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348

发布时间:2022-09-12 23:56     浏览量:25

1、【言语理解】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些实践部门就逐步发现,在供给低保等复杂的社区保障服务时,仅凭单个部门的力量已经越来越不足以获得充分的信息了。进入21世纪以来,更多立足于民生的社区服务(如廉租房等)被推出,这些服务的实现日益依赖多个“条线”政府部门之间的协同。从这个意义上说,追求部门间的协同性是未来社区服务发展的重要趋势。
最能体现文段主旨的一项是:

A:政府部门之间的协同性

B:未来的社区服务需要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C:社区服务的发展趋势

D:社区服务的实现依赖多个政府部门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为分总结构,首先指出复杂的社区保障服务仅靠单个部门的力量无法满足需求,然后进一步强调更多社区服务的实现依赖于多个政府部门之间的协同,最后由“从这个意义上说”引出结论,即追求部门间的协同性是未来社区服务发展的重要趋势。B项是对结论句的同义转述,当选。
A项没有提到“社区服务”,C、D两项没有涉及部门之间的协同性,均可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9题

2、【言语理解】食品安全谣言为何屡禁不止?有专家认为,________________。在信息时代,与制造谣言相比,分辨谣言往往需要公众具备很多科学常识和社会知识。这些谣言利用公众对自身健康安全特别关注的心理,促使一些人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来传播这类信息。同时,一些人故意抹黑、造谣生事。当然,食品安全谣言之所以长期存在,与公众对我国食品安全状况存在焦虑,对食品监管体系信心不足也有关系。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信息爆炸造成的认知鸿沟是重要原因

B:根本原因在于互联网、新媒体快速发展,使得造谣生事的门槛相对变低

C:公众的科学素养偏低是关键原因

D:原因之一是当前公众对自身健康过于关注

正确答案:A

解析:横线后的两句话是对专家所提出的观点的具体阐释,主要说了两点:一是在信息时代,分辨谣言需要公众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二是公众对自身健康安全的特别关注导致其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去传播谣言。B项“门槛相对变低”,横线后没有提及,排除。D项“公众对自身健康过于关注”并非紧接着横线后提出的,排除。与C项相比,A项既提到了公众科学素养方面的问题,又提到了“信息爆炸”这个谣言难禁的时代大背景,与横线后的内容更对应,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8题

3、【言语理解】研究表明,奥陶纪末大灭绝事件前后腕足动物组合的生态分布变化不大,大灭绝事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可能确实有限。通过分析华南奥陶纪末大灭绝前后腕足动物丰度及多样性资料在高级分类阶元上的表现,________了具志留纪特色的腕足动物于大灭绝前就已开始大量出现甚至在局部趋于________,奥陶纪末大灭绝只是短暂点断了它们取代奥陶纪特色腕足动物的进程。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印证 繁茂

B:验证 兴隆

C:证实 繁盛

D:证明 兴盛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二空,分析可知,所填词语修饰的主语是动物。“繁茂”一般用于形容植物;“兴隆”多用于形容生意等;“兴盛”指兴旺发达,繁荣,欣欣向荣。三个词语均不能修饰“动物”,排除A、B、D。“繁盛”可用于形容动物种类、数量的繁多,且第一空填入“证实”也恰当。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1)尽管遭到路遥女儿的坚决反对和清华大学美学教授的再三________,但“路遥文学奖”的奖项发起人并没有半点退意。
(2)在电影宣传的发布会上,导演对负面声音的不淡定程度令人________。
(3)邵逸夫几乎将教育慈善当成事业来________,且四处________着他的慈善领域。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质疑 张口结舌 经营 拓宽

B:置疑 张口结舌 运营 扩张

C:质疑 瞠目结舌 经营 拓宽

D:置疑 瞠目结舌 运营 扩张

正确答案:C

解析:(1)句,“质疑”指提出疑问。“置疑”指怀疑(多用于否定式),如无可置疑。此处非否定句式,应选“质疑”,排除B、D。
(2)句,“张口结舌”多形容理屈或害怕。“瞠目结舌”形容受窘或惊呆的样子。句子意在说明其他人对导演的不淡定程度表示吃惊,排除A。
将C项代入验证(3)句,“经营事业”“拓宽领域”均搭配恰当。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5题

5、【言语理解】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

A:“横生枝节”指事务处理过程中,人为地没有道理地增添了一些麻烦。

B:为了防止树病造成的危害,园林工人逐一对公园、广场、街道、公共场所的树木进行排查。

C: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练成才的。

D:如何才能让大家都富起来呢?关键的问题是知识在起决定性作用。知识的贫乏必然造成财富的贫乏,财富的充足往往是以知识的充实为前提的。

正确答案:A

解析:B项大小概念并列不当,“公共场所”包括“公园、广场、街道”。C项“凡是……都……”言过其实,犯了绝对化的逻辑错误。D项“关键的问题是知识在起决定性作用”句式杂糅,应把“在起决定性作用”去掉。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公共危机发生之后,网民经常会在网络上发表对事件的看法,同时凭借个人经验进行主观判断,甚至会存在一些人借危机事件表达对社会或者政府的不满,使网络舆论呈现复杂化。政府作为危机管理机构,在网络舆论出现不当情况时,应适当加以引导。这种引导,不是人为控制人们情绪的宣泄和意见的发表,而是让更多的意见参与进来,特别是使一些专业人士参与其中,使整个舆论能相对保持理性。
关于这段文字,以下理解准确的是:

