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栅栏:围墙:壁垒
A:火药:弓箭:子弹
B:高原:沙丘:山脉
C:铅笔:木炭:钻石
D:书信:电报:电话
正确答案:D
解析:栅栏、围墙、壁垒的功能相似,从前到后越来越坚固。
A项,火药、弓箭、子弹都可以作为武器,三者功能相似,但并没有一致性的变化规律。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高原、沙丘、山脉是不同的地形,三者是并列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铅笔中含有石墨,石墨、木炭、钻石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书信、电报、电话的功能相似,从前到后越来越先进。与题干关系一致。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2、【判断推理】犹疑:深信
A:晚造:提前
B:老到:幼稚
C:婉拒:褒扬
D:爽利:强横
正确答案:B
解析:犹疑的反义词是深信,二者是反义关系。
A项,晚造指晚季作物,和提前没有反义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老到的反义词是幼稚,二者是反义关系,与题干关系一致。
C项,婉拒和褒扬不是反义词,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爽利和强横不是反义词,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2题,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6题,2017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72题
3、【判断推理】据估计,可能有数以百万吨的塑料漂浮在海洋中。但是一项新研究发现,这些塑料有99%都消失不见了,研究人员认为大部分消失的塑料可能是被海洋生物吃掉了,并随之进入海洋食物链。
下列( )项最能对上述结论的正确与否进行评价。
A:海洋中除了塑料是否还有其他垃圾
B:除了被海洋生物吃掉,漂浮在海洋中的塑料是否会以其他形式消失
C:是否能说进入海洋食物链的塑料就是“消失”了
D:消失的塑料最可能集中在哪些海域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根据“这些塑料有99%都消失不见”得出“大部分消失的塑料可能是被海洋生物吃掉了”这一结论。
A项,是否还有其他垃圾,对题干结论无影响。
B项,正反两面的回答能够证明题干结论是否正确。
C项,进入海洋食物链是否意味着消失,并不是评价题干论证的关键。
D项,消失的塑料最集中的海域属于无关项,不能评价题干结论。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36题
4、【判断推理】全球约有7000多种语言,每隔两周就有一种语言消失。研究人员通过“民族语”在线数据库,收集到全球7000多种语言中的649种语言使用率上升或下降的信息。研究发现,语言消失多发生在温带地区,而非热带地区或山区,原因可能是前者在交通上更为便利。研究者认为,经济发展是语言消失的重要原因,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全球化水平、环境因素如海拔高度等能影响人际交流,也会对语言消失产生影响。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论证?
A:美国采取双语教学、信息技术等一系列措施保护少数民族地区语言
B:随着澳大利亚经济发展加快,该国少数民族语言消失现象日趋严重
C:地处热带地区的新加坡语言消失现象远比地处温带的英国来得严重
D:因遭受殖民统治,新西兰土著毛利人放弃说本民族语言转而说英语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由语言消失多发生在温带而非热带或山区,推出经济发展是语言消失的重要原因。
A项,采取保护措施是无关项。
B项,因为经济发展导致语言消失现象严重,直接加强了题干观点。
C项,通过两地比较,削弱了论证。
D项,遭受殖民统治是另有他因,削弱了题干论证。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5、【判断推理】空中乘务员:飞行员
A:司机:交警
B:学生:教师
C:顾客:营业员
D:护士:医生
正确答案:D
解析:空中乘务员和飞行员都是飞机上的工作人员。
A项,司机是交警的管理对象之一,二者不是在同一地点工作,和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学生是教师的教学对象,不是在学校工作的人,和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顾客是营业员的服务对象,不是一种职业,和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护士和医生都是医院里的工作人员,和题干关系一致。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7题
6、【判断推理】摸着石头过河
A:改革决不能含糊
B:改革需要和平环境
C:改革要在探索中前进
D: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
正确答案:C
解析:摸着石头过河比喻边干边摸索经验。
A项,改革决不能含糊表示改革要坚决,与题干含义不同,排除。
B项,改革需要和平环境并非摸索经验,与题干含义不同,排除。
C项,改革要在探索中前进强调探索、摸索,与题干含义相同。
D项,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强调改革一定会历经风雨,与题干含义不同,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68题
7、【判断推理】邯郸学步这则典故是指到邯郸去学走路的步法。战国时期,一个燕国人听说赵国邯郸人走姿很漂亮,便来到邯郸学习邯郸人走路。未得其能,又忘记自己的走姿,最后爬着回到了燕国。
根据上述文字,下列最能够解释成语“邯郸学步”的涵义的是:
A:装模作样
B:盲目模仿
C:本末倒置
D:一成不变
正确答案:B
解析:“邯郸学步”意思是别人的长处固然要学,但不应盲目模仿,否则别人的长处没学到,反而丧失了原本的自我。
A项,“装模作样”指故意做作,故作姿态,与“邯郸学步”意思不同。
B项,“盲目模仿”指无目的的胡乱模仿别人。“盲目模仿”与“邯郸学步”意思相近。
C项,“本末倒置”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与“邯郸学步”意思不同。
D项,“一成不变”指一经形成,不再改变,与“邯郸学步”意思不同。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兵团)第82题
8、【判断推理】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离不开包括儒学在内的传统文化的滋养和作用,这一点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和接受。因此,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应当成为当前我国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以下最能够支持上述主张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优良传统面临将要失传的危机
B:许多地方政府加大了对本地各类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宣传力度
C:经过历史积淀的传统文化对一个民族具有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D:传统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在越来越多的地方显现出来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的主张是:因为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滋养和作用,所以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应当成为当前我国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A项,传统文化中的优良传统面临失传,所以亟需保护,但题干论述的话题是需要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二者论述话题不一致,不能支持,排除。
B项,地方政府加强当地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宣传,不能说明文化遗产能否促进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不能支持,排除。
C项,传统文化对民族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因此需要大力弘扬,但不能说明能否促进未来社会发展,与题干的关联度较弱,排除。
D项,传统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积极作用,直接加强了结论,与题干论证关联度强,保留。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以上)第56题
9、【判断推理】富强 对于 ( ) 相当于 ( ) 对于 社会
A:国家 和谐
B:自由 法治
C:文明 诚信
D:民主 友善
正确答案:A
解析:偏正结构短语。A项,富强的国家,和谐的社会。
其他各项均不对应。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9题
10、【判断推理】危在旦夕:间不容发
A:江河日下:一日千里
B:冷嘲热讽:指桑骂槐
C:孤注一掷:铤而走险
D:行云流水:妙笔生花
正确答案:C
解析:“危在旦夕”形容危险就在眼前;“间不容发”形容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二者是近义关系。
A项,“江河日下”形容情况一天天坏下去;“一日千里”形容进展极快。二者不是近义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冷嘲热讽”形容尖刻地嘲笑和讥讽;“指桑骂槐”形容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骂那个人。二者不是近义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孤注一掷”形容在危急时把全部力量拿出来冒一次险;“铤而走险”形容因无路可走而采取冒险行动。二者是近义关系,与题干关系一致。
D项,“行云流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妙笔生花”形容文笔好,善于写作。二者不是近义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兵团)第78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