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中国人喜欢用石头来代表仪式与权力,一个突出的例证是,人们喜欢在石头上进行书法创作,取________的材料气质,达到永存文字的理想。石头取材方便、质地坚硬、体量巨大、保存容易、镌刻困难、端正严肃、________等特性,让石头上的书法与其他材料上的书法有所区别。摩崖是中国人创造的、体量最大的书法,选址多在断崖峭壁之上。因此其内容与形式,必须与所处环境________,既突出周围景观地貌的主题,起到点题作用,又隐身于大山大水之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石文”兴起的初期,正是纸张发明的时候。其后,石头上的书法与纸张上的书法交织前行,聪明的中国人充分利用石头与纸张不同的载体特性,________,各自发挥长处,共同建构中国文字、文化与文明的摩天大厦。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亘古不灭 朴素无华 息息相关 扬长避短
B:亘古不灭 朴素无华 休戚相关 相得益彰
C:亘古不变 质朴无华 息息相关 扬长避短
D:亘古不变 质朴无华 休戚相关 相得益彰
正确答案:C
解析:分析题干与选项可知,从第四空入手比较容易。“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扬长避短”指发扬长处,避开短处。由“各自发挥长处”可知,石头与纸张之间并未相互补充,而是各自发展,共同建构中国文字、文化与文明的摩天大厦,排除B、D。第一空,“亘古不灭”形容永久的生命力。“亘古不变”指从古至今永远也不会改变。结合“气质”“永存文字的理想”可知,句意强调的是不会改变,排除A。验证第二空,“质朴无华”指朴实、不浮华,恰能体现石头的特性。第三空,“息息相关”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填入也符合句意。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1题
2、【言语理解】更开放的网络,更理性的网民,具有更真切地影响世界的力量——盘点这样的内容,无疑比“网民人数世界第一”更值得欣喜。
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A:网络媒体正在发生转变
B:网络需要更理性的网民
C:更理性的网民是中国网民
D:中国网络开始展示其实际质量
正确答案:B
解析:这段文字强调的是需要改变盘点的内容,即应该更多地关注网络是否开放,网民是否理性,而不是只关注网民人数。因为理性的网民“具有更真切地影响世界的力量”,故B项理解正确。A项中的“网络媒体正在发生转变”文段中没有提及,C、D两项属于主观臆断,无法从文段中推出。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光在被照射物体单位面积上所施加的压力叫光压,也被称为辐射压强。根据量子理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它既是一种电磁波,又是一种粒子,即光子。光子没有静态质量,但有动量。当光子撞击到光滑的平面上时,可以像从墙上弹回来的乒乓球一样改变运动方向,并给撞击物体以相应的作用力,形成光压。
这段文字主要意在说明:
A:光动量
B:光运动
C:光子
D:光压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光压的定义,然后由光的“波粒二象性”引出光压的形成原理。由此可知,文段都是围绕“光压”展开论述的,与此相符的为D。A项“光动量”、B项“光运动”和C项的“光子”都是分句中提到的概念,不是文段论述主体。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发现由于关于慢阻肺(慢性阻塞性肺炎)的刻板印象根深蒂固,有可能导致罹患这种疾病的女性患者不能被及时确诊。研究者请192位医生诊断一批中年患者,他们是长期咳嗽以及有吸烟史的男性或女性。在初次检查中,只有49%的女性患者被诊断为慢阻肺,而男性患者则达到了64.6%的诊断率。随后,研究者提供了指向慢阻肺的医学检验报告,这时诊断率的性别差距缩小了,但仍然没有完全消失。
文段中“刻板印象”指的是:
A:女性患慢阻肺疾病的可能性较小
B:女性患慢阻肺不容易被诊断
C:男性患慢阻肺疾病的可能性较大
D:男性患慢阻肺很容易被诊断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先介绍了由于刻板印象,对女性中患慢阻肺疾病的诊断可能不足。然后介绍了实验中这一结论的体现,即在邀请192位医生对一批长期咳嗽以及有烟史的中年男性或女性进行诊断时,女性被诊断为慢阻肺的概率低于男性,最后又介绍了即使在提供了指向慢阻肺的医学检验报告后,女性被诊断为慢阻肺疾病的概率仍然低于男性。根据文段可知,“刻板印象”指的是女性患慢阻肺疾病的概率低于男性,A项正确。根据文段首句可知,“刻板印象”的研究是针对女性而言,并不是男性,排除C、D。B项是“刻板印象”导致的结果,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9题,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25题
5、【言语理解】当我们在谈论创意的时候,大多会认为这没有什么规律可循,或者说,创意应该是________的。我们会说:如果给创意制定一个框架的话,可能会束缚创意,让创意变成________的工匠活。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天马行空 按部就班
B:稍纵即逝 循规蹈矩
C:自由自在 循序渐进
