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赵、钱、孙、李四人合作完成一项统计工作,工作完成后领导发现其中一个统计表出现数据错误,遂询问赵、钱、孙、李四人。询问情况如下:
赵说:“这个统计表不是我做的。”
钱说:“这个部分是李完成的。”
孙说:“这个统计表是钱做的。”
李说:“钱说的是不对的。”
他们当中只有三人说真话,且统计表由四人中的一人独立完成,是:
A:赵
B:钱
C:孙
D:李
正确答案:B
解析:钱的话和李的话是矛盾关系,两者必有一真一假。由“只有三人说真话”可知孙、赵的话均为真,根据孙的话可知这个统计表是钱做的。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
2、【判断推理】健康教育是为促进人们自发地、自觉地接受并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根除或者减少对健康有影响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并达到促进身心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标而开展的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健康教育的是:
A:某公司在乡下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并以此为机会向老人们推销保健品
B:某高校开设的一门“心理健康”选修课非常受同学们欢迎,甚至连附近的市民都来旁听
C:某医院于周日组织医务人员在小区广场举行义诊活动,免费为居民提供测血压、量体温和医疗咨询等服务
D:某社区为防范秋天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每年9月都会聘请知名专家针对老年居民举行讲座,普及医疗知识
正确答案:D
解析:健康教育的定义要点:①为了促进人们自发地、自觉地接受并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②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
A项,举办健康知识讲座的目的是向老人推销保健品,不符合要点①。
B项,高校开设的选修课并非社会教育活动,不符合要点②。
C项,义诊活动并非社会教育活动,不符合要点②。
D项,定期聘请专家举行讲座,普及医疗知识,属于社会教育活动,且目的是促进人们接受并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1题,2018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0题,201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9题,2018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1题,2018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3题,2018年河南省选调生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2题
3、【判断推理】
南征北战:东讨西伐
A:万紫千红:姹紫嫣红
B:古往今来:天南地北
C:朝三暮四:喜新厌旧
D:左顾右盼:东张西望
正确答案:D
解析:
南征北战和东讨西伐中的“南”和“北”、“东”和“西”是反义,而“征”和“战”、“讨”和“伐”是近义;选项中只有D项的左顾右盼和东张西望符合此规律。故答案选D。
考题出处:2014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9题,2014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5题,2014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5题,2014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4题,201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94题,201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95题,2014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9题,2014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0题,2014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9题,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2题,2014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3题,2014年上半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4题
4、【判断推理】甲、乙、丙均为教师,其中一位是大学教师,一位是中学教师,一位是小学教师。并且大学教师比甲的学历高,乙的学历与小学教师不同,小学教师的学历比丙的低。
由此可以推出:
A:甲是小学教师,乙是中学教师,丙是大学教师
B:甲是中学教师,乙是小学教师,丙是大学教师
C:甲是大学教师,乙是小学教师,丙是中学教师
D:甲是大学教师,乙是中学教师,丙是小学教师
正确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乙的学历与小学教师不同,小学教师的学历比丙的低”,可知乙和丙都不是小学教师,所以甲是小学教师,对照选项,即可排除B、C、D。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5、【判断推理】小王、小张、小李、小顾四位舍友预测某次考试的结果。
小王:“我想这次大家都能过吧!”
小张:“怎么可能?你没看见我乌云密布吗?”
小李:“小顾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小顾:“拜托!要是我没问题,大家就都没问题。”
成绩公布后,证明四人中只有一个人的说法是错误的。
说法错误的是:
A:小王
B:小张
C:小李
D:小顾
正确答案:B
解析:小王的意思是“大家都能过”,而小张的意思是“小张不能过”;二者必有一假,则小李和小顾的话都为真,由小李的话可知“小顾能过”,由小顾的话可推出“大家都能过”,则小王的话为真,小张的话为假。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7题,2012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79题,2012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0题,2012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5题,2012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0题,201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5题,201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9题,2012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7题,2012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68题,2012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4题,2012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3题,2012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9题,2012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8题,2012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0题
6、【判断推理】85.( ) 对于 毁誉 相当于 赞赏 对于 ( )
A:褒贬 称道
B:功过 歌颂
C:得失 奖励
D:成功 歌颂
正确答案:A
解析:褒贬是指赞扬和指责,毁誉是指诋毁与赞誉,功过是指功绩与过错。褒贬和毁誉多作动词,且为近义词;赞赏与称道也为近义词。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7、【判断推理】超限效应是同一刺激对人的作用时间过长,强度过大,频率过高,使神经细胞处于抑制状态,让人产生极不耐烦的心理体验。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超限效应的是:
A:一道简单的数学题,李老师翻来覆去讲了一节课,学生们快要崩溃了
B:因为孩子教育问题,小娟已经唠叨半天。丈夫小明终于忍受不住摔门而出
C:因为航班延误,一乘客连连声讨该航空公司,航空公司最终向该乘客致歉
D:周末早上,楼下商店的促销广播又准时、重复地响起,小赵无奈拨打了城管热线
正确答案:C
解析:超限效应定义的对象是“人”,C项乘客声讨的对象是公司而不是人,不符合定义。
A项是反复讲数学题、B项唠叨孩子教育问题、D项促销广播都是同一刺激对人的作用,符合超限效应的定义。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8、【判断推理】埃博拉病毒仅存在于长臂猿的体内,这种病毒对长臂猿无害但对人类却是无药可医。虽然长臂猿不会咬人,但是埃博拉病毒可以通过蚊子传播,蚊子咬了长臂猿再去叮咬人类,人类就会被传染。因此,如果蚊子灭绝,人类就不会感染埃博拉病毒。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结论?
