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160

发布时间:2022-08-05 6:54     浏览量:26

1、【言语理解】中国社会中的个体首先是天然地生活在一个他自己不能选择的网络中。他的喜怒哀乐、他的成功与失败总是嵌入在他的社会网络中而难以独享。这就是说,他在没有打算拥有社会网络的时候,别人在道义上就是他的潜在资源,而无论他愿意与否,他本身也是别人的可利用者。
这段文字主要谈的是:

A:社会网络对中国人的重要性 

B:

中国人都生活在网络世界

C:

中国的民间潜在资源 

D:

中国的社团的发展基础

正确答案:A

解析:C项的“民间”与D项的“社团”都为无中生有,排除。文中的“网络”特指“社会网络”,故A项比B项更确切。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现在国内每年创作歌曲10万多首,但作品虽多,好歌难求。尽管也有歌曲通过网络一时蹿红,但无论在知名度还是传唱度上,都与“30年30首歌”难以媲美,更谈不上久唱不衰。创作乏善可陈,通俗歌曲不通俗、流行歌曲不流行,已成为目前流行歌坛的致命症结。
这段话要表达的意思是:

A:我国每年创作的歌曲数量过多

B:网络歌曲只能流行一时 

C:

好歌难求是流行歌坛最大问题 

D:

流行歌曲无法长久传唱

正确答案:C

解析:这段文字主要谈论了现在国内歌曲创作的现状——作品虽多,好歌难求。文段第二、三句话分别介绍了网络歌曲和流行歌曲存在的问题,进而指出流行歌坛的致命症结是创作乏善可陈。选项B、D分别是歌坛目前出现的问题的一部分,A项的“数量过多”从文中无法得出,且文段主要说的不是数量问题而是质量问题,故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陈老师说:“童欣,这几天老有人告你的状,请你拿一面镜子仔细地照照自己。”
陈老师是否要童欣去拿镜子照?

A:要去拿镜子照

B:有镜子不需要照

C:与此无关

D:不知道

正确答案:C

解析:“请你拿一面镜子仔细地照照自己”采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意为:请你好好地反省一下,检查一下自己的错误。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对久不更新、久不回复的政府网站,人们也没少投诉、批评,然而最终都________。因为这些投诉和批评根本不能制约、影响相关部门,甚至网页上的投诉窗口,在接到投诉信息后也只会自动回复诸如“您的信息已收到”等万能句式。一边积极地反馈意见,另一边则________,这就间接导致一部分官员有恃无恐,权当网站为摆设。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了了之 充耳不闻

B:于事无补 敷衍塞责

C:石沉大海 无动于衷

D:收效甚微 虚与委蛇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句意为一些政府网站对人们的投诉、批评没有进行相应的反馈。“于事无补”指对事情没有什么益处,而句意强调的是相关政府网站没有回复人们的投诉。“于事无补”与句意无关,排除B。“石沉大海”比喻始终没有消息,填入此处词义程度过重,排除C。“不了了之”指该办的事情没有办完,该解决的问题没有解决,放在一边不去管它,就算完事。“收效甚微”指付出的努力基本没什么效果。两者填入均符合句意。
第二空,由“一边……另一边则……”可知,所填词语与“积极地反馈意见”相对,表示不积极听取意见的意思。“虚与委蛇”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酬。文段没有体现出“虚情假意”,排除D。“充耳不闻”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填入恰当。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3题

5、【言语理解】几千年前,在非洲湿热的原始森林里,土著居民围着火堆,跟随各种复杂节奏自由而热烈地边舞边唱。这种歌声,也许在某些“文明人”眼里算不上音乐。然而,这样的声音却是最原始的,是在恶劣环境里顽强的本能所发出的生命之音。如果说布鲁斯音乐是很多音乐的根源,那么,上面所说的便是这个根源的根源。
这段文字是一篇文章的引言,文章接下来最应该讲述的是:

A:土著音乐产生的历史背景

B:自然环境与音乐风格的关系

C:人类本能在原始音乐中的表现

D:布鲁斯音乐与土著音乐的源流关系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尾句提到:土著音乐是布鲁斯音乐的根源。由前文得不出这个结论,所以下文应该会对这个结论进行解释,即为什么说土著音乐是布鲁斯音乐的根源。四个选项中只有D项符合,故为正确答案。

考题出处:201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

6、【言语理解】①因为细胞这种旺盛的生长过程如不加抑制地发展下去,细胞病变生成肿瘤的可能性极大
  ②当人体处于生长发育期时,体内细胞生长迅速
  ③但是,衰老程序一旦启动就不可逆转
  ④但这一细胞迅速生长的过程同时也给人体带来了危险
  ⑤这一在人类年轻时启动的保护程序,最终发展成了人类的死亡程序
  ⑥为了避免这种危险,人体就会启动衰老程序,通过一些功能基因降低细胞增殖能力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⑤②①⑥③④