D:标新立异 熟能生巧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由“或者说”可知,填入词语应与“没有什么规律可循”相对应,“稍纵即逝”“标新立异”明显不合要求,排除B、D。
第二空,“按部就班”指按照一定的规矩、程序办事;“循序渐进”指按照次序有步骤地逐渐提高或发展。与“制定一个框架”“工匠活”相对应,用“按部就班”更恰当。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0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0题,2010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60题,201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60题,2010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0题,2010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0题,2010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0题,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60题,2010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60题,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60题
6、【言语理解】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城市发展论坛的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我国城镇化研究主要集中在预测城镇化速度和趋势上,而对城镇化过程中公共政策的负面影响则明显被忽略。
B: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全局性和普遍性,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的生产、加工、流通、储备等粮食产业发展状况构成了国家粮食安全。
C:一首老歌往往会令我们感动得热泪盈眶,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它能勾起人们对往事的回忆。
D:学校南边的那片树林,早被人们砍光了。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句子结构混乱,应删除句末的“被”,也可删除句中的“对”;B项宾语残缺,应在句末添加宾语“的重要基础”;C项成分赘余,应删除“因为”。D项无语病。
考题出处:2013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7题
7、【言语理解】其实,许多历史文化遗址,何止“普通”,有的甚至已经陈旧颓破。然而,这丝毫不影响其________。沧桑变迁,更是遗址上烙刻的不可复制的历史。文物的保护,也应包括对这种________逝去岁月“年轮”的保护。不仅是辛亥革命遗址,在凝结着屈辱与奋争的近代历史中,还有更多有价值的“普通”,等待我们去保护。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一项是:
A:光彩 见证
B:价值 表现
C:声誉 刻画
D:内涵 描绘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普通”“陈旧颓破”与历史文化遗址的“声誉”之间没有因果联系,排除C。“影响内涵”搭配不当,排除D。
第二空,与“逝去岁月”对应,“见证”契合句意。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举目眺望,河那边的森林被( )笼罩着,黄昏降临了。
A:暮秋
B:暮景
C:暮霭
D:暮气
正确答案:C
解析:暮秋:指秋末。暮景:指傍晚的景色。结合句中的“笼罩”一词可排除A、B两项。暮霭:是指黄昏时的云霞和雾气。本身包含了“暮气”之意。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基础,但不是能力本身。素质作为先天生成的解剖生理结构,不能现成地决定能力,刚出生的婴儿没有能力,只是由于他生来具有一定的解剖生理特点,因而他具有能力发展的一般可能性。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素质是能力的基础
B:素质是先天的
C:素质与能力的关系
D:能力是后天发展的
正确答案:C
解析:这段文字是关于素质与能力关系的论述: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基础,有了素质,便具有了能力发展的可能性,但素质不是能力,能力是后天发展的。A项偷换概念,文段是说“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基础”,“基础”与“自然基础”是不能等同的。B项只提到“素质”,D项只提到“能力”,都不够全面,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一个人性别的形成绝不只是X和Y染色体的偶然组合,而是机体为了作为生物体的一个人生存和顺利发展的复杂过程。
性别的形成与X和Y染色体有无关系?
A:有必然关系
B:无必然关系
C:有一定关系
D:无关系
正确答案:C
解析:“不只是……的偶然组合”,换而言之就是有一定关系。而有无必然关系原文中没有体现。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