A:叮咬长臂猿的蚊子和叮咬人类的蚊子不是同一品种
B:蚊子是繁殖能力和适应能力都非常强的动物,很难被灭绝
C:长臂猿只生活在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中,只有极少数的人能接触到
D:一些人会将长臂猿的皮毛加工成皮毛制品,这些加工后的皮毛制品也能传播该病毒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结论:如果蚊子灭绝,人类就不会感染埃博拉病毒。题干论据:埃博拉病毒可以通过蚊子传播,蚊子咬了长臂猿再去叮咬人类,人类就会被传染。
A项,指出叮咬长臂猿和叮咬人类的蚊子品种不同,质疑了题干论据,但无法确定蚊子灭绝后人类是否还会感染埃博拉病毒,质疑力度较弱,排除。
B项,指出蚊子很难灭绝,与题干主要论述的蚊子灭绝后人类是否还会感染埃博拉病毒无关,排除。
C项,指出长臂猿的生活地区偏僻,很少有人能接触到长臂猿,与题干主要论述的蚊子灭绝后人类是否还会感染埃博拉病毒无关,排除。
D项,指出长臂猿皮毛加工成的皮毛制品也可以传播埃博拉病毒,蚊子并非埃博拉病毒唯一的传播途径,因此即使蚊子灭绝,人类也可能会感染埃博拉病毒,有力地质疑了题干结论,当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兵团)第87题
9、【判断推理】人体的大脑与血液之间有一道“血脑屏障”,任何起安眠作用的物质首先必须能穿过这个屏障才能起效。牛奶中含有一种名为色氨酸的氨基酸能够穿过血脑屏障,制造诱发睡眠的荷尔蒙5-羟色胺,因此人们认为睡前喝牛奶是促进睡眠非常有效的方法。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A:皮肤温度上升,入睡速度就快,故而喝一杯热牛奶就如同洗热水浴一样,能够加快入睡速度
B:小份的牛奶所含的色氨酸总量不足以让身体的激素水平发生较大的波动,只有喝大量的牛奶助眠效果才会好
C:米饭等碳水化合物助眠效果更好,它们会刺激胰岛素的合成,让色氨酸以外的氨基酸进入肌肉组织,从而使色氨酸更易进入大脑
D:牛奶中蕴含许多种类的氨基酸,这些物质进入血液后,会争抢穿过血脑屏障的通道,从而降低色氨酸穿过血脑屏障的能力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的论证主线为:起安眠作用的物质要穿过血脑屏障方能起促进睡眠的作用+牛奶中促进睡眠的物质能够穿过血脑屏障→睡前喝牛奶能有效促进睡眠。
A项,指出喝热牛奶如同洗热水澡一样使皮肤温度上升进而加快入睡速度,强调的是喝热饮的作用,而题干论述的是喝牛奶的作用,论述话题不一致,不能削弱,排除。
B项,指出需要喝大量牛奶助眠效果才会好,并未否认牛奶的助眠作用,不能削弱,排除。
C项,指出碳水化合物的助眠效果更好,但不代表牛奶没有助眠作用,不能削弱,排除。
D项,指出牛奶中其他种类的氨基酸会争抢血脑屏障通道,使得起安眠作用的色氨酸穿过血脑屏障的能力降低,从而无法有效促进睡眠,可以削弱,保留。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111题
10、【判断推理】知识鸿沟是指不论社会经济地位高或低,每个人所获取的知识都会随时间增加,但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获取的知识量却比社会经济地位低的人所获取的多,久而久之,这两群人的知识差距会不断扩大,这就是知识鸿沟。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贫富分化越厉害的社会知识鸿沟现象越普遍
B: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的知识状态趋向一致
C: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人共同语言就越多
D:知识与财富之间存在着正比关系
正确答案:A
解析:定义中只说明了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和社会经济地位低的人的知识差距会不断扩大,并没有说明地位高知识状态就会趋向一致,就会有共同语言,故B、C两项错误。知识和财富的关系在定义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A项说法符合定义内容。故本题答案选A。
考题出处:2014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9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