B:②④①⑥③⑤   

C:②⑥①④③⑤

D:⑤⑥②③①④

正确答案:B

解析:由⑤句的指代词“这”可知,⑤句不适合放在段首,排除A、D。④句的“这一细胞迅速生长的过程”对应②句的“体内细胞生长迅速”,故④句应紧承②句,排除C项。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疯狂扩散的蓝藻起初并没有使人们感到________。往年正常情况下,它顶多影响太湖的一些景观,不会带来什么骚乱。雨季一来,这些小生物会被大量的雨水冲刷稀释,人们会渐渐________它,直到第二年的来临。还有一些农民把它们捞起来当肥料,_________地称之为“海油”。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焦虑 淡忘 亲切

B:担忧 漠视 形象

C:异样 适应 生动

D:奇怪 习惯 幽默

正确答案:A

解析:本题可从第二空入手。蓝藻被雨水冲刷稀释后离开了人们的视线,因此自然而然地就会被忘记,“适应”、“习惯”与文段句意相悖,排除C、D项。“漠视”指冷淡地对待,强调一种不关心的态度。此处是表示随着时间慢慢遗忘,而并不是在指明一种态度,且用“渐渐”修饰,“淡忘”最为恰当,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旧中国“老京张”铁路的修建可谓________。由于八达岭段坡度较大,施工装备有限,投入经费不足,工人靠肩挑手凿才打通了长度仅一公里的八达岭隧道。而“新京张”铁路的修建配备最大台车、最智能盾构机、最快铺轨机,全周期智能建造、智能运维,12公里的新八达岭隧道内更建成了埋深102米的“世界最深高铁站”。施工装备与建造技术之变,正是中国________建造强国的生动缩影。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步履维艰 跻身

B:艰苦奋斗 变身

C:困难重重 侧身

D:举步艰难 置身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由后文可知,“老京张”铁路的修建难度很大。“艰苦奋斗”指不怕艰难困苦,进行英勇顽强的斗争。其填入此处形容铁路建造不恰当,排除B。
第二空,文意为施工装备和建造技术的提升,是中国上升到建造强国行列的缩影。A项“跻身”侧重上升到某个位置,符合文意。C项“侧身”指侧过身体,不符合文意,排除。D项“置身”侧重于把自己放置在某个位置,不符合文意,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0题,2020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4题

9、【言语理解】“微创新”,这个概念正在成为中国企业尝试的新方向。今天的技术革新在很多时候已经不再是颠覆性的更新换代,任何针对用户体验的微小改变,都可能引爆整个市场。微博就可以看作是在博客基础上的微创新,用140个字拉低了用户门槛,迅速引发了全民微博潮。对于习惯了模仿的企业来说,如何不让微创新成为“山寨”的代名词,是问题的关键,特别是在互联网领域,像团购这样的一窝蜂现象屡见不鲜,然而其中很难看到“微创新”在发挥作用。
这段文字用“团购”来说明:

A:盲目从众的现象

B:更新换代的趋势

C:复制与模仿的做法

D:集体相约采购的行为

正确答案:C

解析:由“像团购这样的一窝蜂现象屡见不鲜”可知,团购说明的是一种“一窝蜂现象”。“一窝蜂”比喻人多势众,一拥而上的情势,与前文“习惯了模仿的企业”“山寨”相呼应,由此可知“团购”是为了说明一窝蜂地复制与模仿的做法。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46题,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46题

10、【言语理解】准确、权威的信息不及时传播,虚假、歪曲的信息就会搞乱人心;积极、正确的思想舆论不发展壮大,消极、错误的言论观点就会肆虐________。这方面,主流媒体守土有责,更要守土尽责,及时提供更多真实客观、观点鲜明的信息内容,牢牢________舆论场主动权和主导权。主流媒体要敢于引导、善于疏导,原则问题要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一点都不能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泛滥 掌握 含糊

B:滋生 控制 迟疑

C:蔓延 守护 犹豫

D:扩散 占据 退缩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由句意可知,所填词语与前文的“壮大”词义相近,体现出消极、错误的言论观点不断发展壮大之意。“滋生”指繁殖、引起,强调的是产生,与句意不符,排除B。第二空,所填词语与“主动权和主导权”搭配。“守护”指看守保护,多与具体事物、疆土等搭配。“占据”指用强力取得或保持,多与地势、场所搭配。两词均与“主动权和话语权”搭配不当,排除C、D。验证第三空,所填词语应与前文的“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构成反义关系对应,即应表达模糊不清之意。“含糊”填入符合句意。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级)第33题,202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第39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