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这次中层干部选举,他虽然获得提名,个人也积极争取,但由于入职以来他的所作所为________,最终因为投票未过半数而落选。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失所望
B:不孚众望
C:深孚众望
D:不负众望
正确答案:B
解析:句意为“他的所作所为”不能使人信服或令人失望,最终落选。“深孚众望”和“不负众望”都表示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与句意相悖,排除C、D。“不失所望”意为差强人意,通常用法为“对……不失所望”,不能直接形容“他的所作所为”,排除A。“不孚众望”意为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符合句意。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当然,想象并不是凭空________的。丰富的想象来源于知识的广博和平时对生活深入、细致的观察。观察就要用专业的角度去关注、________周围的事物,有意识地汲取、思索、分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杜撰 体验
B:虚构 体味
C:捏造 体会
D:臆造 体察
正确答案:D
解析:先看第二空,“体味”“体会”与“事物”搭配不当,可排除B、C。
再看第一空,“杜撰”虽有虚构、臆造之意,但其常与“人物”“故事”等搭配,与“想象”搭配不当,排除A。“臆造”指凭主观意想编造,符合“想象”的特点。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7题,2013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8题,2013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1题,201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1题,2013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5题,2013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1题,2013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0题,2013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1题,2013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0题,2013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8题
3、【言语理解】我们的企业领导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企业固然要顾及股东的利益,尽可能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但是,企业在获得社会资源进行生产的同时,也就承担了对社会各方面利益相关者的责任。是否充分考虑了这些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已日益成为评价企业绩效和企业伦理的重要尺度。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企业要兼顾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B:股东利益的重要性与其他社会利益相关者相当
C:评价企业绩效和企业伦理的尺度发生了变化
D:企业在获取利益时更要承担各种社会责任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企业必须要顾及股东的利益。接着由“但是”一转,指出企业还要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后进一步强调考虑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性。
文段论述的对象是“企业”,可首先排除与此无关的B。C项,“成为……重要尺度”并不表明尺度发生了变化。D项中“更”在文中无法找到根据,且根据常识可知企业的目的在于盈利和维护股东的利益。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0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5题
4、【言语理解】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当今商品经济的时代,当诗歌失却往昔荣耀而逐渐远离我们的时候,读到这样一首清纯明净、催人奋然前行的祖国颂歌,真是难得的精神享受。
B: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起有伏、波浪式前进的,这是由于事物的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外因影响所决定的。
C: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得是地方。
D:有的文章主旨比较隐晦,不是用明白晓畅的文字直接揭示出来,而是借用某种修辞手段或表现手法,含蓄地描写出来。
正确答案:A
解析:B项句式杂糅,“由于……”与“由……所决定”两种句式择一使用;C项两面对一面,可把“好坏”改为“好”;D项搭配不当,“主旨”与“描写”不能搭配。A项没有语病,故当选。
考题出处:2015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3题
5、【言语理解】人的体质没有酸碱之分,“酸碱体质”本身就是一个伪理论。人体时刻都在进行新陈代谢,其中很多反应对酸碱度十分敏感,但人体有一套有效的调节系统,使pH值保持基本稳定,只会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波动。也就是说,食用任何食物几乎都不会改变人体的pH值,就算是喝醋也不会让人体酸性变得更强。至于“酸性体质生女,碱性体质生男”,更是无稽之谈。
这段文字重在说明:
A:“酸碱体质”论靠什么忽悠大众
B:没有必要区分体质的酸碱性
C:人体自带调节酸碱度的功能