A:在公共危机发生后,政府应该容忍舆论中更多不同的意见

B:处理公共危机时,政府应该引导舆论意见往理性方向发展,控制情绪的宣泄

C:公共危机中网络舆论的复杂化,主要是因为人们对社会或者政府不满

D:在公共危机发生后,政府应该第一时间公布有关消息,引导舆论方向

正确答案:A

解析:B项的“控制情绪的宣泄”与文段“不是人为控制人们情绪的宣泄和意见的发表”相悖,排除。C项“主要是因为”表述错误。D项“政府应该第一时间公布有关信息”无中生有。由文段末句可知,A项正确。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4题

7、【言语理解】每100克巧克力中含40~500毫克可可碱,可可碱能刺激平滑肌,还能加速神经传导。但和咖啡因不同的是,可可碱对中枢神经系统几乎没有任何影响。每100克巧克力中含70毫克咖啡因,咖啡因的作用在于提高警觉性,促使人超常发挥,提升观察力,抵抗疲劳,提高脑力活动的效率。巧克力中还含苯丙胺,也具有提神醒脑的作用,能刺激下丘脑中的去甲肾上腺素分泌。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A:巧克力具有促进神经兴奋的作用

B:巧克力和咖啡对人体的影响不同

C:可可碱比咖啡因对人体更加有益

D:咖啡因会对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正确答案:A

解析:通读全文可知,文段论述的主体是巧克力。文段共分三层,第一层介绍了巧克力中的可可碱能加速神经传导;第二层介绍了巧克力中的咖啡因能使人提高警觉性、使人超常发挥、提高脑力活动效率等;第三层介绍了巧克力中的苯丙胺具有提神醒脑的作用。综上所述,整个文段主要论述的是:巧克力具有促进神经兴奋的作用。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作家毕飞宇提及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时说,作家的写作不是盲目的,写作一定有它的指向,这个指向无非是两个方面,一个是理性诉求,第二个就是美学标准。所谓写作,就是向自己心中的那个美学标准靠近的一个过程。没有一个母亲能把自己的美学标准生给自己的子女,_______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美学标准是需要建立的

B:要在心中逐步建立起美学标准

C:必须是这个人自己去建立

D: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美学标准

正确答案:C

解析:由“所谓写作,就是向自己心中的那个美学标准靠近的一个过程。没有一个母亲能把自己的美学标准生给自己的子女”可知,文段意为美学标准不会遗传,必须靠自己建立。选项中只有C项强调靠自己建立美学标准。
A、B两项没有强调“自己”,D项没有提及美学标准的“建立”均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招警类)第33题

9、【言语理解】下列句子有歧义的一项是:

A:新一季的玉米种子已种进了田里,等待雨水灌溉而发芽生长

B:辛巴人目前主要居住在纳米比亚西北部的库内内地区,距离安拉边境只有一百公里左右,人口不足两万

C:昆山市委书记、市长和其他市领导同志出席了第八届国际发明展的开幕式

D:杨柳是乡下极其常见的一种树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折取一枝纵横倒顺插之,皆能够正常生长

正确答案:C

解析:C项“其他市领导”既可以理解为“其他城市来的领导”,也可以理解为“昆山市除了市委书记和市长的其他领导”,存在歧义。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9月)第36题,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4月)第36题

10、【言语理解】关于贫困,巴菲特是这样看待的:“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贫困可以磨砺一个人的志气,可以使人养成吃苦耐劳的品质,知道更加珍惜现有的一切,从这个角度讲贫困是事业成功的推动器。贫困就像深埋在地下的煤炭,能挖掘出来就是财富,挖不出来,还是贫困。而要把潜在财富变为现实财富,则取决于多种因素,环境机遇、人的能力品质、正确判断、奋斗精神,缺一不可。贫困是财富还是苦难,关键在于我们自己,有人被贫困压倒,一辈子窝窝囊囊,有人则在贫困面前崛起,终究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强者与弱者的区别仅此而已。”
上面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贫困可以使人养成吃苦耐劳的品质,是事业成功的推动器

B:把潜在的贫困挖掘出来变成财富取决于多种不可或缺的因素

C:强者与弱者的区别就在于是否被贫困压倒

D:贫困可以是财富,也可以是苦难,关键是看你怎么去对待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通过引用巴菲特对贫困的看法,意在说明“贫困是财富还是苦难,关键在于我们自己”,与此最相符的为D,当选。
A、B、C三项都只是巴菲特看法的一个方面,不够全面,均可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2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