群众理性看待疫情、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和防护能力。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利用技术手段增强自我防护能力

B:信息公开透明有助于疫情防护

C:利用技术手段普及科学防护知识

D:信息公开透明满足了人民信息需求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为总分结构,首句亮明观点,指出重大疫情面前,信息公开透明能够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更好地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后文分别从有关部门和相关机构及时发布疫情相关数据、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引导群众理性看待疫情、增强防护能力等方面对首句观点进行具体论述。故文段主旨应与首句观点相符,包含“信息公开透明”“疫情”等关键信息,对应B。
A、C两项未提及“信息公开透明”“疫情”等关键信息,排除。
D项,文段强调的不是信息公开透明“满足了人民信息需求”,而是其有助于“疫情防护”,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2题,2020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5题,2020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8题,2020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1题,202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4题

5、【言语理解】35.你必须意识到别人正在做什么,并            他们的努力,            他们的成功,
      他们的追求。当我们每个人都帮助另一个人时,人人都赢了。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欣赏 确认 配合

B:关注 接受 欢迎

C:歌颂 宣传 迎合

D:赞赏 承认 激励

正确答案:D

解析:先看第三空,“配合”、“欢迎”与“追求”搭配不妥,排除A、B。对于他人的努力与成功,“赞赏”、“承认”即可,“歌颂”、“宣传”则有些不合情理。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奥运一百多年的历史始终陷入一种________。一方面它高扬超越民族的人类精神,另一方面参与竞争的基本单位是民族国家。前者表现为超越功利的尊重和欣赏;后者则是更实在的、不敢怠慢的国家荣誉和自尊心,金牌多寡成了竞争的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困境 准则

B:矛盾 标志

C:争议 目的

D:悖论 核心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句意为奥运具有两面性,一方面表现为“超越功利的尊重和欣赏”;另一方面各参赛国又都争夺金牌,具有功利性,两方面存在一种相悖的关系。“困境”“争议”与此不符,排除A、C。
第二空,“金牌多寡”是竞争的主要内容,此处填入“核心”更合适。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题

7、【言语理解】在她走马上任时,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刚刚挂牌。而到2008年初,已有210多所孔子学院在60多个国家相继建立。此时,距离提出在全球建立100所孔子学院的五年目标,刚刚过去三年。
这段话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A:她上任后,工作业绩显著

B:近年来,孔子学院发展迅速

C:她上任后,孔子学院发展迅速

D:孔子学院超规划发展

正确答案:C

解析:由文段对“在她走马上任时”和“三年后”孔子学院发展状况的对比,可知,孔子学院的发展必然与她的上任有关系,即得出C项的观点。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禾苗把鸦鹊湖成无边的草原,一条机耕道在稻田间蜿蜒着没入远方。

B:我们阅读名著不仅能得到艺术的享受,而且能获得人生的

C:大街小巷,人头攒动,大家穿,期盼着奥运冠军凯旋归来。

D:站在山顶四处眺望,只见经过退耕还林的山区风景秀丽,退

正确答案:D

解析:“进退维谷”形容进退两难,用在D项中明显不恰当,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2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

9、【言语理解】下面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将离你而去,迈着缓慢的脚步,带着沉重的心情,离开最恼人的城市,告别最难忘的朋友。

B:经过这一段的思考,终于使他明确了今后的人生道路,决心重新振作起来,一切从头开始。

C:地处热带、亚热带的广东、广西、云南、四川、湖北等省区的南部,气候炎热,阳光充足,各种农作物生长茂盛。

D:在一些人对他从事的工作不理解的时候,也曾使他受到很大的压力。

正确答案:A

解析:B项缺少主语,可把“终于使他”改为“他终于”。C项第一分句缺主语。D项也是缺乏主语,可把“也曾使他”改为“他也曾”。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在新时代,我们要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坚持质量第一、________质量变革、________质量优势、建设质量强国、________高质量发展。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发动 增强 追求

B:提倡 增加 达到

C:推动 增强 实现

D:倡导 增加 完成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由横线后的修饰词语“质量变革”可知,该处应填入一个能与“变革”相搭配的词语。“发动”常与“战争”“群众”“机器”等搭配。“提倡”“倡导”多与“新风尚”搭配,如“提倡勤俭节约”“倡导全民阅读”。三者均与“质量变革”搭配不当,排除A、B、D。“推动变革”为习惯搭配。
验证后两空,“增强优势”“实现发展”均搭配恰当。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