D:为什么说“酸碱体质”论不可信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提出观点,即“人的体质没有酸碱之分,‘酸碱体质’本身就是一个伪理论”;然后进行解释说明,指出人体的调节系统会使身体的pH值保持基本稳定,不会受外界太大影响,酸碱体质对于生育的影响更是无稽之谈。A项的“靠什么忽悠大众”无中生有。B项,文段说的是“酸碱体质”本身是伪理论,而不是说“没有必要区分”。C项是具体论述解释观点部分,非重点。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第41题,2019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第43题
6、【言语理解】美国康奈尔大学通过研究肥胖老鼠和正常老鼠的舌头,发现食用脂肪含量高的饮食会让味蕾数量减少。味蕾是舌头上的结构物,包括约100个细胞,老鼠增肥后,成熟味蕾细胞死亡速度变快,而新生细胞生长速度变慢。味蕾减少会导致味觉迟钝,味觉迟钝会让肥胖人群很难固定食用某种饮食,因为他们要像比他们多25%味蕾的正常人一样品尝到同样的美味,就得吃味道更重的食物,这就表明要摄入更多的糖、脂肪、卡路里。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味蕾细胞实现新陈代谢的方式
B:味觉在食物种类选择中的影响
C:肥胖的人更容易长胖的生理因素
D:过量食用高脂肪饮食的严重危害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美国的一项研究发现,脂肪含量高的饮食会减少味蕾的数量,并对该发现的原理进行说明;然后指出味蕾的减少会导致味觉迟钝,让肥胖人群很难固定食用某种饮食;最后详细说明这一现象的原因,即味蕾减少会使肥胖人群吃味道更重的食物,摄入更多的糖、脂肪、卡路里。由此可知,文段通过科学研究说明肥胖人群比正常人吃更多食物的原因,也就是肥胖人群更容易长胖的原因,对应C。
A项错误,“味蕾细胞实现新陈代谢的方式”对应文段的部分内容,非文段重点,排除。
B项错误,“味觉”的作用只是部分内容,不是文段论述的重点,排除。
D项错误,“过量食用高脂肪饮食”是味蕾数量减少的原因,对应美国研究发现的内容,不是文段论述的重点,且“严重危害”文段未涉及,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1题
7、【言语理解】上海男篮在CBA历史上曾多次闯入总决赛,但仅仅获得过一次总冠军,他们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候 。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功亏一篑
B:马失前蹄
C:功败垂成
D:无功而返
正确答案:A
解析:B项“马失前蹄”比喻由于疏忽大意而出现错误、遭受挫折。但句中并未提到是因为疏忽大意而失败,故排除。D项“无功而返”也不恰当,因为未获得总冠军并不代表什么荣誉都没获得,故排除。A项“功亏一篑”比喻做一件事情最后只差一点而没有取得成功,C项“功败垂成”指事情在即将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闯入总决赛”与“获得总冠军”只一步之差,且“功亏一篑”多与“关键的时候”、“关键时刻”等连接使用,因此,选A更合适。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一个政党执政,最怕的是在重大问题上态度不坚定,结果社会上对有关问题沸沸扬扬、________,别有用心的人趁机________,蛊惑搅和,最终没有不出事的。所以,道路问题不能含糊,必须向全社会释放正确而又明确的信号。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众说纷纭 雪上加霜
B:无所适从 落井下石
C:首鼠两端 推波助澜
D:莫衷一是 煽风点火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由“、”可知,所填词语应与“沸沸扬扬”意思并列,形容议论纷纷。“无所适从”指不知道该怎么办。“首鼠两端”指迟疑观望,犹豫不决。两者均不符合句意,排除B、C。第二空,“雪上加霜”比喻接连遭受灾难,损害愈加严重。“煽风点火”比喻煽动别人闹事。此处是说别有用心的人趁机捣乱,“煽风点火”最能体现出这一点,排除A。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题
9、【言语理解】心理层面上,中国人对自身的确认,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观念,使生命受之于一个体细胞的“克隆”,可能使人们难以接受,并且失去对生命的神圣感。在技术层面上,有性繁殖是自然进化的结果,它所包含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基本上能够保证人类适应自然的生存条件;但是“克隆人”在进化上的不确定性,是否有利于他们适应自然而生存,人们还难以预料。
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确切的是:
A:“克隆”技术面临的难关
B:中国人的生命观念与“克隆人”技术的冲突
C: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的主要区别
D:中国人难以接受“克隆人”技术的原因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从心理层面和技术层面解释了中国人难以接受克隆技术的原因。A、B两项都只是原因中的一种,概括不全面,C项不是文段论述的重点。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________的空间。而高质量的文化________,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时代发展所需。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浩瀚 需求
B:悠长 创作
C:广阔 供给
D:宽敞 库存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悠长”是漫长的意思,不能与“空间”搭配,排除B。“宽敞”指宽阔、宽大,多用来形容房间等。较口语化,不符合文段风格,排除D。第二空,由横线后“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知,给人民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产品,才可能达到这一目标。“文化需求”不能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排除A。“高质量的文化供给”符合句意,搭配也恰当。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第4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